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右心室流出道来源的特发性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的临床和消融手术的特点。方法:选择于我院成功行射频消融术且为心室流出道来源的特发性PVC患者35例,分析比较左心室流出道(LVOT)、右心室流出道(RVOT)来源的PVC在性别、年龄、体表心电图、消融手术等相关指标上的差异。结果:LVOT来源的PVC患者在V1导联的R波显著高于且宽于RVOT来源者[(0.65±0.45)mV比(0.16±0.13)mV,P<0.001;(96.80±46.65)ms比(47.93±27.82)ms,P<0.001],V3导联的R波显著高于RVOT来源者[(1.71±0.63)mV比(0.62±0.26)mV,P<0.001]、Ⅰ导联的S波显著高于且宽于RVOT来源者[(0.33±0.21)mV比(0.07±0.08)mV,P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aVR导联ST段抬高对窄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及旁道定位作用。方法:120例窄QRS波心动过速均经心内电生理和射频消融证实,分析其心动过速发作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120例窄QRS波心动过速中有58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aVR导联ST段抬高在AVRT发生率为67.2%,AVNRT为16.1%(P<0.05),诊断AVR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67.2%、83.9%和75.8%。在39例aVR导联ST段抬高的AVRT中,有28例位于左旁道,7例位于右旁道,3例位于后间隔,1例位于前间隔。aVR导联ST段抬高定位左侧旁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是77.8%、50.0%、71.8%和76.5%。结论:aVR导联ST段抬高有助于鉴别窄QRS波心动过速及旁道定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aVR导联QRS波形态对下壁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分析52例Ⅲ、aVF导联均为病理性Q波患者的aVR导联QRS波形态,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结果 aVR导联QRS波呈rS(s)型、QS(qs)型和Q(q)r型的患者分别为13例、10例和29例,三种形态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显示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有狭窄、闭塞病变的患者分别为12例、4例和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6,P=0.000).结论 aVR导联QRS波形态对Ⅲ、aVF导联均为病理性Q波患者具有鉴别诊断意义.aVR导联QRS波呈Q(q)r型,可排除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aVR导联QRS波呈rS(s)型,可基本确定有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起源于左室流出道少见部位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或频发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3例左室流出道室速和/或室早患者,术中进行激动和起搏标测,同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或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定位.结果 3例患者中2例体表心电图特点类似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室速及室早,经腔内电生理证实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右冠窦内.1例起源于主动脉瓣-二尖瓣连接区(AMC),该部位室速及室早特有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为II、III、aVF及所有胸前导联QRS波均呈R形.3例患者消融后观察2~24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右冠窦和AMC是左室流出道室速和/或室早的少见特殊起源部位,根据体表心电图形态,结合多种腔内标测技术及冠脉造影,能进行准确定位及成功消融.  相似文献   

5.
崔炜 《临床荟萃》2015,30(10):1189
心电图是最常用的心血管疾病检查手段,其中aVR导联的临床价值多年被忽视.实际上aVR导联在冠心病罪犯血管判断,心血管患者近远期预后的预测,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及心脏功能的判断方面均能提供重要信息.aVR导联的这些重要临床价值主要基于aVR导联ST段的改变、T波的形态及QRS波群的形态特征.结合心电图其它导联的心电图异常或肌钙蛋白水平,可以对患者的危险分层做出进一步划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卧位、立位心电图aVR导联T波振幅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择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的VVS患儿76例为研究组,年龄4~17岁,平均(11.06±2.37)岁.用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描记卧位及立位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匹配健康儿童55例为对照组.选择波形清晰的窦性心律3个心动周期,测量aVR导联3个心动周期T波振幅取其平均值.结果 ①心电图aVR导联T波振幅(TaVR)在卧位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立位时在研究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均表现为女性较男性降低(P<0.05).②aVR导联卧位、立位T波振幅差在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在对照组女性变化较男性明显(P<0.05),在研究组未显示性别差异(P>0.05);在晕厥频次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中血管抑制型较其他类型(心脏抑制型及混合型)TaVR在卧位、立位时及卧位、立位T波振幅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卧位、立位体位变化可引起TaVR变化,表明TaVR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评价具有指导价值,但TaVR对VVS复发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Vereckei新四步法在房颤伴宽QRS波群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分析100例房颤伴有宽QRS渡群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结果:63例房颤伴室性早搏中19例aVR导联初始为R波,aVR导联初始r波或q波>40 ms7例,QRS负向波起始有挫折11例;Vi/Vt比值≤1为23例;aVR导联初始为R波19例中有7例宽QRS波心电轴位于无人区,房颤伴差传中无一例aVR导联初始为R波;Vereckei新四步法诊断63例心房颤动伴室性早搏阳性指标有60例,37例房颤伴室内差异传导阳性指标只有12例,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03 6).结论:Vereckei新四步法在房颤伴宽QRS波群的鉴别诊断中简单、方便、实用、正确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胸患者心电图改变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气胸患者(气胸组)的胸片及心电图,测量心电图同一胸导联的QRS波振幅绝对值变化的差值(以V1及V5为主),计算左侧气胸胸导联最大/最小QRS波振幅绝对值的比值,分析其与左侧气胸压缩百分比的相关性;并以胸片确定的年龄相当的非气胸患者32例(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气胸组28例(87.5%)出现胸导联QRS波的振幅周期性改变,QRS波振幅平均差值为(0.53±0.20)mV,对照组为(0.07±0.09)mV,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气胸以SV1或SV2的振幅改变较为显著,且胸导联QRS波呈逆递增及顺钟转位(100%),胸导联QRS波振幅最大/最小的比值与气胸肺组织压缩程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右侧气胸以RV5的振幅改变较为显著。结论左、右侧气胸有各自的心电图改变特征,可根据胸导联QRS波振幅最大/最小的比值评估左侧气胸的严重程度,有助于临床医师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敬锐  邸成业  林文华 《临床荟萃》2011,26(15):1297-1298,1302
目的分析心电图aVR导联形态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行射频消融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57例,男69例,女88例,年龄13~74岁,平均(41.9±19.2)岁,以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组(SF-AVNRT组,n=89)和左侧房室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组(AVRT组,n=68),入选者在窦性心律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时无束支传导阻滞。结果与窦性心律时相比,SF-AVNRT组aVR导联QRS波终末部形态改变(假性r波或粗顿)的发生率73.0%,AVRT组aVR导联QRS波终末部形态改变(假性r波或粗顿)的发生率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窦性心律时相比,SF-AVNRT组aVR导联ST段抬高、水平型移行或T波降支切迹的发生率为2.2%,AVRT组aVR导联ST段抬高、水平型移行或T波降支切迹的发生率为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窦性心律时相比,SF-AVNRT和AVRT在aVR导联具有不同的心电图特点,aVR导联QRS波终末部形态和ST段形态对判断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具有重要意义,需高度重视aVR导联在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心室心尖部(RVA)与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起搏对患者体表心电图QRS时限、QT间期及Tp-e间期的影响。方法选取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南京市鼓楼医院行射频消融的患者18例,术中将心室电极分别放置于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及右心室心尖部,给予S1S2刺激,并测量S2刺激后体表心电图的QRS间期、QT间期和Tp-e间期。结果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同RVA起搏比较,RVOT起搏后QRS时限明显缩短[(131.31±10.00)msvs.(156.40±13.16)ms,P<0.001],QT间期[(334.62±11.75)msvs.(351.09±20.13)ms,P<0.01]及Tp-e间期[(71.97±13.03)msvs.(83.48±14.81)ms,P<0.05)]也明显缩短,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心尖部起搏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对QRS波时限、QT间期及Tp-e间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V1联合aVL或aVR导联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诊断价值。方法143例窄QRS心动过速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含窦性心律和心动过速心电图。由两位未知心动过速类型的心电生理医师进行诊断,记录包括V1导联假r′波、aVL导联末端切迹、心动过速RP′间期≥100 ms等指标,心动过速类型由心内电生理检查确定。结果AVNRT患者年龄较大(P<0.01),女性较多(72.4% vs 50.0%,P<0.01)。aVL导联末端切迹对于诊断AVNRT具有较高敏感度(60.9%)和特异度(89.3%),高于传统V1导联假r′和下壁导联假s波(P均小于0.05);联合V1导联假r′和aVL导联末端切迹或aVR导联假r′波明显提高AVNRT诊断敏感度至78.2%和74.7%,而阳性预测值无明显降低。RP′间期≥100 ms诊断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敏感度69.6%, 特异度87.4%),联合aVR导联ST段J点后80 ms下斜型抬高超过1.5 mV指标,明显提高AVRT诊断敏感度(89.2%)。结论体表心电图V1和aVL或aVR导联可提高AVNRT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特征及心电图Ⅰ导联QRS振幅在老年COPD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彭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52例(COPD组),同期非COPD患者130例(非COPD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并分析心电图在老年COPD患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COPD组吸烟、支气管哮喘占比高于非COPD组。两组P波电轴、P波时间、QRS波电轴、Ⅰ导联QRS波的振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Ⅰ导联QRS波的振幅与FEV_1/FVC呈正相关(P0.001)。Ⅰ导联QRS波的振幅预测COPD的最佳截点为0.57 mv,预测COPD患病的敏感度为67.9%,特异度为 71.2%。结论Ⅰ导联QRS波的振幅0.57 mv是预测COPD的重要诊断标准,有望成为COPD新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ST aVR抬高及ST aVR/STV 1抬高≥1预测左主干急性闭塞诱发前壁心肌梗死中的价值。方法:2003-08/2008-04本院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120例患者,据经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左主干闭塞组(LM组)38例;前降支闭塞组(LAD组)82例,计算并比较两组十二导联心电图aVR导联的ST段抬高及ST aVR/STV 1抬高≥1比例。结果:与LAD组比较,LM组ST aVR抬高例数显著增高(0.16±0.10 vs 0.05±0.06,P<0.05),且ST aVR/STV 1抬高≥1例数,LM组也显著增高(0.16±0.21 vs-0.09±0.11,P<0.01)。结论:十二导联心电图中检测ST aVR抬高及ST aVR抬高/STV 1抬高≥1有助于鉴别诊断前壁AM I患者中LM闭塞或LAD闭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扩张型心肌病(DCM)与同步12导联心电图P、QRS、T波综合振幅及ST段变化的关系。方法52例DCM患儿(研究组),选择匹配健康儿童52例为对照(对照组)。受检对象用广东中山SR—1000A心电自动分析仪描记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计算机回放,选择清晰波形自动分析合并人工干预,测量各导联P、QRS、T波振幅及ST段振幅。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RavL振幅、RⅠ+SⅢ振幅、Rv1+Sv5振幅显著增大(P〈0.01),RavF振幅增大(P〈0.05),总P振幅(∑P振幅)、总QRS振幅(∑QRS振幅)显著增加(P〈0.01),总T振幅(∑T振幅)显著降低(P〈0.01)。Ⅰ、Ⅱ、aVF、V1、V4、Vs、V6导联ST段下移(P〈0.05或〈0.01),T波振幅除Ⅲ、V3导联增高外其他导联均降低(P〈0.01)。结论同步12导联心电图P、QRS、T波综合振幅及ST段变化能客观评价小儿DCM心脏扩大及心肌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呈左束支传导阻滞起源于左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探讨其与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2年在我院行右室流出道射频消融的室性早搏22例,平均年龄34岁,男13例,女9例,患者室性早搏时胸前导联心电图均呈现左束支传导阻滞,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结果:17例在右室流出道消融获得成功,未成功5例在左室流出道消融成功。与右室流出道室早相比,左室流出道室早胸前导联R波移行早(V_3 vs V_5;P<0.05),V_1,V_2导联r波幅度较高(0.26±0.04mv vs 0.12±0.08mv;P<0.05),电轴右偏更加明显(92°±4°vs80°±7°;P<0.05)。结论:对呈左束支传导阻滞且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的室早患者,胸前导联R波移行较早,V_1,V_2导联r波幅度较高,电轴明显右偏,支持左室流出道起源。  相似文献   

16.
aVR 导联是标准12 导联的构成导联之一,但多年来临床上一直未予足够的重视.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没有临床价值的导联,然而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增多,aVR导联被人们重新认识,无论在窦性心律的判定、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宽QRS 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预激的旁道定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冠心病判断病变血管及估计预后等都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在心电图诊断中不应忽视aVR 导联.  相似文献   

17.
例1,男,23岁,健康体检。既往健康,无心动过速发作及晕厥病史。常规内科、外科、五官科以及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胸部X线、腹部B超、心脏彩超检查均正常。心电图示:窦性P波,P-R(P-δ)间期160 ms,QRS波时限110 ms,Ⅰ,Ⅱ,VL,VF,V2~V6导联可见直立的δ波(预激波),Ⅲ,aVR,V1导联可见倒置的δ波;Ⅰ,Ⅱ,VL,VF,V2~V6导联可见J点抬高,ST段自J点呈凹面向上型抬高0.1~0.15mV(见图1)。运动试验后心电图示:心率增加后抬高的ST段回降到等电位线,T波振幅降低(见图2)。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Mahaim型预激综合征;早期复极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王蛟佳 《临床医学》2022,(11):39-41
目的 分析屏气发作儿童12导联心电图变化的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屏气发作患儿为观察组,并以1∶1配比选取48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均采用心电分析仪对两组儿童进行12导联心电图描记,比较两组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V5导联P波振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VR导联、V1导联ST段振幅负向增高,aVL导联、V5导联、V6导联ST段振幅均较高(P<0.05);观察组V6导联T波振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屏气发作患儿12导联心电图变化明显,且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临床应高度重视心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前导联V 3移行的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中,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前间隔和右冠状动脉窦(right coronary cusp,RCC),以及RVOT中后间隔和左侧冠状动脉窦(left coronary cusp,LCC)的室性期前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对RVOT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2011年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RVOT起源室性期前收缩患者30例,分析其心电图特征、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结果及术中精确定位,分析室性期前收缩对RVOT结构的影响.结果 射频消融术前RVOT直径为(31.76±3.33)mm,术后6个月为(30.93±2.68)mm(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RVOT直径与室性期前收缩负荷呈正相关(r=0.484,P<0.05).RVOT间隔部来源室性期前收缩QRS时限为(157.69±18.33) ms,游离壁来源室性期前收缩QRS时限为(179.23±16.05)ms(P<0.01),QRS时限与来源部位相关(r=0.566,P<0.01).室性期前收缩QRS时限与RVOT直径无相关性(r=0.097,P>0.05).结论 RVOT来源室性期前收缩经射频消融治疗后,RVOT直径有减小的趋势,其与室性期前收缩负荷呈正相关,与室性期前收缩形态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