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帅:入院时、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各检测1次,取其最高值作为统计数据,并动态观测其变化。结果:56例重症肝炎患者,随AFP水平升高,病死率下降。结论:急性、亚急性与慢性重型肝炎临床分型无明显关系,但与AF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血清甲胎蛋白(AFP)、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A)、总胆红素(TBIL)、重型肝炎分期等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148例入院时AFP、TBIL、CHE、PA的水平,分析其与预后和肝炎分期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临床治愈好转率31.8%。治愈好转组与无效组入院时AFP、PA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重型肝炎早期患者与晚期患者入院时AFP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AFP、PA、重型肝炎分期是判断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及可靠指标,且AFP、PA的信息反应较早,更有助于进行早期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和观察甲胎蛋白(AFP)在急、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中的意义。方法对184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用放免法检测AFP。初次发现AFP升高者分别作B超、CT检查,排除肝癌者每3个月复查1次AFP、肝功、B超,连续进行5年追踪随访。结果初次检测184例中除6例重型肝炎外,其他178例AFP均升高。随访中发现AFP稳定上升的3例均发展为肝癌;反复波动和持续低浓度的患者发生肝癌率分别4.2%和6.6%;一过性升高者均未出现肝癌。重症肝炎患者AFP越高病死率越低。结论AFP升高的肝炎与肝硬化患者动态检测观察AFP的变化,对早期发现肝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血清AFP、CA19-9及GGT的水平对其疗效评价的可能性。方法:对40例PLC患者采用TACE治疗,检测血清中AFP、CA19-9及GGT的含量,并记录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分析治疗前后AFP、CA19-9及GG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治疗前血清的AFP、CA19-9及GGT均较正常参考值明显升高。首次治疗后6月,CT和DSA检测未发现转移者25例,发生肝内外转移者15例;未转移者连续2次TACE术后AFP、CA19-9及GGT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转移者治疗后AFP及CA19-9含量较术前明显升高。结论:AFP、CA19-9及GGT含量的变化可以评价PLC患者TACE疗效,对肿瘤的转移和预后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宁  何海明 《武警医学》1995,6(6):344-344
慢性和重症肝炎患者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水平观察武警江苏总队医院检验科周宁,何海明,刘金波,梁芸(扬州225003)慢性肝病时,常伴有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为了解游离甲状腺激素浓度与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我们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直接测定了45例慢性和重症肝炎患者血...  相似文献   

6.
微量血斑点式肝癌特异快速诊断法是解放军兽医大学生化教研室王映强等人于1985年创立的肝癌特异快速诊断法,1988年5月通过部级鉴定,认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本法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检出率,达93.85%,对非肝癌的其他肿瘤特异性达92.90%,与AFP相比,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AFP阴性的早期肝癌,有较好的辅助诊断效果。1986年初至1988年4月,我们应用该校提供的方法和试剂,对56例住院肝病患者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一般情况 本组受检对象56例,其中急性肝炎13例,慢性迁延型肝炎11例,慢性活动型肝炎3例,瘀胆型肝炎2例,肝炎后肝硬化12例,肝癌(中晚期)15例。所受检的肝炎病例按1984年南宁全国肝炎会议所定标准进行诊断,各型肝炎及肝硬化病例AFP均阴性。肝癌病例AFP测定均阳性,B型超声检查及CT检查均发现有占位性病变,其中14例已病故,1例经治疗仍存活。  相似文献   

7.
1·肝脏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是:A·肝肉瘤B·胆管细胞癌C·肝细胞癌D·胆管细胞囊腺癌E·纤维板层细胞癌2·下列哪一项叙述不正确:A·多数HCC患者有肝炎和肝硬化病史B·HCC大多数乏血供C·70%~80%HCC检测AFP为阳性D·AFP值与HCC肿瘤大小相关,提示肿瘤越大,AFP的产生相应增多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1988年以来对收治的 2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婴肝)患儿检测其血清谷丙转氨酶(ALT)、r-谷氨酰转肽酶(r-GT)、甲胎蛋白(AFP)水平,并对该三种酶的临床意义以及与预后的关系加以观察及探讨.一、一般资料:男16例,女8例.年龄<28天3例,l~2月17例,2~3月4例.皮肤黄染24例,肝大24例,脾大7例,粪色浅或发白19例、B超检查24例均未发现胆道系统明显异常.二、转归:治愈18例,好转2例,无变化3例,死亡1例.三、实验资料与结果:24例人院首次ALT、r-GT、AFP均值分别为:59.17±9.25U、109.17±9.40U、314.58±150.23μg/L(我院正常值分别为:<40U、<50U、0~30μg/L).此三项酶活力均高于正常值.治疗前后ALT、r-GT、AFP值对照观察,只有ALT值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r—GT、AFP值无显著性差异.详见表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了88例原发性肝癌、40例肝硬化、4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及20例正常对照者尿中TGF-β1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组患者尿TGF-β1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以正常对照组患者尿TGF-β1含量x±2 s为阈值,尿TGF-β1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为65.9%,特异性为74.8%.肿块数目≥3个、直径≥3cm、AFP≤400μg/L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尿TGF-β1水平明显增高.原发性肝癌患者尿TGF-β1水平与血清AFP相关性分析发现,r值为-0.22,P<0.05,提示尿TGF-β1水平与血清AFP存在一定的负相关.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或手术治疗后尿TGF-β1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尿TGF-β1可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指标用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和近期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康惠忠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9):1083-1085
目的:研究探讨慢性重型肝炎重症指标及分析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SPSS及STATA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将自2004—01~2009—01收治的50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重症指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着HGF、AST/ALT比值、TBil的不断增加,患者的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随着门A及TC的不断下降患者存活率不断下降,酶胆分离现象的有无存活率分别为17.9%和53.1%,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干细胞生长因(HGF)、血清AST/ALT比值、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清总胆固醇等是早期慢性重型肝炎重要指标。动态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可及时掌握病情,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指标的变化范围及意义。方法 采用BC 1型血凝分析仪对各期肝炎及正常人进行PT ,APTT指标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急性肝炎PT ,APTT值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重症肝炎组的PT指标与对照组相比 ,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0 1) ,其APTT指标也有显著差异 ,P值依次为 :P <0 .0 5 ,P <0 .0 1及P <0 .0 0 1。结论 病毒性肝炎PT ,APTT指标延长说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 ,其指标检测对于判断预后及出血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全血中7种元素的检测,了解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体内7种元素的水平,为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合理补充各种元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20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静脉血中7种元素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182例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人群比较.结果:在检测的7项指标中,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镁、锌却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各种元素的分布差异性较大,不主张盲目进补,应在患者内环境稳定的基础上,针对元素检测结果合理的补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重症肝病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分析其结果与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美国ACL200型自动血凝仪对未经药物治疗的16例重型肝炎患者,35例肝硬化患者,42例未放、化疗肝癌患者及40例健康人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检测。结果 重症肝病三组PT、APTT、TT都明显延长,FIB明显减少,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重症肝病患者血液处于明显低凝状态,具有出血倾向。对重症肝病患者进行有关治疗前进行凝血指标的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病患者的凝血机制障碍,对其及早预防继发性出血和抢救及预后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围介入期血清趋化因子9 (CXCL9)和热休克蛋白90(HSP90)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情况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拟行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68例为肝癌组,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对照组和肝癌组介入治疗前(T0)、介入治疗后1 d(T1)、3 d(T2)、7 d(T3)及10 d(T4)的血清甲胎蛋白(AFP)、CXCL9和HSP90水平.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肝癌组随访3年的生存分析并分别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中晚期肝癌围介入期血清CXCL9、HSP90、AFP水平和3年生存率的关系,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分析中晚期肝癌围介入期血清CXCL9和HSP90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 肝癌组围介入期的血清AFP、CXCL9和HSP9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T0比较,肝癌组T3和T4的血清AFP水平、CXCL9和HSP90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肝癌组随访3年的生存率为67.6%,且存活患者围介入期的血清CXCL9和HSP90水平均低于死亡患者(P<0.05).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结果显示,中晚期肝癌围介入期血清CXCL9和HSP90水平与其血清AFP水平呈正相关(r=-0.728,-0.746,P<0.05),与其3年生存率则均呈负相关(r=-0.728,-0.792,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9和HSP90水平均为其预后情况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中晚期肝癌围介入期血清CXCL9和HSP90水平较高且均与其预后情况密切相关,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围介入期血清CXCL9和HSP90可能作为其预后情况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重症肝炎、肝炎后肝硬变的肾脏病理改变,我们对本院1980~1992年重症肝炎、肝炎后肝硬变死亡患者的尸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结果1.1一般情况118例患者中,男92例,女26例。年龄1~77岁,其中小儿11例,老年患者28例。1.2诊断标准重症肝炎患者均符合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包括急性重症肝炎8例,亚急性重症肝炎21例,慢性重症肝炎55例。肝硬变患者34例,均尸检证实。1.3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本组患者生前有明确泌尿系病史者仅4例,其中1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输尿管结石,2例慢性肾盂肾炎。118例患…  相似文献   

16.
患者 女,45岁.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就诊.平素无不适,无肝炎病史.体检:面色灰暗,皮肤无黄染,肝区无叩痛.实验室检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肿瘤全套(AFP,CEA,CA199,CA125)均正常.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索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接受TACE的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170 例纳入本研究,收集TACE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标本。检测血清中PIVKA-Ⅱ和AFP的表达水平,按照实体肿瘤应答评估标准(RECIST)评估抗肿瘤治疗反应­­。根据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在1个月时与术前基础值相比的变化情况,以介入术后1个月随访腹部增强MRI观察肿瘤大小为标准,分析其与肝癌介入术后治疗反应的关系。结果?患者AFP在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的变化与治疗反应无明显相关性;介入术前、术后PIVKA-Ⅱ的下降情况与治疗反应正相关;PIVKA-Ⅱ和AFP联合观察,与肿瘤的介入治疗反应相关性更明显。且PIVKA-Ⅱ和AFP两种肿瘤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IVKA-Ⅱ水平的降低是肝癌介入栓塞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且与AFP联合判断,效果更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血浆中甲胎蛋白(AFP)、丙酮酸激酶M2(PKM2)和白蛋白(ALB)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38例健康人血浆及3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浆中AFP mRNA、PKM2 mRNA和ALB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检测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AFPmRNA、PKM2 mRNA及ALB mRNA的表达在肝硬化患者血浆和健康人血浆中存在明显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FP mRNA和PKM2 mRNA的表达与临床检测指标没有显著相关性,ALB mRNA与γ-谷氨酰基转移酶及血清白蛋白具有相关性。与甲胎蛋白相比,检测的3种血浆mRNA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高表达更明显。结论检测外周血血浆中AFP mRNA、PKM2 mRNA和ALB mRNA的表达对肝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肝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汇总原发性肝癌82例和肝硬化44例的AFP(甲胎蛋白)、GP73(高尔基体蛋白73)、AFPL3(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AFP及联合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AFP、AFPL3、GP73、AFPL3/AFP阳性率均非常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P<0.01);在早期和中期肝癌患者,采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其阳性率非常显著高于各单项检测(P<0.01)。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肝癌早期诊断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频率与疾病病程的关系;观察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对HCC患者外周血Treg频率的影响,分析Treg频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1例HCC患者外周血Treg频率,分析Treg频率与HCC进展的关系。对其中34例患者进行氩氦冷冻消融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外周血Treg频率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分析二者的变化规律及与肿瘤进展的相关性。结果HCC巴塞罗那分期(BCLC分期)早期患者的Treg频率为6.89%±1.27%,中期患者为9.13%±1.36%,进展期患者为10.12%±2.04%,终末期患者为13.4%±2.81%。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后,17例肿瘤缓解患者的Treg频率较术前降低,其中7例术前AFP阳性(AFP>20ng/ml)的患者术后Treg频率和AFP水平均降低;14例肿瘤进展患者的Treg频率较术前明显升高,其中9例术前AFP阳性患者术后Treg频率和AFP水平随肿瘤进展而升高。结论HCC患者Treg频率随肿瘤进展而逐渐升高。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可降低HCC患者的Treg频率;对于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前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