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是抑郁症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是快速缓解抑郁症状的最佳治疗手段~([1])。但研究也发现,虽然ECT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但其疗效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约10%~30%的抑郁症患者对ECT治疗应答欠佳~([1])。因此,如何提高以及维持ECT的临床痊愈率,改善患者预后是临床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单胺受体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但该类药物常需2~4周才能发挥治疗作用,这对于急需缓解抑郁症状(如伴自杀倾向)的患者是非常不利的.先前研究表明一种应用较广的麻醉药氯胺酮在单次静脉注射后能够在2h内快速显著改善抑郁症状[1].为了验证其快速改善抑郁症状的疗效.我们选择一例反复发作的抑郁症患者.单次静脉推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以观察其治疗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成像为抑郁症患者对于不同机制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时的脑结构及脑功能改变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证据,也是预测不同机制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国内外不同机制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时,头颅磁共振影像学的变化进行综述,并再对国内外头颅磁共振对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时疗效的预测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无痉挛电休克(m ECT)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于改善难治性抑郁症住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64例,按照年龄、性别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评分进行配对,每对患者随机选择进行m ECT治疗或r TMS治疗,治疗周期均为4周,治疗后均进行HDRS测量。结果两组治疗后的H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大幅度下降(P0.05),但是m ECT组的减分明显高于r TMS组(t=4.271,P=0.001);r TMS治疗在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上优于m ECT治疗,而m ECT治疗在改善迟缓和绝望感方面更为突出。结论 m ECT治疗和r TMS治疗均可有效缓解难治性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m ECT的即时疗效明显高于r TMS治疗。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抗抑郁药对重性抑郁症有效,但通常需要几周才能获得显著的抗抑郁效果。此期间,病人有自杀的危险。如果需要更快的治疗效果,可以选用ECT,然而,S-腺苷甲硫氨酸作为一种具有快速抗抑郁活性的内源性化合物,不仅在临床上可供与ECT相选择,而且对我们了解抑郁症的潜在病因亦有重要价值。方法:入组病人要求年龄20~60岁之间,  相似文献   

6.
磁痉挛治疗     
临床上大约1/3的抑郁症患者经多种规范化药物治疗后仍然无效,即所谓的难治性抑郁症[1].对这部分患者,电痉挛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reatment,ECT)是大多数人仅有的选择.虽然ECT有效,但其不良反应限制了患者的使用,特别是认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2-4].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为一种目前使用日益广泛的脑刺激治疗方法,对部分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有效,但其疗效和ECT尚不能相当[5].  相似文献   

7.
虽然难治性抑郁症的发生率不低,但治疗有效与无效病例之间在生化上的差别尚无足够多的临床资料。主要问题在于研究者对难治性抑郁症的定义缺乏一致认识。伴有妄想症状或快速循环性情感障碍亚型的抑郁症患者对三环类抗抑郁治疗往往反应不佳。有资料表明5-HT能活动异常可能是某些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是常见的外科手术并发症之一,但传统抗抑郁药物疗效有限,起效速度缓慢。氯胺酮对抑郁症患者具有快速显著的疗效,为氯胺酮治疗围术期抑郁的可行性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本文回顾氯胺酮抗抑郁机制以及国内外关于氯胺酮治疗围术期抑郁的研究,并探讨其亚麻醉剂量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同时提出其异构体艾司氯胺酮的临床前景。  相似文献   

9.
许多年来,ECT 一直用于治疗抗抑郁药无效的伴有帕金森氏病的抑郁症患者,发现不仅可改善患者的抑郁心境同时也使帕金森氏病的运动障碍获得缓解。本文作者报告7例伴有帕金森氏病患者使用 ECT 的情况,比较ECT 对帕金森氏病及情感症状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抑郁症患者往往以睡眠障碍为主诉;有研究显示睡眠障碍也是预测抑郁症预后及自杀风险的重要因素[1],而多导睡眠图(PSG)作为客观生物学指标已成为抑郁症患者睡眠特征研究的常用工具。本文就国内外抑郁症患者多导睡眠脑电图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了解抑郁症患者的睡眠特征,睡眠障碍与抑郁症严重程度及其康复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理论指导,现综述如下:1单相抑郁症患者多导睡眠脑电图  相似文献   

11.
据调查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临床甚为常见,而传统的抗抑郁治疗往往侧重于改善病人情绪,而忽视了躯体症状的治疗,从而使疗效有所降低。本文作者试用赛乐特合并舒必利治疗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炎症因子参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可有效预测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应答情况;抗炎治疗的选择和疗效有赖于患者的炎症活性水平,伴有高炎症活性的抑郁症患者可从抗炎治疗中获益,而低炎症活性患者可能恶化症状。鉴于相关研究的局限性,当前很难将研究结论推广应用于抑郁症的临床诊疗。未来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哪些患者可以从哪种抗炎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电休克(electroconvulsive treatment,ECT)治疗抑郁症患者后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EMBASE等数据库,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应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3个研究(n=470),Meta结果显示,重复ECT治疗后患者IL-6水平较前下降[随机效应模型,SMD=0.49,95%CI(0.11,0.88)],单次ECT后患者IL-6水平升高[固定效应模型,SMD=-0.58,95%CI(-1.02,-0.15)]。结论 ECT能调节抑郁症患者紊乱的神经免疫功能,单次ECT短期促进炎症,而长期重复ECT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抗抑郁增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抑郁增效治疗是针对抗抑郁剂治疗反应不良者的一种临床策略 ,其基本做法是 :对那些虽经抗抑郁剂充分治疗但仍然缺乏良好反应的抑郁症患者 ,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抑郁增效剂如锂盐、甲状腺素、吲哚洛尔 ( Pindolol)、丁螺环酮或奥氮平等。资料显示 ,这种联合治疗策略可以增强抗抑郁剂的疗效和 /或加速起效 ,超过半数的患者可能从中受益。本文就抗抑郁增效治疗的概念、目标、治疗前准备及各主要抗抑郁增效剂的疗效、安全性和临床应用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探讨抑制控制网络关键脑区右额下回岛盖部beta频段的事件相关去同步化(ERD),寻找抗抑郁治疗早期疗效相关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随机入组46例抑郁症患者及25名健康对照,在完成Go/No-Go实验范式下采集脑磁图数据,计算基线期右额下回岛盖部beta频段的ERD,以抗抑郁治疗2周后HAMD 17总分减分率是否达50%为标准划分为早期疗效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其与HAMD 17减分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右额下回岛盖部去同步化水平降低,且无效组弱于有效组,右额下回岛盖部(r=-0.397,P=0.006) beta频段的ERD与2周后HAMD17减分率呈负相关。结论:右额下回岛盖部beta频段的ERD降低与抗抑郁早期疗效不佳相关,该区域beta频段的活动强度可能是抑郁症早期疗效预测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抗抑郁增效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抗抑郁增效治疗是针对抗抑郁剂治疗反应不良者的一种临床策略,其基本做法是:对那些虽经抗抑郁剂充分治疗但仍然缺乏良好反应的抑郁症患者,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抑郁增效剂如锂盐、甲状腺素、吲哚洛尔(Pindolol)、丁螺环酮或奥氮平等。资料显示,这种联合治疗策略可以增强抗抑郁剂的疗效和/或加速起效,超过半数的患者可能从中受益。本文就抗抑郁增效治疗的概念、目标、治疗前准备及各主要抗抑郁增效剂的疗效、安全性和临床应用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单一抗抑郁药物系统治疗后往往只有部分患者改善,有些患者的症状可能毫无缓解。尽管针对这一"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亚群已经发展出多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但许多患者仍然带着慢性抑郁症状生活,生活质量和整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一种相对较新的难治性抑郁症治疗方法就是"抗抑郁药物联合治疗"——同时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正因为抑郁症不是单一病因学的疾病,该方法可以通过同时激活不同作用机制的多种神经通路来提高治疗结果。当然同时使用多种抗抑郁药物也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将是评估该难治性抑郁症治疗方法的潜在益处和风险。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是一种具有高复发、高自杀风险、高致残性的精神障碍.目前,抗抑郁药治疗仍然是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起效慢是当前抗抑郁药的最大缺陷.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希望在服用抗抑郁药后症状能得到迅速缓解,但目前使用的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一般都需要2~4周,这导致了部分患者在治疗初期因主观感觉治疗无效而擅自减药、停药,甚至中断治疗.因此抗抑郁药的快速起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以更快地缓解症状,降低自杀风险,同时提高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2)缩短治疗周期,尽早减轻患者的经济和社会负担;(3)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改善其远期预后.有临床研究显示,抗抑郁治疗显效越快的患者.痊愈率越高.1周显效和4~6周才显效患者的痊愈率分别为60% ~ 70%和20%左右[1].因此,临床迫切需要起效更快的抗抑郁药来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大约50%的抑郁症患者可持续终生.1项对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历时23年的随访研究显示,15%的患者未能痊愈,35%的患者复发[1].目前的抗抑郁治疗仍有50%的患者不能达到痊愈,为提高抑郁症治疗的痊愈率,改善抑郁症治疗现状,精神科医生一直在探索抑郁症的联合治疗方法.除联合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药物增效治疗(如锂盐、激素),甚至抗精神病药之外,抗抑郁治疗中抗抑郁剂之间的联合使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0.
正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即使在足量足疗程的方案下,临床上仍有50%~60%的患者无法获得完全缓解~([1])。药物反应受许多因素影响,至今临床仍无确切抗抑郁药物反应预测指标,治疗药物的选择及治疗方案无确切依据可寻。以往许多学者认为基因多态性是导致抗抑郁药物治疗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多项研究发现,基因突变与药物反应密切相关~([2-3])。但研究结果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