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彩超探查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 transradial coronary angiography , TRA )入路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00例,随机分为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组(实验组)和非多普勒超声检查组(对照组),各200例。主要评价指标包括造影成功率、造影时间、不同直径造影鞘管使用率、术中及术后不良事件(如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骨筋膜室综合征和桡动脉闭塞);次要评价指标包括桡动脉内径、超声下入路解剖变异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造影成功率(100%)较对照组(90%)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造影时间比对照组缩短[(10.7±1.0)min vs (12.5±3.5)min,P<0.05]。实验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死亡、假性动脉瘤、桡动脉闭塞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结论 TRA前应用彩超探查造影入路可提高造影成功率,缩短造影时间,减少术中桡动脉痉挛及术后局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价值。方法 680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680例患者病变血管重建后生活质量提高,局部并发症少。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对血管创伤大,术后穿刺患侧肢体需制动24h,出血、血肿等局部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7%,Kiemeneij等首次报道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对血管刨伤小,术后患者能即刻下床活动,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此方法对操作者要求较高,需要有娴熟的技巧和耐心,并对桡动脉-主动脉解剖途径有较深刻的了解方能较好的完成。一般来说,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穿刺桡动脉是否成功是关键,也是难点之一。笔者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6年12月在我科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操作失败及并发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25例经左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连同肾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股动脉途径用Judkin。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进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并用Judkins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行左右肾动脉造影,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989年campeau等首先报道了经桡动脉途径的心脏导管术,随后这一技术因较股动脉途径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更为方便,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使用5F共用型造影导管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较小口径共用型造影导管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方法学.方法使用5F共用型造影导管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152例接受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145例.失败的7例中,6例肱动脉穿刺成功,1例经股动脉途径.选用5F共用型造影导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149例,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均成功140例.结论使用较小口径共用型造影导管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安全、可行,术后无须卧床、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特点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26例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等。结果:桡动脉径路成功率87.3%,术后桡动脉闭塞1例,局部血肿1例,渗血2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手术并发症少、痛苦小以及术后无需制动等优点,是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创伤小、局部血管并发症少、无须中断肝素治疗及术后无体位限制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血管入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造影的效果研究。方法:同时期216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前瞻性对照,经桡动脉组106例,对照组(经股动脉组)110例,对比观察其成功率、并发症、X线曝光时间及对比剂用量等。结果:两组间X线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差异无显著性,经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稍低于经股动脉组(95.4%vs100%,P<0.05),而并发症则经桡动脉组低于经股动脉组(3.0%vs 8.2%,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经左桡动脉远端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5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60例行右桡动脉穿刺,290例行左桡动脉远端穿刺,穿刺成功者分别入组A组、B组。观察两组介入穿刺置管时X线曝光时间、造影使用导管数、完成靶血管重建数、PCI复杂程度以及术后前臂出血、桡动脉并发症等。结果248例(95.4%)患者顺利完成右桡动脉穿刺冠脉诊疗术(A组),277例(95.5%)顺利完成经左桡动脉远端冠脉诊疗术(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X线曝光时间、造影使用导管数、完成靶血管重建数、PCI复杂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组围术期前臂出血、桡动脉闭塞发生率远小于A组(P<0.01,P=0.036)。结论经左桡动脉远端途径行冠状动脉诊疗术安全可靠,提高了术者和患者舒适性。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主要手段,其方法在不断改进。近年来,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Transradial approach,TRA)已逐渐在临床推广应用。我科自2004年底开始采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以2007—01~2008-01我科收治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以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及并发症等为指标,对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CAG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脑血管造影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途径行脑血管造影的优缺点.方法 同期82例拟做脑血管造影的患者,按股动脉途径和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比较其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X线照射时间、制动时间及穿刺部位并发症.结果 股动脉血管穿刺成功率高于桡动脉组,穿刺时间小于桡动脉组,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高于桡动脉组.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安全可行,并发症少,适合于择期造影者及老年人.经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穿刺时间短,成功率高,适用于急症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及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桡动脉途径对955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血管并发症。结果对955例1 630支冠状动脉病变内置入2 610枚支架,其中置入前降支1 418枚,右冠状动脉836枚,回旋支334枚,左主干22枚,置入支架直径为2.5~4.0 mm,长度为8~36 mm。置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即刻效果良好,由术前狭窄(86.7±8.4)%减至术后残余狭窄(5.8±4.6)%,支架置入成功率97.4%。并发症:20例出现桡动脉闭塞,10例出现血肿,8例术后出现前臂疼痛,死亡1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需卧床,患者损伤小,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的安全性,防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520例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患者资料。结果:未完成冠脉造影1例,未完成冠脉介入1例。桡动脉痉挛126例,死亡1例,室颤3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需卧床,患者损伤小,止血方便,严重血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经尺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经尺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总结2008-06~2009-11我科2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径路穿刺失败后改经同侧尺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资料。结果:26例患者经尺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获得成功,总成功率92.9%。手术均未引起穿刺点血肿、肌间血肿、尺动脉闭塞和尺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尺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高,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冠状动脉介入方法,可作为桡动脉介入的补充途径,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经桡动脉途径行下肢动脉造影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行下肢动脉造影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探讨其技术要点、适应证、禁忌证及主要优点。资料与方法 对90例下肢动脉急慢性缺血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穿刺插管行下肢动脉造影,统计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90例患者,87例经桡动脉行下肢动脉造影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6、7%,余3例改行经肱动脉途径。局部发生轻微血肿2例,术后8例(9、2%)桡动脉搏动微弱,无搏动消失及手部缺血事件发生。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下肢动脉造影安全可行,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患者舒适、不影响治疗计划等优点,应作为下肢动脉缺血患者造影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经桡动脉路入途径以其创伤小、血管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主要路径方式之一.本研究将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时术者手部受照剂量进行对比分析,为心脏介入的辐射防护提供方法和剂量学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情况下,根据体重66~72 kg和胸部体厚24~27 cm的标准,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男性患者60名,分成桡动脉途径32例和股动脉途径28例两组,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检查设备采用西门子Mutista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测量仪器采用北京防化院生产的GR-200A LiF(Mg,Cu,P)热释光剂量仪和RGD-3B型热释光读出仪,与计算机以及退火炉等组成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通过改良桡动脉止血压迫器压迫方法,让桡动脉止血压迫器发挥更好的功效,并使术后并发症降到最低.方法 对342例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采用两种止血方法压迫止血,172例采用改良的压迫方法对桡动脉穿刺处进行止血的患者作为观察组,170例按照桡动脉止血压迫器说明书进行止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止血效果明显,并能有效控制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桡动脉止血压迫器经改良压迫方式后可增强止血效果,缩短压迫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经上肢肱动脉和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已经成为心血管介入诊治的重要手段,我们自2001年1月-2001年11月开展了38例经上肢行介入性检查并取得成功,具有病人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也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9.
正冠心病患者既往行介入性手术的常规入径为经股动脉。近二十余年来,国内外开始采用经皮穿刺桡动脉作为冠脉介入的入径的方法日趋成熟。与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相比经桡动脉穿刺具有血管损伤小,术后患者可下地活动,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费用降低,周围血管并发症少等优点。但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对桡动脉直径影响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传统途径是经股动脉途径,1992年荷兰医生Kiemeneij首先开展了经桡动脉行PCI术^[1]。由于桡动脉附近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经此途径的介入治疗:不易造成神经、血管的损伤,而且手掌为双重供血,即使该治疗使桡动脉闭塞。也不容易发生手部缺血;另外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手术的患者术后可立即拔除动脉鞘管,加压固定3。6h即可.因此术后患者无体位限制、痛苦小、术后出血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由于经桡动脉入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不少医院已将其作为常规路径使用。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间,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22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尤其是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