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性,59岁。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不适,位于枕顶部,低头时明显,呈阵发性胀痛。头颅MRI示:左侧小脑半球占位性病变。胸部CT示:左肺上叶前段可见2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肿块影、结节影,密度均匀,边界尚清楚,增强后中度强化(图1),双上肺实质内见多个密度影,诊断意见:(1)左肺上叶前段多发病变,考虑转移瘤;(2)肺气肿;(3)肝脏见小囊状低密度影。患者2年前发现左侧阴囊肿大,渐增大如鸡蛋大小。外科检查:双侧腰背部未见异常包块突起,肋腰凹存,双肾未触及,未触及腰腹部异常包块,双侧输尿管走形区无压痛,双肾区无叩痛。左侧阴囊肿大,左侧睾丸6cm×4cm×4cm大小,附睾与睾丸界限不清,质硬,无压痛。右侧睾丸2.5cm×1.0cm×1.0cm大小。B超示:左侧睾丸、附睾增大并回声异常声像图,右侧睾丸未见异常,附睾显示不清,诊断意见:左侧睾丸肿瘤性质待查。CT示:左侧阴囊内软组织肿块影,3.7cm×3.2cm大小,边缘尚光整,增强后明显强化,其内密度不均,左侧精索增粗,明显强化,腹股沟可见淋巴结,直径大于1cm。  相似文献   

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6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38~65岁,平均47.8岁.术前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检查结果得到诊断,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例、无功能腺瘤1例、嗜铬细胞瘤2例.肿瘤大小为2.1 cm×2.2 cm~4.3 cm×4.5 cm.  相似文献   

3.
病例1患者男,36岁,电工,因“头部、双手、臀部电击伤后8h”入院。查体:患者意识已清醒;头顶部为电击伤入口,创面面积约为6cm×11cm,周围组织炭化、焦黑(图1);右眼睑挫裂伤,右手及前臂行焦痂切开减张,灼伤创面位于双手、头部、臀部,总面积4%TBSA。辅助检查:CT示头颅未见明显异常,顶枕部软组织肿胀,右侧额颞部头皮下血肿。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7岁。声嘶、饮水呛咳、双下肢乏力9月余。外院颈部B超示:甲状腺结节。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症状未缓解。入院查体咽反射减弱,Romberg征(+)。术前行B超、CT等排除神经系统肿瘤。头部横切位MRI见小脑肿瘤,最大径为3.5cm(图1)。2012年10月12日行全脑DSA,结果提示小脑肿瘤染色,双侧小脑下后动脉多分支供血,肿瘤紧邻右侧小脑下后动脉主干(图2)。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性,49岁,因尿路结石外院行体外冲击碎石后发现右侧输尿管口肿物后入院,经超声和CT检测发现输尿管近膀胱段发现一大小5 cm×4 cm×4. 5 cm菜花型肿物(图1),输尿管扩张明显,肾盂扩张积液,并可见大小不等的乳头状突起。完善相关检查后遂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行全身PET/CT检测,未发现肿大淋巴结,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1岁,因上腹疼痛2周加重1天入院,CT示"脾门肿瘤伴出血,脾梗死,右侧肾脏肿瘤"(图1、2).有高血压病8年,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吸烟30年,平均15支/日.患者急诊行脾脏切除术.术中见脾脏体积增大,与胃大弯没有明显粘连.网膜组织中见一结节,3 cm×3 cm×2 cm.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5岁.2007年3月因颈部肿胀,CT提示胸腺占位考虑恶性淋巴瘤压迫上腔静脉在外院治疗.术前化疗2个周期后行胸腺部位肿瘤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纵隔肿瘤化疗后大片坏死,残留极少量变性肿瘤组织.手术后又进行瘤床放疗,治疗结束B超及CT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同年9月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CT检查发现后腹膜多发淋巴结肿大,于2007年10月来本院治疗.根据病史考虑纵隔肿瘤术后、放化疗后,后腹膜淋巴结受累,行姑息性放化疗.4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肿瘤明显缩小.2008年3月患者于后腹膜胰头上方出现结节灶(3.4 cm×3.0 cm×3.0 cm),经治疗后无明显改变;同期左下颈部发现直径3.0 cm大小肿块,至2008年9月左颈肿块达6 cm×5 cm×5 cm,行左颈部肿块切取活检.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45岁,因反复左下腹部疼痛4个月加重4天,大便次数增多2个月余入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检查。B超示左中腹部近脾肾间隙外侧可探及一大小9 cm×6 cm×5 cm的不均质回声团,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呈假肾征改变。CT示升结肠和横结肠管腔扩大,管壁见增厚,周围脏器未见异常。结肠镜检查示横结肠近端(左半结肠)区见3.0 cm×2.5 cm大小球状肿瘤(图1)表面糜烂并附着粪渣,质硬,弹性差,稍可移动,可见少许半新鲜血迹。2011年7月4日患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52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12天入院。患者有高血压史,入院后3天出现间断性肉眼血尿。中腹部CT平扫+增强示右肾上极可见类圆形团块影,与肾实质分界欠清,密度不均,大小4.9 cm ×4.5 cm ×3.8 cm,考虑肿瘤性病变(图1),予完整切除右肾。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6个月,因发现左侧额部肿物3个月入院。查体:左侧额部可触及大小1.2 cm ×1.0 cm的不活动皮下肿物,质硬,无触痛,触之活动性差,局部皮肤无红肿热痛。颅脑CT平扫:左侧额部骨质缺损,骨质内见类圆形稍低密度影填充,CT值约50 Hu,大小1.2 cm ×0.7 cm,各部位脑组织形态、密度未见异常改变(图1)。磁共振头部平扫:左侧额极见小不规则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压水像呈略高信号,左侧额局部骨质内类圆形等T1稍短T2信号,压水压脂像呈稍低信号,大小1.3 cm ×0.7 cm ×1.4 cm,局部软组织略膨出(图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肾嗜酸细胞腺瘤螺旋CT表现,为该病的术前诊断和手术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1)平扫6例最大直径小于3cm的肿瘤平扫时呈等密度,仅表现为肾轮廓局限性隆起;4例最大直径大于3cm的肿瘤密度不均匀。其中2例病灶内见斑点状钙化。(2)增强扫描5例较均匀强化,5例强化不均匀,其中4例在皮髓期病灶出现中央“星状瘢痕”。(3)全部病灶内实质成分强化程度均小于同期肾实质,在肾实质期测量、计算病灶-肾皮质强化比值为0.84(0.73~0.98)。(4)10例增强后行MIP、MPR重建显示9例肿瘤血供来自同侧肾动脉,1例血供来自腹主动脉。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CT诊断困难,但是如果出现了一些特征性的征象(如“星状斑痕”征),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结合术中病理检查,可避免不必要的肾脏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2.
病例:患者,女性,26岁。G1PO。因孕38周,见红,伴不规律宫缩1天,于2008年2月11日入我院待产。孕33周曾来我院门诊行孕期检查,彩超发现近胎盘处脐带旁见5.1cm×4.5cm混合回声,胎儿胎动良好,羊水量多,羊水指数(AFI)为27,当时诊断为胎盘肿瘤,羊水过多。入院后彩超报告,单胎,头位,BPD9.6cm,胎心胎动良好,胎盘Ⅱ-Ⅲ级,近胎盘处脐带旁见6.9cm×6.3cm的混合回声,形态尚规则,界限清楚,内见5.7cm×6.0cm稍强回声,周边可见脐血流,羊水指数(AFI)为14。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5岁. 在当地医院体检时胸部X线检查示:前纵隔主动脉弓前方见一5. 8 cm×5. 8 cm的肿块,病灶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影像学印象:前纵隔肿瘤(图1). 患者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短,无胸部疼痛,无饮水呛咳及声音嘶哑,无四肢无力. 于2013年9月2日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73岁,1993年3月第一次发现左腰部包块,边界清楚,大小为4.5 cm×4 cm×3.5 cm,术后镜下见肿瘤外附纤维性包膜,肿瘤细胞呈短梭形围绕血管排列,核质均匀,细胞温和(图1),可见胶原纤维.2008年8月患者第二次发现左腋窝包块,细胞学穿刺考虑为恶性肿瘤,术后见附皮肤肿块,大小为3.5 cm×3 cm×2 cm.上附梭形皮肤,大小为3 cm×1 cm.镜下肿瘤细胞密集与稀疏交错,密集区细胞丰富呈圆形、卵圆形及短梭形(图2),核分裂2个/10 HPF.稀疏区血管丰富,壁薄,可见鹿角样血管,局灶区域黏液变及脂肪变,少数淋巴细胞浸润.患者开始行MAID化疗方案.2个月后,左下腹壁又发现包块,术后见肿块,4 cm×2.3 cm×2 cm大小;上附梭形皮肤,3.5 cm×1 cm大小;切面可见结节,1.3 cm×1.3 cm×1.3 cm大小.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26岁. 因停经51 d,阴道出血2周,发现盆腔肿物8 d于2013年3月31日入院就诊,外院B超示子宫左前方见8. 9 cm × 9. 2 cm × 6. 8 cm大小混合性包块,彩色点条状,建议手术治疗. 既往无肿瘤病史,体检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CA125为157. 2 kU/L(参考值〈35 kU/L),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4275. 05 U/L(参考值〈100 U/L) ,其余标志物未见异常,门诊以"宫内早孕,盆腔内混合性包块(性质待查)"收治入院. 入院后行左侧附件肿块切除术,术中见左卵巢区肿瘤约9 cm×8 cm,界限较清,质地较硬,肿瘤表面血管丰富,极易出血,术中剥离困难,予粉碎器切除肿瘤后取出;右侧附件及左输卵管无特殊;未见腹水,其他脏器表面未见肿瘤灶.  相似文献   

16.
病例:李某,女,27岁,因“未避孕未孕4’年”就诊于本院生殖中心门诊。18岁初潮,初潮后月经不规律,2~3次/年,可自行来潮。近2年药物维持月经。结婚4^+年,夫妇同居,性生活正常,未避孕至今未孕。患者身高为155cm,体重为70kg,BMI为29.14kg/m^2。阴道B超见:子宫前位,颈上测值3.25cm×2.53cm×2.32cm,反射均质,内膜0.54cm,右侧卵巢3.16cm×2.42cm,其内探及大于12枚小卵泡,左侧卵巢2.42cm×1.92cm,其内探及大于12枚小卵泡。超声印象:1.子宫发育欠佳,2.PCOS。(见图1,2)。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56岁.因胸闷、咳嗽伴活动后加重于2015年4月在当地医院就诊,经抗炎止咳治疗后无好转,遂行胸部CT及气管镜检查,发现位于左主支气管腔内灰红色肿块(图1,2),大小约2.5cm×2.0cm×1.5cm,活检后病理提示梭形细胞恶性肿瘤.2015年6月来我院会诊并住院,全身体格检查包括口腔黏膜、四肢皮肤、肛门及外生殖器均未见异常,遂行气管肿瘤切除手术,患者术后行全身PET-CT检查,未发现其他部位异常代谢病灶.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女性,40岁,有咽喉异物感2年,既往无肿瘤病史。PET-CT示左侧下咽后壁软组织增厚,左侧梨状窝变浅,大小2.3 cm×1.2 cm,病灶局部凸向喉腔,与中线、左侧杓会厌皱襞、咽缩肌分界不清,与环状软骨水平(图1)。患者于我院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行快速冷冻病理检查,术后切除标本送常规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眼观:冷冻标本,灰红色不整形组织1个,大小0.6 cm×0.5 cm×0.3 cm。术后常规标本,不整形组织1个,大小4.5 cm×3.5 cm×2.5cm,大部分附包膜,切面灰黄色,实性,质稍硬,略呈结节状。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男性,13岁,因B超检查发现左侧腹腔肿块1周入院。腹部CT示左中腹肿块,考虑脾脏来源肿瘤,遂行脾切除术。病理检查眼观:脾脏1枚,大小16 cm×7 cm×3 cm,切开见一大小7 cm×5 cm×4 cm的灰红色肿块,与周围界尚清,质实,中央似瘢痕样。镜检:肿瘤由大小不等的扩张薄壁脉管组成,其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图1),管腔内见淋巴样液体,类似海绵状淋巴管瘤,管壁内皮细胞呈立方状或柱  相似文献   

20.
刘庆阳  丁长伟  佟侍强 《解剖与临床》2008,13(4):F0003-F0003
1 临床资料 例1,女,20岁。左小腿疼痛半年,加重2个月入院。查体:左胫前中部可触及上下两处各约0.5 cm×0.5 cm、1.0cm×1.5 cm大小的包块,压痛明显。X线示:左胫骨中部上下两处囊性骨质破坏区,病变周围骨质硬化:采用肿瘤刮除+骨水泥填充术治疗(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