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研究首先通过选择不同批号的醒脑静注射液产品进行小鼠类过敏试验,结果在给予临床6.6倍剂量注射液后,临床具有不良反应报告的相应批号注射液可诱发小鼠发生轻微类过敏反应,其余批号则无,初步认为该小鼠模型可以很好地提示醒脑静注射液临床上使用的类过敏风险。另外通过改变部分工艺,制作出高浓度的醒脑静注射液并进行小鼠类过敏试验和豚鼠主动全身过敏试验,结果豚鼠未见明显Ⅰ型过敏样反应发生,而小鼠在给予临床6.6倍剂量注射液后发生轻微类过敏反应,故认为对于敏感或特异质人群(代谢异常),可能会造成醒脑静注射液进入体内后其中某些化学组分浓度增加,从而会导致其诱发类过敏反应的风险加大。而由于检测模型的限制,目前暂不能排除醒脑静注射液诱发过敏反应的风险。最后,该研究又通过加大醒脑静注射液中冰片和辅料聚山梨酯(吐温)和(或)氯化钠的含量并再进行类过敏检测,结果表明上述3种成分混合后可能会产生新的微量致敏物质并诱发类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小鼠类过敏实验模型,研究清开灵注射液(Qingkailing injection,QKLI)的类过敏反应特点以及影响其类过敏反应的因素,并对其致敏物质初步筛选。结果显示,不同品系的小鼠(ICR,昆明,BALB/c,C57)在静脉注射QKLI后产生的类过敏反应有所不同,其中ICR和昆明小鼠的类过敏反应较BALB/c,C57强。用生理盐水配制的QKLI较5%葡萄糖注射液配制的QKLI诱导ICR小鼠产生的类过敏反应更强。当其剂量为临床2倍剂量时,部分批号QKLI可诱发明显或可疑类过敏反应,当剂量降低至临床等倍剂量时,所有批号QKLI均不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不同批号的QKLI诱发的小鼠类过敏反应程度有所不同。因此QKLI的类过敏反应发生可能与机体不同体质有一定联系。不同溶媒可能影响QKLI的安全性。QKIL诱发类过敏反应具有批间差异性。另外临床使用时也应严格控制剂量。最后通过比较QKLI中不同成分和中间体诱发的小鼠类过敏反应,初步认为致类过敏物质可能主要存在于中间体板蓝根提取物和栀子提取物中。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通过豚鼠主动全身过敏试验和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及小鼠类过敏试验初步判定舒血宁注射液(Shuxuening injection,SXNI)的"过敏反应"可能不一定是Ig E介导的真正的过敏反应,而是以类过敏反应为主,并进一步证明SXNI的类过敏反应有一定的批间差异和剂量依赖性,建议建立SXNI类过敏反应检测法,对每批生产的产品进行类过敏反应检测,及时发现并控制产品风险,另外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剂量浓度。接着又对舒血宁注射液中的主要单体成分及银杏提取物的不同流分进行了小鼠类过敏反应检测,结果证明舒血宁注射液中致敏物质可能主要存在于主要含黄酮醇苷的YXY-3流分中,最后对YXY-3进行了进一步化学分离得到4个化学组分,小鼠类过敏试验证明其中YXY-3-1和YXY-3-2是舒血宁注射液中的主要致敏成分,但其具体化学成分还有待后续试验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实验动物模型和实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实验动物模型和实验方法,以用于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临床前评价。方法:(1)Beagle犬随机分成:0.5% T-80组、鱼腥草蒸馏液组、含0.5%吐温的鱼腥草注射液组、0.5% HS15组、含0.5% HS15的鱼腥草注射液组。上述各组分别静脉注射给予各自受试药3mL·kg-1。给药后观察动物的反应,给药前和给药后10、30min分别测定血压、呼吸、心率。(2)小鼠或豚鼠分别一次性静脉注射给予不同浓度 T-80溶液、含不同浓度 T-80的鱼腥草蒸馏液、不含 T-80的鱼腥草蒸馏液,Compound 48/80溶液;以上受试物中均含有0.4%伊文思蓝。记录给药后各组动物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反应的阳性率,按照耳廓蓝染程度评分,并采用分光光度计定量测定耳廓伊文思蓝渗出量。结果:含T-80的受试物(0.5% T-80组单独或含0.5% T-80的鱼腥草注射液)给Beagle犬一次性静脉注射后,犬迅速出现类过敏反应,包括面部、口唇、眼结膜和耳部皮肤黏膜红肿、瘙痒,流涎、流泪,步态不稳或跌倒,精神萎靡或嗜睡,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在小鼠和豚鼠上,不同浓度的T-80或含不同浓度T-80的鱼腥草注射液可剂量依赖性地导致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其它不含T-80的受试物给Beagle犬静脉注射后未见类过敏反应,给小鼠和豚鼠注射后未见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反应。结论:鱼腥草注射液可导致类过敏反应,T-80是其主要的致类过敏反应物质。Beagle犬、小鼠和豚鼠均可作为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实验的动物模型。Beagle犬的类过敏反应与临床高度一致,模型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小鼠和豚鼠的类过敏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该血管反应符合类过敏反应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真实世界中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出现疑似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构建的HIS数据仓库,回顾分析了2006年-2015年全国22家三级甲等医院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库中使用醒脑静注射液患者的住院信息,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control study,NCCS)的设计方法,以性别相同、年龄 ± 5岁作为配比条件,按照1∶4的方法进行匹配,依过敏反应的评价标准,将数据库中使用醒脑静注射液疑似出现过敏反应者为过敏组,未发生过敏反应者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的分析方法,探讨合并用药、合并疾病、住院天数、疗程、单次剂量等因素与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后出现疑似过敏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基于现有数据,醒脑静注射液过敏反应的疑似因素包括合并疾病中的脑梗死和脱位,合并用药中的地西泮、门冬氨酸钾、丙戊酸钠、碳酸氢钠、呋塞米、胰岛素和疏血通,住院的4-7天、8-14天、15-28天和 > 28天,疗程中的4-7天、8-14天、15-28天和 > 28天。结论 研究提示临床上使用醒脑静注射液时应注意患者的合并疾病、合并用药、住院天数和疗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双黄连注射液的类过敏反应,测定致敏动物血清组胺含量,探讨其与类过敏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将豚鼠随机分组,选用双黄连注射液按不同注射速度、不同剂量进行给药,观察豚鼠的类过敏反应,同时用ELISA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血清组胺含量检测。结果不同剂量、不同注射速度下的双黄连注射液均能引起豚鼠的类过敏症状;不同剂量、不同注射速度下的双黄连注射液组IgE水平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异;不同剂量、不同注射速度下的双黄连注射液组血清组胺水平明显升高,且呈剂量、速度相关性。结论双黄连注射液能引起豚鼠产生类过敏反应,豚鼠血清组胺含量的变化与双黄连注射液的给予剂量、速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药注射剂的过敏反应,测定致敏动物血清免疫球蛋白(IgE)抗体含量,观察其与过敏反应是否具有相关性,为提高过敏反应实验预测的准确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多种中药注射剂进行被动皮肤过敏实验(PCA)实验和类过敏反应研究,用ELISA 法对致敏动物血清进行血清IgE 水平检测。结果:双黄连注射液(SHL)、清开灵注射液(QKL)、鱼腥草注射液(YXC)、血塞通注射液(XST)、葛根素注射液(GGS)、穿琥宁注射液(CHN)的PCA 实验结果均为阴性,刺五加注射液(CWJ)的PCA 实验结果为阳性。SHL、QKL、YXC、XST、GGS、CHN、CWJ 注射液组血清总IgE 水平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异;SHL、QKL、YXC、XST、GGS、CHN、CWJ 注射液均引起了豚鼠的类过敏症状。结论:SHL、QKL、YXC、XST、GGS、CHN、CWJ 均能引起豚鼠的类过敏反应,其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血清IgE 抗体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药注射剂的过敏反应,测定致敏动物血清IgE抗体和组织胺含量,观察其与过敏反应是否具有相关性,为提高Ⅰ型过敏反应试验预测的准确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3种中药注射剂进行PCA,ASA试验和类过敏反应研究,用ELISA法对致敏动物血清进行血清OVA-sIgE、血清总IgE、组织胺水平检测.结果:3种中药注射剂的PCA试验结果为阴性,血清总IgE水平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异;3种中药注射剂+OVA(不引起过敏反应的剂量)的研究中双黄连注射液(SHL)、鱼腥草注射液(YXC)的PCA试验均为阳性,OVA-sIgE水平明显增加,清开灵注射液(QKL)的PCA试验为阴性,OVAsIgE水平增加不明显,各组血清总IgE水平增加不明显;3种中药注射剂的ASA试验结果为阳性,3种中药注射剂(临床剂量和临床等效剂量)均引起了豚鼠的类过敏症状,且反应强弱呈现剂量和注射速度依赖性,各给药组血清组织胺水平均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高,血清总IgE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SHL和YXC具有增加豚鼠对卵蛋白敏感性的作用,SHL,YXC,QKL均能引起豚鼠的类过敏反应,3种中药注射剂的过敏反应的发生与特异性IgE抗体和组织胺水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适用于注射剂类过敏评价的动物模型。方法:小鼠一次性静脉注射含0.4%伊文思蓝(EB)的受试物,以耳廓蓝染发生率和伊文思蓝渗出量作为类过敏评价指标。结果:小鼠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注射液(NS)、5%葡萄糖注射液(Glu)后,未出现耳廓蓝染,说明无类过敏反应发生。阳性对照物质组胺和Compound 48/80均具有明显的致类过敏反应,可造成耳廓明显蓝染和EB大量渗出。采用临床上可发生类过敏反应的多种中、西药注射剂验证了本模型和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和敏感性,检测结果与临床一致。结论:小鼠类过敏反应评价方法敏感、可靠,与临床一致性好,适宜于注射剂临床前类过敏反应评价、注射剂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检测、上市产品抽验、致敏原筛选、类过敏反应发生机制研究以及类过敏防治方法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穿琥宁注射液的急性毒性及过敏试验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厂家批号穿琥宁注射液的急性毒性及过敏性.方法:测定LD50表示急性毒性,用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反应、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观察过敏原性.结果:三种穿琥宁注射液给小鼠一次尾静脉注射的LD50分别为667.16mg/kg、810.29mg/kg和1166.98mg/kg.三种穿琥宁注射液豚鼠主动过敏反应、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均为阴性.结论:不同厂家批号穿琥宁注射液LD50有较大差异,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注射用双黄连类过敏反应物质及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注射用双黄连(SHLI)发生类过敏反应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①类过敏反应和致类过敏物质研究 ICR小鼠随机分成不同实验组,分别一次性静脉注射含有0.4%伊文思蓝的不同浓度的SHLI、黄芩苷溶液、连翘苷溶液、绿原酸溶液、Compound 48/80溶液或生理盐水,给药后30 min记录各组动物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反应的阳性率,进行耳廓蓝染程度评分,并定量测定耳廓伊文思蓝渗出量.②类过敏机制研究 将小鼠分别预先口服不同剂量的息斯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或Compound 48/80后,再静脉注射含有0.4%伊文思蓝的SHLI,同前述方法观察耳廓蓝染情况,将预处理组与同剂量SHLI组比较.结果 ①SHLI 300,600 mg·kg-1(分别相当于临床剂量的等倍和2倍剂量)静脉注射均可引起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耳廓明显蓝染;但相当于SHLI临床2倍剂量的连翘苷、黄芩苷和绿原酸静脉注射均未造成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②预先口服息斯敏后,SHLI 600 mg·kg-1造成的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程度明显减轻;预先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血管通透性增高程度有轻度减轻,而预先腹腔注射Compound 48/80后,血管通透性增高程度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SHLI在临床等效剂量和2倍临床剂量下有明显增高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提示有致类过敏作用.但SHLI的主要成分——连翘苷、黄芩苷和绿原酸可能不是造成SHLI发生类过敏反应的主要物质,SHLI发生类过敏反应的主要机制可能与直接刺激组胺的生成增加有关,白细胞激活可能参与了SHLI的致类过敏反应,抗组胺药可部分预防SHLI的类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2.
3种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评价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不良反应报道较多的3种中药注射剂——鱼腥草、生脉和清开灵注射液为代表,借助小鼠类过敏反应模型,将含有0.4%伊文思蓝(EB)的各中药注射剂、阴性和阳性对照一次性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30 min后,比较各组小鼠耳廓蓝染情况,以对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反应进行评价;另外单独将各中药注射剂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分别于5 min和30 min后取血浆和血清,ELISA法测定其中的组胺,VEGF,TNF-α和IL-10的含量,并对耳和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从而探讨其可能的类过敏反应机制。结果显示除鱼腥草注射液外,临床1.5倍和3.3倍浓度的生脉和清开灵注射液均可以引发小鼠发生以血管通透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轻微类过敏反应,低于此浓度则不发生;另外这2种注射液均导致小鼠血中组胺含量明显升高 (P <0.05,P <0.01),但VEGF,TNF-α和IL-10含量变化不明显,提示生脉和清开灵注射液诱发ICR小鼠的类过敏反应发生可能与组胺释放增加有关。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各致敏注射液组小鼠耳、肺组织呈现明显的炎性改变; 因此研究初步认为炎性机制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高是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反应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类过敏反应在首次用药后发生,与过敏反应需要抗原致敏后再次激发2个阶段的致病机制不同。该研究探讨2种中药注射剂诱导不同品系和性别小鼠发生的类过敏反应,为小鼠类过敏反应检测模型在动物品系和性别上的选择提供依据。用ICR,昆明,BALB/C,C57小鼠进行2种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试验,比较4种小鼠的敏感性,并比较雌雄性动物的差异。各小鼠均一次性静脉注射含有0.8%伊文思蓝(EB)的受试物,以耳廓蓝染发生率和EB渗出量作为类过敏反应评价指标。在ICR和昆明小鼠上,2种中药注射剂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均在一定剂量下诱导出类过敏反应,在同种注射剂同剂量下ICR的类过敏反应更明显,说明ICR小鼠更敏感。只有1种注射剂在BALB/C小鼠上呈现出了类过敏反应,且反应程度较ICR和昆明小鼠明显减弱;2种注射剂在C57小鼠上均未诱导出类过敏反应。雌雄动物比较结果显示,1种注射剂雌雄动物未见明显差异,而另一种注射剂雄性动物比雌性动物敏感。因此,进行中药注射剂小鼠类过敏试验,ICR小鼠是较为理想的试验品系,应该作为首选动物;其次可选用昆明小鼠。BALB/C和C57小鼠敏感性较低,不建议用于中药注射剂类过敏试验。中药注射剂对小鼠类过敏反应显示有一定雌雄性别差异,雄性小鼠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实验采用小鼠全身类过敏试验、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及测量血液中组胺,VEGF,TNF-α含量来研究清开灵注射液致小鼠和大鼠的类过敏反应,为其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小鼠全身类过敏试验:ICR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阳性药Compound 48/80(Comp)25 mg·kg-1组、清开灵注射液(QKLI)3,6,12 mL·kg-1组(本实验所用QKLI为液体,故剂量单位选用mL·kg-1),各组分别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含0.4%伊文思蓝(EB)的受试药,记录给药30 min后耳廓蓝染阳性率,对耳廓蓝染程度进行评分,测定耳廓伊文思蓝渗出量。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剃除大鼠背部和脊柱两侧的毛,经尾静脉注射含0.6%EB的NS 2 mL·kg-1,10 min后,在麻醉的情况下,沿脊柱两侧,皮内注射阴性对照NS、阳性对照Comp(0.5 mg,50 μL)、不同浓度QKLI(分别相当于清开灵注射液原液 12.5,25,50 μL),各组注射体积均为50 μL。给药20 min后记录各注射点的蓝斑直径。对血液中组胺,VEGF,TNF-α的影响:ICR小鼠随机分成NS组、Comp 25 mg·kg-1组、QKLI 12 mL·kg-1组。各组经尾静脉注射不含EB的受试物。给药30 min后,摘眼球取血,离心分离血清,采用ELISA方法测定。实验结果显示尾静脉注射QKLI 3,6,12 mL·kg-1后,小鼠耳廓出现不同程度的耳蓝染现象。提示QKLI可引起小鼠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其发生类过敏反应;大鼠皮内注射QKLI(相当于原液 25,50 μL/点)时可导致注射点处形成与NS组相比直径较大的蓝斑(P<0.01);静脉注射QKLI后可引起血液VEGF明显增高,组胺有一定增高趋势,TNF-α未见增高。实验证明了QKLI有显著的使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作用,从而诱发大鼠、小鼠而发生类过敏反应,其类过敏反应可能与组胺和VEGF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ICR小鼠、SCID小鼠和BALB/C裸鼠用于注射用双黄连(SHLI)类过敏反应研究,以探讨SHLI类过敏反应的发生与特异性免疫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ICR小鼠、SCID小鼠和BALB/C裸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分析:小鼠随机分成不同实验组,不同组的小鼠分别一次性静脉注射含有0.4%伊文思蓝的不同浓度的Compound 48/80溶液、注射用双黄连(SHLI)、生理盐水,给药后30 min记录各组动物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反应的阳性率,进行耳廓蓝染程度评分,并定量测定耳廓伊文思蓝渗出量。结果:SHLI 300,600 mg.kg-1(分别相当于临床剂量的等效剂量和2倍剂量)静脉注射均可引起ICR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耳廓明显蓝染。以上剂量的SHLI均未引起SCID小鼠和BALB/C裸鼠小鼠耳廓蓝染。结论:SHLI在临床等效剂量和2倍临床剂量下有明显增高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提示有致ICR小鼠类过敏作用;相同剂量的SHLI对于免疫缺陷小鼠没有致类过敏作用,提示特异性免疫细胞可能参与了SHLI的致类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6.
当药物诱导机体产生Ⅰ型过敏反应时,IgE与肥大细胞结合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物质,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内物质可渗出血管外,该研究基于这一病理生理机制,建立一种可客观定量评价注射剂过敏反应的小鼠模型。将卵清蛋白(ovalbumin, OVA)腹腔注射致敏ICR小鼠,隔天1次,共致敏3次,末次致敏后14 d,致敏剂量4倍的OVA伊文思蓝(Evans blue, EB)混合溶液静脉激发,30 min后,根据致敏小鼠的耳廓蓝染面积和EB渗出量进行过敏反应强弱判断。结果与正常组比较,OVA 0.625/2.5、1.25/5、2.5/10、5/20 mg·kg-1致敏/激发均能诱发小鼠发生明显以耳廓蓝染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小鼠不致敏直接静脉注射OVA则不发生耳廓蓝染反应。上述OVA致敏小鼠血清进行小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在小鼠背部均可见明显蓝斑,并且5 mg·kg-1致敏小鼠体内抗OVA-IgE含量明显升高,以上说明该小鼠模型可以检测OVA诱发的Ig介导的过敏反应。与诱发小鼠过敏反应相同剂量的OVA,同样也可诱发豚鼠发生较明显的过敏反应,提示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XBJJ)不良反应是否以类过敏反应为主,并挖掘其可能引起类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借助小鼠类过敏反应模型,分别选取XBJJ临床最高浓度的0.5,1,2倍进行类过敏反应研究,以判断不同浓度XBJJ是否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比较配制后存放不同时间的XBJJ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是否存在差异,具体为配制XBJJ到不同浓度后,分别存放10 min,2.5 h,6 h,24 h后再给小鼠尾静脉注射;最后取选3 s,45 s,90 s 3个推注时间进行XBJJ注射,再对不同注射速度的XBJJ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差异进行比较。结果:XBJJ在药物浓度高于临床推荐浓度时会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与配制后存放10 min比较,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相同浓度XBJJ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的程度加重;另外,当XBJJ以3 s注射完时(注射速度达0.083 mL·s-1),其产生的类过敏反应最强。结论:XBJJ诱发的不良反应以类过敏反应为主。XBJJ配制后存放时间过长和注射速度过快,都会导致其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加重。XBJJ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推荐的用法、用量、配制浓度、滴注速度,并现用现配,合理用药,对于提高XBJJ的用药安全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成药》2014,(10)
目的考察和评价10种造影剂、中药注射剂和化学合成药的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方法的适用性。方法大鼠皮内注射受试药物后立即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染液,15 min后处死,测量蓝斑直径。设定蓝斑直径>0.5 cm为类过敏反应阳性。结果临床剂量下,碘海醇、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双黄连、生脉、脉络宁和喜炎平注射液出现类过敏反应阳性,而碘普罗胺注射液、清开灵和金纳多注射液呈类过敏反应阴性;高于临床剂量时,上述受试药物除清开灵外,均为类过敏反应阳性。盐酸川芎嗪在临床剂量和临床2倍剂量下类过敏反应均为阴性。结论蓝斑直径与给药剂量有关,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方法可作为初步评价注射类药物临床前类过敏性的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选择正确的溶媒和配制后现用现配是合理用药的基础,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途径。在该研究中,借助小鼠类过敏反应模型,将注射用双黄连分别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制相应浓度,与血管通透性增高指示剂伊文思蓝溶液混合后一次性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观察比较给药后30 min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情况;另外将注射用双黄连配制后放置10 min,2.5,6,20 h,运用与前相同的检测方法对不同放置时间的注射用双黄连进行类过敏反应检测。结果显示注射用双黄连分别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制后,相同剂量情况下其诱发的小鼠类过敏反应没有显著差异,但是配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注射用双黄连诱发的小鼠类过敏反应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依托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登记注册式医院集中监测探讨了中药注射剂临床过敏反应的类型、发生比例及发生特征。监测的品种包括疏血通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和热毒宁注射液,共监测15余万病例;病例按巢式病例对照设计分组,采集过敏患者血样14例,匹配患者血样55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C3,C4,IgE,IgG,MCT-β共5项免疫毒理学指标,根据结果分析其过敏反应类型为:疏血通注射液过敏2例,1例判定为Ⅰ型变态反应,1例无法判定类型;灯盏细辛注射液过敏3例,1例判定为Ⅰ型变态反应,1例判定为Ⅰ型变态反应和类过敏反应同时发生,1例无法判定类型;参芪扶正注射液过敏4例,3例判定为Ⅰ型变态反应,1例无法判定类型;参麦注射液过敏1例,判定为类过敏反应;刺五加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和热毒宁注射液过敏各1例,无法判定类型。结果提示纳入监测的上述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以Ⅰ型变态反应为主,类过敏反应较少;过敏反应的类型可能与中药注射剂品种关系密切,同一品种的过敏反应类型相同;灯盏细辛注射液过敏的同一患者可以同时发生Ⅰ型变态反应和类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