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药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合理的中药配伍可以达到减毒增效的效果。附子-甘草作为经典药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文章通过综述近些年来中药药对附子-甘草的研究概况,并参考现代研究文献,从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包括影响附子毒性成分的溶出)、与毒性成分形成沉淀或复合物、影响毒性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代动力学过程以及配伍后对附子原有药效的影响几个方面阐释了附子-甘草配伍减毒存效的作用机制,并用中医药传统药性理论“四气五味”解释了附子-甘草配伍的科学内涵,以期以这一经典药对为切入点探讨中药配伍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甘草配伍应用减毒增效、调和诸药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多组分物质基础体外相互影响以及药效学/毒效学方面,而且表现在对药物体内过程的相互影响上。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研究、分析与总结,针对甘草皂苷、甘草黄酮两类主要活性成分,探究甘草吸收和代谢的特征,及其在复方配伍时对其他活性成分吸收与代谢的影响,揭示甘草复方配伍的合理性和科学内涵,为甘草配伍研究提供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寒热相制、刚柔相济、缓急监制、行守相约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经方中抑减附子毒性的配伍形式,以期探索附子等有毒中药配伍减毒增效的合理性与规律性,揭示其减毒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附子减毒与药效的关系。方法:对附子炮制减毒、配伍减毒、先煎减毒、久煎减毒等方法对药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附子炮制品的毒性和疗效是不同的,炮制和久煎能降低附子的毒性,但存在炮制、久煎减毒过度倾向;附子合理的配伍可减毒增效,但它的药效仍受附子炮制品的影响。结论:在对附子进行减毒的同时应注意存效和增效,建议应该寻求一种高效低毒的炮制品作为附子的法定炮制品,可使附子在安全范围内发挥最佳药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附子-甘草配伍前后汤液中沉积物的化学组成,以揭示附子-甘草配伍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对比分析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沉积物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量,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二阶光谱比较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沉积物的结构变化。结果 附子配伍甘草合煎过程中,附子中大量酯型生物碱被甘草成分复合而发生沉积,沉积物产生的机制初步确定为生物碱中叔胺N与甘草羧酸C=O发生缔合。结论 初步探析了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汤液中沉积物化学组分变化,有助于揭示附子-甘草配伍过程中化学组分变化及配伍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异类相制”理论源于临床,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对有毒中药的临床应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异类相制理论的指导下,对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进行深入分析,方能阐明配伍减毒效应的内在机制。在物质基础的层面探讨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的作用机制,应从毒性的化学成分、毒性成分的代谢、毒性物质与效应的相关性三个途径入手,充分借鉴现代科学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方法,加强多学科协作,进行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7.
附子的毒性及临床应用浅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附子的毒性机制和附子的炮制、配伍、煎煮法,以及中毒解救等方面综述了附子的毒性及其应用方法.指出附子应用时要选择合适的炮制、配伍及煎煮法以减轻其毒性反应,并严格依据中医的辨证进行.附子的炮制减毒可采用煨制法、加压加热法、微波法、浓缩干燥制粒法等.附子亦可通过与甘草和干姜配伍来减轻其毒性反应.关于附子大剂量的临床应用时的减毒,是采用久煎合理或是应用现代的加工提取方法科学,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附子生物碱与甘草活性物质 (三萜皂苷和黄酮等) 组合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AA) 模型的抗炎效应,研究两者配伍的抗炎作用机制,探讨两者配伍的意义。方法 设对照组、模型组、附子组 (即附子生物碱组)、附子甘草配伍组 (即附子生物碱与甘草活性物质配伍组)、雷公藤组,观察各组大鼠足肿胀程度和关节炎指数 (AI) 变化;检测大鼠血清和关节浸液内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及前列腺素 E2 (PGE2) 水平;用 RT-PCR 检测踝关节组织 IL-1β基因表达;观察踝关节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A 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严重,AI 明显升高,血清和关节浸液内 IL-β、TNF-α、PGE2 水平显著升高,踝关节组织 IL-1 基因表达明显增加,并发生明显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比,附子组、附子甘草配伍组大鼠关节肿胀得到改善,AI 降低,血清和关节浸液内 IL-1β、TNF-α、PGE2 水平降低,踝关节组织 IL-1β基因表达减弱,病理组织改善,且附子甘草配伍组优于附子组。结论 附子生物碱与甘草活性物质配伍组合能有效抗炎,缓解 AA 症状,改善 AA 大鼠免疫功能和组织结构,两者配伍作用优于单用附子生物碱,体现了附子生物碱、甘草活性物质是附子甘草两者配伍抗炎效应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配伍是有毒中药减毒存效或增效的主要方法。介绍了“异类相制”复方配伍减毒理论的背景、内容和要点,“异类相制”复方配伍减毒理论主要包括性味相制、异效相制、扶正制毒三部分内容,并对清络通痹方中雷公藤配伍减毒的原理进行了解析,最后阐释了“异类相制”复方配伍减毒理论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附子与大黄配伍是中药反佐配伍中增效减毒的重要方式。本文从历代文献方面论述这一配伍的沿革,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柴胡与黄芩配伍抗病毒增效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因流感病毒引起感冒、发热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病毒唑进行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采用病毒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柴胡一黄芩配伍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抗病毒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2W的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柴胡黄芩药对具有较好的抗病毒增效效果,适宜临床治疗,也是中西医相结合疗效较好的体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柴胡为常用疏肝解郁中药,其抗抑郁作用备受中医界关注,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柴胡的文献,对以柴胡为主要药物的复方的临床疗效和现代的药理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发现柴胡作为肝经引经药,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柴胡龙骨牡蛎汤等经方治疗抗抑郁证临床疗效显著。药理实验研究也提示柴胡类经方及一些自拟的经验方已经成为治疗抑郁证的主要方剂,其中单味药柴胡发挥了明显的抗抑郁作用,是重要的抗抑郁中药之一,且柴胡的有效组分柴胡皂苷是发挥抗抑郁作用的主要成分,药理机理可能涉及单胺类递质及受体表达、乙酰胆碱转移酶蛋白及基因表达、抗免疫炎症损伤及抗凋亡等途径。因此,对柴胡抗抑郁作用的深入研究,对揭示抑郁症发病机制、研发抗抑郁新药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赤芍白芍划分的本草学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芍药分赤芍与白芍,始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均来源于多种芍药属野生植物。宋代以根的颜色划分赤芍与白芍,元朝至清代以花的颜色为划分依据,近代则以是否栽培以及加工方法等为依据。宋代至明代时期,赤芍与白芍均多为栽培观赏芍药,由于医家对野生芍药的推崇,最终选育了单瓣花的药用栽培芍药。当前的芍药类药材的划分方法形成于20世纪。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柴胡及黑柴胡进行生药学比较,为其鉴别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2种方法,对柴胡与黑柴胡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黑柴胡与柴胡在性状、显微特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结论:黑柴胡不宜作柴胡的代用品,临床应加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地榆、地榆片、地榆炭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UV法测定鞣质的含量,检测波长:760 nm。采用HPLC法测定没食子酸的含量,色谱柱:依利特Hypersil C18(200 mm×4.6 mm,10μm),柱温:30℃,以甲醇-0.05%磷酸溶液(1.5∶98.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2 nm。结果:UV法测定鞣质含量扣除干酪素的干扰,含量明显提高。HPLC法测定没食子酸其进样量在0.036 2-0.326 2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97.6%,RSD为0.87%。结论:测定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地榆、地榆片、地榆炭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赤、白首乌HPLC指纹图谱鉴定方法。方法用RP-HPLC(DAD)法,梯度洗脱,测定赤、白首乌、加工炮制品及其何首乌粉的指纹图谱,并作相似度比较分析。结果何首乌不同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较好,而何首乌与白首乌的指纹图谱具有明显区别,何首乌炮制前后、白首乌加工前后也有差异。结论HPLC指纹图谱具有重现性好、特征性强、方法简便等特点,可用于赤、白首乌药材的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白芍和赤芍中1,2,3,4,6-五-O-倍酰-D-葡萄糖(PGG)的含量。方法用50%乙醇水溶液,通过超声提取法从白芍和赤芍中提取PGG。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2.5%醋酸水溶液(18∶82,V/V),pH为2.85,紫外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为1mL/min。结果PGG在5μg/mL~1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为3.57%(n=9)。在白芍和赤芍中PGG的含量分别为2.48mg/g和2.24mg/g。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测定PGG含量的HPLC法能够有效消除白芍和赤芍中其他组分的干扰,操作简单快速,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回收率高,适用于中药提取物中PGG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党参、黄芪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并进行比较。方法 观察党参、黄芪对戊巴比妥钠及乙醚引起睡眠作用的影响;采用水迷宫实验方法。结果 党参及黄芪均能延长戊巴比妥钠及乙醚引起的睡眠时间。党参、黄芪能显著改善东莨菪碱所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结论 党参延长戊巴比妥钠及乙醚引起睡眠时间作用优于黄芪;党参改善东莨菪碱所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作用优于黄芪。  相似文献   

19.
HPCE法测定生黄芩、酒黄芩中黄芩苷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中药饮片生黄芩、酒黄芩中黄芩苷含量测定的毛细管电泳法。方法 :毛细管电泳法紫外检测生黄芩和酒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 ,以 4 0mmol/L硼砂缓冲液 (pH 8.5 )为电泳介质 ,未涂层融硅毛细管 (5 0 μm× 4 7cm) ,有效分离长度 4 0cm ,压力进样 17kPa·s ,2 5kV恒压电泳 ,检测波长为 2 80nm。结果 :黄芩苷的线性范围在 0 .0 5~ 0 .80mg/ml,回归方程Y =2 .1335X - 0 .0 5 77,r=0 .9991,平均回收率 98.96 % ,n =5 ,RSD =1.0 2 %。结论 :本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 ,重现性好 ,可用于生黄芩、酒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