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发性结直肠癌22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缺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抑癌基因的杂合缺失是结直肠癌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一个等位基因已经异常的抑癌基因杂合缺失(LOH)可导致肿瘤的形成。本实验研究结直肠癌22号染色体杂合缺失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对83例结直肠癌肿瘤患者与正常组织抽提的DNA用6对荧光标记的微卫星标记引物行PCR反应。产物在ABI Prism377自动荧光测序仪进行电泳,以GeneScan3.1和Genotyper 2.1软件进行基因分型。LOH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2号染色体平均杂合缺失率为27.27%,D22S280至D22S274(22q12.2-q13.33)区域表现出很高的杂合缺失率,以1322S280(22q12.2-q12.3)和D22S274(22q13.32-q13.33)两个位点最高,分别为35.09%和34.04%。在D22S274位点直肠癌的杂合缺失率为.50%(9/18),高于近端结肠癌的12%(2/17),差异有显著性(P=0.018)。远端结肠癌的杂合缺失率为42%(5/12),较近端结肠的杂合缺失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远端结肠、直肠癌的杂合缺失率(14/30,47%)高于近端结肠癌(2/15,13%,P=0.015),提示远端结肠、直肠癌与近端结肠癌发生机制可能有所不同。结论 在22号染色体长臂上可能存在与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抑癌基因,可能位于22q12.2-12.3和(或)22q13.32-13.33这两个区域。  相似文献   

2.
杂合缺失(LOH)是指来自父方或母方的一个等位基因的缺失.抑癌基因的LOH被认为是结直肠癌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一条等位基因已经异常的抑癌基因发生LOH可导致该基因失活,并进一步导致肿瘤形成.目前,通过微卫星DNA标记对散发性肿瘤进行LOH分析,找出其共同缺失的片段,这是对抑癌基因进行定位克隆的主要策略之一.本实验研究结直肠癌1号染色体LOH情况并探讨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中的等位基因缺失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中国人群中21号染色体上胎儿特异性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杂合率,为无创诊断唐氏综合征(DS)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检测89例孕妇(孕妇组)分娩前后的基因表达水平,并以10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选择胎儿特异性基因;通过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特异性基因mRNA-SNP位点的状态,计算胎儿特异性基因mRNA-SNP位点的杂合率。结果 PLAC4和COL6A2基因表达量在孕妇组分娩前均显著高于分娩后和对照组(P均<0.05),故确定PLAC4和COL6A2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mRNA-SNP杂合率不同于NCBI,尤以rs76461221,rs59066201及rs1044598位点为著。结论不同人群间SNP杂合率具有极大差异,临床可采用MLPA半定量检测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RNA无创诊断DS。  相似文献   

5.
检测安徽、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9省(市)的9地代表性钉螺的AAT、ACPH、AK、AO、APH、CK、EST、GDH、GPI、G6PD、HBD、ISDH、LAP、LDH、ME、MDH、MPI、NADD、OCT、PGM、6PGD、SDH、SOD、XDH24种酶。检得40个等位基因位点,117个等位基因;其中变异最大的位点是GPI和PGM-Ⅰ。22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在3个以上。多态位点酶有14个,占所测酶的58.33%。表明中国大陆钉螺存在遗传多态现象。同时发现PGM、MDH酶是中国大陆钉螺及日本血吸虫共有的多态位点酶,为虫、螺两者相互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陆钉螺等位基因位点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检测安徽、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9个省(市)的9地代表性钉螺的AAT、AcPH、AK、AO、APH、CK、EST、GDH、GPI、G6PD、HBD、ISDH、LAP、LDH、ME、MDH、MPI、NADD、OCT、PGM、6PGD、SDH、SOD、XDH24种酶。检得40个等位基因位点,117个等位基因;其中变异最大的位点是GPI和PGM-I。22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在3个以上  相似文献   

7.
银屑病 (psoriasis,Ps)是一种表皮过度增生、炎症性、慢性皮肤病 ,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 ,普遍认为与遗传、感染、变态反应、代谢障碍、自身免疫等有关。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易复发、病程长、多侵犯青壮年 ,对患者身体健康与精神影响很大[1 ] 。因而 ,从基因水平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 ,为银屑病基因水平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以及相关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应用 4 7条引物 ,设计了 36个 1 3μl聚合酶链反应 (PCR)微量反应体系 ,应用准确、快速、省时的高分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 SSP)基因分型方法 (报告结果…  相似文献   

8.
草原兔尾鼠几种同工酶等位基因位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严蕾  蒋卫 《地方病通报》1996,11(2):32-35
本文报告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草原兔尾鼠的肝脏和心脏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苹果酸酶(ME)和酯酶(EST)同工酶酶谱的结果。结果表明草原兔尾鼠同种脏器中同种酶的同工酶谱基本相同,但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存在着遗传多态现象。不同脏器的同种酶谱差异明显。讨论了实验结果作为这种动物的生理学和遗传学基础资料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食管腺癌与鳞癌中H-ras12位点突变与P53 Exon 4杂合缺失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RFLP、PCR/SSCP方法对22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8例腺癌、14例鳞癌)H-ras12位点突变、P53Exon4杂合缺失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22例食管癌组织中发生H-ras12位点突变6例(6/22、27.2%)、P53Exon4杂合缺失5例(5/22、22.7%),与癌旁组织比有显著差异(P<0.01)。8例腺癌与14例鳞癌中两种基因变化无差异。两种基因改变在食管癌标本中散在分布,无标本同时具有两种基因变化。H-ras改变与P53缺失相比无明显优势表现,反之亦然。研究表明,二种基因的改变可能在食管癌的的致病过程中起协同作用,也可能受不同致病因子影响而有不同表现。H-ras基因突变、P53基因杂合缺失可能是食管癌癌变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人类1号染色体上狼疮易感基因位点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典型的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其自身免疫异常表型特别丰富 ,几乎覆盖整个免疫系统的紊乱 ,被公认为是自身免疫病的原型。SL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但遗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SLE在某些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 ,一级亲属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同卵双生子的患病率 (近 2 4 %~ 6 5 % )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 (2 %~ 9% )。此外自发性SLE小鼠模型的遗传背景研究也表明其多种自身免疫表型与特定的基因位点相关联…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中DCC基因VNTR位点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DCC基因VNTR位点多态性在陕西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与食管癌的遗传易感性关系.方法利用PCR方法对陕西正常人群个体(56例),食管癌组织(鳞癌49例).食管癌癌旁组织(34例)的DCC基因VNTR位点多态性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并就该位点与食管癌的关系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在陕西正常人群中DCC基因VNTR位点存在11种等位基因(A1~A11),扩增长度为167bp~210 bp,其等位基因频率介于0.009~0.188,其中以扩增长度为205 bp(A3.),201 bp(A4),185 bp(A7),177bp(A9)较为常见,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DCC基因VNTR位点在陕西正常人群中的多态信息量(PIC)为0.879,杂合度(H)为73.2%.在食管癌人群DCC基因VNTR位点中共检出10种等位基因,比正常人群少等位基因A2,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0.01~0.25.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经比较无显著差异(X2=3.16,P>0.05).食管癌人群DCC基因VNTR位点多态分布与正常人群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A5在食管癌人群中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而A7等位基因频率则明显低于正常人群,提示A5和A7可能是食管癌易感因素.结论推测DCC基因VNTR位点多态性的改变可能在食管癌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该位点多态性与食管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陈玲  李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19):1895-1899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主要有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两种形式.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食管癌可出现多种多样的染色体异常,但迄今为止还未发现特征性的染色体改变.食管癌染色体异常包括数目异常和易位、扩增、缺失及环状染色体等结构异常.研究食管癌染色体畸变的方法主要有常规细胞遗传学、FISH、CGH等.现就食管癌的染色体畸变及其相关的研究方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肠癌APC/MCC基因杂合缺失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技术,并配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现象(RFLP)分析,对41例外科手术切除大肠癌组织APC/MCC基因杂合缺失(LOH)进行检测。结果在大肠癌41例中APC基因属信息个体者25例,检出LOH7例,占28.0%;MCC基因属信息个体者22例,检出LOH8例,占36.4%。若将APC和MCC基因进行综合分析,则信息个体者36例,检出LOH14例,占38.9%。APC和MCC基因的LOH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无关(P>0.05)。结论APC和MCC基因LOH是大肠癌的常见改变  相似文献   

14.
Alzheimer病(AD)具有病因多样性和复杂性。早发性AD由位于人类21号染色体上的淀粉样前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基因突变和14号染色体上的AD3基因突变引起。晚发AD则与apoEε4等位基因有关,该基因可使AD发病危险性明显增加。但这3个基因位点并不能解释所有的病人。移居伏尔加河的德国人(VG)血缘的AD病人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已知的AD基因位点在其中的作用已被排除。这些病人除发病年龄相对较早外,临床和病理学表现难与典型AD截然分开。方法先用139例(其中37例感染AD)VG血缘者的成淋巴细胞株制备DNA,进行连锁分析。当发现有提示证据后,又用另外8例受感染患者的尸检组织制备DNA。通过连锁法(优势对数分数法)的概率分析和染色体组筛选,发现连锁的信息主要来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组织APC/MCC和DCC基因杂合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估APC/MCC和DCC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并配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现象(RFLP)分析,对41例大肠癌患者的组织APC/MCC(位于染色体5q21)和DCC基因(位于染色体18q21.3)杂合缺失(LOH)进行研究。APC基因LOH率为28.0%(7/25),MCC基因LOH率为36.4%(8/22),两者综合分析LOH率为38.9%(14/38)。DCC基因LOH率为55.3%(21/38)。DCC基因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LOH率(80.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9.1%)(P<0.05),在DukesC、D期组的LOH率(71.4%)显著高于A、B期组(35.3%)。以上结果提示,APC/MCC和DCC基因的LOH是大肠癌常见的基因改变,DCC基因LOH的测定有可能成为大肠癌病人预后估计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基因水平探讨nm23-H1等位基因缺失与喉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30例喉癌组织中nm23-H1等位基因缺失情况.结果 颈淋巴结转移组的喉癌组织中nm23-H1等位基因缺失率为44.4%(4/9),明显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4.8%(1/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1等位基因缺失与临床分型、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nm23-H1基因在抑制喉癌转移方面起重要作用,nm23-H1等位基因缺失可作为喉癌转移潜能及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18.
胃癌活检组织中p73基因mRNA表达及杂合缺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RT PCR)及单链长度多态性分析法 (SSLP) ,对 45例胃镜活检取材的胃癌及相应正常组织标本中 p73基因mRNA表达水平及 p73基因微卫星位点的杂合缺失 (LOH)进行分析 ,探讨该基因表达水平改变及杂合缺失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及引物标本来自天津解放军第 2 5 4医院及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1999年至 2 0 0 0年内镜活检胃黏膜组织 ,肿瘤均在原发灶取材 ,正常组织取自同一患者远离癌灶 5cm以上的正常胃黏膜 ,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标本放入 - 80°C冰箱待检。肿瘤临床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探究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对于食管癌发生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提取数据,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篇文献,总共包含1 6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组HLADRB1*0901基因易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两组基因易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70,95%CI(1.31,2.20),P0.001];食管癌患者HLA-DRB1*1501基因易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两组基因易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02,95%CI(1.65,5.51),P0.001];食管癌组HLA-DRB1*0301基因易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两组基因易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84,95%CI(0.43,18.96),P0.001]。结论食管癌的发生与HLA-DRB1*0901、HLA-DRB1*1501与HLA-DRB1*0301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遗传学机理,作通过观察由8448个基因构成的宽基因组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显微排序,比较了12个肝硬化结节和5个肝细胞癌样本的基因表达方式,这些样本取自一个单一患,并经过了激光捕捉显微分离的制备。与肝细胞癌相比在肝硬化结节样本中,从这些表达方式中鉴别出72个频繁上调的基因和57个下调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