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应用左髂动脉-左颈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头臂型大动脉炎,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6月~2002年7月,对8例头臂型大动脉炎病人,通过左髂动脉-左颈动脉聚四氟乙烯(PTFE)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颈动脉闭塞所致的脑缺血。结果:在平均11.7个月(7~18个月)的随访期内,7例人造血管保持通畅,脑缺血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对于头臂型大动脉炎病人,髂动脉-颈动脉解剖外动脉旁路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为该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狭窄引起短暂性脑缺血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3,2(4):207-209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11例因短暂性脑缺血(TIA)伴有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而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临床资料。结果 除1例术后第二天发生脑梗塞死亡外,其余患TIA表现消失,4例慢性脑缺血症状也得到明显的改善。术后未出现偏瘫或脑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对于TIA病人,经多普勒超声或动脉血管造影(DS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发现一侧或双侧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大于50%,可以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于双侧颈动脉狭窄,分期手术治疗较为安全。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4.
5.
6.
目的:研究多发性大动脉炎(TA)颈动脉病变的超声特征。方法:TA患者30例。彩超检查颈总、内、外动脉,观察颈动脉病变分布,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彩色血流显像(CFI)及脉冲多普勒(PD)分析颈动脉血流变化。结果:30例患者中53支颈总动脉受累,平均内膜中层厚度2.4mm。TA颈动脉病变多累及颈总动脉近端,较少直接累及颈内外动脉,但35支颈内和31支颈外动脉内仍表现为血流异常,出现低搏动性血流。23支(23/60,38%)颈外动脉血流反向,近端颈总动脉均有严重狭窄或闭塞。4支病变颈总动脉出现壁内动脉,提示TA处于活动期。结论:彩超可发现TA颈动脉病变较多特征,对诊断TA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动脉疾痛。其中以腹主动脉,降主动脉、双侧肾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及升主动脉等。累及动脉全层,受累动脉各层均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及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断裂,导致管腔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继发性血栓形成而闭塞。本病多发于年轻女性,发病的高峰年龄在15-30岁,30岁以前发病约占90%,加岁以后较少发病,国外资料患病率2.6/百万,我国患病率无确切统计。该病并发症多,危害大,治疗较为棘手,我科于1998年5月-2005年10月收治多发性大动脉炎8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颈动脉多发性大动脉炎(TA)病变活动期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临床诊断为颈动脉TA的患者37例,将患者分为临床活动期17例与非活动期20例.2组均采用二维灰阶超声与超声造影联合检查,比较TA患者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并分析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重建技术在颈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9例因颈动脉瘤行颈动脉重建术病人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默契、熟练,密切关注手术进程.[结果]手术过程顺利,病人术后安返病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达到满意的手术及护理效果.[结论]术前充分有效的准备,术中准确、科学的护理配合可使手术顺利进行,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Jie Li MD Dandan Shi MD Yun Wei MD Jing Xiao MD Kaining Zhang MD Meng Wang MD 《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2010,29(11):1547-1553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carotid artery hemodynamics and blood flow involving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ECA) and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patency in patients with Takayasu arteritis (TA). Methods.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CCA), ECA, ICA, and vertebral artery (VA) were examined in 19 patients with TA involving ECA and ICA patency and in 19 healthy control participants. Bilateral carotid sonographic studies were performed with the use of 5‐ to 8‐MHz linear transducers. Results. Patency of the ECA and ICA was noted in 14 bilateral, 2 right‐sided, and 3 left‐sided CCA lesions. Flow in the ECA was retrograde, whereas flow in the ICA was directed cephalad and showed a low‐frequency, damped waveform or even a veinlike waveform. The 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 of the ICA in th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participants (P < .001). A good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PSV between the ECA and ICA (r = 0.77). The VA displayed normally directed flow, a significantly larger diameter, and a higher flow velocity (P < .001). Conclusions. Color duplex sonography can identify special features of TA with CCA‐occluding lesions and permit quantification of carotid artery flow velocities and VA diameters both efficiently and practically.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患者的临床疾病谱、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分析67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4.6,平均年龄为35岁(15-74岁),病程0-32年。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乏力(56.7%)、头晕或头痛(44.8%)、胸闷或胸痛(41.8%)、上肢血压不对称(35.8%),其次为肢体发冷(11.9%)、肢端麻木(13.4%)、间歇性跛行(9.0%)等。影像学检查发现,IV型最多(31.3%),其次为I型(19.4%),且患者的疾病活动性与影像学表现存在相关性。所有患者中,3例患者病情稳定,未予特殊治疗;45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46例接受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治疗,有效36例(78%),平均CTX累积剂量为3.43 g;CTX治疗无效者改用硫唑嘌呤(5例,其中1例同时合用来氟米特)、甲氨蝶呤(2例)、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2例),1例患者改用秋水仙碱加来氟米特,治疗后患者病情均得到缓解;7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5例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维持期治疗以口服泼尼松2.5-15 mg/d,多数患者合用羟基氯喹200 mg/d或沙利度胺50-100 mg/d或甲氨蝶呤10-15 mg/周或硫唑嘌呤50 mg/d,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TA女性多发,临床表现异质,以IV型常见,ESR或CRP与疾病活动度并不平行;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使多数TA患者病情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3.
14.
多发性大动脉炎中颈总动脉炎损害的彩色多普勒显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诊断技术分析多发性大动脉炎中的颈总动脉炎声像图特征,从定性与定量方面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分析43例64条病变颈总动脉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指标。结果:64条病变血管参数无论是在二维声像图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在彩色血流分布及频谱形态变化方面均有显著性异常,管腔狭窄、管壁增厚。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收缩期加速度(Acc)及收缩期加速时间(Tacc)均增加。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是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中的颈总动脉炎损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心脏瓣膜受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1例大动脉炎患者,总结分析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心脏瓣膜受累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检查心脏各切面,重点观察各瓣膜形态、启闭运动及治疗前后变化.结果 51例大动脉炎患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38例(75%),其中主动脉瓣反流32例(63%),二尖...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超声造影(CEUS)评估累及颈总动脉的多发性大动脉炎(TA)活动性的价值。方法 纳入30例TA累及颈总动脉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标准将其分为活动期组(n=12)及非活动期组(n=18);对比观察2组常规超声参数,包括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以及CEUS参数,包括颈总动脉壁血管化分级、增强程度(EI)、峰值强度(DPI)及达峰时间(TTP)和实验室指标[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血小板压积(PCT)],分析CEUS评估累及颈总动脉的TA活动性的价值。结果 活动期组患者年龄小于非活动期组(t=-2.37,P=0.02),而WBC计数、CRP、颈总动脉壁IMT、血管化分级、EI及DPI均高于非活动期组(P均>0.05)。EI、DPI均与CRP呈弱正相关(r=0.28、0.27,P=0.03、0.04),与IMT呈低度正相关(r=0.39、0.41,P均<0.01),而与动脉壁血管化分级呈中度正相关(r=0.63、0.76,P均<0.01)。根据CEUS参数(动脉壁血管化分级、EI、DPI)及联合参数(EI+IMT、EI+CRP)判断活动期TA的曲线下面积大于CRP、ESR及IMT等(P均<0.05)。结论 CEUS可用于评估累及颈总动脉的TA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8.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彩超检查 1 4 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颈动脉 ,测量血管的直径、内 -中膜的厚度 (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 ,血流的速度等参数 ,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 ,并检查 1 0 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1 4 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 ,颈动脉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IMT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等血管异常者占 1 2 0例 ,检出率达 85.7% ;对照组中有 IMT增厚和软斑形成 1 7例 ,检出率为 1 7.0 % ,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 )。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着线性关系 ;高分辨率彩超诊断技术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预报和疗效的观察、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全身动脉血管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多发性大动脉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的27例患者进行全身动脉血管MRA检查,在病变处再行SE序列T1加权像(T1 WI)、T2加权像(T2 WI)加脂肪抑制技术横断位或冠状位平扫,以显示受累血管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结果:27例全身动脉血管MRA成像共显示血管狭窄、闭塞74段,假性动脉瘤5个,其中头臂动脉型12例,胸、腹主动脉型7例,广泛型8例。在T1 WI横断位或冠状位均可见到受累动脉的血管壁有不同程度增厚、有或无强化,管腔闭塞或向心性狭窄,部分病例伴狭窄后扩张。T2 WI扫描则清晰显示大多数的受累血管壁表现为多环状影,纤维化或者钙化的血管中膜,其中有一部分血管处于外层的环形低信号影比较厚,有一部分厚薄表现不均匀。最外层的受累血管壁则显示为环状高信号影,外膜显著增厚。结论:全身动脉增强MRA有助于显示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血管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可以作为该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