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内膜—子宫肌层连接区与子宫腺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子宫肌层连接区(EMJ)是指子宫内膜与子宫肌层连接的区域。是子宫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均具有特殊性,其结构及功能的损伤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其病理学、影像学的特征改变有助于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本文就EMJ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及其在子宫腺肌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子宫肌层连接区(EMJ)是指子宫内膜与子宫肌层连接的区域,是子宫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均具有特殊性.其结构及功能的损伤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其病理学、影像学的特征改变有助于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本文就EMJ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及其在子宫腺肌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子宫腺肌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严重影响妇女健康。如今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已用于诊断子宫腺肌病。文章重点分析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及指标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优势及不足,以帮助妇科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提高疾病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以外的部位(不包括子宫肌层),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或包块等症状的疾病。子宫腺肌病(简称腺肌病)是指子宫肌层内出现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激素的影响下发生出血、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弥漫性病变或局限性病变,也可局灶形成子宫腺肌瘤病灶。关于腺肌病,存在很多迷惑和问题,有很多模糊和争论。早在4000多年前的希波克拉底时代,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28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子宫内膜切除术是通过去除子宫内膜,达到减少经血量目的的腔内手术,主要适应症为功血,可同时切除突向宫腔的肌瘤。腺肌病因有进一步手术的指征,故非适应症。在1990年5月至1993年4月所施208例子宫内膜切除术中,经术中镜下所见,B超监视示灌流液进入肌层及病理证实,发现子宫腺肌病28例。经术后3~34个月随访,2例子宫切除,26例疗效满意,成功率92.86%,月经均有改善,贫血治愈,18例术前痛经者77.8%术后痛经消失,22.2%减轻。文中就子宫内膜切除术能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育龄妇女,子宫切除的治疗原则常使患者望而却步,若术前能对此病正确诊断,选择轻症患者行子宫内膜切除术,有可能成为代替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全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子宫腺肌病是育龄妇女常见良性疾病,目前子宫腺肌病的根治手段仍然是经腹或经腹腔镜切除子宫。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RI)及经阴道超声(TVU)等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大量年轻女性子宫腺肌病被检出,越来越多的年轻育龄患者因为生活质量等多种因素,迫切希望保留子宫的完整性和生育力。因此,各种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如腺肌病病灶切除后再成型子宫、部分腺肌病病灶切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等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综述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肌症(ADM)和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均以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功能异常为特征.磁共振等影像检查为发现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提供了有力证据,并对ADM的组织学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子宫内膜肌层功能失调综合征”的提出,对正确理解ADM及EMs的发病机制有很大帮助,并解释了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与ADM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子宫腺肌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指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达一个高倍视野以上。以往认为它是内在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现在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子宫腺肌病发病率较高,已成为妇科常见病,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子宫腺肌病病理特点为子宫内膜及腺体侵入子宫肌层。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位于肌层内的内膜类似基底层子宫内膜,对孕激素缺乏反应,常处于增殖期。本病约20%~50%合并EM,约30%合并子宫肌瘤(leiomyoma),合并盆腔粘连也很常见。  相似文献   

9.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以痛经、月经量增多、慢性盆腔痛及不孕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有囊性子宫腺肌病及子宫腺肌病恶变等少见特殊情况,易导致临床误诊。治疗方法由患者年龄、症状、有无生育要求、病变部位及范围决定,常需要以手术为主的多种治疗方式结合运用,才能达到缓解症状和延缓复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动脉栓塞治疗手术质量涉及术前诊断、临床症状评估、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掌控、手术操作过程技巧、术后疗效评估、并发症管理、术后随访等诸多环节,各个环节需要有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且能符合普遍适用原则,由此,才可能建立动脉栓塞治疗标准临床路径的精细化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两种疾病对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临床可表现为不孕不育和流产等,尤其是早期流产。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流产的原因主要有疾病导致的内分泌功能异常、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和免疫因素等。子宫腺肌病导致流产的机制主要是子宫螺旋动脉重塑受损和子宫结合带结构功能异常。临床应注重自然流产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有关筛查与诊断,并在下次妊娠前给予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两种疾病对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临床可表现为不孕不育和流产等,尤其是早期流产。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流产的原因主要有疾病导致的内分泌功能异常、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和免疫因素等。子宫腺肌病导致流产的机制主要是子宫螺旋动脉重塑受损和子宫结合带结构功能异常。临床应注重自然流产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有关筛查与诊断,并在下次妊娠前给予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刘晓敏 《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21(11):904-905,907
通常情况下,子宫腺肌病的确诊必须通过子宫切除术后标本的病理检查,该病常发生于45~50多岁的妇女。因此,不可能评估其与不孕症的关系。直到现在,仍然没有流行病学的数据证明子宫腺肌病和生育能力低下存在确切关系。目前,新的成像技术可以在更早时期提供一种非侵袭性的诊断,国内外许多报道都证明药物、手术或者联合治疗能恢复子宫腺肌病妇女的生育能力,间接证明两者之间有关联。研究显示,在功能水平上,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子宫结合带或者子宫肌层内存在一些扰乱子宫收缩的异常现象,推测与生育能力低下有关。还有一些相关证据来源于实验数据,如在狒狒体内,子宫腺肌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均与原发性不孕密切相关。关于子宫腺肌病妇女正常和异常子宫内膜的研究,间接证明子宫内膜功能性和容受性的改变与不孕症相关。总之,根据系统的临床研究,有充分的间接证据证明子宫腺肌病与不孕症之间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及B超、实验室检测的价值,提高对子宫腺肌病术前的诊断率。方法 选择5年来我院妇产科子宫切除术后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20例为子宫腺肌病组,随机选择同期子宫切除术后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为子宫肌瘤组,对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既往史、临床症状、术前诊断、B超检查、血清CA125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疾病均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常有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经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子宫腺肌病术前诊断率56.1%,出现痛经、性交痛较多,但继发性贫血少;具有特征性的超声表现;血清CA125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子宫腺肌病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诊断,但其既往史、特有症状、B超改变、血清CA125水平增高仍是诊断该病的重要参考指标,并可与子宫肌瘤进行手术前鉴别。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摘要患者 ,2 2岁 ,主诉 :原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 8年 ,因严重痛经伴发热 1h ,于 1999年 11月 2 5日晚 9时急症入院。患者 14岁月经初潮时即出现痛经 ,月经周期规律但痛经呈进行加重。2 1岁始有婚前性生活 ,但无妊娠史 ,1年前因右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在本院妇产科行囊肿剥除术。术后痛经缓解 ,但半年后复发 ,且日趋严重 ,每次月经来潮时均需注射数支强效镇痛药如强痛定、度冷丁等方能缓解 ,曾于数家医院诊治未愈。半年前在本院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予以米非司酮、三苯氧胺治疗4个月 ,服药期间闭经、腹痛消失 ,自动停药。停药后 1个月月经…  相似文献   

16.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以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而导致的以月经过多和进行性痛经为主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多发生于育龄期经产妇。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存在子宫内膜损伤内陷学说、上皮间质转化学说和干细胞学说等各种学说。组织学检查是其诊断的金标准,但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作出初步诊断。子宫腺肌病可导致不孕,并且对整个妊娠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子宫腺肌病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但近年越来越多报道证实了该病有恶变的风险。研究显示合并子宫腺肌病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腺肌病对癌症的侵袭浸润起到保护作用,这类患者往往临床预后更好。子宫腺肌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目前尚无根治性药物,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子宫腺肌病误诊原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子宫腺肌病误诊原因探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116011)葛琴1)吴玲2)关宏伟3)郝晓明1)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但术前误诊率较高,本文对3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进行误诊分析,并就其B超声像图特点作以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痛经程度、月经周期、经量、经期和贫血情况的变化.结果:术后3月共有16例(88.89%)的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术后6月随访16例,有4例症状完全缓解,8例症状明显缓解;术后12月随访9例,有6例症状明显缓解.8例月经过多患者7例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P<0.05),月经周期和经期无明显改变(P>0.05),8例贫血患者术后3月血红蛋白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确切,对于年轻、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子宫肌腺病的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是以行子宫切除术为主,虽解除了患者病痛,却失去了子宫,影响了生活质量,我院采用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0年至1998年我院收治的子宫肌腺病患者中要求保留子宫或生育功能31例,28~43岁,平均38岁。其中<35岁13例,36~40岁12例,>40岁6例。重度痛经25例,经期延长伴经量增多19例,原发不孕3例,子宫增大如孕50d~3个月,其中增大超过孕2个月以上22例。术前B超提示,子宫增大,肌壁间探及片状或团块状强回声,边界不清。术中见宫体增大,质硬,表面见疤痕样愈着,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CD68与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巨噬细胞CD68在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合并肌瘤患者病灶及结合带中的表达。结果巨噬细胞CD68在各组病灶及结合带组织的表达情况见表1~表3。①腺肌病组结合带巨噬细胞CD68表达明显高于肌瘤组及正常组结合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组与正常组结合带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腺肌病组病灶中巨噬细胞CD68表达较肌瘤组病灶中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组腺肌瘤病灶中巨噬细胞CD68表达较肌瘤病灶中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子宫腺肌病病灶中巨噬细胞CD68表达较其结合带中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症的发病可能与局部的免疫改变、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