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不同梗塞部位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再通评价的意义。方法:对160例首次AMI患者随机分成尿激酶溶栓治疗再通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和左室后壁运动最小幅度(IVSA和LVPWA)、左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E点至室间隔距离(EPSS)和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最大速度与E峰最大速度比(A/E)。结果:①溶栓治疗者再通率为58.82%(70/119)。②急性前壁心肌梗塞(AAMI)患者的LAD、EPSS和A/E在溶栓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1,P<0.01);溶栓再通组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③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IMI)患者LVPWA溶栓再通组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再通组A/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④AAMI+AIMI患者EF在溶栓再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PS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溶栓治疗可限制梗塞面积,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在梗塞部位上,前壁优于下壁,AAMI+AIMI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心室晚电位检查,对94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进行6个月~3年的随访。结果:在6个月~3年的随访中,前壁再通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短于前壁未通组(P均<0.05);而下壁再通组与未通组LAD、LVED和LVEF无明显差别。再通组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通组,再通组的运动耐量明显高于未通组(P均<0.05)。结论:静脉溶栓对改善前壁心肌梗塞患者远期心功能疗效显著,对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心功能改善不明显;但静脉溶栓对前壁或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在减少远期心律失常的发生,增强运动耐量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冠脉)再通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4例AMI患者接受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为研究对象,再通组14例,未通组10例,于发病后3~4周在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或经皮穿刺冠脉内成形术(PTCA)的同时行X线左心室造影。结果:再通组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未通组(P<0.05);室壁异常活动积分未通组明显高于再通组(P<0.01),其中室壁瘤发生率再通组显著低于未通组,分别为7.14%与30.00%(P<0.05)。结论:监测LVEF及室壁局部运动是判断AMI时溶栓治疗使梗塞区冠脉再通效果的有效指标;AMI后及时有效的静脉溶栓治疗可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左心功能,对改善AMI患者的近期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经静脉溶栓治疗的96 例患者AMI后1 个月进行锝99 心肌扫描,计算各项心功能指标。结果:59 例再通者的EF% 、PER和PFR均明显优于37 例未通者(P均< 0.01)。左室扩张者的各类指标与LVEDd 呈负相关(r= - 0.41~- 0.80, P< 0.01)。结论: AMI的溶栓治疗能明显地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二维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3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左室重构病理生理变化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心肌梗塞患者的LVDd,LVEDV,LVESV,Edb,Esb及mean b显著增大(pP<0.05--0.01),EF、LVSCI及MVCF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认为: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的主要病因是梗塞区膨展、左室扩张、容量负葆增加及室壁应力增大,可直接导致心肌梗塞后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黄进  王瑛洁 《现代康复》1999,3(12):1466-146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再通对立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把82例AMI静脉溶栓的病人分为再通组48例,未通组34例,在AMI发病后(6±51)月,用心脏彩超对不同部位室壁运动、室壁厚壁、左室射血分数(1.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等观察,结果:前壁心肌挺塞两组间室壁运动幅度、梗塞区的室壁厚度有显性差异(P<0.01),而下壁心肌梗塞二组间无显性差异(P>0.05),左室形态与功能差异显(P<0.01)。结论:AMI早期再可改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2例陈旧性或近期心肌梗塞患者于PTCA术前1~2天,术后1周,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并对手术成功者随访1月。结果表明:术后1周及1月,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有显著改善,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峰值(PFV)、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时间积分(T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提高了25.02%(P<0.05),15.63%(P<0.05),12.88%(P<0.05)。室壁节段运动指数(WMSI)降低了9.64%(P<0.05)。一个月后,PFV提高了12.44%(P<0.05),TVI提高了13.22%(P<0.05),LVEF提高了29.67%(P<0.05)。舒张功能改善不明显,左房功能没有改善。此外,PTCA可改善左室重构。同术前相比,左室缩末容积(ESV)、左室舒末容积(EDV),分别降低了33.36%(P<0.01)、24.63%(P<0.05)。一个月后,左室重构未继续发展。结论:陈旧性或近期心肌梗塞行PTCA可提高左室收缩功能并改善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对其室壁瘤形成的影响。方法:对48例首次AMI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3周~4周进行左室造影检查。结果:获得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冠脉)再通组与未通组分别为25例和23例,冠脉再通组发生室壁瘤3例(发生率为12.0%),冠脉未通组发生室壁瘤10例(发生率为43.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再通组左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0.61±0.11)明显优于未通组(0.51±0.12),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再通组(28.0%)低于未通组(56.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梗死相关冠脉再通可显著降低室壁瘤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的左室重构(LVR)病理生理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应用HP 77020AC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探头频率3.5MHz)分别对56例ICM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ICM组的各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01)。ICM组的LVEDd、EDV、ESV、ESS、PVA、LAT、LAF显著增大,EF、CO、LVSCI、MVCF、PVE、PFR及PVA/PVE显著降低(P<0.01~0.001)。结论认为ICM病人LVR的主要病因与心肌缺血引起的梗塞区膨展、左室扩张、容量负荷及室壁应力的增加有关,而ESV、EDV及EF可作为了解ICM远期预后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对纤溶系统的影响,对37例AMI患者入院即刻、溶栓治疗(或非溶栓组一般治疗)后1、6、24h,第2、3、5、15d测周围静脉血中D-二聚体(DD)水平、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PA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PAIA)、纤溶酶原活性(PLGA),进行动态观察,并分析其与梗死相关冠脉(IRA)再通的关系。结果表明,AMI组与正常组相比,血浆DD水平显著升高(P<0.01),PAA无变化,PAIA显著升高(P<0.01),PLGA亦显著升高(P<0.05);溶栓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溶栓前差异非常显著(P<0.001);溶栓治疗后IRA未通组与再通组相比,溶栓后6、24hPAIA前者较后者显著升高(P<0.05),PAA、PLGA及DD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PAI在AMI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的病理意义,部分血栓之所以出现溶解抵抗可能与溶栓后血浆中PAI大幅度回跳有关,而IRA再通组与未通组血浆DD水平无显著差异,表明DD不能作为监测IRA是否再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金杭  李茵 《急诊医学》1999,8(2):96-97,105
目的:评价前壁及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于AMI发病后第三周应用门控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检测两壁左室整体及局部射血分数(LVEF、rEF),轴缩短率(RS),局部轴缩短率(rRS)。结果:前壁组LVEF(31.53±10.38%)显著低于下壁组(46.52±8.65%),P〈0.01;前壁组平均室壁运动积分(1.86±0.6分)亦显著低于下壁组(2.20±0.6分),P〈0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血管再通早晚与梗死面积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崔亮  顼志敏 《急诊医学》1997,6(6):334-335
目的:观察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早晚与其心肌梗死面积之关系。方法:选取经溶栓后IRA再灌流患者71例,发病2~3周行^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测定AMI梗死范围指数,二维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57例距发病≤6hIRA再通患者的梗死范围指数低于14例〉6h组(0.326±0.075比0.373±0.071,P〈0.05)2)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缺血和室壁运动障碍的影响,及99m锝甲氧基异丁基(99mTcMIBI)心肌显像的应用价值。方法:23例AMI患者,其中溶栓再灌注组12例,无再灌注组11例。患者在溶栓前及发病后5日~7日行99mTcMIBI心肌显像,发病3日~7日内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随访4个月后的室壁运动状况。结果:2组患者首次心肌显像心肌缺损得分和基础室壁运动得分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再灌注组第2次心肌显像心肌缺损得分(5.0±2.6)显著低于第1次得分(16.3±3.9,P<0.01),缺损得分减少70.2%±10.8%;随访期室壁运动得分指数(1.12±0.16)显著低于基础指数(1.47±0.12,P<0.01)。无再灌注组2次心肌显像心肌缺损得分、随访期和基础室壁运动得分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早期静脉溶栓可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是判断心肌梗死范围、评价溶栓效果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51例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的左室重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ICM组的各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ICM组的LVDd、LVDs、PCWP和ESS显著增大,SV、CI、EF、MVCF明显降低。结论,ICM的左室重构与缺血性心肌损伤(包括冠脉闭塞和冠脉狭窄)引起的左室扩张、肺毛细血管楔压和室壁应力增加有关。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ICM左室重构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栓体舒、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栓体舒(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rtPA)和尿激酶(UK)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溶栓疗效。方法:将AMI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38例,应用rtPA溶栓)和B组(42例,应用UK溶栓)。结果:2组冠状动脉(冠脉)血管总再通率为60.0%。A组与B组冠脉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3.6%和47.6%,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死率分别为5.3%和11.9%,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继发内脏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和14.3%,A组明显低于B组(P<0.01)。溶栓再通患者病死率(0)明显低于未溶通者(21.9%),P<0.01。溶栓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发病6小时以内溶栓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78.3%,明显高于6小时~24小时溶栓者(35.3%),P<0.01。结论:rtPA用于AMI紧急溶栓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UK,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6.
陈荣镇 《新医学》2000,31(8):469-47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开始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血压。方法:对57例AMI静脉溶栓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增大证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及病死率。结果:57例溶栓开始时的血压范围为(11.3 ̄21.0)kPa/(6.0 ̄13.3)kPa,其中血压(12.0 ̄17.2)kPa组和其余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8%及24%(P〈0.01);病死率分别为0及12%(P〈0.05)。结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52例AMI溶栓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1)AMI患者入院即刻血浆ET水平即显著升高,第24小时开始下降,第15天仍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2)溶栓治疗后梗塞相关动脉(IRA)再通组,末通组及非溶栓组之间血浆ED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3)梗塞后心绞痛(PIA)患者,其24小时、5天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无PIA患者。结论:ET是机体在严重缺血  相似文献   

18.
罗海明  戴瑞鸿 《新医学》1996,27(7):353-355
本研究应用UCG观察比较7例NIDDM患者与8例无糖尿病者在急性前壁或前间隔心肌梗塞后的左室重构。结果:NIDDM组在MI后2周~1个月期间左空前段长度(cm)延长明显,从9.38±0.68升至11.13±0.69;LVEDV(ml)增加,从174.8±10.4升至197.2±12.0;EF降低,从0.42±0.09降至0.36±0.12,P均<0.05.均有统计学意义。而非糖尿病组的左室前段延长,LVDEV增加均未达到显著性意义,EF值基本不变。结论:NIDDM病人在MI后左室重构较无糖尿病者更严重,心功能减退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和放射性免疫测定法对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左房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示:高血压左室肥厚组和非左室肥厚组血浆心钠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血浆心钠素水平与左房功能指标LAV、LAT、LAP、LAF及MAP呈高度线性相关;与LAD、LVMI、LVEF、PFR、A峰、LVD、A/E呈中度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81、0.80、0.78、0.76、0.70、0.68,-0.61、0.60、0.67、0.50及0.48,P<0.01~0.001),但与E峰不相关(r=0.16,P>0.05)。随着高血压病程及分期的增加,血浆心钠素水平有增加趋势。结论认为定量测定血浆心钠素将有助于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房血流动力学及左室功能的异常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古国荣 《临床医学》2000,20(12):7-9
测定64例(初68例治疗中有4例明显不良反应停药)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培为利治疗前后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ID)、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变化,结果显示。经培哚普利治疗后,收缩压、舒坟、LVID、IVST、LVPWT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培哚普利不仅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也能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