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江区吸毒人群清洁针具交换预防艾滋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洪江区吸毒人群分布状况,探索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对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艾滋病自愿咨询、公安机关配合登记询问、健康教育及关爱支持等措施,在社区和戒毒所内开展清洁针具销售和针具回收等干预措施,应用共用针具率、男性安全套使用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针具交换覆盖率等指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洪江区吸毒人群以城区人口、青壮年、低文化程度男性及未婚者为主,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传播危险性行为降低,针具销售大幅度上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较大幅度上升。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清洁针具交换有助于提高吸毒者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改变HIV感染各种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蔓延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我国注射吸毒人群针具交换项目的发展与现状,为注射吸毒人群的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2007-2021年高危行为干预统计报表,分析我国针具交换点数量、地区分布、覆盖人数和HIV抗体阳性率等变化趋势,采用Excel 2016软件绘制变化趋势图,采用SAS 9.4软件对针具回收率和HIV抗体阳性率进行χ2趋势检验。结果 截至2021年底,我国现有578个针具交换点,分布在11个省份,覆盖的注射吸毒者21 215人。2014-2021年针具交换点数量和覆盖注射吸毒人数在逐年下降,每位参加针具交换的注射吸毒者平均每年获得>200支的清洁针具。2009-2016年,针具回收率呈上升趋势(Z=170.26,P<0.001),2016-2021年针具回收率呈下降趋势(Z=-91.96,P<0.001)。参加针具交换的吸毒者HIV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Z=-66.53,P<0.001),从2011年的5.8%(2 709/46 591)下降到2021年的0.1%(19/21 215),下降幅度为98.3%。结论 清洁针具交换是预防HIV经吸毒途径传播的重要干预手段,当前仍面临诸多困难,应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和公安部门沟通协调,以取得对针具交换项目的理解与支持;针对当地注射吸毒者进行宣传教育,鼓励其参加针具交换项目并减少脱失,加强对同伴教育员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刘静  王婷婷  邹钰 《卫生软科学》2012,26(7):669-672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清洁针具交换模式的理念、运行的情况以及在执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指出了世界范围内对清洁针具交换的争论以及目前我国针具交换存在的问题,并对国内外清洁针具交换模式做出了总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近3年玉溪市红塔区中澳项目外展人员开展的针具交换服务工作进行分析,对外展人员在此项服务中的可及性进行评估,为持续开展针具交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来自玉溪市红塔区吸毒人群针具交换活动站近3年的外展工作记录,建立分析数据库,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开展项目3年以来,红塔区累计招募外展人员13名,志愿者9名,工作天数:26.3±3.4天/月,服务人数:32.7±11.6人/月。服务对象由第1年度的1302人次,增加到第2年度的4028人次,第3年度的4051人次;服务对象的年龄构成不同,第2、3年度,年龄在35岁以上的吸毒人群有所增加;女陛、初次吸毒人员有减少的趋势。每次发放、回收的针具数均以第1年度最高,第2、3年度持平;每次针具回收率虽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仍维持在80.0%以上。[结论]外展服务在吸毒人员的针具交换工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重视外展骨干工作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外展骨干队伍是可持续发展针具交换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柳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预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吸毒人群状况,探讨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和美沙铜维持治疗对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在社区内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和针具回收及公安机关配合戒毒所进行健康教育、关爱支持等措施。结果至2008年底柳州市吸毒人群为6918人,美沙酮治疗1097人,坚持服药584人,脱失率为46.76%;发放针具1180609支,回收1091846支,回收率为92.48%;覆盖吸毒人群达2500人,为柳州市总吸毒人群的36.14%;通过干预使艾滋病传播危险性降低,共用针具大幅度下降,艾滋病感染率从2000年的24.88%下降到2008年的13.10%。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有利于改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各种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蔓延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近三年玉溪市红塔区中澳项目清洁针具交换活动站安全套发放情况进彳于调查,研究不同特征下安全套服务的差异,为针具交换平台开展有效的、全面的干预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来自玉溪市红塔区吸毒人群针具交换站近三年的外展工作记录,建立数据库,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三个项目年以来,针具交换活动站累计发放安全套46100只,覆盖9381人次,平均单次发放1.0(O.O,10。O)只,三个项目年度安全套发放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P均〈O.05)。在性别、年龄、吸毒人群类型的方面,单次发放安全套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针具交换活动站是一个良好的安全套发放、高危行为干预平台,但安全套的发放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完善及丰富针具交换平台职能是开展吸毒人群干预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评价我国针具交换预防吸毒人员艾滋病传播效果,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综合干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并结合文献追溯的方法,共收集35篇1999-2010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我国吸毒人员针具交换艾滋病预防随机对照队列干预研究的文献。对符合入选标准的7篇文献使用RevMan 5软件进行Meta分析。用RD作为效应指标,对纳入研究进行一致性检验后,采取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吸毒人群针具交换干预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了42%(30%~53%)、最近一次和最近一个月共用注射器吸毒率分别下降17%(9%~26%)和23%(16%~31%),最近一次婚外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提高了16%(12%~20%),HIV感染率下降了7%(3%~12%)。结论针具交换对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传播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陈曦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9):1440-1440,F0003,1432
针具交换项目(needle and syringe exchange program)就是针对注射毒品使用者,项目执行机构工作人员用没有使用过的新的注射器具换取注射吸毒者使用过的、旧的注射器具,并进行销毁,以达到预防因注射器具反复使用或与他人共用造成的自身伤害和HIV、HCV等血源性疾病传播的目的。针具交换项目是一项减低毒品危害的公共卫生项目。在针具交换项目中,除免费提供清洁注射器、回收用过的旧针具外,一般同时还提供  相似文献   

9.
宋科强 《卫生软科学》2008,22(5):412-414
[目的]了解云县第四轮全球基金/中英艾滋病项目针具交换中心清洁针具交换服务的情况,探讨如何搞好清洁针具交换服务的方法。[方法]收集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针具交换中心开展的针具交换服务工作情况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通过项目的开展,针具交换中心共为1316名目标人员提供服务,达20022人次,累计发放针具106534具、累计回收针具104478具,发放IEC宣传材料8563份,安全套3000只,累计使用外展23人。[结论]对IDU人群开展清洁针具交换服务是减少伤害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合理利用外展人员开展工作,是提高针具交换服务工作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吸毒人群共用针具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珠海市男性吸毒人群共用针具的高危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对珠海市某强制戒毒所397名男性吸毒人员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结果397名吸毒者中,306名(77.1%)为注射吸毒;在注射吸毒者中,进戒毒所前1个月内,125人(40.8%)与他人共用针具。多因素Longstic回归分析表明吸毒者的户籍、艾滋病相关态度得分、注射吸毒的频率和是否重复使用注射器是发生共用针具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珠海市男性吸毒者共用针具的高危行为比较严重,该行为的发生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吸毒人群接受艾滋病预防干预服务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场所的吸毒人群注射吸毒与共用针具情况,分析吸毒者接受的艾滋病预防干预服务,为在吸毒者中开展进一步的预防干预服务与资源分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类滚雪球非概率抽样方法 ,从武汉市16家社区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选取新入组且符合筛选条件的吸毒者,由同伴招募社区和当地自愿戒毒所内的吸毒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来自社区和美沙酮门诊的吸毒人群80%以上的人群曾注射过毒品.30~40岁之间的吸毒人群毒品注射率达83.33%,其针具共用率达21.85%.吸毒人群接受较多的预防干预服务是美沙酮,其次是艾滋病、性病宣传材料,最少的为针具交换或清洁针具发放.结论 吸毒人群中毒品注射率较高,接受到的针具交换或清洁针具发放较少.要结合吸毒人群的行为特点,开展切实有效的预防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12.
杨海梅 《卫生软科学》2011,25(12):878-879
通过收集、分析2008年7月~2010年7月期间永德县外展人员开展针具交换服务的资料,了解永德县中澳艾滋病亚洲区域项目外展人员针具交换方法,并总结项目经验,探讨开展清洁针具交换的有效模式。永德县地处中缅主要陆路通道上,距离缅甸果敢县城110公里,存在毒品交易,跨境吸毒等现象,导致艾滋病病毒(HIV)在注射吸毒人群中的传播。2003年9月至12月,按照中澳项目的技术要求,针对德党、永康、小勐统、勐板等几个吸毒情况较为严重的乡镇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快速评估调查。  相似文献   

13.
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服务点转介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过针具交换服务点对吸毒人群进行有效转介的可行性,建立一个以针具交换为中心,把吸毒人员转介到各服务平台,以达到最有效的降低危害模式。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健康教育方式对吸毒人群进行评估。结果针具交换点的外展服务对象中仅有42.5%的吸毒者能完整说出艾滋病的3大传播途径;在戒毒机构中,70.8%的人听说过美沙酮维持治疗,听说过抗病毒治疗的仅9.2%,18.7%的吸毒者什么都未听说;在接受针具交换点服务的吸毒者中仅6.1%听说过妇女健康中心,听说过自愿咨询检测的仅35.0%,72.0%的人知道清洁针具交换服务,而未接受针具交换的吸毒者中没人知道妇女健康中心。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对艾滋病防控的5种干预平台知晓率不高,应加强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因此,建立有效的转介服务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相似文献   

14.
针具交换项目及其在艾滋病预防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静脉吸毒者感染艾滋病病毒 (HIV)的重要原因。这种行为的普遍存在 ,造成静脉吸毒者中惊人的HIV感染率 ,同时也是静脉吸毒者中严重的丙肝及乙肝感染的主要危险因子[1 ,2 ] 。针具交换项目就是针对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的行为而开展的以预防艾滋病及其他血液传染病为主要目的的疾病预防项目。在针具交换项目中 ,静脉吸毒者可以将用过的注射器换取由项目免费或低价提供的新的清洁注射器 ,从而增加清洁注射器的可获得性 ,降低使用不洁注射器及与他人共用注射器的频率。针具交换已成为当前全世界预防静脉吸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南宁市注射吸毒人群共用针具现状及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匿名填写问卷的方式,对来自社区和戒毒所的733名注射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该市注射吸毒人群曾经共用针具的比例为53.3%。391名曾经共用针具的注射吸毒者中有51人在最近一次注射吸毒时仍然共用针具。对是否与别人共用过针具的多因素l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首次吸毒年龄、是否在戒毒所戒过毒、最近一年是否与商业性伴发生过性关系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对与商业性伴发生性关系的多因素l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首次注射吸毒年龄、是否与他人共用过注射器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对最近一次注射吸毒是否共用针具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是否在戒毒所戒过毒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结论文化程度是影响注射吸毒者曾经共用针具和最近一次注射吸毒共用针具行为的共同因素;在戒毒所接受过戒毒的注射吸毒者其共用针具行为会发生改变;掌握艾滋病预防知识不一定能减少注射吸毒人群共用针具的行为。在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教的同时,要更加侧重于行为的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广西针具交换项目通过影响注射吸毒人群高危吸毒行为达到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效果。方法选择吸毒较严重的2个市(县/区)的针具交换点作为研究现场,采取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开展结构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参加针具交换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高危吸毒行为等;并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样进行HIV抗体检测。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评价针具交换项目对注射吸毒人群高危吸毒行为及HIV感染的影响。结果共调查355名注射吸毒者,其中近1年参加针具交换项目的为304人,未参加者51人。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参加针具交换者有利于降低注射吸毒者重复使用1支针(OR=0.15,95%CI=0.07~0.33)和共用针具(OR=0.08,95%CI=0.07~0.33)注射吸毒的不安全注射行为;而长时间的吸毒年限、每天注射吸毒、重复使用及共用针具是注射吸毒者感染HIV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具交换项目能有效降低注射吸毒人群共用针具的行为,在预防艾滋病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2008年~2010年的针对吸毒人群开展的宣传教育、针具交换、性伴干预、转介服务等综合干预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调查评估,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更好地落实吸毒人群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每年抽取澜沧县社区、戒毒所内静脉吸毒人员( IDUS) 100名,采用项目设计并经预实验修正后的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内容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广西针具交换项目对注射吸毒者高危行为的效果,为调整针具交换点布局提出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某市吸毒严重的3个针具交换点合并作为评估现场,某市强制戒毒所作为对照现场,分别采用滚雪球及普查的方式招募注射吸毒者开展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吸毒行为及性行为等.采用 2检验分析不同来源研究对象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评估组的间接共用针具知识知晓率由18.45%上升到40.59%,近3个月共用次数/10针<1次比例由14.56%上升到43.56%,近30天共用针具的比例由12.62%下降到3.96%,大部分调查对象选择将使用过的针头交给同伴教育员/针具交换点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评估组的调查对象近30天与配偶/固定性伴性行为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且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近30天与临时性伴性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增加(P<0.05).结论针具交换项目可达到提高注射吸毒者关于艾滋病方面的知识、减少共用针具危险行为的积极作用,预防高危性行为仍是吸毒人群干预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跨境缅甸注射吸毒人员(IDUs)在提供清洁针具后艾滋病知识、高危注射行为等改变情况,为跨境合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缅甸籍跨境社区IDUs为调查对象,以雪球抽样方式选取HIV抗体检测阴性者进行调查,采用自行设计并经预试验完善的缅语问卷,每半年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了解相关高危行为并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共120人,94人及53人参加基线、第一次及第二次随访调查,缅籍IDUs HIV检出阳性率为19.46% (29/149),艾滋病相关知识全部答对率3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上个月注射毒品时使用新针具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缅甸IDUs的HIV感染率高、注射共用针具现象明显,经过提供清洁针具干预后,共用针具现象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对注射吸毒人员(IDU)清洁针具发放综合干预服务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为总结推广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云南省艾滋病亚洲区域项目(HAARP)19个县网络数据库回顾性收集项目参与人员能力建设、宣传及干预转诊经费投入、服务IDU人数及人次数、发放清洁针具及安全套数量、转诊数量、干预条件下目标人群高危行为特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变化,进行年度成本效益比对分析。结果 2008-2011年云南省19个县204名外展人员共为12 413名IDU提供394 321人次服务,发放清洁针具3 586 160只、安全套585 384只,转诊12 406人次,共投入成本9 058 398元,共挽回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5 144.7人年,因避免HIV感染挽回经济效益59 515 776元,产生净效益50 460 37元,成本效益比为1:5.6。结论 云南省清洁针具发放综合干预服务卫生经济成本效益明显,对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