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上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缺乏,且存在疗效不确切,副作用多等问题。因此新型治疗药物需求迫切。众多研究表明,多种天然产物药物具有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天然产物具有多靶点、安全性高等优势,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本文就具有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用的天然产物进行归纳与总结,为新药开发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其发病率可高达60~90%,是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致残的主要因素。近年来,中药提取物被广泛用于治疗DPN并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对这些药物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开发和筛选有效的天然药物,为中医药防治DPN提供新方法、新手段。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畸、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阐述清楚,可能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微循环功能障碍、代谢异常等相关。近年研究发现,周围神经细胞凋亡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常见的细胞凋亡途径有线粒体通路、死亡受体通路和内质网通路,三者共同调控机体的细胞凋亡过程。中医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疗效明确,具有整体调节、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优势。研究表明,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可通过调控周围神经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达到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细胞凋亡途径可能成为继氧化应激后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新药研究的又一潜在靶点。因此,本文即以细胞凋亡为切入点,结合三条细胞凋亡途径相关的信号通路,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防治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病理形态改变及中医中药对本病的干预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和总结,以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实验研究进展情况。结果提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复杂多变,中医药在探寻其发病机理及药物的作用机理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由此得出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除高血糖作为本病发生的始动因素外,血管、代谢、自身免疫障碍、基因表达异常及环境等诸多因素均参与了本病的发生发展,并且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中医药重视整体调节,宏观的辨证论治,其作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多个环节,其前景是可喜的,今后应进一步开发中医药的优势,为临床提供疗效更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中药皂苷类成分防治糖尿病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皂苷是一类高药理活性的天然化合物,通过降血糖、调血脂、改善胰岛素水平和糖耐量等途径能够起到有效防治糖尿病的作用。近年关于中药皂苷类成分防治糖尿病的药理研究表明,进一步从天然药物中筛选皂苷类成分,研究开发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先导化合物或中药制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症状出现较早的特点。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临床上,西医对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尚不明确。中医发现,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瘀血。瘀血存在于整个病程始末,因而中医强调活血化瘀是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键,可以有效改善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带来的疼痛、麻木等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且存在多靶点、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临床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本研究从活血化瘀的角度进一步研究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发挥中医药优势,在临床上选择更加有效的药物辨证分型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与生活质量。文章结合案例,介绍活血化瘀法在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多项研究表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代谢紊乱等是引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机制。在活血化痰通络法指导下拟定的通络糖泰方具有降糖、降脂、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抑制氧化应激、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代谢紊乱等多重作用,故推断出活血化痰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黄酮类化合物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的研究概况。方法参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并进行整理、综述。结果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高药理活性的多酚类化合物,通过抗氧化、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抗病毒感染等途径起到防治糖尿病的作用,并能抵抗血小板凝集、微血管病变和蛋白质非酶糖化等糖尿病并发症。结论进一步从天然产物中筛选黄酮类化合物,寻找其作为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开发的先导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中医药重视整体调节、辨证论治,在探寻其发病机理及药物的作用机理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中医药的治疗具有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相比现代医药有着较明显的优势,特别是中药复方中虫类药物的配伍应用,更为该病的治疗提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本文总结了中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及虫类药物运用的认识,并对近年来有关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虫类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理研究、实验研究以及临床运用的文献资料进行了综述,以总结近年来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虫类药物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视网膜周细胞凋亡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的主要病理改变,近年来其机制研究进展明显。中药单味药、有效成分及复方均从多个途径如减轻高糖对视网膜周细胞的损害、抑制糖基化终末产物对周细胞的损伤、抑制视网膜微血管的炎性反应等方面发挥作用,对防治视网膜病变周细胞凋亡有着自身的优势。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现状,并对中药在保护视网膜周细胞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为深入的中药研究和防治糖尿病视网膜周细胞凋亡的创新药物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治未病”思想在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又是促进糖尿病其他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虽多,但效果并不理想。一旦出现神经病变,则往往很难逆转。因而,临床上亟待找到能有效防治本病而不良反应又少的方法。笔者根据“治未病”理论,试用于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以其"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上独具优势。黄芪甲苷是中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之一,具有改善内皮细胞与新生血管功能、抗炎、抗氧化、调节能量代谢、神经保护、抗癌等作用。该文对黄芪甲苷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进行综述,显示出黄芪甲苷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等作用,能够改善糖尿病动物与细胞模型中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肌病等病理性损伤。黄芪甲苷可能是一种潜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药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又是促进糖尿病其他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虽多,但效果并不理想。一旦出现神经病变,则往往很难逆转。因而,临床上亟待找到能有效防治本病而不良反应又少的方法。笔者根据“治未病”理论,试用于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持续性高血糖、机体胰岛素抵抗和相对的胰岛素缺乏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只能通过控制饮食、适当锻炼,辅以药物来对血糖加以控制。天然产物因其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在治疗和预防2型糖尿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以及天然产物中黄酮、多酚以及生物碱等类化合物的降糖作用机制进行了分类综述,希望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为新型降糖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活血化瘀法在临床慢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此法目前被广泛运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可见皮肤疼痛、麻木、感觉减退甚至感觉消失。中医认为其病机为消渴病阴津亏耗无以载气,或燥热亢盛,痰热郁滞,伤阴耗气,而致气阴两伤,经络失养、血脉失和,血液运行受阻。治疗大法益气养阴、通经活络、注重脾肾。根据药物的性味归经理论、药力及活性成分,我们把活血化瘀药物分为活血药、化瘀药和通络药,但是并非只有活血化瘀类药物才具有活血的作用,其它如祛风散寒、滋阴润燥、清火、行气、补气、化痰、温阳药物同样具有活血的作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针对病因治疗,并且补虚法贯穿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特征为肢体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呈烧灼或凿样,经常在静止时或夜间加重;还有感觉减退或感觉异样,表现为肢体麻木、蚁行感、发热、触电样感觉异常。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治疗非常棘手,而满意控制血糖是关键。近年来,发现有多种药物治疗该病有较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山莨菪碱山莨菪碱是一种胆碱受体阻滞剂,可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对抗凝血酶的作用,能抑制血栓素形成,降低血液黏稠性,并可冲刷阻塞微血管的栓子,使脉管通畅,这些作用有利于改善和恢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功能。可用山莨菪碱0~…  相似文献   

17.
高巍 《辽宁中医杂志》2014,(8):1738-1739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伟力糖尿病治疗仪治疗的疗效和治疗护理体会。方法:1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应用常规降糖药物及怡开治疗15 d;治疗组75例,应用常规降糖药物及怡开治疗的基础上并用北京伟力糖尿病治疗仪WLTY-200O型治疗15 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以及肌电图的变化情况来评估疗效。结果:糖尿病治疗仪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66.7%,仪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WLTY-2000型伟力电脑糖尿病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可作为一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英泽  边刚 《光明中医》2011,26(6):1165-1165
目的观察野木瓜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128例,均应用降糖药物、营养神经等药物,野木瓜注射液穴位注射。结果经治疗后,疼痛、麻木感、感觉迟钝等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结论野木瓜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参麦活血饮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早期给予中药复方参麦活血饮灌胃,4周后测定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电镜下观察坐骨神经形态结构的改变。结果:参麦活血饮治疗后,糖尿病大鼠神经传导速度增快,H 反射加快;大鼠坐骨神经的轴突、髓鞘的病变有所修复。结论:参麦活血饮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损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课题,刺络放血法可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功能,可做为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刺血疗法的作用机理为出恶血、通经脉、调血气,改变经络中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变化,从而达到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血管和血液的互动过程及引起的整体变化是刺络放血取得疗效的核心机制。本文对刺血疗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能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