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嗜铬细胞瘤是家族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的一部分。家族性嗜铬细胞瘤病例中50%为双侧肿瘤。临床上多为良性,绝大多数为单侧,以青壮年患者居多,其主要症状为高血压和基础代谢的改变。肾上腺是嗜铬细胞瘤的好发组织。以往认为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只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10%左右,最新报道其比例上升,手术风险极大。在治疗上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由于嗜铬细胞瘤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多巴胺导致血管收缩,使有效血容量减少,造成术中血压波动大,且瘤体血液供应丰富,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家盛 《临床荟萃》1993,8(21):968-970
嗜铬细胞瘤属于APUD细胞瘤,该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管功能的代谢紊乱,若能及时准确诊断和予以手术治疗,大多病例可以治愈。近年来有关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报道较多,临床资料表明肾上腺外者出现的机率较传统报道的10%要高,其中Stertstrom等报道肾上腺外者占全部嗜铬细胞瘤的22%,Abara等亦报道了5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14.2%)。国内学者的报道更令人关注。王植柔等报道肾上腺外者占全部的32.5%,肖序仁等报道肾上腺外者高达35.4%,其中膀胱嗜铬细胞瘤的发生率10倍于文献报道。因此,加强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现结合有关文献对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19例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及MSCT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主要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约有10%发生在肾上腺以外的嗜铬组织中,后称之为异位嗜铬细胞瘤。作收集本院1998至2005年问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19例异位嗜铬细胞瘤,对其临床及CT表现进行了回顾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嗜铬细胞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彩超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近五年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11例。结果:11例中7例肿瘤位于肾上腺内(左3,右4),4例肿瘤位于肾上腺外。3例恶性嗜铬细胞瘤中,1例位于肾上腺内,另2例肿瘤位于肾上腺外(下腔静脉旁1例,主动脉旁1例)。静止型嗜铬细胞瘤2例。超声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1%(10/11)。结论: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需结合临床和生化测定,对钙化型嗜铬细胞瘤的诊断需持谨慎态度,对静止型嗜铬细胞瘤采用“肿瘤激惹征”协助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董海静  姜莉  王雅坤 《护理研究》2009,(11):3000-3001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发生于嗜铬组织的功能性肿瘤,病变多发生于肾上腺髓质,5%为恶性。恶性静止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无高血压和儿茶酚胺升高等,影像学检查只能定位而不能定性,因此易导致误诊。术中探查触摸肿瘤引起大量儿茶酚胺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血压骤升,严重时可并发脑出血;当取出肿瘤时,又可致病人毛细血管床扩张,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而死亡,而手术是目前治疗嗜铬细胞瘤的唯一有效方法,因此围术期的治疗及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嗜铬细胞瘤临床上少见,约占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10%,占膀胱肿瘤的0.5%。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主要症状是排尿时或排尿后出现头痛、心慌、面色苍白、多汗、血压升高及晕厥。我院1989年11月-2009年9月共收治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8例,均行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发生于嗜铬组织的功能性肿瘤,病变多发生于肾上腺髓质,肿瘤分泌的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进入血循环,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以及一系列代谢紊乱症候群,病情凶险,变化大.手术是目前治疗嗜铬细胞瘤的唯一有效手段,但风险较大.因此,加强和重视围手术期的治疗及护理,对提高嗜铬细胞瘤手术成功率,减少死亡率极为重要.我院自1993年1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嗜铬细胞瘤患者29例,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和护理,手术均获成功,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4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3例,与2000年2月至2009年9月行开放手术治疗的1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比较,评价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超声定位定性诊断在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23例,术前均行经腹部超声检查,将术前的超声定位定性诊断与手术进路的选择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3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5.7%(22/23),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1.3%(21/23),19例手术进路选择肋缘下切口,4例选择经腹“人”字形切口。结论:肾上腺铬细胞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在手术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定位诊断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影像学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手术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影像学诊断的45例嗜铬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左侧肾上腺单发17例,右侧肾上腺单发15例,双侧肾上腺单发2例,右侧肾上腺多发1例,异位10例。良性嗜铬细胞瘤39例,恶性嗜铬细胞瘤6例;USG、CT、MRI、131I-MIBG SPECT检查定位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0%,96%,95%,100%。结论:应用综合影像技术对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梁月有  郑克立  戴宇平  丘少鹏 《新医学》2001,32(12):730-731
目的:总结对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的24小时尿儿茶酚胺均有不同程度升高(690nmol/24h-1023nmol/24h),静脉肾盂造影提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3例;单行B超或CT检查提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分别为6例和5例;B超结合CT检查提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7例。9例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术后平均存活期为8.5个月至38个月,中位数16个月;3例经儿茶酚胺检测,B超及CT检查诊断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因一般情况差或广泛远处转移未行手术,其中1例行化学治疗,均于9个月内死亡,结论:检测24小时尿儿茶酚胺,并行B超及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1例恶性静止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海静  姜莉  王雅坤 《护理研究》2009,23(32):3000-3001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发生于嗜铬组织的功能性肿瘤,病变多发生于肾上腺髓质,5%为恶性[1].恶性静止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无高血压和儿茶酚胺升高等,影像学检查只能定位而不能定性,因此易导致误诊.术中探查触摸肿瘤引起大量儿茶酚胺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血压骤升,严重时可并发脑出血;当取出肿瘤时,又可致病人毛细血管床扩张,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而死亡[2],而手术是目前治疗嗜铬细胞瘤的唯一有效方法,因此围术期的治疗及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极为重要.我科于2008 年7月成功为1 例恶性巨大(肿瘤直径>10 cm)静止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实施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嗜铬细胞瘤是发生于嗜铬细胞的肿瘤,病变多位于肾上腺髓质,亦可发生于周围交感神经节系统,为肿瘤或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分泌大量儿茶酚胺,以高血压、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主要为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风险大,术前和术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对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很重要。现将嗜铬细胞瘤病人围术期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红连 《全科护理》2011,(2):152-152
嗜铬细胞瘤是发生于嗜铬细胞的肿瘤,病变多位于肾上腺髓质,亦可发生于周围交感神经节系统,为肿瘤或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分泌大量儿茶酚胺,以高血压、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主要为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风险大,术前和术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对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很重要。现将嗜铬细胞瘤病人围术期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增生(AMH)的临床特点、误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误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肾上腺髓质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术前全部误诊,均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全切术,3例行肾上腺全切术。手术均成功,预后均良好。结论:该病症系良性疾病,临床表现与嗜铬细胞瘤相似,临床医师应重视此病,结合病史、体检、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附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不同部位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经过。结果 本组均以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肿瘤位于腹主动脉旁1例,左上纵隔内1例,左侧腰椎旁1例,膀胱内及两侧髂内血管旁多发肿瘤1例,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1例。均手术切除肿瘤,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和生化诊断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相似,但定位诊断较困难。定位诊断主要依靠超声、CT扫描及磁共振检查,配合同位素间碘变甲胍(^131I-MIGB)和血管造影。外科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膀胱嗜铬细胞瘤临床上少见,约占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10%,占膀胱肿瘤的0.5%。尽管目前在治疗嗜铬细胞瘤及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方面己较成熟,但由于其具有与其他内分泌肿瘤并发、合并心血管等主要脏器损害、有时呈隐匿状态存在、临床表现各异等特点,使手术、麻醉有一定的风险。1994年1月至2003年6月,本院收治膀胱嗜铬细胞瘤15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证实,术后恢复良好,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韦宇 《全科护理》2013,11(5):438-439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嗜铬组织,异常分泌儿茶酚胺引起的内分泌肿瘤,约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由于肿瘤细胞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心悸、多汗"的三联症状和高血压,手术是目前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唯一有效的方法,但手术麻醉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中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15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l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发生。除3例术后血压略高外,余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结论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可作为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首选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璇 《全科护理》2010,8(5):431-432
嗜铬细胞瘤是源于嗜铬细胞的肿瘤,主要位于。肾上腺髓质,也可发生于肾上腺外,肾上腺以外的嗜铬细胞瘤多位于腹腔内,其中最常见的是腹膜后主动脉旁,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以分泌肾上腺素为主,肾上腺以外的嗜铬细胞瘤则分泌去甲肾上腺素。本症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由肿瘤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所引起。我科10例嗜铬细胞瘤病人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