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艾滋病病人易发生沙门菌、志贺菌及空肠弯曲菌感染,其中人畜共患的鼠伤寒沙门菌尤其多见[1].宁波市传染病院在收治该病种病人时发现感染肠炎沙门菌(S.enteritidis)所致原发性败血症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沙门菌是肠杆菌科重要病原菌之一 ,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肠炎沙门菌一般引起食物中毒 ,偶尔引起败血症及各脏器、组织化脓性病灶[1] 。但从肝炎后肝硬化胸水中分离出肠炎沙门菌 (S .enteritidis)较少见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 ,4 0岁 ,干部 ,肝病严重程度按Child Pugh分类为C级。因畏寒发热、咳嗽、胸痛 ,院外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后于 2 0 0 1年 10月中旬入院 ,诊断肝炎后肝硬化伴腹水、右侧胸腔积液。当日体温 38 C ,实验室检查 :SBll3 7μmol/L、ALT 5 5IU/L、Alb 2 1 4g/L ,血象白细胞计数 19 5× 10 9/L ,中性粒…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沙门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西溪医院收治的6例艾滋病合并沙门菌败血症患者临床症状、血象、炎症指标、细菌分型、治疗用药及疗效。结果6例患者中社区获得性败血症5例,医院感染1例。发热等全身症状较重,消化道症状不明显。仅1例白细胞增高,为11.38×109/L;嗜酸性粒细胞均减少,其中3例计数为0。C反应蛋白为10~149 mg/L,轻至中度升高;降钙素原基本正常。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200个/μL,其中4例50个/μL。5例4个血培养瓶均为阳性,分别为都柏林沙门菌2例,丙型副伤寒沙门菌2例,乙型副伤寒沙门菌1例,仅1例1个需氧菌瓶培养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6株沙门菌对氟喹诺酮类,三、四代头孢类,碳青霉烯类均敏感。通过抗菌治疗10~14 d,病情均好转。结论艾滋病合并沙门菌败血症患者全身感染症状明显,消化道反应较轻,炎症指标上升不明显,但菌血症明显,对三、四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均敏感。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沙门菌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上海市沙门菌病发病特征、菌型分布、抗生素耐药情况及初步估计相关的疾病负担。[方法]在上海市4个区的监测点医院采集监测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培养,菌株的血清分型及耐药监测,并对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沙门菌疾病负担估算。[结果]腹泻病人沙门菌阳性率3.13%,监测病例沙门菌阳性率高于非监测病例(X^2=68.212,P〈0.001);流行季节在7.10月份;73.47%的病例发病前一周有可疑不洁饮食史;本市主要的沙门菌血清型为肠炎、山夫登堡、鼠伤寒和阿伯丁及德比。分离到的沙门菌存在不同程度的耐一种或多种抗生素现象;估计本市每年发生沙门菌病约13561例。[结论]监测结果提示上海市沙门菌病发病水平较高,应加强监测;防制措施上应重视食品安全、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艾滋病合并沙门氏菌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6例艾滋病合并沙门氏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6例艾滋病合并沙门氏菌感染病例以发热为主要症状,消化道症状不典型,CD4细胞水平均低于200个/uL.经血培养和骨髓培养检查确定为沙门氏菌感染,细菌鉴定结果为伤寒沙门菌3例、沙门菌C1群1例、沙门菌丙型副伤寒血清型2例,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疗效满意.结论 艾滋病合并沙门氏菌感染热型不规律,血嗜酸性粒细胞正常,确诊靠细胞培养,沙门氏菌是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上海市黄浦区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随机抽取3家区监测点医院开展腹泻病人监测,对符合沙门菌监测对象定义的病例记录其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并留便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2008—2011年黄浦区腹泻病例中沙门菌检出率呈现下降趋势,检出率平均为3.25%,略高于本市平均水平(3.13%)。沙门菌感染以5—10月为多,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53倍,高发年龄为20~39岁,血清分型以肠炎沙门菌(31.83%)和鼠伤寒沙门菌(15.57%)为优势菌种。[结论]黄浦区腹泻病例中沙门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但沙门菌平均检出率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应引起重视,加强预防控制。除做好病例监测和管理工作外,还需加强食品卫生和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群的卫生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肠炎沙门菌流行特征和分子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上海市2006—2007年肠炎沙门菌菌株,了解上海市肠炎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2002—2007年肠炎沙门菌食品株来源并与肠炎沙门菌腹泻株作耐药性比较;对2006—2007年全球沙门菌监测(GSS)病例和食品分离的肠炎沙门菌进行表型验证、药敏试验和脉冲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2006—2007年肠炎沙门菌在本市非伤寒沙门菌病例中列首位,而80%的食品株源自禽及禽肉制品,食品株的抗生素耐药性高于腹泻株。2007年肠炎沙门菌腹泻株的耐药谱和2006年有较大差异。包括13株食品株在内共76株肠炎菌株可分为21种PFGE带型,遗传同源性接近80%,优势带型依次为3型(34株)、1型(12株)、2型(5株)和5型(5株),除2型外均发现有与腹泻株同型的食源株。2006和2007年的PFGE 1/2型病例分别为4例和12例。[结论]上海市肠炎沙门菌病例与食用污染的鸡肉等禽类制品有密切关系,PFGE 3型肠炎沙门菌是目前上海市肠炎沙门菌流行株的优势菌型,2007年发现由鹅肝传播的1/2型肠炎沙门菌可能是3型的变异株并有取代之成为流行菌株的趋势。开展对腹泻病例和食物链的综合监测和以实验室为主的实时分子分型检测能快速预警肠炎沙门菌散在爆发和追溯污染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淅东南沿海地区临床分离的常见沙门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ATB药敏反应和鉴定系统对395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9株伤寒沙门菌及1株猪霍乱沙门菌进行鉴定,对395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405株沙门菌经鉴定,甲型副伤寒菌395株(97.5%)、伤寒沙门菌9株(2.2%)、猪霍乱沙门菌1株(0.25%)。其中2000年检出109株(26.9%),2001年检出38株(9.4%),2002年检出135株(33.3%),2003年检出115株(28.4%)。[结论]2000-2003年本市临床检出的沙门菌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并呈散发流行。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仍是目前耐药性较低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12例创伤弧菌败血症的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大陆沿海有关创伤弧菌感染的病例报道十分罕见。近几年来 ,浙江省温州地区陆续发生创伤弧菌败血症引起死亡的病例[1]。作者报告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1998年 5月至 2 0 0 2年 8月间临床诊断为创伤弧菌败血症并且资料完整的患者 12例 ,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1.资料与方法 :创伤弧菌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依据文献 [1 3 ]。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者列为调查对象。调查方法采用直接询问法 ,自制专用调查表 ,内容主要有人群分布、地点分布和时间分布 ,指定专人负责询问并填写调查表 ,进行总结分析。2 .结果 :( 1)人群分布 :12例患者中 ,男 9例 ,女 3…  相似文献   

10.
一起沙门菌爆发的菌株鉴定和分子溯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1起沙门菌爆发的菌株鉴定和分子溯源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上海市黄浦区1起食源性沙门菌爆发病例的菌株,使用3种不同产地沙门菌分型血清进行菌株比对鉴定,测试菌株耐药性并对部分菌株进行多位点基因序列分型(MLST)。通过Pluse Net China非伤寒沙门菌数据库聚类分析上海市与重庆市爆发菌株的脉冲凝胶电泳(PFGE)图谱。[结果]发生在上海市黄浦区某工地爆发的1起食源性菌株,经血清学和MLST鉴定为汤卜逊沙门菌ST26型;菌株对6种抗生素(四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氯霉素、萘啶酸、磺胺异恶唑)的耐药率均为100%。2007年重庆市报告多起食源性爆发案例中的C群沙门菌,经鉴定亦为汤卜逊沙门菌ST26型,与上海市的菌株间存在高度遗传同源性。[结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和泰国S&A的沙门菌分型血清的H因子"c"和"k"间存在交叉凝集。2007年上海市黄浦区发生的食源性爆发病例可能为输入性汤卜逊沙门菌ST26型的多重耐药克隆株引起。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鼠伤寒沙门菌流行特征及分子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上海市2006—2007年鼠伤寒沙门菌腹泻病例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追溯2002—2007年食品中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来源,比较鼠伤寒沙门菌食源株与腹泻株的抗生素耐药性;对全球沙门菌监测(GSS)病例和食品中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进行血清、耐药表型和脉冲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经培养确认的鼠伤寒沙门菌腹泻病例数,在2006—2007年本市非伤寒沙门菌型病例构成中仅次于肠炎沙门菌,食品菌株多源于禽(64.4%)和畜肉制品(17.8%),其多重耐药菌株显著高于腹泻株(P0.05)。PFGE将7株食品株和44株腹泻株分为23种带型,优势型为1型(8株)、2型(6株)、29型(4株)、49型(8株)和6型(4株),与食源菌株完全匹配的仅有49型、6型共7个病例(15.9%,7/44)。PFGE-1型腹泻株在2006和2007年分别为2例和6例,2型分别为4例和2例。[结论]上海市鼠伤寒沙门菌腹泻病例存在高度散发和分散爆发的流行特征,没有与本地食品菌株相匹配的优势克隆型分别是PFGE 2型和1型,与市售生鲜类肉食品污染株之间的遗传同源性低。推测传染源可能由输入性传染源对食品等媒介形成二次污染所致。建议加强流行病学调查,以揭示潜在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沙门菌病invA与spvB基因分布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建省沙门菌临床分离株invA与spvB基因的分布特点,为掌握我省沙门菌病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6、2007年沙门菌临床分离株137株,煮沸裂解法提取DNA后对invA和spvB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invA和spvB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99.3%和24.8%;spvB基因在腹泻病例中的阳性率高于在发热病例中的阳性率,在非伤寒病例株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伤寒、副伤寒病例株的阳性率。[结论]invA基因可作为沙门菌病快速诊断基因,spvB基因在非伤寒、伤寒及副伤寒沙门菌血清型中均有不同程度地存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亚硒酸氢钠在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培养基 (SC)中直接加入SC[1] ,与基础培养基灭菌冷却后再加入SC[2 ] ,对沙门菌的增菌效果。[方法 ]以实验室常用方法测定沙门菌及非沙门菌在两SC增菌培养基中生长的灵敏度及选择性 ,比较两培养基对粪便标本中沙门菌的检出率。[结果 ]SC[2 ]培养沙门菌及非沙门菌 ,出现可见生长的最低接种浓度 ,前者明显小于后者 ,呈现良好的选择性 ;SC[1]对沙门菌和非沙门菌增菌的选择性相对较差。对粪便标本中沙门菌的检出率SC[2 ]明显高于SC[1]。[结论 ]SC[2 ]方法配制培养基对沙门菌的选择性增菌作用明显优于SC[1]方法 ,有利于提高沙门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控制效果,探讨预防与控制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方法。方法总结2013年-2016年艾滋病患者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情况,设2013-2014年病例为观察组,2015年-2016年病例为控制组;观察组采取常规防控措施,控制组在常规控制措施基础上针对艾滋病患者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的易感细菌和易感部位,采取降阶梯防控及PDCA循环管理等主动防控措施;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的艾滋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艾滋病患者医院感染40例,医院感染发病率1.60%,其中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31例,占77.5%;控制组艾滋病患者医院感染39例,医院感染发病率1.01%,其中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18例,占46.1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主动防控的方法可以减少艾滋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减少艾滋病患者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 1984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 ,到 1998年 12月31日已报告艾滋病病人 417例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12 6 39例[1] ,而据UNAIDS和WHO的一些国际研究机构和专家估计 ,截至 1997年底中国的实际感染数为 40万 ,成人感染率为 0 .0 6 % [2 ] ,表明艾滋病在我国经历了传入期 ,播散期 ,现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上海的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主要集中在中青年 (2 0~ 45岁 ) ,以性传播为主 ,静脉吸毒和经血传播呈上升趋势[3] 。改革开放以来 ,外来人口大量涌入 ,他们多为中青年 ,处于性活跃期 ,由于远离亲人 ,生活压力大 ,体力劳动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基于公共卫生实验室主动监测哨点医院沙门菌腹泻及优势菌型的耐药性和分子型特征。[方法]选择辖区内2家医院作为主动监测哨点,甄别食源性感染性腹泻的病例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培养、血清型鉴定和抗菌药物耐药性试验,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 )分析优势菌型的遗传同源性。[结果]2010—2012年,共检测2579份标本,分离沙门菌185株(年度阳性率分别为9.1%、6.8%、5.1%,总阳性率为7.2%),涵盖23种不同血清型,最常见的为肠炎和鼠伤寒沙门菌。所有沙门菌感染病例的男女性别比为0.9∶1;肠炎和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均以21~60岁(68.9%)和60岁以上(21.4%)者居多。肠炎和鼠伤寒沙门菌对萘啶酸、磺胺异噁唑、链霉素、甲氧嘧啶、庆大霉素、四环素等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27.7%~96.9%和2.6%~63.2%,且肠炎沙门菌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鼠伤寒沙门菌(P值均<0.05)。22株肠炎和20株鼠伤寒沙门菌经PFGE各自分为11个和6个分子型。[结论]肠炎和鼠伤寒是区域内最常见的沙门菌腹泻菌型,分子分型提示存在优势克隆的聚集性爆发和分散爆发,应警惕多重耐药的肠炎沙门菌克隆株形成潜在爆发的风险。加强以实验室为基础的主动监测对控制食源性感染性腹泻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中国国境口岸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通过对2004年中国国境口岸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口岸艾滋病流行现状及特点,为口岸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全国各口岸检验检疫机关上报的艾滋病感染者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回顾分析。[结果]我国口岸艾滋病流行呈明显增长趋势;2004年艾滋病检出率较高的口岸为云南(10.59‰)、河南(2.98‰)、广西(0.97‰)、新疆(0.91‰)等;在出入境人员中,外籍人员艾滋病检出率(1.47‰)远远高于中国籍人员(0.42‰),而外籍人员中以来自东南亚地区的感染最多;口岸艾滋病感染者以男性中青年为主,并且司机、服务从业人员艾滋病感染率较高。[结论]我国艾滋病传人的风险高于传出的风险;加强口岸重点人群的艾滋病监测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普及是防止艾滋病国际间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一类罕见硫化氢阴性山夫登堡沙门菌腹泻菌株遗传克隆特征。[方法]收集、分析本地区参加全球沙门菌监测(GSS)腹泻病例中分离的山夫登堡沙门菌生化、编码SPI-1毒力岛基因(hilA、invA)和耐药特征;应用Riboprinter(r)(RP)DNA指纹图谱系统比较表型典型与不典型菌株的核糖体分型;通过Pluse Net China数据库中同型菌株的脉冲凝胶电泳(PFGE)图谱聚类比较分子型谱。[结果]2006年长宁区GSS监测病例分离出19株山夫登堡沙门菌,其中10株属于硫化氢阴性和SPI-1毒力岛缺失的表型变异菌株。RP分型证实发生变异的山夫登堡沙门菌与典型菌株间分属2个不同的克隆。Pluse Net China数据库将包括长宁区19株山夫登堡沙门菌在内的36株山夫登堡腹泻株共分18种PFGE带型。长宁区的表型变异株优势型分属4型(2株)和6型(6株),典型菌株的优势型分属11型(1株)、17型(4株)和23型(2株)。聚类分析显示,表型变异株的克隆在遗传相似度上高于典型株。[结论]分子溯源证实,SPI-1毒力岛缺失的山夫登堡沙门菌变异菌株与典型菌株同样具有引发局部爆发的致病性。2006年长宁区分离的硫化氢阴性山夫登堡沙门菌变种腹泻株与2002年深圳市的1例食物中毒案例分离的2株SPI-1毒力岛缺失株存在同源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19年郑州市感染性腹泻患者中分离沙门菌的基本流行特征及主要血清型分布情况,为今后该地区科学防控沙门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9年郑州市21家医院上送的206株沙门菌进行复核鉴定、基本流行病学分析与血清学分型。 结果 206株菌株分别来自126名男性和80名女性患者,不同年龄组均有沙门菌感染病例。可以分为10个群和29种血清型,其中最常见为肠炎沙门菌(40.78%),其次为鼠伤寒沙门菌(28.16%)。沙门菌引起的发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0~3岁,一共包含124株沙门菌,可以分为8个血清群和21种血清型,最常见的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37.10%),其次为肠炎沙门菌(29.03%)。 结论 郑州市沙门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患者年龄集中在低年龄段,血清型分布呈多样性,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要血清型,但在不同年龄段中两种血清型占比优势不同。  相似文献   

20.
我院 2 0 0 0年 1~ 12月内科共有医院感染病例 115例 ,其中 60岁以上老年患者 85例 ,占总感染人数的 74% ,现就其感染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2 0 0 0年度内科出院病历中 60岁以上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有 85例 ,男性 52例 ,女性 3 3例 ,年龄 60~ 88岁 ,平均 69岁 ,患者均有 1种以上的基础疾病 ,其中脑血管患者 3 9例 ,冠心病及心功能衰竭 2 4例 ,恶性肿瘤及血液病 9例 ,糖尿病6例 ,其他疾病 7例 ,老年人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为 2 6例 ( 3 0 .6% ) ,下呼吸道感染2 2例 ( 2 5.9% ) ,其次为泌尿道感染 14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