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光热血管成形术已用于治疗冠状动脉严重阻塞的病人,其结果不仅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而且也不会造成血管穿孔、栓塞或心肌梗塞。波士顿大学医学中心心脏病学家Timothy Sanborn报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血管闭塞李天德,杨庭树,智光,沈洪1临床资料例1,男,56岁,因发作性胸痛3月余人院,1993年12月曾在外院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3月后来我院治疗。ECG示Q、Ⅱ、Ⅲ、avF、T波低平,心前导联ST-T正常,80%极量活动平板运...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约占所有冠心病患者的15%~25%,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最后的“壁垒”,而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有不利影响。随着新型介入治疗器械、CTO介入治疗新技术和术者操作水平不断进步,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手术的成功率甚至可达90%。但目前对于CTO是否需要开通存在较大争议,以及临床获益尚不明确。本文就最新的研究对CTO的治疗策略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1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后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的目的和意义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CTO)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一步发展成严重狭窄病变的终末阶段 ,由此诱发的心肌缺血是除了急性闭塞之外的最严重情况。与常见的严重狭窄病变相比 ,CTO病变有时难以进行血运重建。许多单支血管的CTO病变几乎不引起不稳定性心绞痛 ,但可发展成稳定性心绞痛 ,而单独依靠药物治疗就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在此情况下 ,对于是否有必要行血运重建 ,意见尚不统一。通过侧支血管的形成能逐渐增加心肌灌注、提高运动耐量 ,有价值的侧支循环所提供…  相似文献   

5.
杨田 《西部医学》2012,24(12):2436-2438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的治疗包括药物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基础,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抗凝治疗等;进展最大的是介入治疗,开通CTO病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但对术者要求高,成功率低,术后再闭塞和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被介入心脏病学家称为"最后一块前沿阵地";外科治疗是早期治疗CTO病变的主要方法,经历了静脉桥、部分动脉桥及完全动脉桥3个阶段,本文就其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指病程 >3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局部管腔闭塞,前向血流完全消失,远端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0级,或仅见少许前向血流通过,但无远端血管充盈,TIMI1级(也称功能性CTO)。CTO病变发生率高,诊断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本文对CTO病理学特征和影像学分析进行回顾,以期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达到治疗方式的最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成功率和疗效。方法  48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 ,造影显示单支病变 2 9例 ,双支病变 14例 ,三支病变 5例 ;完全闭塞的病变中 ,前降支 2 7支 ,回旋支 4支 ,右冠状动脉 17支。先对完全闭塞病变进行PTCA ,而后根据情况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结果  48例完全闭塞病变扩张成功 43例 ,成功率 89.6 %。扩张成功的 43例病变植入支架 40例 ,植入率为93%。 1例患者出现少量心包积血 ,其余病例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的植入有助于提高完全闭塞病变PTCA治疗的疗效 ,降低再狭窄率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9.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获益仍然存在争议。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CTO-PCI可以改善心绞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未能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亦未能改善反映左心室整体功能的指标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应变作为一个反映局部心肌功能的敏感指标,能够早于LVEF发现心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治疗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 37例患者按病程分为 3组 ,A组 (急性心肌梗死组 ,病程 2~ 9h) 13例 ,B组 (病程≤ 3个月 ) 11例 ,C组 (病程 >3个月 ) 13例。A组行直接PTCA ,其余 2组行择期PTCA。结果 :A组 13支血管成功 12支 (92 .3% ) ,发生急性血管闭塞 1例 ;B组 12支血管成功 11支 (91.6 % ) ;C组 14支血管成功 10支 (71.4% )。无并发症发生。共植入支架 2 1个 (5 3.8% )。随访 2~ 2 6个月效果良好。结论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 ,急性期及梗死早期PTCA成功率高 ,随着闭塞时间延长成功率下降 ,但介入治疗仍可改善相当一部分患者预后 ,且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闭塞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3例行PTCA及支架置入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3例患者PTCA及置入支架后24支闭塞血管18支被开通,血管病变开通成功率72.0%,病例成功率78.3%(18/23),闭塞病变时间〈3个月组的患者成功率92.3%,明显高于闭塞病变时间〉3个月组的患者54.5%(P〈0.01)。结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行PTCA及置入支架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血管闭塞的时间和病变局部形态特征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全球发病率不断攀升,目前有超过2亿人受其影响,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包括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在内的多种危险因素影响疾病发展,根据患者致病的不同危险因素衍生出相应的内科治疗方法。当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患者应积极进行外科血运重建治疗。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腔内血运重建方式因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逐渐为大众接受。同时,针对不同解剖位置的病变,腔内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本文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内外科主流治疗方法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7例患者按病程分为3组,A组(急性心肌梗死组,病程2-9h)13例,B组(病程≤3个月)11例,C组(病程>3个月)13例。A组行直接PTCA,其余2组行择期PTCA。结果:A组13支血管成功12支(92.3%),发生急性血管闭塞1例;B组12支血管成功11支(91.6%);C组14支血管成功10支(71.4%)。无并发症发生。共植入支架21个(53.8%)。随访2-26个月效果良好。结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急性期及梗死早期PTCA成功率高,随着闭塞时间延长成功率下降,但介入治疗仍可改善相当一部分患者预后,且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完全闭塞与非闭塞冠状动脉病变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效果。方法 :对 2 10例患者共 2 93处病变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患者分为完全闭塞组 (6 4例 ,6 9处病变 )和非闭塞组 (14 6例 ,2 2 4处病变 )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效果。结果 :血管最小腔径 :术前闭塞组显著小于非闭塞组 (P <0 .0 0 1) ,而术后则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围手术期并发症 :影像并发症闭塞组显著高于非闭塞组(18.7%vs 6 .8% ,P <0 .0 1) ,但临床并发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7.8%vs.5 .5 % ,P >0 .0 5 ) ;再狭窄及再闭塞 :再狭窄发生率在闭塞组为 2 9.2 % ,非闭塞组 2 4 .8% ,再闭塞则分别为 8.3%和 5 .7% ,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临床终点事件 :闭塞组 2 8.6 % ,非闭塞组 2 5 .2 %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完全闭塞与非闭塞冠状动脉病变支架植入术具有相近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TO)的支架置入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较难处理。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78例冠状动脉TO患者支架置入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正>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狭窄、闭塞或魔块破裂出血所致的血栓形成以及冠脉痉挛导致临床急慢性缺血症状统称为冠脉缺血综合征(Coronary ischemia syndromes)。早期溶栓治疗可使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比未溶栓者降低3倍,达到目前的8~12%左右。但是,冠脉缺血综合征仍然是挑战临床的难题之一。 1 冠脉开放理论与治疗效果 冠脉闭塞所致AMI,主要原因是冠脉内血栓形成。因此,AMI后开放闭塞冠脉能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及早恢复再灌注改善左室功能。1993年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护理特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6例冠状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在急救护理、旋磨护理、抗凝护理、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介入护理体会。结果6例冠状动脉旋磨术均成功,无急性心肌梗塞发作,无1例死亡。结论对于球囊不能通过或不可扩张的重度钙化或纤维性斑块狭窄及闭塞,应用冠状动脉旋磨术取得很高成功率,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通过透视监视器来判断手术过程,做出相应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45例行介入治疗的冠脉闭塞进行分析。结果:45例患的47支闭塞病变经介入治疗后37例支开通,病变成功率78.7%,病例成功率80%(36/45),血管闭塞时间1个月内的病变成功率96%,1-3个月的成功率为70%,大于3个月的成功率为50%,A型解剖性闭塞病变的成功率80.9%,B型解剖性闭塞病变的成功率为64.3%,功能性闭塞病变成功率91.7%。结论:冠脉闭塞的时间和病变局部形态特征是影响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影像学特点,以期为介入手术提供指导性信息,提高闭塞支的手术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诊断冠心病并经冠脉造影证实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的双源CT和冠脉造影资料.结果 140例患者共152支冠状动脉发生闭塞:右冠状动脉68支,前降支48支,回旋支20支,左主干1支,分支血管闭塞15支.其中两支冠状动脉闭塞共13例.闭塞段长度5~58 mm,平均(16.8±3.9)mm,其中长度大于1 cm的闭塞病变占91.4%.闭塞残端形态:68支为齐头状闭塞,64支为锥状闭塞,20支为鼠尾状闭塞.多数闭塞病变(73%)为软斑块或以软斑块为主合并少量钙化;其次为混合性斑块及钙化斑块.10支闭塞病变呈膨大改变,为血栓形成.共25支冠状动脉闭塞段成角或弯曲,多见于右冠的长段闭塞.闭塞一端有分支血管发出的62支;两端均有分支血管发出的36支.152例闭塞支中仅3例双源CT可显示明确的侧支血供,无1例可明确显示闭塞两端桥侧支血管.结论 双源CT可很好地显示冠状动脉闭塞支的绝大多数信息,对闭塞病变的手术有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