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浸浴疗法是处理烧伤创面的重要方法之一,有效的浸浴治疗能减少创面细菌和毒素,降低创面感染率。2005年10月-2006年10月,笔者单位对20例烧伤患者应用简易浸浴疗法,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浸浴结合人工生物敷料和重组牛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rb-FGF2)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效果。方法将有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5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患者浸浴后,将生物敷料覆盖于创面行半暴露疗法,用rb-FGF2喷湿敷料2次/d,每2~3天浸浴1次并更换敷料;对照组刨面消毒后仅以单层碘伏纱布覆盖行半暴露疗法。1个疗程(10d)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有效率、创面细菌学情况及相关安全性指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为64.3%、89.3%、92.3%和32.1%、67.9%、72.0%,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浸浴结合应用新型人工生物敷料和rb-FGF2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安全、有效,可控制创面感染、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臭氧水对烧伤创面的清创消毒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臭氧消毒剂 (臭氧水 )对烧伤创面的清创作用。 方法 观察臭氧水对常见烧伤创面分离菌的体外杀菌作用及应用于烧伤创面的清创消毒效果。 结果 臭氧水对所有受试菌有迅速而完全的体外杀灭作用。应用于烧伤创面清创消毒 ,其细菌清除率为 94.5 % ,临床总有效率 97.1%。 结论 臭氧水制备简单 ,价格低廉 ,杀菌消毒效果肯定 ,可作为烧伤创面清创消毒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
郑秋艳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6):161-164
目的 分析中药浸浴疗法联合脂质水胶体敷料及优质护理在中度烧伤后残余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2月我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50例中度烧伤后残余创面患者为研究对 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药浸浴 疗法联合脂质水胶体敷料法治疗,同时配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创面恢复情况、疼痛程度及 瘢痕情况。结果 观察组换药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创面 感染发生率、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 d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VSS评分均低于治疗后1个月,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中药浸浴疗法联合脂质水胶体敷料及优质护理在中度烧伤后残余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 果确切,可缩短换药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加快创面愈合愈合速度,同时能够减轻疼痛,促进患者尽早康 复出院,并有效改善瘢痕情况  相似文献   

5.
对烧伤创面采用浸浴疗法能比较彻底地清除脓痂及坏死组织,减少创面细菌与毒素,使痂皮软化,便于剪痂,可减少换药时的疼痛,促进循环,改善功能[1].大面积烧伤患儿实施浸浴疗法时常因哭闹、不合作、浸浴时间短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若水量过多,易使患儿呛咳.我科自2009年6月一2010年6月对56例大面积烧伤危重患儿实施浸浴疗法,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烧伤患者四肢如有创面需抬高患肢,以免肢体受压,加深创面。我科以往采用棉芯枕头或充气枕作为抬高工具,但存在接触创面大.渗液易污染枕芯,不易消毒,透气性能差等弊端。鉴此,我科于2003年1月起采用滕编小凉枕抬高患肢,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烧伤浸浴治疗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45例烧伤患者采用浴前的心理护理,浸浴中密切观察病情,浸浴后的饮食指导,重点做好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好浸浴水温。结果 45例患者浸浴后无一例发生交叉感染,创面分泌物减少,能有效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结论 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好浸浴水温等护理措施,是浸浴治疗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浸浴的方法治疗与护理大面积烧伤患者植皮后的残余创面.方法:选择80例烧伤患者,烧伤面积在TBSA20%~90%之间,其中浸浴组(治疗组,40例)和常规换药组(对照组,40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浴组采用1:10000的洗必泰浸浴液浸浴治疗,后常规换药.根据病情,每周两次或隔日浸浴,同时加强护理,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并记录愈合情况;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换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缩短(P<0.05),治疗1周后创面菌株明显减少(P<0.05).结论:用浸浴的方法治疗与护理植皮后的残余创面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控制感染、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9.
烧伤创面处理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绳德 《临床外科杂志》2004,12(12):731-732
烧伤临床所有的问题都是由于形成创面而引起,最后也将以创面的愈合而告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烧伤创面的修复是主体问题,也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烧伤全身性问题是应创面问题而产生,并随创面变化而演变。诚然,烧伤致死都是全身性并发症,因而也不能说全身问题是附属和次要的问题。但若局部创面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全身问题也就不可能完全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本组患51例,其中男43例、女8例,年龄8~43岁。致伤原因:火焰烧伤34例,热水烫伤15例,化学烧伤2例。烧伤总面积31%~85%TBSA,深Ⅱ、Ⅲ度。残余创面形成时间为伤后2个月~4年,创面直径0.5~8.0cm。创面数1~15处/人,创面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有脓液渗出、味臭,在当地医院治疗后未愈收入笔单位。创面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11.
血浆冷沉淀物在深度烧伤创面应用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浆冷沉淀物应用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40只豚鼠烧伤模型及46例临床烧伤患者创面应用血浆冷沉淀物与创面应用磺胺嘧啶银对照观察伤后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结果:应用血浆冷沉淀实验组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优于应用磺胺嘧啶银对照组,表明血浆冷沉淀具有促进烧伤创面愈合作用。结论:血浆冷沉淀中所含的主要成分纤维连接蛋白,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它能促进上皮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橡皮生肌膏联合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老年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17例老年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磺胺嘧啶银乳膏局部包扎换药)、治疗组(橡皮生肌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局部包扎换药).两组病人均使用1:10苯扎氯铵盐溶液进行创面消毒,每2 d换药1次,至创面愈合.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  相似文献   

13.
烧伤创面处理贯穿烧伤治疗的全过程,及时有效地创面修复是烧伤治疗成败的关键。深度创面的修复是烧伤临床中最棘手又最热点的研究课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的发展,对烧伤创面愈合认识的深化,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盖扶即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浸浴结合银离子敷料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残余创面的疗效. 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2月笔者单位收治90例大面积烧伤后期残余创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对照组患者浸浴后创面外用磺胺嘧啶银纱布处理,试验组患者浸浴后以银离子敷料覆盖创面.用药后21 d,评定2组患者的治愈率.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用药前及用药后7、14、21 d,分离与鉴定细菌,并计算创面细菌清除率.对数据进行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用药后21 d,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创面治愈率分别为62.22%(28/45)、86.67%(39/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7.067,P<0.05).用药后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前及用药后7、14 d,2组患者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试验组患者用药后7、14 d细菌清除率分别为50.0%、71.4%,明显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8.067、5.896,P<0.05或P<0.01).用药后21 d,2组患者细菌清除率均为100.0%. 结论 浸浴疗法结合银离子敷料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锡类散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附34例报告)赵贤忠烧伤晚期残余小创面发生率很高,治疗较困难。1992年以来,我们试用锡类散治疗,效果满意。l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34例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17个月~68岁、烧伤总面积8~64%。烧伤后期出现残余创面...  相似文献   

16.
膨胀石墨用于烧伤创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及碳素材料用于人体工程的种类较多 ,膨胀石墨作为烧伤创面外用材料是否可行 ,我们从材料学、动物毒理实验、动物烧伤创面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观察 ,介绍如下。材 料 与 方 法1.用扫描电镜 (德国CSM 95 0 )、自动吸附仪 (美国ASAP2 4 0 0 )、红外光谱分析仪 (美国Astoxn 33)等对膨胀石墨进行物理性状的观察。2 .Wistar大鼠 130只 ,体重 15 0~ 2 5 0g。背部脱毛后放入10 0℃水中浸烫 5~ 8s ,分别造成 15 %TBSA浅Ⅱ度、深Ⅱ度创面 (以下称烧伤 )。浅Ⅱ度烧伤组 (36只 )和深Ⅱ度烧伤组 (36只 )大鼠 ,分别…  相似文献   

17.
深Ⅱ度烧伤磨痂工具改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切削痂术运用于烧伤创面后,休克期磨痂术这一烧伤创面微创手术方法已在国内应用数年。笔单位2002年3月-2006年1月应用该方法治疗深Ⅱ度烧伤患74例,认为其简单易行且比较有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类肝素对大鼠深II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加深而延迟愈合的机理。方法 采用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创面外用类肝素软膏,观察其对大鼠深Ⅱ度烫伤早期创面病理变化和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测定了烧伤创面含水量,血浆和烧伤创面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烧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I/Ⅲ型胶原比例、真皮细胞增殖周期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创面外用类肝素可以降低烧伤创面水肿程度,增加血浆AT-Ⅲ活性,增加烧伤创  相似文献   

19.
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处理及促进创面修复的进展   总被引:56,自引:15,他引:56  
烧伤创面的处理,贯穿在烧伤治疗的全过程。烧伤后病情变化复杂皆因烧伤创面所引起,并随创面修复而告终。如何正确处理创面,是烧伤治疗成败的关键,因此一直被人们所关注。烧伤创面处理的目的,主要是保护与清洁创面、减少感染、尽早封闭创面,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与外形。一、深度烧伤与感染的关系目前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仍是全身感染,细菌主要来源是创面,深度烧伤创面大量组织损毁、坏死,是细菌繁殖的良好场所,对患者的威胁极大。有实验证明,烧伤6 h后创面上即可有大量的细菌繁殖,并开始侵入皮下组织;伤后8 h 细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在深度烧伤残留小创面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临床深度烧伤残留小创丽患者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实验组常规清洗伤口后用德林莫糊剂涂抹创面,再用消毒油纱布覆盖。对照组创面清洗后用碘伏油纱布覆盖。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及疼痛度。结果实验组创面治疗后7d、14d时的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创面(P〈0.05),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烧伤残留创面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提前4~6d(P〈0.01);实验组平均疼痛评分为(2.36±0.12)分,对照组平均疼痛评分为(4.35±0.3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德莫林可显著提高深度烧伤残留小创面的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减解患者痛苦,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