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杰  张灼锦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2368-2370
目的:评价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价值.方法: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CL TOP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165例可疑的DVT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60例健康体检者及165例可疑DVT患者中的15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临界值,对该75例进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无一例患有DVT;150例可疑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临界值,经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发现134例DVT患者.D-二聚体检测对于DV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及阴性预期值分别为100%、48.39%、89.33%和1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于DVT的诊断具有快速、经济、无创、可动态监测等优点,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D-二聚体(DD)定量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160例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7 d进行DD的定量检测,并随访患者的病情。结果 160例患者有20例并发DVT,并发DVT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 DD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并发DVT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 DD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DVT组与未并发DVT组相比,术前DD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7 d的DD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的动态监测对骨折并发DVT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L)检查联合血清D-二聚体检测筛查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80例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CDUL检查、D-二聚体检测及CDUL联合D-二聚体检测,以最后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三种检验效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结果:80例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以最终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确诊76例阳性,4例阴性;经CDUL联合D-二聚体检测确诊74例阳性,6例阴性,其特异度、灵敏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75.00%)、(96.05%)、(98.65%)、(50.00%)、(95.00%);经CDUL检查确诊68例阳性,12例阴性,其特异度、灵敏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50.00%)、(84.21%)、(96.97%)、(14.29%)、(82.50%);经D-二聚体检测确诊66例阳性,14例阴性,其特异度、灵敏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25.00%)、(81.58%)、(95.38%)、(6.67%)、(78.75%)。经联合检测灵敏度及准确度高于经CDUL检查及D-二聚体检测(P<0.05),三组检测方式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UL检查联合血清D-二聚体检测筛查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价值较高,更有利于后期疾病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连续监测D-二聚体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及联合方式下的诊断价值。结果:联合检查结果相比于任意单一检查方法,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都更高(P<0.05)。结论:相比于单独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是连续监测D-二聚体检查方法,联合检查方法在诊断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上的诊断结果更为准确,可运用与临床早期诊断,使患者尽早获得治疗。  相似文献   

5.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骨科常见并发症,起病隐匿且发生率高达50%[1],一旦发生可引起患肢极度肿胀,且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可危及生命,是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2]。2005年一项亚洲(包括中国在内)7个国家、19个骨科中心的407例全髋、全膝关节置换及髋关节骨折手术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D-9二聚体对老年人骨科大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入选对象为我院2008年1月-2010年骨科住院患者60例,60例老年骨科手术根据是否深静脉血栓分为A组并发深静脉血栓22例、B组未并发深静脉血栓3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的血浆D-9二聚体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前血浆D-9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随着时间的增加,两组血浆D-9二聚体含量也呈渐进性增加,且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的血浆D-9二聚体含量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观察骨科老年人患者术后D-9二聚体的变化水平,对于了解是否并发深静脉血栓及病情变化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1日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妇科137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绝经状态,家族史,肿瘤分化、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D-二聚体、糖类抗原125(CA125)、血小板计数。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的相关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检测D-二聚体及年龄诊断DVT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DVT组年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与非DVT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绝经状态、家族史、分化、CA125、BMI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淋巴结转移及D-二聚体是卵巢癌患者DVT的独立预测因素(P...  相似文献   

8.
下肢骨折患者因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脱落引起肺栓塞而致患者死亡多有报道。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血管损伤是导致血栓形成的三大条件。下肢骨折时,在上述三种条件作用下容易形成DVT。早期发现并早期治疗DVT对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DVT有较高的准确性,近年临床尝试通过检测血浆D-二聚体预测血栓性疾病发生。本组通过血浆D-二聚体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比来探讨诊断下肢骨折患者DVT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血浆D-二聚体结合Wells临床评估量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344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98条下肢)进行回顾性分析,用D-二聚体、Wells临床评估量表及两者结合方法作为诊断标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诊断,并与彩色多普勒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二聚体对近端和远端深静脉血栓灵敏度分别为88.7%,80.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97.9%;Youden指数分别为0.43,0.31.Wells临床估价量表对近端和远端深静脉血栓灵敏度分别为83.9%,66.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9%,96.5%;Youden指数分别为0.40,0.08.两者结合对近端和远端深静脉血栓灵敏度为98.4%,90.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3%,98.6%;Youden指数分别为0.42,0.29.结论:D-二聚体和Wells临床评估量表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常规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具有筛检价值,便于快速普查,有利于降低医疗费用;两者结合起互补作用,可以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联合床旁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69例重症监护室行床旁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及彩超检查结果,计算彩超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截断值,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床旁彩超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效能。结果:床旁彩超诊断无血栓组39例,血栓组30例,男女比例分别为26∶13和15∶15,平均年龄分别为(63.7±13.8)岁和(65.9±12.6)岁,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3.26(0.91,6.22)mg/L和6.72(3.33,13.24) mg/L(P0.05)。血浆D-二聚体截断值为4.54 mg/L,其对应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69.2%,阳性预测值为60.6%,阴性预测值为72.2%,诊断准确率为68.1%。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大于4.54 mg/L可作为临床医师申请床旁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的参考依据,从而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测定在骨创伤手术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监测中的作用。方法测定健康人34名(健康对照组),骨创伤术后并发DVT患者22例(DVT组)和未并发DVT者46例(未并发DVT组)术前及术后2 h内血浆D-D水平,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前DVT组、未并发DVT 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VT组与未并发DVT组比较,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DVT组D-D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未并发DVT组手术前、后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D水平,对发生DVT的预警和早期诊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Caprini评分联合D-二聚体、溶血磷脂酸(LPA)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63例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后发生DVT的55例患者设为DVT组,未发生DVT的108例患者设为非DVT组.对两组患者进行Caprini血检风险评分,检测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确定贝克曼ACL-9000血凝仪检测D-二聚体的定量结果,用于深静脉血栓(DVT)诊断的临界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照DVT的诊断标准收集患者标本178例,以同期检测的其他疾病患者163例为对照。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含量,绘制ROC曲线,应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根据ROC曲线,D-二聚体用于DVT的最佳诊断临界值为1.89μg/ml(敏感度为52.48%,特异性为61.61%,阳性似然比为1.37)。结论 1.89μg/ml可能是D-二聚体诊断DVT的合适临界值,将提高其临床诊断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新近入院骨折患者手术前血浆D-二聚体指标的检测对提示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性评估.方法 收集2011年9月~2012年4月新近入院骨折患者1 268例,将其设为观察组,按照骨折创伤程度将其分成三组,A组:肢体单处闭合性骨折(654例);B组:肢体单处开放性骨折(316例);C组:肢体2处或2处以上骨折伴血管损伤或脏器损伤或下肢大骨折创伤(298例),以同期100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D-D)指标,同时收集观察组中进一步做彩色多普勒超声、螺旋CT、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的骨折患者339例,发现深静脉血栓(DVT)组12例,无DVT组327例,所有数据均用SPSS Statistic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D-D指标水平(2.68±2.53)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27士0.22)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35,P<0.01),其中骨折A组D-D(0.31±0.17)mg/L无明显变化(t=1.564,P>0.05),骨折B组D-D(0.89±0.36)mg/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8,P<0.05),而骨折C组D-D(6.64±2.33)mg/L明显升高(t=9.336,P<0.01);不同骨折组间比较:D-D指标差异也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18.047,P<0.01);与未并发DVT骨折组D-D(3.23±2.45)mg/L相比,并发DVT骨折组D-D(8.92±5.61)mg/L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792,P<0.01).结论 骨折创伤较严重的患者较易并发DVT,其手术前血浆D-D指标的检测对提示并发DVT有很好的评估与预防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进一步了解D-二聚体检测在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溶栓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健康人群(NC组)30例做对照,DVT组29例,PE组21例,DIC组10例,溶栓组38例,分别检测D-二.聚体浓度.结果 DVT组、PE组、DIC组、溶栓治疗组D-二聚体浓度分别为(2.52±0.89)、(2.70±0.62)、(4.21 ±0.76)、(1.81±0.43)μg/L,各组D-二聚体浓度均较NC组[(0.83±0.32) μg/L]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二聚体检测对DVT、PE、DIC的诊断及溶栓治疗的监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对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意义.方法 测定25例骨折并发下肢DVT患者DD、HCY,并同时测定25例骨折未发生下肢DVT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DD、HCY.结果 骨折并发DVT组、骨折未并发DVT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D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骨折并发DVT组与骨折未并发DVT组比较,DD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骨折并发DVT组与健康对照组、骨折未并发DVT组比较HCY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而骨折未并发下肢DVT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DD、HCY是骨折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子,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骨折并发下肢DVT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 D‐二聚体对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有无血管并发症分为糖尿病并发症组(71例)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79例),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被试血浆 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并发症组血浆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病理性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状态,监测 D‐二聚体水平对糖尿病血管病变早期诊断和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类型之一,主要是由于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受损以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所致,在腹部手术中尤为常见~([1])。既往临床研究~([2])证实,D-二聚体为临床预测及筛查DVT发生的主流手段,并且将500 ng/mL作为临界值。然而,该数值标准针对的患者仅为正常人群,并未考虑包括肿瘤患者在内的特殊人群~([3])。本研究探讨腹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对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意义。方法测定25例骨折并发下肢DVT患者DD、HCY,并同时测定25例骨折未发生下肢DVT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DD、HCY。结果骨折并发DVT组、骨折未并发DVT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D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骨折并发DVT组与骨折未并发DVT组比较,DD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骨折并发DVT组与健康对照组、骨折未并发DVT组比较HCY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而骨折未并发下肢DVT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D、HCY是骨折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子,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骨折并发下肢DVT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