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2,(3):179-189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5例健康妇女和2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 分析其经期和非经期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2)分析同期在本院住院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45例(非出血期观察组)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129例(非出血期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凝血指标。(3)分析同期在子宫出血期于本院门诊行诊刮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54例(出血期观察组)和经妇科超声检查子宫肌层无病变的妇女147例(出血期对照组), 比较两组在子宫出血期的凝血指标。(4)分析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指标与癌相关抗原125(CA125)、癌相关抗原19-9(CA19-9)、子宫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1)25例健康妇女的凝血指标在经期和非经期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子宫腺肌病患者经期纤维蛋白原[FIB;2.61 g/L(2.50~3.10 g/L)]和D-二聚体[0.60 mg/L(0.40~1.00 mg/L)]均明显高于非经期[FIB为2.25 g/L(1.90~2.70 g/L)、D-二聚体...  相似文献   

2.
对24例子宫腺肌病病灶内腺上皮和20例对照病例的子宫内膜激素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以研究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腺肌病病灶内的腺上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雄激素受体(A),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黄体生成受体(LH-R)和垂体泌乳素受体(PRL-R)的表达,结果:子宫腺肌病病灶内的腺上皮LH-R,PRL-R,PR和AR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  相似文献   

3.
子宫腺肌病的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4例子宫腺肌病病灶内腺上皮和20例对照病例的子宫内膜激素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以研究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腺肌病病灶内的腺上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雄激素受体(AR)、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和垂体泌乳素受体(PRL-R)的表达。结果:子宫腺肌病病灶内的腺上皮LH-R、PRL-R、PR和AR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  相似文献   

4.
子宫腺肉瘤     
子宫腺肉瘤是子宫肉瘤的罕见类型.由良性腺上皮成分和肉瘤间质成分构成,多发在绝经后老年妇女.多表现为阴道出血和宫颈脱出息肉状肿物,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既往相关报道很少,对其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5.
子宫腺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腺肉瘤是子宫肉瘤的罕见类型。由良性腺上皮成分和肉瘤问质成分构成,多发在绝经后老年妇女。多表现为阴道出血和宫颈脱出息肉状肿物,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既往相关报道很少,对其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患者盆腔结构改变,卵巢子宫内膜功能及免疫功能异常等,常合并不孕、流产,严重影响了妇女的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生育功能的疾病,目前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为代表的药物结合辅助生殖为主。近年来,手术在重建子宫腺肌病生育功能的治疗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在子宫腺肌病不孕症的治疗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39岁患者存在胚胎反复种植失败史、后壁局灶性腺肌病灶引起宫腔形态改变者,部分患者在保留生育功能的病灶切除术后可获得成功妊娠。高强度聚焦超声无创性消融子宫腺肌病灶是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的、有前景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鉴于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卵巢功能及子宫内膜的影响,在有生育要求的症状性子宫腺肌病中应慎用。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Hu X  Lin Q  Zhang Z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4):207-209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状况。方法 按修正的美国生育协会(RAFS)分类法将38例内异症患者分为3组;Ⅰ、Ⅱ期13例(Ⅰ、Ⅱ期组)Ⅲ期15例(Ⅲ期组),Ⅳ期10例(Ⅳ期组),其中合并有不孕的13例,另设对照组(21例)。  相似文献   

9.
腺肉瘤是由良性腺上皮和恶性间质构成的一种低度恶性的混合性肿瘤,大多数腺肉瘤原发于子宫内膜,偶可发生在卵巢或子宫外组织。子宫腺肉瘤是罕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以绝经后妇女多见,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表现为阴道出血、宫颈口脱出物及子宫增大。该病早期诊断困难,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袖口”状结构是术后病理检查的特征性表现。子宫腺肉瘤的发生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雌激素暴露等因素有关,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因淋巴结转移少见故不常规行淋巴结清扫),放化疗及激素治疗疗效尚不确切。但患者的生存时间及肿瘤的术后复发与是否伴肉瘤过度生长、疾病分期、子宫肌层侵犯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张信美  邓琳  马俊彦  林俊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4):294-296,I0001
目的探索用ICR小鼠建立子宫腺肌病实验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4只7周龄已达到性成熟但未曾受孕的雌性ICR小鼠开腹行异体脑垂体子宫内移植手术,小鼠分别在垂体移植术4个月后(20只)、6个月后(4只)处死,取出子宫和卵巢称重,计算小鼠子宫湿重/终末体重的比值,同时计数子宫表面突出的子宫腺肌病结节,联合组织切片HE染色检查评估子宫腺肌病的严重程度,并与未行垂体移植雌性ICR小鼠(4只)比较。结果垂体移植术后4个月,95%的小鼠(19/20)可诱发形成子宫腺肌病。术后6个月100%小鼠(4/4)诱发形成子宫腺肌病。对照组4只小鼠即使在术后6个月也不能自发发生子宫腺肌病。术后6个月小鼠终末体重、子宫湿重以及子宫湿重/终末体重的比值垂体移植组分别为37.33±2.21g、93.00±5.66mg和2.49±0.12;未做垂体移植组分别为36.25±2.48g、79.25±9.58mg和2.18±0.13。虽然两组小鼠终末体重和子宫湿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垂体移植组的子宫湿重/终末体重比值显著高于未行垂体移植组(t=-3.698;P=0.034)。垂体移植术后6个月,平均子宫腺肌病突起结节数为11.50±2.38个;HE染色的平均分数为3.25±0.32。结论选择ICR小鼠经垂体移植手术建立子宫腺肌病实验动物模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子宫腺肌症(ADM)和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均以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功能异常为特征.磁共振等影像检查为发现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提供了有力证据,并对ADM的组织学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子宫内膜肌层功能失调综合征”的提出,对正确理解ADM及EMs的发病机制有很大帮助,并解释了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与ADM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子宫腺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子宫腺肌病由于病因不清和诊断困难,治疗也很受限,是比较棘手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发病机理提出一些新看法,关于血管生成、芳香化酶及免疫等基础研究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关于治疗也提出了子宫动脉栓塞等各种保守治疗的尝试。总结近年有关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理、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选择性雌激素β受体激动剂WAY-200070对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生长的影响,为从抗雌激素途径治疗子宫腺肌病提供依据。方法将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病灶种植于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颈背部皮下,建立腺肌病鼠模型。移植后第2天给予药物,实验组(n=26)颈背部皮下注射WAY-200070,对照组(n=25)颈背部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NS),连用14d;移植物取出后称重,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腺体和间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雌激素β受体(ERβ)表达。结果实验组移植前后病灶重量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腺体萎缩,结构不完整,间质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实验组CD10及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6);实验组和对照组ER8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19)。结论ERB激动剂WAY-200070作用于SCID小鼠移植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能够引起病灶重量改变、腺体和/或间质的改变,并可能通过作用于雌激素β受体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抗生育剂量雷公藤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路秀英  徐铮 《生殖与避孕》1998,18(2):116-118
<正>雷公藤具有雄性抗生育作用早已被证实,且不影响性功能,可复性好.但是若要开发雷公藤成为一个男性避孕中药,在有效抗生育作用剂量下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必须研究清楚.鉴于雷公藤是一种治疗自身免疫病的药物,人们已公认其在自身免疫病治疗剂量下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我们以往的实验工作已证实雷公藤有效抗生育阈剂量低于自身免疫治疗用量.而且有文献报道雷公藤在有效抗生育阈剂量下对机体体液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抗生育剂量比体液免疫抑制剂量低.本文对不同剂量雷公藤糖浆对生殖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有效抗生育阈剂量雷公藤糖浆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有关子宫腺肌症还是子宫腺肌病名称的应用至今仍较为混乱,在各类杂志、著作、媒体中混淆使用不胜枚举,也有不同看法者~([1-2]),至今尚未定论。国内中文~([3])、国内外合著英文~([4])《子宫腺肌症》专著序中均赞同使用子宫腺肌症这一专有名词。撇开使用名称的争议,随着对本病认识的加深、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的进步,子宫腺肌症的医源性致病高危因素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发现,其与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等关系息息相关~([5]),应引起临床医疗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子宫腺纤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腺纤维瘤 (adenofibromaofuterus)是子宫罕见的良性肿瘤。我们发现 1例 ,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  患者 ,4 5岁。阴道不规则流血 1 0天 ,下腹疼痛 4天 ,发现子宫肌瘤 2天 ,门诊以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待排除于 2 0 0 3年 1月 2日收入院。B超提示 :子宫肌瘤。妇科检查 :子宫增大如孕 4个月大小 ,表面不平 ,质中等硬 ,双附件正常。其他检查均未见异常。既往史 :1 983年剖宫产 ,高血压史 1年。临床诊断 :子宫肌瘤 ,慢性宫颈炎。手术所见 :子宫如孕 4个月大小 ,切开后宫腔内见息肉样组织 ,部分囊性变 ,量多充满宫腔。大体检查 :全子宫切除…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痛经程度、月经周期、经量、经期和贫血情况的变化.结果:术后3月共有16例(88.89%)的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术后6月随访16例,有4例症状完全缓解,8例症状明显缓解;术后12月随访9例,有6例症状明显缓解.8例月经过多患者7例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P<0.05),月经周期和经期无明显改变(P>0.05),8例贫血患者术后3月血红蛋白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确切,对于年轻、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子宫腺肉瘤最早在1974年由Clement等[1]报道,又称子宫苗勒管腺肉瘤(uterine mullerian adenosarcoma),是子宫肉瘤的一种罕见类型,由良性腺上皮(偶见非典型腺上皮)和恶性肉瘤间质成分组成,约占子宫肉瘤的8%[1]。2005~2012年我院共收治子宫腺肉瘤3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例1,患者,51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20余天于2012年7月13日收入院。患者已绝经5年,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  相似文献   

19.
子宫异常收缩与子宫腺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及基质存在于子宫肌层中,伴随周围肌层细胞的代偿性肥大和增生[1].AM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经产妇,近年来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未生育女性的发病率增加.由于AM的诊断主要依赖子宫切除术后的病理诊断且诊断标准不一,所以发病率报道不一.1972年就有文献报道,子宫切除术后的标本中有30%~60%存在AM.Vercellini等[2]发现,因各种疾病行切除术后的子宫中有20%~30%存在AM.到目前为止,文献报道的子宫切除术后的标本中,AM的发生率在5%~70%[3]之间.  相似文献   

20.
子宫腺肌病由于病因不清和诊断困难,治疗也很受限,是比较棘手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发病机理提出一些新看法,关于血管生成、芳香化酶及免疫等基础研究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关于治疗也提出了子宫动脉栓塞等各种保守治疗的尝试。总结近年有关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理、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