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棘球蚴病通常由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引起,人类在食用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时被感染,骨棘球蚴病的治疗一般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但治疗时间长、费用高,给患者造成了沉重负担。微小RNA(miRNA)已知参与多种生物过程和宿主-寄主相互作用,包括发育、细胞生长和死亡、寿命的相关靶点调节、转录、信号转导和细胞运动,这将有助于研究人员找到治疗和控制骨棘球蚴病的新策略和靶点。为进一步了解骨棘球蚴病,认清棘球绦虫在最终宿主和中间宿主中发育过程的分子基础至关重要,在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中发现的miRNA在其各自宿主的表达调控中具有基因和发育阶段特异性。主要对miRNA作为骨棘球蚴病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赵荣乐  郑光宇 《现代免疫学》1990,10(3):171-171,176
<正> 本文建立了生物素-抗生物素系统点免疫结合试验(BAS-DIBA),并以棘球蚴病患者血清、非棘球蚴病患者血清、健康人血清和纯化的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抗原进行BAS-DIBA和常规DIBA的诊断试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1998~1999年在内蒙古东部鄂温克旗草场调查鼠类感染泡状棘球蚴病原的情况.从该旗两个乡的草场捕获4种鼠类,只在优势鼠种,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中查到泡状棘球蚴(Alveolar echinococcus).在好力堡乡草场的总感染率为7.12%(100/1?404),其中秋季感染率为16.33%(48/294),春季为4.2%(10/238),夏季为4.82%(42/872).在南屯乡西草场的总感染率为8.18%(31/379),其中秋季感染率为13.16%(30/228),也大大地高过春季感染率0.66%(1/151).在两个乡的草场检查到的131只泡状棘球蚴阳性鼠包含有3种结构和发育形式均不相同的泡状棘球蚴虫种.其中西伯利亚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sibiricensis Rausch and Schiller,1954)泡状棘球蚴为优势种,占74.05%(97/131),多房棘球绦虫[E.multilocularis(Leuckart,1863)]泡状棘球蚴,占19.08%(25/131),呼伦贝尔泡状棘球蚴(Alveolaris hulunbeierensis Tang et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东部鄂温克旗草场鼠类感染泡状棘球蚴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报告 1998~ 1999年在内蒙古东部鄂温克旗草场调查鼠类感染泡状棘球蚴病原的情况。从该旗两个乡的草场捕获 4种鼠类 ,只在优势鼠种 ,布氏田鼠 (Microtusbrandti)中查到泡状棘球蚴 (Alveolarechino coccus)。在好力堡乡草场的总感染率为 7 12 % (10 0 140 4) ,其中秋季感染率为 16 33 % (48 2 94) ,春季为4 2 % (10 2 38) ,夏季为 4 82 % (42 872 )。在南屯乡西草场的总感染率为 8 18% (31 379) ,其中秋季感染率为 13 16 % (30 2 2 8) ,也大大地高过春季感染率 0 6 6 % (1 15 1)。在两个乡的草场检查到的 131只泡状棘球蚴阳性鼠包含有 3种结构和发育形式均不相同的泡状棘球蚴虫种。其中西伯利亚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sibiricensisRauschandSchiller,195 4)泡状棘球蚴为优势种 ,占 74 0 5 % (97 131) ,多房棘球绦虫〔E .multi locularis (Leuckart ,186 3)〕泡状棘球蚴 ,占 19 0 8% (2 5 131) ,呼伦贝尔泡状棘球蚴 (Alveolarishulunbeieren sisTangetal.,2 0 0 1)占 6 87% (9 131)。此 3种虫种幼虫期在两草场上 ,不同季节出现的情况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不同温度对泡状棘球蚴增殖力的影响李富荣,王琪(兰州医学院包虫病研究室,兰州730000)泡状棘球蚴病的流行主要见于全世界的寒冷地区,气候对多房棘球绦虫的传播和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泡球蚴增殖力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细粒棘球蚴过敏反应BALB/c小鼠模型,研究和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在细粒棘球蚴致敏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从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绵羊肝脏中提取原头蚴,培养40 d后,以50个微囊/鼠的剂量,通过腹腔注射接种BALB/c小鼠,对照组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感染6个月之后,每只小鼠按0.1 ml/10 g经腹腔注射羊源细粒棘球...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Tim-3作为一个新型促炎因子,在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的早期阶段的表达水平。方法:原头蚴感染BALB/c小鼠后1、5、9、13天,取其腹腔巨噬细胞和脾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时间点腹腔巨噬细胞、脾巨噬细胞、脾CD3+细胞Tim-3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各时间点TLR4的mRNA水平。结果:细粒棘球蚴组与对照组小鼠CD3+脾细胞Tim-3表达无明显差别;小鼠脾脏巨噬细胞(9、13天)、腹腔巨噬细胞(5、9、13天)表面Tim-3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有升高,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巨噬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第1天时TLR4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早期,巨噬细胞Tim-3的表达升高,并可能通过下调TLR4的表达,抑制了巨噬细胞功能,从而抑制宿主的免疫杀伤,产生了免疫逃避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藏药二十五味铜灰散的成分之一—自然铜和天竺黄治疗小鼠继发性棘球蚴病,探讨——药物治疗感染棘球蚴的小鼠后其体内细胞因子的变化趋势。方法感染棘球蚴小鼠给予藏药、自然铜及其它药物治疗90d后,剖杀小鼠眼球获取小鼠血清。检测小鼠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L-2、IL-6、IL-10和IgE的含量。结果治疗90d后,小鼠血清IL-2、IL-6和IgE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鼠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L-2、IL-6、IL-10和IgE的含量可作为判断治疗棘球蚴病的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蚴通过调控巨噬细胞STAT6的表达介导其极化的机制。方法:使用细粒棘球蚴囊液(EgCF)处理巨噬细胞系Raw264.7,以未加EgCF组作为对照组,qRT-PCR、ELISA、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检测M1、M2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研究细粒棘球蚴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使用EgCF处理巨噬细胞,并在实验组加入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抑制剂,以未加抑制剂组及DMSO组作为对照组,qRT-PCR、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检测STAT6、M1、M2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研究细粒棘球蚴通过调控巨噬细胞STAT6的表达,介导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结果:EgCF促进STAT6和M2相关因子的表达(P<0.05),抑制M1相关因子的表达(P<0.05)。STAT6抑制剂可抑制Raw264.7细胞中STAT6和M2相关因子表达,并上调M1相关因子表达。结论:EgCF通过促进STAT6的表达介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  相似文献   

10.
细粒棘球绦虫抗氧化蛋白TPx的免疫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抗重组细粒棘球绦虫抗氧化蛋白TPx(rEgTPx)多克隆抗体对天然EgTPx的结合活性,探讨EgTPx在原头蚴内的分布。方法:采集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绵羊肝脏,在无菌条件下收集包囊内的原头蚴,经消化处理后制备石蜡切片。利用rEgTPx多克隆抗体,以间接免疫荧光法确定抗氧化蛋白EgTPx在原头蚴内的分布。结果:rEgTPx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地结合天然EgTPx抗原表位,EgTPx广泛分布在原头蚴的体表皮层、皮下层和钙颗粒细胞内。结论:确定了EgTPx蛋白在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内的分布,为研究EgTPx在原头蚴发育的生物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边疆地区包虫病流行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继红 《医学信息》2007,20(4):682-683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具有地方性的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及四川。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细粒棘球蚴感染并发过敏性哮喘实验动物模型及探讨细粒棘球蚴感染对过敏性哮喘的作用。方法 24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单纯哮喘组,C组为细粒棘球蚴感染并发哮喘组。C组大鼠经腹腔注射感染细粒棘球蚴,70 d后,以卵白蛋白(OVA)分别对B组、C组大鼠进行致敏及激发,建立过敏性哮喘模型。取大鼠肺组织作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炎症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与B组比较,C组大鼠血清IL-17和IL-4的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血清IFN-γ的水平明显上升(P<0.05)。各组大鼠血清IL-4与IFN-γ水平呈密切负相关(r=-0.915),IL-4和IFN-γ水平与IL-17呈负相关关系(r=-0.406,-0.603),P<0.05。结论细粒棘球蚴感染对过敏性哮喘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线粒体cox1基因部分序列对青南高原地区称多、达日、玛沁3县高原鼠兔感染的20份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样品进行分子鉴定和遗传分化分析.在测序获得的700 bp长度序列中检测到17个变异位点,其中11个为简约信息位点.共检测到9个单倍型,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都表明这些单倍型都属于石渠棘球绦虫.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免疫和Eg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将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采用皮下注射、鼻腔内接种、口服灌胃和肌肉注射4种途径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周用Eg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的凋亡发生率,同时设有BCG和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脾细胞凋亡发生率明显低于感染对照组;口服和肌肉注射组的脾细胞凋亡发生率显著低于皮下和鼻腔内接种组.结论:Eg原头节感染可引起小鼠脾细胞发生凋亡,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95疫苗接种可抑制感染鼠脾细胞的凋亡,疫苗口服和肌肉注射是两种较好的免疫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棘球蚴病的临床特征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青海红十字医院及青海红十字医院的全省医联体医院住院的妊娠合并棘球蚴病患者45例作为病例组,分析病例组各患者临床特征,同期随机纳入45例于青海红十字医院住院的无妊娠并发症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孕产妇的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情况。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两组孕产妇的年龄、产前BMI、分娩孕周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民族、居住地、文化程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孕产妇流产或早产、产后出血、会阴侧切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孕产妇产钳助产术、剖宫产术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孕产妇新生儿的体质量、1分钟Apgar评分、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或死亡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妊娠合并棘球蚴病增加了孕产妇剖宫产率及产钳助产率,对新生儿妊娠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细粒棘球蚴慢性感染小鼠不同亚群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对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s)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20只C57 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小鼠腹腔注射活原头节2 000个/只,对照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感染第180天后,解剖并观察小鼠腹腔和各脏器的病变。无菌条件下取其脾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及其亚群比例。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选感染组和对照组小鼠MDSCs亚群以及正常对照组小鼠CD19+B细胞,将二者以1∶1比例共培养,3 d后流式检测Bregs比例。结果 细粒棘球慢性感染小鼠腹腔和内脏器官中发现单房性包囊。MDSCs、多核MDSCs(PMN-MDSCs)及单核MDSCs(M-MDSCs)的比例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M-MDSCs与B细胞共培养结果显示,与单纯B细胞组相比,正常对照及感染小鼠M-MDSCs均能显著增加CD19+IL-10+B以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绦虫(Eg)重组双歧杆菌(Bb)-Eg95-EgA31疫苗免疫和Eg原头节攻击后小鼠的囊重抑制率及脾细胞增殖的变化。方法将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EgA31疫苗分别采用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鼻腔内接种和口服灌胃4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8周每鼠用50个Eg原头节攻击感染,感染后25周剖杀小鼠,分离细粒棘球蚴包囊并称重,计算囊重抑制率;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g粗抗原(EgAg)或刀豆素A(ConA)刺激培养,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同时设有空载体、Bb和MRS对照。结果以上4种疫苗接种组小鼠的囊重抑制率分别为45.33%、41.33%、70.67%和62.67%;疫苗接种组的脾细胞明显增殖;鼻腔内接种和口服免疫组的脾细胞增殖显著高于皮下和肌肉注射组。结论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EgA31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细粒棘球绦虫重组质粒pGEX-Eg95,并研究该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表达。方法超声粉碎细粒棘球蚴组织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Eg95抗原编码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1λT,构建重组质粒pGEX-Eg95;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用SDS-PAGE和Western blowing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RT-PCR扩增出471bp的Eg95抗原编码基因;双酶切证实Eg95抗原编码基因成功插入pGEX-1λT中;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产物为相对分子质量约42500的重组蛋白,与预期结果一致,表达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1%;Western blot鉴定显示重组蛋白能被细粒棘球蚴感染鼠血清识别。结论成功构建了细粒棘球绦虫重组质粒pGEX-Eg95,该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了高效融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泡状棘球蚴抗体的方法.方法 重组抗原Em18(rEm18)作为包被抗原,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rEm18抗原为检测抗原,建立检测人血清中泡状棘球蚴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应用方阵滴定法对包被抗原、酶标抗原等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该系统的灵敏性、特异性、重复性进行初步分析评价.结果 rEm18最佳包被浓度为2.5μg/mL,HRP标rEm18稀释度为1∶800.灵敏度为92%(46/50),特异性为94%(47/50),假阴性率为8% (4/50),假阳性率为6% (3/50),批内变异≤9.55%,批间变异≤14.79%,与Em2-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快速检测泡球蚴特异性抗体的ELISA法,其可以用于人泡球蚴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巨大肝泡状棘球蚴病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大肝泡状棘球蚴病2例赵红艳谭德银例1女性,37岁,柯尔克孜族,牧民。右上腹间歇性钝痛伴恶心3个月,剧烈活动后症状加重,于1995年2月16日入院。查体:右上腹可见约7cm×5cm局限性隆起,于右肋下10cm可触及肝下缘,肝表面光滑、质硬、轻度触压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