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玉树地震伤员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动态变化及其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48例地震伤员人院后不同时间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并与正常人比较,研究其与伤员病情及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48例伤员中,33例血浆D-二聚体一直在正常范围,与正常人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15例有显著增高(P〈0.05),其测定值在第7d达高峰,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后下降,21d后降低至正常。全部伤员无肺、脑栓塞的发生。结论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监测对地震伤员并发急性血栓性疾病具有早期诊断和提示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载脂蛋白和D-二聚体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武警江苏总队医院医务处周宁,刘金波,何海明,林国英,梁芸(扬州225003)关键词载脂蛋白,D-二聚体,脑血管病,缺血性近几年来,载脂蛋白(apo)和D-二聚体的研究已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有研究认为,ap... 相似文献
4.
5.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原因。早期溶栓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冠状动脉再通,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命。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之一,可特异性地反映体内凝血与纤溶功能的变化。为此,我们检测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急性心肌梗死36例均为首次发作,符合1979年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依临床治疗结果分为溶栓再通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42~72岁;发病至溶栓时间为0.5~12h,平均5.4h。溶栓未通组9例,男7例,女2例;年龄48~71岁;发病至溶栓时间为1~12h,…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血脂高低与血液流变学和D二聚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血脂D—二聚体检测采用奥林巴斯Au—640型全自动化分析仪,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普利生LBT—N6K型血液流变仪、血液凝固性检测采用希森美康CA—530型血凝分析仪,红细胞压积检测采用雅培LELL—DYN—3200型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结果:急性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的全血黏度,血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清甘油三脂、胆固醇、血清高、低密度脂蛋白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D—二聚体检测与正常人群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发现急性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血液流速、血液黏滞性、血液凝固性与其血脂增高有密切相关,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是引发急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1],D—二聚体在其病程发展过程中其监测的重要性[2]。 相似文献
7.
近年研究发现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简称妊高征 )患者体内血液凝血与纤溶系统平衡失调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1] 。为此 ,我们对 3 0例妊高征患者血浆D 二聚体 (DD)纤维结合蛋白 (Fn)含量进行了检测 ,旨在探讨凝血纤溶在妊高征发病过程中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1.1.1 观察组 :1998- 0 6~ 2 0 0 0 - 0 7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妊高征患者共 3 0例 ,按乐杰主编的全国统编教材《妇产科学》(第 4版 )妊高征诊断标准分类[2 ] ,轻、中、重度各 10例 ,平均年龄 ( 2 5 .7± 5 .6)岁 ,平均孕龄 ( 3 5 .3± 3 .1)周。1.1.2 对照组 :随机选择同… 相似文献
8.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结合蛋白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业已发现 ,颅脑损伤后出现的凝血机能异常是加重脑损伤程度和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1 ] 。笔者对颅脑外伤患者血浆D -二聚体 (DD)和纤维结合蛋白 (Fn)水平进行了动态检测 ,探讨凝血纤溶功能在脑损伤病程中的变化。一、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在我科住院的 9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病例组 ,男 5 6例 ,女 34例 ;年龄 15~ 6 0岁 ,平均 32 .6岁。患者均在伤后 2 4h内入院 ,经头颅CT检查确诊 ,符合国内颅脑损伤诊断标准[2 ] 。根据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分为轻 (13~ 15分 )、中 (… 相似文献
9.
血浆D-二聚体(D-D)水平测定,以前多用于血栓性 疾病的诊断,是一项鉴别原发纤溶与继发纤溶及观察溶栓 疗效的指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各种肝脏疾病中存在 不同程度的凝血,纤溶异常,D-D量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 解产物,也是体内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之一[1].Carr JM也认为:在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 FDP和D-D测定的试验中,唯有D-D才能真正反映体内 凝血及纤溶状态.[2]为了探讨D-D测定对肝病分型,治疗 及估计预后等方面的意义,本文测定了59例肝病患者的D -D水平,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维生素A(VA)和维生素E(VE)是人类的生长和健康所必需的两种脂溶性维生素。血浆视黄醇和α-生育酚的含量可以分别反映VA和VE的水平。近年一些研究表明,VA、VE在组织或血浆中含量高低与心脑血管疾病、肝病和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报道甚少。我们检测了65例溃疡病血浆视黄醇和α-生育酚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消化性溃疡65例,男41例,女24例;年龄20~65岁。十二指肠溃疡(DU)组43例,胃溃疡(GU)组15例,复合溃疡2例,溃疡伴上消化道出血5例。均为1996年6月~1997年6月确诊的病人。…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检测房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意义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房颤患者76例,按房颤持续时间的不同分为阵发性房颤组30例,持续性房颤组46例。持续性房颤组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4个亚组。同时选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对照组。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血浆D—dimer、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持续性房颤组D—dimer、hs—CRP浓度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⑧持续性房颤4个亚组,随着心功能级数的增加D—dimer、hs—CRP浓度逐渐增高。D—dimer、hs—CRP浓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成正相关,与LVEF成负相关,D—dimer与hs—CRP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炎症与凝血共同参与和促进了房颤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房颤患者联合检测D—dimer、hs—CRP有助于预测血栓性疾病及近期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NF—kB不同二聚体的活化与辐射诱导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录因子k基因结合核因子(NF-kB)一直被看作是细胞的存活因子,对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起强烈的抵抗作用,然而,近来的研究逐渐研究,NF-kB不同亚基的组合可能有着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作用,对这方面课题的深入研究,无地理解中,高一辐射免疫抑制效应的机制可提供有意义的理论依据,并对临床肿瘤的放针提供新的有价值的资料。k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凝血指标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妇产科就诊的82例妊娠期高血压(HDCP)孕妇纳入HDCP组,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孕妇78例纳入正常组。检测所有孕妇产前与产后第1、3、7天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时记录孕妇产前的凝血功能指标,对D-二聚体值和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HDCP组产前与产后第1、3、7天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DCP组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正常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显著低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DCP孕妇分娩前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凝血指标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D-二聚体、凝血指标能够检测孕妇的凝血与纤溶功能,对孕妇的病情观察与诊断以及妊娠高血压的防治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肝组织HBV-DNA检测能直接反映HBV病毒的存在。我们采用PCR-溴化乙锭法对乙型肝炎68例及肝癌5例肝组织和血清HBV-DNA进行检测,并对其中51例在不同的e系统模式时HBV-DNA存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探讨肝病患者肝细胞内HBV-DNA复制、感染情况。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共收集乙肝68例及肝癌5例的肝穿组织及血清标本。其中男41例,女32例;年龄18~51岁,均为本院1995年12月至1998年9月的住院患者。急性肝炎22例,慢性肝炎35例,重症肝炎11例。临床诊断以1995年5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为参考[1],并辅以病理诊断。1.2 试剂来源… 相似文献
18.
导致颈源性视力障碍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颈椎退行性变或外伤后使颈椎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或寰枢关节半脱位,直接压迫或扭转椎动脉,出现椎一基底动脉血流量减低,当大脑皮层视觉投影中枢血流量低于视区脑组织正常代谢过程中的需要量是,则造成中枢性的视力障碍[^1,2]。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