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游离髂骨移植、重建板固定修复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后下颌骨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5例发生于下颌磨牙区、下颌角及升支部成釉细胞瘤术后使用游离髂骨移植、重建板固定.结果 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个月、1年及5年,植骨块愈合良好,患者的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游离髂骨移植、重建板固定修复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后下颌骨缺损具有可操作性强、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罗××,女,61岁,因颏部造釉细胞瘤于他院术后5年复发。检查:全下颌骨体部明显膨隆,局部可扪及乒乓球感,5 5缺失。X线片:双下颌骨体部广泛分房状阴影,上缘骨皮质已不可见,7 7根尖吸收。诊断:双侧下颌骨体部造釉细胞瘤复发。根据X线检查及实体测量,下颌骨体部肿瘤波及区约12 cm,决定选用吻合血管腓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体部全切除后所遗留的大面积缺损。手术分两组同时进行。下颌骨切除组在气管切开全麻下按下颌骨全切除的原则,于8 8远中正常骨质约1 cm左右范围内完整摘除下颌骨体部,同时分离出颌外动脉及面前静脉约3 cm,上微血管夹保护备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纵隔肿瘤精准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例纵隔肿瘤的病历资料,术前行双源螺旋CT检查,将扫描获得的DICOM原始数据输入到Visual Volume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并将导出的STL格式的数据输出到Objet 350 Connex3 3D打印机进行打印。结果:三维重建模型能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与周围器官的空间结构关系,有利于筛选最佳手术入路,有效避免了损伤大血管的风险,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术后患者满意。结论:3D打印技术可以应用于纵隔肿瘤精准切除术,为同类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更可靠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1996年以来 ,我们应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瘤瘤段切除后巨大骨缺损 5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5例均为男性 ,年龄 1 8~43岁 ,诊断 :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 ,左侧2例 ,右侧 3例 ,破坏范围 3~ 8cm ,皮质骨菲薄或穿破 ,病理Ⅰ级 1例 ,Ⅱ级 4例 ,入院前均行病灶刮除加植骨术 ,术后又复发。2 手术方法  (1 )桡骨远端的切除 ,取桡骨前侧Henry切口 ,用电锯在肿瘤近侧 3cm处截断桡骨 ,用持骨器夹住远段桡骨的近端 ,轻轻将其向前提出伤口 ,骨膜外锐性分离 ,取出肿瘤段骨 ;(2 )更换手术衣和手套 ,使用另一套手术器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下颌骨部分切除术后腓骨皮瓣移植修复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血管吻合成功,骨肌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13年,无患者因制取腓骨后而影响下肢正常活动功能;颌面部外形恢复良好,术后咬合、语音、进食功能正常。结论应用腓骨肌皮瓣移植重建颌面部缺损具有较好的疗效,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皮瓣情况、采取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下颌骨部分切除术后腓骨皮瓣移植修复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血管吻合成功,骨肌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1~3年,无患者因制取腓骨后而影响下肢正常活动功能;颌面部外形恢复良好,术后咬合、语音、进食功能正常.结论 应用腓骨肌皮瓣移植重建颌面部缺损具有较好的疗效,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皮瓣情况、采取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在骶骨肿瘤切除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106例骶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3例。对照组根据影像学资料的肿瘤边界进行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术,试验组在手术过程中参照3D打印骶骨进行肿瘤切除与重建。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术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控制手术切口长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评价血管化腓骨复合组织瓣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口腔颌面外科16例下颌骨肿瘤患者,采用下颌骨部分切除术同期行血管化腓骨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术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移植血管化腓骨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创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修复后下颌骨形态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血管化腓骨复合组织瓣组织量丰富,易塑形是修下颌骨部分缺损的理想组织瓣。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9,(11):1457-1458
目的探讨3D打印模型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按照术前评估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在CTA重建图像上进行术前精准评估,然后拟定手术切除方案。观察组通过3D打印模型进行术前模拟及术前评估。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D打印模型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术前评估,近期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临床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D-CT重建联合3D打印模型可视化技术在单孔胸腔镜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赣州市石城县人民医院100例行单孔胸腔镜肺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术前仅通过胸部普通增强扫描制定术前计划,试验组术前基于高精度增强CT扫描,并采用3D-CT重建双肺、肺癌、支气管和毗邻动静脉模型,借助3D打印模型可视化技术打印模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肺功能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1 d后伴有不同程度疼痛;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7 d后肺功能得到提高,且试验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最大自主通气量(MV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围术期心律失常、肺部感染、静脉血栓、肺不张、胸膜支气管瘦及术后漏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3D-CT重建联合3D打印模型可视化技术用于单孔胸...  相似文献   

11.
骨巨细胞瘤39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8月~2008年9月手术治疗的39例骨巨细胞瘤。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平均4.1年。病灶刮除植骨8例,肿瘤复发2例;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18例,肿瘤复发3例;单纯瘤段切除8例,肿瘤复发1例;瘤段切除关节融合3例,肿瘤复发0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2例,肿瘤复发0例。病灶刮除术治疗Ⅲ期患者2例,肿瘤复发1例;瘤段切除术治疗Ⅲ期患者7例,肿瘤复发1例。病灶刮除组总复发率19.2%,瘤段切除总复发率为7.7%。总体治疗满意率82.0%,不满意率18.0%。结论病灶刮除要达到边缘切除的外科边界,骨水泥填充有较满意的效果;瘤段切除术是治疗骨巨细胞瘤Ⅲ期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颌骨缺损即刻植骨修复术后,伤口延期愈合的影响因素。方法将下颌骨即刻植骨分为Ⅰ期愈合组和延期愈合组,回顾性地查阅住院病历,按预先设计的表格填写有关项目。结果下颌骨即刻植骨的愈合与患者的年龄、受骨区是否有手术史、植骨的类型、植骨的大小无关;术中口内外相通是植骨延期愈合的主要因素。结论下颌骨良性病变即刻植骨修复时,应密切关注术区与口内外穿通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处理,争取植骨Ⅰ期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肿瘤、骨髓炎病例行病灶清除术后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对四肢骨肿瘤、骨髓炎性骨缺损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手术治疗,共21例,其中骨肿瘤18例,均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慢性胫骨骨髓炎3例.结果 经2~3年随访,优13例,良4例,中2例,差1例,1例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患者于术后1.5年出现转移死亡.结论 良性或低度恶性骨肿瘤病灶刮除术后采用腓骨移植技术进行修复重建具有手术的积极适应证及可行性,尤其是对于邻近关节的骨支架支撑重建具有其独特的优点.但骨愈合时间较长.慢性胫骨骨髓炎一期病灶清除术后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亦具有可行性及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吴翔 《中国医师杂志》2002,4(9):993-994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 ,发病率在骨肿瘤中列第二位[1] 。其生长迅速、破坏性强、潜恶性、治疗后易复发恶变的特性常常导致患者肢体残障甚至危及生命。本院从 1987~ 1994年采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重建因肱骨上段骨巨细胞瘤切除缺损的肩关节 5例 ,随访最长 13年 ,最短 7年吻合血管腓骨最长 2 7cm ,最短 17cm。术后经x照片、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均显示腓骨动、静脉血管通畅 ,移植腓骨生长良好 ,未见肿瘤复发 ,肩关节功能部分恢复。1 临床资料与分析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 5例 ,其中男性 4例 ,女性 1例 ,年龄 2 2岁~ 4 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食管癌肿切除消化道重建术中护理.方法:分析943例食管癌肿切除消化道重建术病例手术中的护理.结果:提高手术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和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结论:术前访视、术中严密的观察配合、术后查对能提高食道癌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骨肿瘤及骨髓炎所致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肿瘤、骨髓炎病例行病灶清除术后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四肢骨肿瘤、骨髓炎性骨缺损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手术治疗,共21例,其中骨肿瘤18例,均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慢性胫骨骨髓炎3例。结果经2~3年随访,优13例,良4例,中2例,差1例,1例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患者于术后1.5年出现转移死亡。结论良性或低度恶性骨肿瘤病灶刮除术后采用腓骨移植技术进行修复重建具有手术的积极适应证及可行性,尤其是对于邻近关节的骨支架支撑重建具有其独特的优点。但骨愈合时间较长。慢性胫骨骨髓炎一期病灶清除术后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亦具有可行性及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伟  金玉林 《现代保健》2014,(24):130-134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6例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患者,术前行膝关节3-D打印,制作关节模型,测量术前截骨量,截骨角度,术前根据测量数据制定符合的膝关节假体。测量术中的手术时间,假体术中与术前的匹配度,采用HSS膝关节评分对手术后患者短期膝关节功能活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6例患者手术中假体使用与术前制定符合,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过去减少,术后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未出现感染、假体下沉。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降低了手术难度,减少了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膝关节活动功能好,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8.
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技巧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中椎动脉的保护。方法6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行CT、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根据不同病因及椎动脉受累的影像学特点选用了7种手术方式治疗。其中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7例,钩椎关节切除减压术8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8例,椎间隙植骨融合术9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椎间孔扩大术12例,前路减压及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10例,横突孔切开、钩椎关节切除、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7例。结果全部患者手术经过顺利,疗效满意,总优良率为93.4%。术中误伤2例各1支椎动脉,分别行缝扎及骨块外包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止血,未见明显椎动脉缺血症状。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术前应准备必须的显微器械,掌握手术技巧,对不同病因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陈苏明 《现代保健》2012,(24):54-55
目的:探讨在牙槽突裂植骨修复术中护理因素对植骨效果的影响.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口腔科的临床病例中选取单侧牙槽突裂患者 30 例,按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分为很满意 (A 组 )、满意 (B 组 )、一般 (C 组 ) 三组,每组 10 例.应用 CT 扫描及 Matlab 7.0 软件计算植骨前和植骨后 3 个月的牙槽突裂空隙体积和所植入骨的体积,并计算术前、术后体积比.结果:A、B、C 三组植骨后 3 个月骨桥的体积和植骨前牙槽突裂隙的体积比分别为 92.8%、71.4%、57.0%,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临床护理质量可影响牙槽突裂植骨修复术的植骨效果,优质的护理对植骨成功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脊柱肿瘤切除后脊柱重建使用3D打印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7例脊柱肿瘤切除后脊柱重建患者资料,将使用3D打印技术的患者纳入观察组(32例),使用常规脊柱重建术患者纳入对照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15,t=56.978,t=2.860;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后与手术前比较,VAS评分下降,Frankel分级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观察组=20.957,t=-6.273,t=25.195、t=-14.995;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以及Frankel分对照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4,P<0.05);两组患者随访半年,患者相关脊椎疼痛症状减轻,运动功能改善,肿瘤无复发,植入假体无松动且与患者自身脊椎融合良好。结论:3D打印技术用于脊柱肿瘤切除脊柱重建安全可行,手术效果优于常规脊柱重建,并发症发生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