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朱冬敏 《家庭护士》2009,7(2):130-131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病人进行鼻饲肠内营养是较好的营养途径,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病人进行护理,护理内容包括鼻饲管护理、病人护理及并发症护理.  相似文献   

2.
何丽艳  刘彩萍  刘丽华 《全科护理》2012,10(25):2313-2314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长期鼻饲营养并发症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08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长期鼻饲营养发生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局部黏膜损伤2例,胃管移位、脱出、堵塞41例,腹胀、腹泻92例,恶心、呕吐、反流29例,胃潴留15例,便秘55例,高糖血症15例,误吸4例,脱水19例,经处理后效果良好。[结论]应针对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长期鼻饲营养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1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鼻饲混合奶为主的肠内营养支持疗法。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因较长时间的意识障碍,加之手术创伤和术后高热,使机体代谢发生改变,这就强调了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特殊性、重要性和长久性。认为鼻饲给混合奶为最佳方法,它可以提高供热卡数和蛋白质的含量,以满足机体需要,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另外昏迷病人下鼻饲管不同于清醒病人,有一定的难度,必须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介绍了昏迷病人插胃管的方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颅脑损伤病人昏迷期间不能进食,单靠静脉营养费用高,基层医院病人很难承受。为维持机体需要,需依赖鼻饲来补充各种营养物质。我科自1999年5月~2001年5月共收治46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现就鼻饲营养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鼻饲并发症的原因和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9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8分)伤后或术后鼻饲的观察与分析,总结肠内营养并发症的观察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经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各项并发症均得到妥善处理。结论肠内营养时营养液的配置和灌注过程中的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并妥善处理各项并发症,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6.
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鼻饲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鼻饲的护理效果。方法:对30例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在伤后3—4天病情稳定后按常规留置胃管;采用50ml-100ml注射器分次灌注要素饮食,3—4小时灌流200ml~400ml,每日总量控制在200ml左右.温度38℃-48℃,最后用20ml-40d温开水冲洗导管。结果:30例病人均成功留置胃管,采取鼻饲经胃管给药物和食物,3天-5天;保证了病人的合理营养,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稳定。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功能,为临床治疗及其康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结论:鼻饲能为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提供营养能量来源避免肠道粘膜萎缩。刺激胃肠功能的恢复,减轻头部外伤后的机体代谢紊乱,是经济、安全、方便、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鼻饲并发症的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8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7分)伤后或术后鼻饲的观察与分析,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8.
预防鼻饲饮食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随着肠内营养的优越性日渐显著,鼻饲饮食已较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如颅脑损伤昏迷的病人、吞咽困难的病人、失去咀嚼能力的病人等。国外报道,鼻饲也是增加厌食症病人体重,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有效且安全的方法。但鼻饲饮食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不容忽视,护士应掌握科学的鼻饲方法,预防鼻饲饮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后,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导致严重的营养障碍和免疫功能衰竭,增加了能量的消耗,使患者处于负氮平衡状态,从而易于发生难以控制的感染和不可逆的细胞功能损害,增加了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早期进食可满足机体的营养,加速组织功能重建。鼻饲是颅脑损伤病人补充营养的最好途径。总结2005年11月-2007年8月5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鼻饲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加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鼻饲饮食的护理,增进病人的营养,辅助临床诊断治疗。方法 加强插胃管的护理。结果 通过胃管的鼻饲饮食的护理,保证颅脑损伤病人的营养供给。结论 做好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鼻饲饮食的护理是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护理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金薇  王丽 《现代护理》2003,9(8):641-642
目的 为解决颅脑损伤长期昏迷病人的营养问题,寻找更好的鼻饲用具。方法 将216例长期鼻饲病人随机分组,分别使用甘油注洗器和传统50ml注射器进行鼻饲,并对其食物种类,营养状况、大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使用甘油注洗器鼻饲拓宽了食物的类型,改善了营养状态,避免了纤雏素摄入不足引起的腹泻,便秘,明显优于50ml注射器。结论 使用甘油注洗器替代传统50ml注射器鼻饲,不失为昏迷病人胃肠内营养供给的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鼻饲流质饮食是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合理补充营养及供能的重要途径[1].但较长时间的鼻饲容易出现并发症而引发不良后果,值得重视.作者对我科收治的217例颅脑损伤昏迷鼻饲患者发生的鼻饲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鼻饲并发症的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61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或术后鼻饲情况,观察各种原因引起的并发症,以胃肠道症状,代谢并发症,机械性并发症为主。结果: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4.
随着肠内营养的优越性日渐显著,鼻饲饮食己较广泛地运用于临床。我院脑外、内科的颅脑损伤昏迷病人、吞咽困难的病人、失去咀嚼功能的病人、经冬眠治疗的病人,都采取鼻饲来维持机体的正常物质代谢,而且都达到了预期目的。但是鼻饲饮食易引起的并发症不容忽视。护士应掌握科学的鼻饲方法,从插管到日后护理及拔管都要时刻按标准操作,预防鼻饲饮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解决颅脑损伤长期昏迷病人的营养问题,寻找更好的鼻饲用具.方法将216例长期鼻饲病人随机分组,分别使用甘油注洗器和传统50 ml注射器进行鼻饲,并对其食物种类,营养状况、大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使用甘油注洗器鼻饲拓宽了食物的类型,改善了营养状态,避免了纤维素摄入不足引起的腹泻,便秘,明显优于50 ml注射器.结论使用甘油注洗器替代传统50 ml注射器鼻饲,不失为昏迷病人胃肠内营养供给的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泵在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液输注中的应用。[方法]将105例重度颅脑损伤后昏迷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5例采用肠内营养泵匀速输注肠内营养液,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的胃管鼻饲。观察两组病人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血糖、血浆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死亡3例,改静脉营养治疗2例,对照组死亡4例,改静脉营养治疗8例;观察组病人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血糖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液输注中应用肠内营养泵,可减少肠道并发症,促进病人的血糖和血浆白蛋白水平稳定。  相似文献   

17.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32,自引:2,他引:130  
目的寻找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鼻饲并发症的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7分)伤后或术后鼻饲情况,观察各种原因引起的并发症,以胃肠道症状、代谢并发症、机械性并发症为主。结果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鼻饲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翠萍  付春香 《护理研究》2004,18(9):1645-1645
鼻饲是经胃管把食物或药物送入胃内的一种治疗方法,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意识丧失,不能经口进食及高分解代谢,常发生营养不良。采取鼻饲既可经胃管给药,也可经胃管进食,以保证营养,保持和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现将2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鼻饲的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胃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优越性日渐显著,由于伤后病人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尤其是蛋白质高分解代谢,使病人处于负氮平衡,增加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病残率。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颅脑损伤后的能量高消耗,所以主张EN为主要营养方式他们需要通过鼻饲来进行肠内营养。但肠内营养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腹泻,发生率可高达62%。腹泻源于水和电解质与肠内吸收或转运的异常,而与肠内营养相关的腹泻通常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下面就其发生腹泻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颅脑外伤患者由于伤后患者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激增,尤其是蛋白质高分解代谢,使患者处于负氮平衡,增加了颅脑外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所以颅脑损伤昏迷主张胃肠内营养,临床多应用鼻导管插管,适用于要素饮食、匀浆饮食、混合奶的肠内营养支持,由于此类患者病情危重,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2000年6月-2004年11月共对收治的14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鼻饲,现总结鼻饲并发症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