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不仅病死率高,且常易导致半身不遂、言语障碍、口眼歪斜等后遗症。由于其高发病率、致残率高,一直以来倍受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中风发病半年以上未能恢复的半身不遂、言语障碍、口眼歪斜等症称为中风后遗症。中风后遗症一直是临床康复治疗中棘手的问题。2000年1月~2007年10月,我们采用土家医针刺并穴位注射疗法结合内服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5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风后后的抑郁障碍,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该疾病的发生率为22%~66%,非常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幸福指数,越来越获得临床的重视。随着对中风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的水平明显提高,病死率明显降低,但致残率仍然比较高。,有非常高比例的存活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我科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住院368例中风患者中96例并发抑郁患者进行了优化的系统护理方案,有效的减轻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绪,加快中风的康复,收到比较好的成效,特作报道。  相似文献   

3.
中风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75%脑中风患者留有瘫痪、失语等后遗症,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2004年1月-2005年2月,我院引进石学敏院士的“石氏中风单元疗法”治疗脑卒中,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风是一种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临床常见病。中风后抑郁症是中风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占脑卒中患者的20%~50%。其表现是病人对任何事情都缺发兴趣、空虚、厌烦,淡漠,认为活着无意义等。Moris等经过10年随访研究法发现,脑卒中患者如果伴发抑郁,将延缓脑卒中后的康复,导致死亡的危险增加24倍,因此对中风后抑郁症也应积极干预。自2002年5月-2007年10月,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失语是中风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笔者于2005年1月~2006年8月采用分期综合治疗中风后失语患者6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针灸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风后吞咽困难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疑难病症,多因中风后舌咽神经、舌下神经和迷走神经麻痹所致,治疗较为困难。笔者于2002年1月~2005年12月对中风后吞咽困难42例患者在常规静滴丹参及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舌针、头针为主的针灸疗法及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偏瘫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建武  李东学  李马娃 《光明中医》2010,25(9):1669-1670
<正>急性脑血管病(ACVD)无论是脑梗塞或脑出血都属于中医的中风范畴。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为特点,临床多应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2001年1月~2005年4月,我们运用  相似文献   

8.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中风的发病率高,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风急性期的死亡明显下降,但致残率高达80%以上。中风患者后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中较为多见的就是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2011年1月-2013年2月,我院中医脑病科采用中药外擦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84例,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内功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歪邪、语言不利、或失语、偏身麻木,甚则不省人事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致残率高,为临床常见病。近年来,我们采用内功推拿的治疗方法对中风后遗症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收录2001年1月~2004年8月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病房及门诊治疗的中风后病情稳定且留有后遗症的中风病人68例,均符合《中医  相似文献   

10.
陶凯 《中医杂志》1989,30(7):28-31
急性中风发病突然,变化急骤,病情重笃,病死率高。因此,对急性中风重症发展规律及证候特点作一分析研究实为重要。现将我院1981年12月至1988年1月间的65例急性中风死亡病例作一分析总结,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1.
补肾通络法治疗缺血性中风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克勤 《中医研究》2007,20(9):25-27
缺血性中风是目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存环境的变化,中风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因为缺血性中风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的特点。所以,深入研究缺血性中风的病理机制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荣  ;李长生 《中医药研究》2009,(11):1341-1342
中风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中老年多发,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而著称,我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尤为严重。我国每年至少有200万新发病的中风患者,发病率为0.3%~1.0%,致残率为70%~80%,其中40%重度致残。尽管近年来对中风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高致残率带来的社会性问题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顽疾。因此,如何实现中风的有效预防已成为亟须解决的课题。因中风发病前多有中风先兆的出现。本文试图从祖国医学对中风先兆的认识中探讨中风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56例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风偏瘫是高级中枢失去其对随意性运动功能的控制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低位中枢控制下的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现代医学多属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后遗症。笔者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在常规针灸治疗基础上应用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中风偏瘫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是临床上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特点的疾病,痉挛性偏瘫为脑卒中后恢复过程中的必然过程,其出现代表肢体肌力的恢复,若停留在此阶段,会影响患者进一步的功能恢复,甚至导致肢体挛缩,功能完全丧失。针刺疗法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疗中风偏瘫的重要方法,但研究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根据近10年来文献,现将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及机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导致长期残疾和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在传统的医学模式中,人们只注重对中风患者的临床治疗,而忽略了作为社会人的功能恢复的需要,中风急性期后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偏瘫、不语或语言蹇涩等,给患者及家庭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我科自2008年6月-2009年1月共收治78例中风偏瘫患者,经积极的治疗,早期康复训练和中医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风,又名脑卒中,因其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而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笔者常年从事中风老年病的临床工作,发现许多中风偏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发热、不恶寒、呕吐、腹泻等感染症状。反复用抗生素,疗效不佳,或抗生素刚停,感染再发,这对中风的治疗康复极为不利。10年来,笔者采用健脾益气  相似文献   

17.
中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中风急性期病情变化较大,特别是发病的最初3天,多伴有意识障碍,失语或语言蹇涩,半身不遂,大小便失禁,短时间内病情可能急剧变化,因此,必须做好中风急性期的护理,以致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中风膏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血性中风是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故提高生存率,降低致残率,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笔者运用中风膏治疗缺血性中风,并进行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具有发病率搞、死亡率高、残疾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在发达国家已成为第三大致死疾病、第一大致残因素。致残率约70%-85%为偏瘫,我国每年新患中风患者约200万人,死于中风者高达100万人,并有年轻化趋势。由于该病预后往往遗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以推拿为主的手法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近10年来推拿治疗中风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对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心理干预的有效措施,提升中风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方法:记录并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中风后接受康复治疗的71例中风患者的心理干预的情况。结果: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健康教育和音乐疗法三种方法相结合的干预方式,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明显改善,临床效果较好。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健康教育和音乐疗法相结合的心理干预模式对于中风康复治疗患者的干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