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节疼痛是痹证的主要症状之一,痹证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病的临床表现颇为相似,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在《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中对关节疼痛的论述主要在湿病、历节病等篇章。研究了《金匮》中对关节疼痛的有关论述,以指导临床实践。综观《金匮》全书,书中论述了关节疼痛的病因病机、伴随症状、治法及饮食宜忌等。感受风寒湿邪是关节疼痛的主要病因病机,饮食失调、正气亏虚亦可导致关节疼痛。其伴随症状有关节肿痛、关节功能障碍及一些全身症状,如头眩、短气、汗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等。就其治法而言,祛除风寒湿邪是主要治法,祛风湿兼清热是常用治法,扶正祛邪是重要治法。在饮食方面指出不宜过于偏嗜五味。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心身疾病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身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生物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心身疾病,是一类表现为躯体症状,但在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方面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关联的疾病。虽然,我国近年才开始重视心身医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10)
张仲景认为内伤是历节病主因,禀赋不足、调摄不慎、嗜欲不节等造成肝肾筋骨虚损,营卫运行不畅,经脉阻塞;外因为风寒湿等邪气乘虚而入,内外合邪,即成历节;把肝肾筋骨之虚置于前,外邪入侵置于后,提示历节病程分为两阶段,即内伤与外感,依此分为发生与发展阶段,发生阶段培补肝肾,防外邪再入;发展阶段则重祛除外邪,培补肝肾、调养气血。治内因: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10~15g,附子10~30g,细辛、山茱萸、枸杞各5~10g,热服取微汗为止)。治外邪:风湿俱盛(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12g,芍药9g,甘草6g,麻黄12g,生姜、白术15g,知母、防风12g,附子炮10g);寒邪盛(乌头汤:麻黄、芍药、黄芪、甘草炙各9g,川乌6g,蜜400m L,煎取200m L);风湿化热(千金犀角汤:犀角100g,羚羊角50g,前胡、栀子仁、黄芩、射干150g,大黄200g,升麻200g,豉1000m L,酌加银花藤,连翘,天花粉,赤芍,丹皮)。内外兼治(肝肾阴虚,治法当养肝肾,清虚热,六味地黄丸(熟地40g,山萸肉20g,山药20g,茯苓、丹皮、泽泻各15g,白芍10g,玉竹5g,知母、黄柏各10g)。并以治未病为基础,提出养慎预防策略,外镇邪气、内养正气,包括顺应四时、外避寒暑及内调饮食等。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是中医四部经典著作之一,本文就要略中记载的方剂用药剂量和单位不统一的问题进行探讨,做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例一:王××、男、30岁、工人。素体较弱。几天前水下作业,约两小时。出水后受风,当时即感身冷,次日发冷发烧。自汗出、怕冷、鼻塞、头痛、头重,全身关节疼痛、四肢沉重,饮食不香、心悸、小便少,面肢微肿。脉沉细缓、舌淡红,苔薄白。分析:病人曾下水作业,感受风寒湿邪,痹阻经络,侵入关节,故发冷发烧、鼻塞、头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为专论杂病的重要经典,对胸痹一症的见解尤为独到而全面。"阳微阴弦"为胸痹的病机,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为其主要症状,而治胸痹当以宣肺通阳、温补中焦、理气化饮、峻逐阴邪为主要大法。探讨于《金匮要略》所论胸痹的病机、症见与治法,结合现代医家的见解,对指导现代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代林亿等在整理《金匮要略》时,“又采散在诸家之方,附于逐篇之末,以广其法”。但历代不少医家对这些附方认为非仲景之方,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对这些方剂的内容、来源、属性、价值等诸方面进行探讨,可知其确系张仲景原书之内容,对其研究,可全面领会仲景诊病治疗、辨证用药的宗旨,亦可与现存仲景之书对勘,甄别讹误。 相似文献
8.
9.
张仲景创造六经辨证论治体系,针对外感、内伤病复杂的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辨证治法。《金匮要略》中也论述了寒热并用的证治,需辨证入微,治病求本,知常达变,方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药物炮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金匮要略》药物炮制法归纳为净制,碎制,洗渍,火制4类,其中需净制的药物共有桂枝,猪苓,附子,丹皮,麦冬,石韦,麻黄,黄芪,巴豆,杏仁,桃仁,川椒,虻虫等14种,碎制法有切,捣,杵,碎,研等8种,洗渍法有水洗,水渍,酒洗,醋渍4种,火制法在炙,炒,烧,炮,熬,煨6种,文章还对某些制法的含义进行了考证证明,认为“Fu咀”与“Cuo”意同今之“饮片”之意,“炙”为烘烤意,非今之加辅料之炙法,“熬”为 相似文献
11.
12.
《金匮要略》方剂相反相成的配伍规律探讨安徽中医学院中药系邓先瑜(230038)《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著,书中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为一体,其言简而奥,其法精而详。书中载方262首,用药达145味,组方严谨,配伍精当,有很高的临床实用...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提到“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但对其病机后文则无明确论述,以致于后世部分医家认为没有石水病机。实际上,关于石水病机是有的,只是不如风水等那么明显。水气病是水液代谢失常、停于体内诸多疾病的总称,包含有后世所称的水肿病,但不等于就是水肿。石水是以形而名,即此种水气病难化如石,无法治愈,甚至有积块坚硬如石。石水脉沉,腹满不喘,即水液停于腹中,腹胀满,但不影响呼吸。腹水而难消利者,就今之临床而言,就是包括肝硬变腹水.结核性腹水、肝癌腹水、血吸虫病等以水停腹中为突出症状的一类病变。迄今为止,除血吸虫病外,此类疾病仍是非常难以治疗的。肝硬变腹水一类疾病中医称为臌胀,考仲景书中没有臌胀一篇,不是仲景没有认识,而是因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中论述胸痹的条文凡七条,现今对其理解多认为“胸痹是以胸痛为主症”,其病机主要是上焦阳虚,阴邪上逆,闭塞清旷之区,阳气不通使然。对此,笔者不敢完全赞同,兹就个人浅见阐述于次。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用药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是研究治疗杂病的专著 ,创立了在整体论思想指导下的辨证论治体系 ,立法选方用药均有自身的特点 ,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本文仅就该书的用药规律作一探讨。1 专药治专病专药治专病的特点 ,这在《金匮要略》中有多处提到。主要是指通过实践 ,认为某药对某病有专治之能而使用。如百合 ,专治百合病。其病之命名 ,也是根据药的专治而得。又如茵陈 ,主治黄疸。茵陈蒿汤 ,即以茵陈命名 ,并作为方中的主药。若湿邪重者 ,用五苓散利湿 ,加茵陈 ,名茵陈五苓散 ,作为黄疸病湿盛证型的主方。除此之外 ,未见仲景于它证中使用茵陈。再如蜀漆 …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酒的发明,促进了中医药学的发展。早在《内经》中,对酒的特性已有较详细的论述。《金匮要略》一书,继承《内经》理论,广泛把酒用于杂病治疗。在全书前二十二篇205首方剂中,用酒方达21首,约占近十分之一,为后世用酒治病做出了典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整理、探讨《金匮要略》的煎药方法。方法运用中医药学和文献学方法整理、分析《金匮要略》中的汤剂煎煮方法。结果《金匮要略》汤剂的煎煮时间(以煎煮程度计)有轻煎、中煎和浓煎之分,其中中煎(药液量为加水量的30%~50%)最多,占全书103首汤剂的70%;汤剂浓度以25%~45%(g/mL)为多。结论《金匮要略》煎药方法为当今制订中药煎煮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和推动中药药剂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