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母亲是个性格温顺的人,记忆中从没对我发过火。记不得从多久开始,母亲时不时地就对我和老爸吼上一嗓子,脾气大,记忆力也差了,常常因为找不到一样东西大发脾气。晚上失眠,闹心得在厅里看电视,虽然声音不大,但也影响了我和父亲休息。父亲稍有微词,母亲又是一通抢白。  相似文献   

2.
家有笑星     
父亲已经七十有六了,但身板硬朗,脸色红润,精神很好,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上十来岁。他每天要把患中风后不能动的母亲从床上抱到轮椅上数遍,居然面不改色、气不喘。父亲当了一辈子的工人,没有闲暇习拳练剑,也不信什么“气功”及养生之道,他的精力充沛主要得益于性格开朗豁达、幽默风趣的缘故。母亲尽管中了风,不爱言语,父亲仍然每天照例给她讲笑话,常将生活中的小事即兴编成歌谣逗她,比如,母亲吃完了饭,拿着筷子在那里发呆,父亲就会说:“放碗不放筷,还想吃点菜。”母亲就会回过神来,或是放下筷,或是真的再吃上几口菜。吃过午饭,父亲要送母亲…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性格非常“倔强”,母亲常开玩笑说父亲是喝“沭河”(父亲家乡的河)水的缘故。父亲的身上有着沭河岸边人的刚直,更有着沭河岸边人的倔强,就像一棵沭河岸边的白杨,任凭风吹雨打,仍旧牢牢地站在那一方沃土里,敞开它的胸怀,撑开它的翅膀,把绿荫洒向大地……小的时候,一直感觉父亲是个非常严肃的人,那个时候,父亲的工作很忙,每天很少能见到他的身影,因为与父亲之间的交流很少,兄妹几个都有点惧怕他。还记得一个寒冷的冬天,父亲一大早就要往外走,母亲追到门口给他围上了围巾,叮嘱他天寒地冻路上要小心,父亲答应着走了。我问母亲:父亲去哪了…  相似文献   

4.
马志国 《科学养生》2010,(11):50-50
一个名叫辛苑的读者来信讲述了他的故事,信中说: 我母亲由于包办婚姻的不幸福,大半生经常和父亲打架.加上封建思想束缚,变得越来越不相信任何人。母亲认为生活的不如意都是父亲一手造成的,因此三年前和父亲分居,一年前和父亲离婚。  相似文献   

5.
母亲进城帮弟弟带孩子,父亲放不下家里的一摊子活计,因此一个人待在老家。原来母亲在老家时,我和弟弟经常打电话回去,只找母亲聊天,只对母亲嘘寒问暖,父亲呢,他像影子一样被我们忽略了。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肺癌已经到了晚期,家里为了给他治病,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母亲为了能挣点钱,也不顾我们的劝阻做起钟点工,去帮一户人家看孩子。家境困窘到了极点,也许,下一笔的医疗费就得向亲朋好友去借了。渐渐地,父亲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有几次说啥也不治了,挣扎着要回家。我们说有钱,母亲也说有钱,母亲有一次还对父亲说,她自己还存着一大笔私房钱呢。父亲的眼光有点迷离,他似乎不相信母亲的话。他看看我,又看看弟弟妹妹,说:“你妈说的是假的,她哪里来的私房钱,我还不知道吗?”我想想也是,母亲没有工作,除了父亲的工资,她有什么私房钱啊!但为…  相似文献   

7.
常存善心     
父亲退休后,我们发现他有了一些“怪癖?,譬如,每次出门时,他常备一些零钱。 母亲每回买菜,少不得剩余些零钱。一元的硬币有假的,父亲又是摸,反复瞅,看看背面的花纹是不是清晰,扔在瓷砖上能不能发出脆响。零钱还有五毛的、一角的,父亲总是小心翼翼地把零钱放在一个专用棉布小袋里,这才说,挺好。  相似文献   

8.
鲁湾 《科学养生》2006,(9):46-46
我有一位朋友,虽然不是富翁,但生活无忧,儿子有成,收入稳定,按外国的说法,也算中产阶层。可他总不满足,比如他有个儿子,虽然在外人看来很有出息,但他总感到没有女儿好。你看邻居老张家那女儿,对老爸知疼知热的,儿子一周打不了一个电话问候。再比如他家房子,已经换了三次,最近又换了100多米的高层。他还不满足,说现在兴通透性,通风好,这高层通透性差,总不满足,心里也总不痛快。  相似文献   

9.
我没有见过母亲,但听邻居说母亲长得很漂亮,是方圆数十里内负有盛名的大美人。我的父亲是当地的高级知识分子,父母的结合可谓是才子佳人。因此我一出生就同时禀承了母亲俏丽的脸蛋和父亲身上特有的气质。父亲非常疼爱我,也许是为他那漂亮又聪明的女儿感到骄傲。他经常  相似文献   

10.
<正>马老师:您好!我父亲去年刚退休,到现在不到一年。我们心里想,好容易老两口都退休了,可以过几天安闲的日子了。没想到前几天,父亲却和我们正式提出,要与母亲离婚。虽然我们知道,父亲和母亲的性格不太合,但两人磕磕绊绊过了几十年,到现在老了却闹起离婚,说实话,真是让我们发晕,不知道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11.
解读孩子的两面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读某省重点学校初一的李薇,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双职工家庭。父亲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是个普通工人。母亲在一家医院当会计,性格专横泼辣。由于收入差异的悬殊,母亲常在女儿面前羞辱丈夫无  相似文献   

12.
秤杆离不开秤砣,老头离不开老婆。这句俗话用在父母身上,再合适不过。父亲是个急性子,年轻时干活呼呼带风。但有时候因为太毛糙,总把活干砸,母亲没少数落他。父亲是个顶牛好手,一辈子没服过软,说母亲干活太慢,像是老牛拉破车,都照她这个样,日子可怎么过?  相似文献   

13.
何某,男,16岁,中专学生。因话少半年、不语、多饮、吐口水、尿频 1个月余,于 1997年 9月 19日入院。患者于1994年考入重点中学,1995年其母出国,在家生活上由父亲照看。由于校方要求严格,学习紧张,竞争压力大,加之患者性格活泼淘气,常受到老师批评,同学也不喜欢他,患者觉得在校很压抑。回家后,因父亲工作忙也无闲理他,在家里得不到理解,母亲不在身边,心里想法无人诉说。1996年12月起喜独处,并感到害怕,逐渐变得沉默话少。至1997年春节时,文艺节目较少看,不主动说笑,变得不爱见人,喜欢在家…  相似文献   

14.
话说酒瘾     
塞冬 《养生月刊》2011,32(10):876-879
小丁特别喜欢喝酒,细说起来,他的父亲就是饮酒的豪杰。出于对酒的喜爱,父亲就给儿子起了一个名字叫丁好酒。可这名字写在纸上,有些不雅,他母亲有点不顺心,父亲又不愿改,一位肚里有点墨水的人建议取其谐音,叫丁好久,家人都同意了。小丁爱喝酒的习惯是他父亲培养起来的,在饭桌上,父亲常拿筷  相似文献   

15.
父亲小时候,家里清贫,兄弟姊妹多,但粗茶淡饭、做各种农活养就他一副好体魄。参加工作后,父亲当了多年的水利局长,常年累月地蹲工地,不分白昼地工作,临近退休时,百病缠身。他之所以能在各种艰难复杂的环境里走完人生的84个春秋,主要得益于他豁达坚毅的性格和与疾病抗争的勇气,以及“见缝插针”的锻炼和生活上的“随遇而安”。  相似文献   

16.
那天早上,他总是感觉隐隐地不安。上班的路上,他回想着昨夜的梦,突然担心起了乡下的母亲。大概有一个多月没回去看母亲了,工作是忙,但也并不是一点时间都没有。不过他毕竟有自己的生活圈,有时女儿要让他陪着去公园,或者下班后朋友拉着去喝酒,偶有一点空闲,也被一些琐碎的事情消磨掉了。整整一个上午,他都心神不宁,心里一直惦念着母亲。母亲是个苦命的女人,父亲走得早,母亲独自一人艰难地拉扯他和姐姐长大。如今他  相似文献   

17.
父亲买米     
父亲早早就出去了,可很晚还没见回来。我问母亲,她说父亲去借钱,不知借到没有。我明白,家里的米缸快空了,父亲去借钱买米。我与母亲坐在煤油灯下盼父亲,可是,这一夜他竟没有归来。  相似文献   

18.
从前,有兄弟两个,他们在同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朝夕相处,但性格却迥然不同。他们拥有同样痛苦的成长经历:父亲酗酒、专横、不负责任,并因此多次被捕入狱。哥哥变成酒鬼,辍学后结了婚。他常常对家人拳脚相加,懒于工作并经常惹是生非,是警察局的常客。  相似文献   

19.
我父亲今年96岁、母亲89岁,二老虽已高龄,但他们精神矍铄、面色红润,身体硬朗,左邻右舍都问我的父母有什么秘诀,父亲笑着道出了他们喝粥保健康的养生之道。父亲过去是全市较有名气的老中医。28年前他患了冠心病,三天两头住院。但28年来,父母每天早晨都是5点多钟起床,按照父亲的指点,母亲将百合、枸杞子、银耳、山药、核桃、花生米、麦片、玉米面等共煮为粥,制成后再加  相似文献   

20.
父母这一辈子,不知吵过多少回。前不久,满头白发的母亲,还在说她这一生没有嫁对人;父亲住院前的一天,还冲母亲发过脾气。呵,一生没有生过病的父亲,一生病就挺吓人——要是晚几个小时送医院,恐怕他就没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