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将我市计划怀孕、符合生育政策的育龄夫妇100对,根据其是否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分为未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照组50对和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验组50对,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新生儿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及指畸形等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6.0%,高于实验组的8.0%,差异显著(P<0.05)。结论:指导育龄夫妇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可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在育龄妇女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6月辖区内1 863例已婚妇女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案;选择2013年7月~2014年6月辖区内1 948例已婚妇女作为观察组,实行综合干预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发生率、满意度及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相关信息知晓率。结果:观察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妇女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相关信息中的健康检查、优生检查、遗传病筛查和风险评估等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应用于育龄妇女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中可有效提高"优生"意识,促进妇女主动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优生优育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我站接收的待孕夫妇600对为观察组,孕前均实施优生健康检查,另选取同期接收的未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待孕夫妇600对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优生优育知识掌握情况及胎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优生优育知识掌握率为90.83%,同对照组21.67%比较,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胎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0.33%,同对照组1.83%比较,明显较低(P<0.05)。结论: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可有效减少畸形胎儿出生率,促进优生优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周雪莲 《妇幼护理》2024,4(4):818-820
目的 研究免费孕前优生检查对出生缺陷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 500 例免费孕前优生检查的育 龄女性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未开展免费孕前优生检查的育龄女性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出生缺陷发生率,合理饮食率、适当锻炼 率、规律生活率、补充叶酸率及孕前优生信息知晓情况。结果 对比对照组,研究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研究组合理饮 食率、适当锻炼率、规律生活率、补充叶酸率均明显更高,研究组孕前优生信息知晓明显更高(P<0.05)。结论 免费孕前优 生检查可以明显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促进合理饮食率、适当锻炼率、规律生活率、补充叶酸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1 800对待孕夫妇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0对,对照组给予常规优生健康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对优生知识的了解状况。结果:观察组总了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待孕夫妇给予优生健康检查联合全程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待孕夫妇对优生知识的了解,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联合孕期规范化干预对高龄产妇心理状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诊孕期检查的68例高龄孕妇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将其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联合孕期规范化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孕期规范化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妊娠并发症及不同时段的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孕期不同时段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阴道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早产、宫内窘迫、剖宫产、产钳助产、早夭或胎死腹中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理妊娠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联合孕期规范化干预可调节高龄产妇心理状态,保持心情愉悦,减少病理妊娠发生风险,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孕前检查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优生优育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9年4月收治的520例妇科门诊病人。将260例接受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妇科门诊病人划分为观察组,将另260例未接受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妇科门诊病人划分为对照组,观察并统计观察组检查结果同时对比两组妇科门诊病人产后新生儿存在的缺陷情况。结果观察组经孕前检查后查出21.52%的妇科门诊病人携带传染病,17.07%的妇科门诊病人有妇科疾病,10.01%的妇科门诊病人有乳腺疾病,5.71%的妇科门诊病人有内分泌疾病,2.13%的妇科门诊病人有感染性疾病,2.34%的妇科门诊病人有内科疾病,2.69%的妇科门诊病人有性病;观察组妇科门诊病人经对应治疗后新生儿发生神经管畸形、手脚指畸形、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的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检查对新生儿健康问题具有很好的保障作用,通过孕前检查能够让准备生产的妇科门诊病人及早了解自身的健康问题,避免因自身健康问题而使新生儿的健康受到威胁,有效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概率,实现优生优育,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胡锡平 《妇幼护理》2021,1(2):464-466
目的 探讨孕前健康教育护理对优生优育的干预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于本院未开展孕前 健康教育护理的 600 例待孕妇作为对照组,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7 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孕前健康教育护理的 634 例待孕妇 作为观察组。记录两组待孕妇优生知识知晓率、满意度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待孕妇护理前优生知 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待孕妇优生知识知晓率均已提升,观察组优生知识知 晓率更高(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3.33%和 0.79%(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待孕妇满意度分别 为 91.33%、98.42%(P<0.05)。结论 予以待孕妇孕前健康教育护理,有助于提升其优生知识知晓率与满意度,降低新生儿出 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羊水过少的监测与围生儿预后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对围生儿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B超检测羊水指数、无应激试验、胎动计数及临床胎心监护等手段对322例羊水过少孕妇(观察组)的羊水进行监测,并与同期310例羊水正常孕妇(对照组)在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对监测结果与确诊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羊水过少严重影响围生儿预后,观察组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超测定与分娩时羊水量结果相符率达95.7%。无应激试验正常者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围生儿病死率均低于无应激试验异常者(P<0.01)。观察组剖宫产分娩282例,胎儿窘迫19例,新生儿窒息3例,羊水胎粪污染11例;经阴道分娩40例,均发生胎儿窘迫、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窒息38例,2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过少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手术指征,羊水过少确诊后要联合电子胎心监护,了解胎儿宫内缺氧状况,结合有无高危因素及宫颈条件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作用,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我国人口的质量.方法:通过对计划妊娠的夫妇宣传教育,评估自身健康史,开展孕前一围孕期保健新模式,做好三级预防体系,以减少出生缺陷儿和先天残疾儿的发生.结果:两组孕28周~出生后7 d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71,P<20.01).结论:加强优生优育的健康教育,加强孕前-围孕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做好三级预防是降低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武汉市计划生育科技所及各区服务站自2012年3月开展孕前优生实验室检查,至2013年7月30日共接受自愿孕前优生检查服务对象85 689例,相关结果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3月31日至2013年7月30日在武汉市各区计划生育服务站自愿接受孕前优生检查的服务对象85 689例。检查对象均来自市区流动人口、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晓棠 《临床医学》2013,33(2):70-7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和围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分娩的11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为:观察Ⅰ组,70例,经治疗后血糖控制达标;观察Ⅱ组,46例,孕36周之后确诊GDM或不配合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糖代谢正常孕妇116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孕产妇妊娠结局和围生儿并发症方面的差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Ⅰ组孕产妇妊娠高血压疾病、感染、羊水过多、产后出血等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低于观察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Ⅰ组围生儿并发症(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发生率均低于观察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Ⅰ组与对照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围生儿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妊娠期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2017—2020年上报的梧州市胎儿重大出生缺陷进行监测分析,为制定减少胎儿出生缺陷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0年梧州市胎儿重大出生缺陷资料,统计重大出生缺陷发现率、重大出生缺陷发生率、出生缺陷类型的发生数及顺位、发现的时间、干预率等数据。结果 2017—2020年梧州市胎儿重大出生缺陷发生914例,发现率为49.96/万、发生率为5.49/万、出生率为0.66/万、干预率为98.03%。发现率、出生率、干预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胎儿重大出生缺陷发现的时间多为孕28周前,每年出生缺陷发生首位病因均为重型地中海贫血,干预率99.73%。孕妇户籍地为蒙山县、年龄≥35岁、怀孕次数≥4的发现率最高,分别为62.05/万、82.89/万、63.81/万;孕妇户籍地为苍梧县的发生率最高,为10.57/万,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曾有出生缺陷史、孕前没有进行优生健康检查、不按时产检的孕妇占比分别是80.20%、88.29%、43.44%。结论 近年梧州市通过落实三级综合防治策略,不断提高胎儿重大出生缺陷的发现率和干预率、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孕期胎儿体重规划教育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孕期胎儿体重规划教育控制孕妇体重对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门诊定期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参加本院举办的准父母俱乐部活动,并有准父亲参与,接受了孕期胎儿体重规划教育。对照组为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产妇体重指数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产妇孕13周至分娩前的体重指数总增幅≥6的发生率、难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05),实验组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体重规划教育能有效控制孕13周至分娩前的体重指数变化,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和难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终止妊娠时机和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76倒妊娠高血压疾病怠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孕周终止妊娠及不同分娩方式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围生儿的影响.结果;孕用≤33周分娩者,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孕用>33-36周和>36周分娩者(P<0.05);经阴道分娩者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发生率均高于剖宫产者(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促胎儿肺组织成熟治疗后.以孕周>33周终止妊娠为宜.终止妊娠方式首选剖官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及时、有效的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水平干预对孕妇产后结局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富阳市人民医院住院分娩并确诊为糖尿病的孕妇51例,其中21例为孕3235周入院后行正规治疗的孕妇(对照组),30例为孕2428周即行早期血糖干预的孕妇(观察组)。观察两组孕妇在妊娠期期并发症以及围生儿结局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相关指标的发生率分别为:妊娠高血压症(10.0%,71.4%)、早产(6.7%,47.6%)、产后出血(3.3%,33.3%)、产后感染(3.5%,47.6%)、围生儿巨大儿(6.7%,71.4%)、胎儿窘迫(10.0%,47.6%)、窒息(6.7%,38.1%)、肺炎(20.0%,76.2%),两组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及时、有效的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水平干预,能显著减少孕妇以及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在出生缺陷产前诊断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某院产科分娩或引产的100例出生缺陷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孕周的孕妇进行超声诊断,对不同孕周出生缺陷检出率、孕妇年龄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超声诊断,共检查出52例存在出生缺陷的胎儿,诊断符合率为52.00%。其中孕周在19~24周的出生缺陷检出率最高,达到28.00%,孕周≥33周的检出率最低,为4.00%;<35岁孕妇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8.00%,明显高于≥35岁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且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在出生缺陷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孕妇宜在适当的孕周期内接受相应的超声诊断,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出生缺陷情况。  相似文献   

18.
陈丽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6):2813-2815
目的观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胆汁酸(TBA)、甘胆酸(CG)的变化,探讨TBA、CG水平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诊治的ICP孕妇55例为观察组,统一检测其TBA、CG水平,纳入同期于本院进行产检的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对105例孕妇进行追踪和随访,记录围生儿结局,根据TBA、CG水平高低细分观察组产妇,分析TBA、CG水平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产妇TBA、C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早产率(27.27%)、围生儿不良结局发总发生率(52.73%)、产后大出血率(27.27%)均高于对照组的10.00%、16.00%和10.00%,新生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CG水平来看,早产率、胎儿窘迫率及胎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随CG水平升高而升高(P0.05),窒息率、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从TBA水平来看,观察组胎儿窒息率、早产率及胎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随TBA水平升高而升高(P0.05),胎儿窘迫率、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ICP产妇TBA、CG水平与围生儿不良结局关系密切,应加强TBA、CG监测以避免或预测不良分娩结局,改善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脐血流S/D比值与胎心监护(NST)联合预测胎儿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妊娠36~42周产检的孕妇1190例进行脐血流S/D监测和NST检查,分组观察与胎儿窘迫、围生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2项检查异常组较1或2项正常组的胎儿窘迫、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增高;S/D值异常组较S/D值正常组的胎儿窘迫、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增高;NST无反应型较NST反应型的胎儿窘迫、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脐血流S/D比值与NST联合预测胎儿窘迫准确率高,及时处理,有利于改善围生儿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475-4476
探讨孕妇在产前门诊中接受产前保健知识程度对妊娠结局影响。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产前门诊中登记孕妇9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整个孕期自主接受产前保健程度(包括产前检查和健康教育总次数)分为观察组(≥6次)和对照组(6次),对两组孕妇进行随访,比较妊娠及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观察组孕妇早产、过期妊娠、产后出血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生儿中早产儿、低体重儿、巨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生缺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加强产前保健知识宣讲,能提高孕期保健质量,降低不良妊娠结局,提高妊娠和分娩安全性,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