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振军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8):1045-104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与预后.指出甲状腺乳头状癌正确诊断的重要性。方法:对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存档材料进行回顾性的随访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复发率、病死率与性别、年龄、组织形态及手术方式有关。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非常好。确定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与预后。方法 对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存档资料进行回顾性的随访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复发率、病死率与性别、年龄及手术方式有关。结论 甲状腺头状癌预后较好,隐性乳头状癌预后更好。单纯肿瘤切除预后差,腺叶扩大切除与淋巴结清扫二者预后较好,它们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35(IL-35)与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临床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 年3 月~2017 年6 月重庆北部宽仁医院和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零医院泌尿科收治的86 例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和60 例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检测血清IL-17 和IL-35 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血清IL-17 和IL-35 水平差异。Kaplan-Meier 生存分析不同血清IL-17,IL-35 水平前列腺癌患者无生化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Cox 回归分析影响前列腺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前列腺癌组血清IL-17,IL-35 水平(65.23±14.46pg/ml,132.15±23.65pg/ml)高于对照组(25.12±7.49pg/ml,61.42±10.5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07,21.684,均P < 0.001)。肿瘤分期pT3a,组织学分级Gleason 3-5 级,淋巴结转移和术前PSA ≥ 10 ng/ml 患者血清IL-17,IL-35水平高于肿瘤分期pT1-2,组织学分级Gleason 1-2 级,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前PSA < 10ng/ml 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465,24.656,10.057,13.086;21.474,57.937,11.433,14.650,均P < 0.001)。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清IL-17 水平组,高血清IL-35 水平组无生化复发生存率,总生存率低于低血清IL-17 水平组,低血清IL-35水平组(Log-Rank χ2=7.031,4.701;7.832,5.483,均P < 0.05)。Cox 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leason 3~5 级、淋巴结转移、高水平IL-17,IL-35 是前列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 < 0.01)。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IL-17,IL-35水平明显升高,IL-17,IL-35 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6.
7.
8.
为探讨柱状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olumnar cell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CCV-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本文收集分析4例CCV-PTC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4例患者中,男2例,女2例,年龄54~81(平均63)岁。1例男性患者可见周围横纹肌组织受累及肺组织转移;1例男性患者可见被膜侵犯,并见颈深下区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例女性患者伴低分化癌。组织学检查结果示:肿瘤细胞呈柱状,假复层排列,部分肿瘤细胞可见核上/核下空泡样变,类似分泌形态子宫内膜。免疫表型:TTF-1(+),CK19(+),TG(+),BRAF^V600E(+)。CCVPTC属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种罕见亚型,与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相比更具侵袭性,根据其组织学特点,并结合免疫表型即可诊断。 相似文献
9.
熊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21):117-118
目的:评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价值,对照病理结果并总结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80例(均属于单一结节患者),患者均接受超声诊断检查,对比术后病理结果,评估超声诊断价值.结果:术前经超声诊断确诊良性病变31例,恶性病变49例;术后... 相似文献
10.
小儿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是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一般认为,血清IgE异常增高是哮喘的重要特征。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在哮喘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在观察了哮喘患儿发作期、缓解期IL-4、IL-13水平的变化,探讨了IL-4、IL-13在哮喘患儿发病机制中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多灶癌与单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表现的差异.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行超声检查并接受甲状腺全切手术的448例PTC患者,其中单灶癌患者155例(单灶组),多灶癌患者293例(多灶组),采用x2检验及非参数... 相似文献
12.
汪丽平刘存山骆献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5,(11):69-7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CLN)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或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及预防性双侧CLN清扫术的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及预防性双侧CLN清扫术52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及预防性双侧CLN清扫术34例。86例患者中〈45岁、男性,肿瘤直径≤0.5cm、〉0.5~〈1.0cm,侵及甲状腺被膜、突出腺体CLN转移阳性率与≥45岁、女性,肿瘤直径≥1.0cm,未侵及甲状腺被膜、未突出腺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6例患者〈45岁、男性、肿瘤直径≥1.0cm与CLN转移均呈正相关(r=0.605、0.374、0.600,均P〈0.05),双侧转移、多灶、侵及甲状腺被膜、突出腺体与CLN转移均无相关性(r=0.005、0.006、0.068、0.108,均P〉0.05)。结论对PTC患者首次手术在切除原发灶的同时应行预防性CLN清扫术,〈45岁、男性、肿瘤直径≥1.0cm易出现CLN转移。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2021,41(4)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5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00例PTC合并CLT患者(PTC合并CLT组)、210例单纯PTC患者(单纯PTC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超声特征、甲状腺功能指标及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男性患者比较,女性患者PTC合并CLT发生比例较高,PTC合并CLT组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与单纯PTC组比较明显升高,多灶癌的比例亦高于单纯PTC组(P 0. 05)。结论 PTC合并CLT好发于女性,且该病常见多灶癌,且患者血清TSH、TG-Ab及TPO-Ab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Bcl-2基因多态性及其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探寻Bcl-2基因多态性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风险及预后评价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7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9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分析Bcl-2基因-938C/A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Bcl-2基因与病例组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以及Bcl-2基因-938C/A多态性与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Bcl-2基因-938C/A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病例组A/A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C/C基因型以及A/C基因型分布频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Bcl-2基因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关系的分析显示,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Bcl-2基因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77.19%vs 52.38%,P<0.05)。Bcl-2基因-938C/A多态性与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关系分析显示,C/C、A/C以及A/A基因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Bcl-2蛋白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6.19%、68.18%、35.71%,呈依次递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l-2蛋白高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发病、有无淋巴结转移存在关联,A/A基因型患者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cl-2基因多态性能否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风险及预后评价的指标,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许丽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3,(11):40-42,140
目的研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在PTM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甲状腺切除标本,其中PTMC8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与预后进行讨论,并分析CK、CK19、HBME-1和galectin-3在PTMC中的表达。络果8例均为女性,年龄39-58岁,平均50.25岁。肿瘤呈灰白、灰黄色,界欠清,质中等偏硬,直径0.2。0.8cm,镜下可见特征性的核改变:核异型重叠、毛玻璃核、核沟及核内包涵体。CK、CK19、HBME-1和galectin-3呈弥漫阳性,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呈阴性。结论PTMC因病灶小,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导致其发现率低、漏诊率高,应从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免疫表达等多方面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研究冰冻病理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67例PTC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冰冻病理技术给予诊断,并以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式所用时间与诊断效果。结果 两种方式组织取样耗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冰冻病理技术诊断过程耗时显著短于石蜡切片(P<0.05)。两种方式的诊断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PTC诊断中应用冰冻病理技术不仅可获得与石蜡切片诊断相近的诊断效果,还可明显缩短诊断过程耗时,提高诊断效率,为临床诊治工作尽早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常规病理检查400例经手术切除的甲状腺良性疾病标本,筛选出微小癌病例,应用光镜观察其形态改变,并用SP法检测甲状腺球蛋白(Tg)、细胞角蛋白(CK/34βE12)、上皮膜抗原(EMA)的表达特点。结果400例中共检出微小乳头状癌19例,检出率为4.80%。具有诊断意义的主要组织学特征为毛玻璃状(透明)细胞核;核内假包涵体;核沟;纤维性间质反应或砂砾体。免疫组化标记17例高分子质量细胞角蛋白、16例上皮膜抗原、19例甲状腺球蛋白均呈( )。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为乳头状癌变型的特殊表现。高分子质量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表达强阳性对于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对比差异,以提升CT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1年10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CT扫描结果,与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观察患者的CT扫描征象。结果:统计患者的病理学检查结果,62例患者中,外形明显不规则的患者51例,病灶边界清晰的患者11例。CT扫描结果显示,27例患者瘤体呈不规则形态,有清晰的分界。平均直径为(1.6±0.6) cm。平扫结果呈实性51例,呈囊实性11例,肿块中有沙粒样钙化23例,分界清晰11例,边界模糊51例,病灶轻度强化16例。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CT扫描征象表现与病理结果存在相关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病理成分,有助于为临床上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