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6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EN和60例术后肠外营养(PN)的对照研究,分析两种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患者主要生化指标、机体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防治情况的影响。结果EN组EN支持1周后,血清白蛋白(ALB)升高显著,肠道功能恢复提前,对术后出现的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治疗,EN组有明显优势。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EN安全、可行、有效,对患者术后体力恢复和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42例食管癌患者(A组)术中经幽门后至空肠上段留置胃管(鼻空肠管)(EN组),对照组(B组)42例患者未进行肠内营养(PN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营养支持费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食管癌患者术中顺利留置胃管营养管,EN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体重、人血白蛋白水平术后第7d、第21dEN组明显高于PN组(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明显减少(P〈0.05);术后第7d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EN组明显高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胃管在幽门后一空肠上段行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其康复,能减少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手术成功率提高,是1种既经济又简单、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 将62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共342例,PN组286例,分别于术后24 h内开始行EN与PN,考察两组术前1天与术后10天的体重、血常规及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及营养支持费用情况.结果 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EN组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下降的幅度均小于PN组,作为免疫指标的淋巴细胞计数EN组较PN组恢复升高更快(均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EN组较PN组明显提前,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支持费用均小于PN组(均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EN安全、可靠且较PN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及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大多数营养不良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禁食使机体营养不良加重,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发生 率、死亡率明显上升。本文探究围手术期 EN 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我院接受 手术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EN 组和PN 组,前者完成40 例,后者完成39 例。EN 组患者从术前5 天开始,在正常饮食基 础上加服肠内营养(瑞能)600ml/d,术后 24小时内开始经空肠营养管或鼻肠管滴注肠内营养液。 PN组患者术前5天开始, 在正常饮食基础上加用PN(能量为750kcal/d),术后常规静脉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 白变化,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和排便恢复时间,感染、吻合口瘘发生例数,心血管事件发生例数。结果  EN 组肛门排气恢复 时间和排便恢复时间比 PN 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前后 EN 组的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计数降低 值比PN 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N 组术后感染、吻合口瘘发生例数比PN 组少,但腹胀发生例数多。结 论  围手术期 EN 优于 P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转归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也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和贲门癌手术后肠道内外营养方法疗效有无差别。方法 221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手术后随机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尽早即予以肠内营养。PN组术后予以周围静脉营养支持。监测两组患者其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出现瘘管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所需费用。结果两组间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所需费用方面EN组明显优于PN组(P〈0.01),术后瘘管并发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予以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营养,减少并发症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6.
应荣培 《中国肿瘤》2007,16(6):478-47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合理方案。[方法]将71例胃癌术后随机分为全肠内营养组(TEN)32例,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组39例.分别于术后24h后予营养支持,临床观察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并发症。[结果]临床观察肛门恢复排气时间TEN组较EN+PN组略短(P〉0.005),胃肠道相关并发症TEN高龄患者(年龄〉60岁)较EN+PN高龄患者多(P〈0.05),但TEN组非高龄患者与EN+PN组非高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龄胃癌患者术后EN应联合应用PN.逐渐过渡TEN,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耿勇  周波 《陕西肿瘤医学》2012,(10):2127-212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时机、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51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26)和肠外营养组(PN组,n=25)。肠内营养组(EN组)采用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肠减压管,术后12小时开始进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PN组)采用术中仅放置胃肠减压管,术后常规"三升袋"静脉高营养。两组分别监测术后第1天、第10天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A、G、M)、白细胞总数、早期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EN组术后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水平较PN组恢复迅速,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EN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PN组缩短。EN组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与减少住院费用方面也较PN组具有优势,差异显著(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时机上是安全、恰当、可行的,对改善术后早期机体营养状态具有显著作用,同时明显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与费用。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洪波  黄和平 《肿瘤》2007,27(10):832-834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营养,尤其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537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均采取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开始行肠内营养。PN组术后第1天开始行周围静脉营养支持。监测2组患者术前1 d、术后5 d、术后8 d的体质量,血浆白蛋白,尿素氮以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在体质量、血浆白蛋白上无差异。在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方面,EN组明显优于PN组(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34例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PN组(n=79)和PN组(n=55),EN-PN组患者采用EN和PN联合应用,PN组患者采用单纯PN。观察两组患者的耐受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总淋巴细胞数(TLC)和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OPNI)。结果 EN-PN组患者耐受性较好,与PN组相比,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无显著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较PN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患者术后第8天血清TP、ALB、PA、TF、TLC和OPNI较PN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组患者的TF、TLC和OPNI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EN-PN联合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营养和免疫状态,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营养支持方式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2年9月间收治并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6例)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47例)进行肠外营养,根据营养方式进行相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d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RF)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TP、ALB、TRF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进行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肝癌肝切除患者肠道恢复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肝癌肝切除患者的术后恢复信息。所有患者按照术后营养方式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各43例,且营养供给持续7天。临床研究信息包括术前术后2组患者的肝切除范围、营养状况、体重、上臂围、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以及前白蛋白,通过比较以上营养信息,评估EN和PN对肝切除患者肠道恢复的影响。结果营养治疗7天,2组患者的体重、上臂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24 h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低于术前水平,术后第7天EN组除白蛋白外,其余指标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而PN组只有前白蛋白恢复正常,其余均低于术前水平。术后白蛋白输注量,PN组多于EN组(P=0.048)。结论早期EN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肝切除患者术后的营养和体质状况,术后并发症较少,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调查内科肺癌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为患者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方法,以及人体测量和生化指标检测,包括身高、体重、腰围、握力、血清白蛋白(Alb)、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等,调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新入院肺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情况。[结果]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15.59%,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8.60%,超重及肥胖发生率为46.77%,腹部肥胖的发生率为62.37%。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营养支持率为0。[结论]肺癌患者中有部分患者存在营养风险,有营养风险患者存在营养支持不足,需开展大样本关于营养支持对化疗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患者营养问题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放疗期间的营养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单纯放疗的103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按常规处理,检测两组患者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观察放疗前、后上述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放疗前比较,研究组放疗后一般情况、体重及各项血液营养指标检测结果较放疗前略有下降,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无明显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放疗后一般情况、体重及各项血液营养指标检测结果较放疗前明显下降,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放疗后营养指标下降值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放疗期间营养状况普遍下降,营养支持措施能显著减轻营养状况的恶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放疗期间的营养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单纯放疗的103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按常规处理,检测两组患者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观察放疗前、后上述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放疗前比较,研究组放疗后一般情况、体重及各项血液营养指标检测结果较放疗前略有下降,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无明显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放疗后一般情况、体重及各项血液营养指标检测结果较放疗前明显下降,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放疗后营养指标下降值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放疗期间营养状况普遍下降,营养支持措施能显著减轻营养状况的恶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营养干预对晚期子宫内膜癌恶液质患者代谢改变。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恶液质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自主进食干预,试验组采用营养干预,检测干预前后各营养指标和各代谢相关指标,并统计分析其差异性。结果  经比较对照组干预前后BMI、红细胞、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各营养指标值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前后各营养指标值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试验组各营养指标值与干预前对照组各指标值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但是干预后试验组各营养指标值均显著高于干预后对照组各指标值,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比较对照组干预前后腰围、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各指标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腰围、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糖各指标值均显著高于试验组干预前各指标值,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收缩压和舒张压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试验组腰围、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各指标值与干预前对照组各指标值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腰围、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血糖各指标值均要显著高于干预后对照组各指标值,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收缩压、舒张压在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干预能显著改善晚期子宫内膜癌恶液质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代谢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