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少才  屈小元  马战平 《陕西中医》2016,(10):1423-1424
温胆汤首见于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方》中,其中《外台秘要方》注明其源于《集验方》。考《集验方》乃南北朝名医姚僧垣(公元499~583年)所撰,原方由生姜、半夏、橘皮、竹茹、枳实、炙甘草六味药物组成。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温胆汤凡"三见",其中,见于"虚烦"和"惊悸"的两方用药相同,即用《千金》原方加茯苓、大枣,生姜则由原来的四两减为五片,指证不再说是"胆寒",而说是"气郁生涎(痰),变生诸证",《三因方》这一调整,遂使温胆汤之药性由温而平,临床运用也更广泛了,后世所沿用温胆汤,也大都为陈无择之温胆汤。历代医家由于未能搞清这一嬗变关系,所以不免曲为之说。刘华为教授倡导气化论,擅用活用温胆汤化裁治疗疑难危重症可谓是别出心裁。  相似文献   

2.
正温胆汤最早出于南北朝时期名医姚僧垣《集验方》,其后在《千金方》引载,云"温胆汤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后世以《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化裁的温胆汤出名,其云温胆汤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心惊胆怯,气郁生痰……"[1]。目前各大医家根据临床经验加减化裁治疗各种疑难疾病。温胆汤在儿科疾病中也被广为应用,现将本人临床应用温胆汤治疗儿科疾病病例分享如下。1支原体性肺炎恢复期  相似文献   

3.
王艳  杨小军  张福利 《新中医》2014,46(3):217-219
<正>温胆汤首见于南北朝姚僧垣所著的《集验方》[1],后为《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引用,到宋代陈言在原温胆汤基础上加茯苓、大枣进而形成了新的温胆汤,并作为十大名方而沿用至今。温胆汤在《千金方》中主要治疗痰饮留于少阳的"胆寒证",如其载:"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亦服温胆汤方。"后陈言将其所治之证进一步发展,由原来的少阳痰饮证扩展为"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气郁生痰诸证"的痰证。明清时医家对温胆汤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除将其治疗范围扩大为痰湿、痰热、湿热证外,亦将其代表之法提炼为分消走泄法。正如叶桂在《温  相似文献   

4.
《集验方》《备急千金要方》中温胆汤以生姜为君,温胆和胃,燥湿行气,用于胆胃虚寒、湿郁气滞证,体现了"温胆"之意。《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温胆汤以半夏为君,清胆和胃,理气化痰,用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体现了"清胆"之意。结合《金匮要略》痰饮病篇中"温"的理解,提出三种温胆汤之"温"并非均是温胆之义,而是令胆"和",复胆之清静温和之性,以求胆之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温胆汤出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温胆汤用《千金》原方加茯苓、大枣,生姜则由原来的  相似文献   

6.
温胆汤最早见于《集验方》,《三因方》之温胆汤较《集验方》之温胆汤组成稍有变化,病机由"胆虚寒"扩展为胆郁痰阻,其主治病证由"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扩展为"气郁生涎,涎与气搏"诸证。目前温胆汤是治疗胆郁痰扰所致不眠、惊悸、呕吐以及眩晕、癫痫证的常用方。笔者抓住痰气阻滞,郁而化热,痰热内扰病机,加减运用治疗汗症,失眠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7.
正温胆汤是一首以脾胃为中心,可作用于诸脏腑的有效祛痰名方,多数医家认为本方最早见于《备急千金要方·胆虚实》,而《外台秘要》、《医方集解》等书却记载本方出自南北朝姚僧垣的《集验方》。古代医家记载温胆汤可用于多种疾病中,如《集验方》:"温胆汤,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汤法……"[1]《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虚烦证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635-1637
通过查阅记载有温胆汤的古籍、现代学者有关温胆汤的专著及论文,对温胆汤源流及方名进行考证与分析发现:温胆汤最早记载于南北朝时期姚僧垣的《集验方》,后经宋代的陈无择化裁,被后世医家广泛运用于临床;温胆汤的方名存在"温"应如何解释及本方为何着眼于"胆"的疑问,存在疑问的原因为:后世医家对温胆汤的认识在不断发展,对方中药物的认识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温胆汤类方进行挖掘以探讨其药物、症状和病机三者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预设《千金要方》中"温胆汤"为中心方剂,根据设定条件查找《中医方剂大辞典》搜集温胆汤类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及病机术语对其药名、症状、病机进行规范,然后进行药物、症状和病机三者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温胆汤类方元42首,含药物45味共438频次,症状47种共143频次,病机14种共60频次;不寐、善惊与半夏和痰分列温胆汤症状、药物、病机的核心项,由"痰"导致的不寐、善惊相关性最高。结论:温胆汤的症状、药物、病机之间存在相关性,因痰气交阻而气逆导致不寐和善惊等情志方面的疾病,可以半夏、生姜、枳实、陈皮、甘草、竹茹为基础辨证加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温胆汤治验4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强  宿录贞 《河北中医》2007,29(2):137-138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炙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组成.该方是从《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衍化而成,《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温胆汤较本方少茯苓、大枣,而生姜则用至4两,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  相似文献   

11.
张蒙  宁俊云 《国医论坛》2010,25(1):10-10
<正>温胆汤首见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书中记载用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后世医家通过临床实践发现温胆汤治疗范围广,疗效佳,在《千金要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又有了新的发展。王增祥教授是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40余载,学验俱丰,本人有幸随王老临诊,发现王老善用温胆汤治疗各类精神疾病,收效甚好,现举例介绍如下。1抑郁症  相似文献   

12.
<正>痰饮是肺、脾、肾等脏的气化功能障碍或三焦水道失于通调,导致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症。痰饮始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痰饮病包括了有形痰饮和无形痰饮所致的多种病证,狭义的痰饮则指饮停胃肠之证。黄连温胆汤即温胆汤加黄连而成。温胆汤出自《外台秘要》卷17引《集验方》"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黄连温胆汤源自陆子贤的《六因条辨》"伤暑汗出,身不大热,而舌黄腻,烦闷  相似文献   

13.
温胆汤考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国医论坛》2001,16(6):49-50
关于温胆汤的来源出处、方名含义、制方原理以及主治 ,历来争议颇多。本文通过对最早记载温胆汤的考证和探讨 ,初步获得一些有关胆腑辨治以及对“温胆”方名释义的新的理解。1 出处据《中医方剂大辞典》记载 ,以温胆汤命名而药物组成不同的方剂共有 1 3首。唐代王焘编撰的《外台秘要》(以下简称《外台》)卷十七中收录了温胆汤 ,并标明其方引自《集验方》,云“《集验》温胆汤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 ,此胆寒故也 ,宜服此汤方”。可见《集验方》为最早记载温胆汤的方书。考《集验方》为南北朝名医姚僧垣所撰 ,该书在靖康之后亡佚。唐代孙思邈的《…  相似文献   

14.
李小平  姜宏博 《陕西中医》2011,32(10):1417-1417
<正>温胆汤出自宋代陈言《三因极-病证方论》,是由《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衍化而来,较之多茯苓、大枣。笔者应用温胆汤及其类方"凉"、"壮"、"和"、"泄"之效于临床,多有收获,现简要介绍如下:1凉用于胆热胆为清静之腑,喜温和而主生发。罗东逸谓:"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饮食不节,肠胃受伤,宿食停滞,酿为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胃气不和,以致眩晕、恶心、呕吐,不得安寐,此即《素问.逆调论篇》说的:"胃不和则卧不安",方选温胆  相似文献   

15.
1温胆汤的来源、组成及作用 温胆汤见于《三因极一病症方论》,由《备急千金要方》中温胆汤衍化而来,较之多茯苓、大枣,而减生姜的量,组成为:半夏6g,枳实6g,竹茹6g,陈皮9g,茯苓5g,甘草3g,姜5片,大枣1枚。其后医家从温胆汤加减得诸多化裁方,如黄连温胆汤、十味温胆汤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方药溯源、痰寒之辨、方义解析、类方衍变对温胆汤主治"胆寒"进行辨析。温胆汤一方三源,主治"胆寒",然观现今《方剂学》教材多认为其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有由"寒"转"热"之变,并发现方中的生姜用量不减反增,认为温胆汤主治应为"胆痰",即胃郁胆滞、痰浊内阻证。  相似文献   

17.
温胆汤出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而《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温胆汤载药为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炙甘草二两,白茯苓一两半,姜五片,枣一个,较《备急干金要方》增白茯苓、大枣,减生姜用量而成,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黄连温胆汤是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载温胆汤基础上加黄连而成,具有清热化痰、开窍醒神、活血化瘀之功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黄连温胆汤为主加减化裁治疗痰热内扰诸证,取得了较好疗效,兹介绍几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温胆汤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温胆汤立方可追溯于南北朝时期名医姚僧垣所撰的《集验方》,由于其制方精要,配伍巧妙,自南北朝时期始,温胆汤作为治疗内科杂病的名方流传至今。根据《中医方剂大辞典》记载,以温胆汤命名而药物组成不同的方剂共有十三首,出自十一部方书。其中尤以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温胆汤最为出名。在《集验方》亡佚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  相似文献   

19.
黄连温胆汤出自清代陆廷珍《六因条辨》,由《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温胆汤去大枣加黄连而成。是通过调气以清化痰热的方剂,功能调畅气机,和中降逆,清胆和胃,宁心安神。王师善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失眠,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温胆汤的加减运用山西省汾阳医院(032200)杨耀学,马秀勤山西医学院汾阳专科部魏锦富关键词温胆汤,临床经验温胆汤出自《千金要方》,由半夏、陈皮、竹茹、积实、生姜、甘草组成,《景岳全书》、《医宗金鉴》所载温胆汤,均以比原方多茯苓一味。主治“大病后,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