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方法将141例T2DM患者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三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A组(50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B组(50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C组(41例)。50例正常人为D组。眼底镜检查眼底改变。利用高频超声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血管重构情况。结果 C组颈总动脉干IMT、颈总动脉分叉处IMT、颈内动脉IMT、颈动脉平均IMT、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B、D组(P<0.05);A、B组均高于D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C组有多枚斑块的血管受累条数明显高于A、B、D组(P<0.05);B组均高于A、D组(P<0.05)。C组的重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B、D组(P<0.05);A、B组重构发生率均高于D组(P<0.05);B组的重构发生率高于A组(P<0.05)。B、C组的负性重构发生率均高于A、D组(P<0.05);B组与C组、A组与D组的重构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正性重构发生率均高于负性重构发生率(P<0.05);B、C组负性重构率均高于正性重构发生率(P<0.05)。结论应用高频超声能够准确、快速地评价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的颈动脉IMT及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高频超声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T2DM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两组:HbA1c<9%为A组(51例),HbA1c≥9%为B组(49例)。C组为50名正常人。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颈动脉IMT、斑块部位的血管总面积(TVA)及管腔面积(LA),计算重构指数(RI)及斑块总积分。实验室检测HbA1c;分析其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 A组和B组颈总动脉干、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IMT、颈动脉平均IMT及斑块总积分均高于C组(P均<0.05);B组颈总动脉干、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IMT、颈动脉平均IMT及斑块总积分高于A组(P均<0.05)。A组及B组HbA1c与颈动脉平均IMT呈正相关(P<0.05)。A组、B组的重构发生率均高于C组(P均<0.01);A组与B组的重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负性重构发生率高于A组及C组(P均<0.05);A组与C组间重构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正性重构发生率高于负性重构发生率(P均<0.05);B组负性重构率高于正性重构发生率(P<0.05)。结论 T2DM 患者的HbA1c水平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HbA1c可能影响颈动脉血管重构;应用高频超声可较为准确地评价T2DM患者HbA1c与颈动脉IMT及血管重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高频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T2DM患者按病程分为3组:病程小于5年为A组(36例);5~10年为B组(31例);大于10年为C组(33例);正常对照组为D组(30例)。应用高频超声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如有斑块形成,测量其血管总面积(TV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重构指数(RI),并检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结果糖尿病各组颈动脉血管重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C组血管重构发生率高于A、B组(P<0.05);C组血管负性重构发生率高于正性重构发生率(P<0.05);A、B组血管正性重构发生率高于负性重构发生率(P<0.05);C组中软斑及混合斑的血管负性重构发生率高于A、B、D组(P<0.05);软斑、硬斑及混合斑之间重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组的血管正性重构发生率、TC、LDL-C及ApoB高于硬斑组及混合斑组(P<0.05)。结论应用高频超声能够简便、准确、综合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糖尿病肾病(DN)肾内动脉阻力指数(RI)异常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6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三组:GFR≥90 ml·min-1·(1.73 m2)-1为A组,60 ml·min-1·(1.73 m2)-1≤GFR<90 ml·min-1·(1.73 m2)-1为B组(25例),GFR<60 ml·min-1·(1.73 m2)-1为C组,同时选取25名健康志愿者为D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肾内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同时获得颈动脉血管重构指标:血管重构发生率、重构类型(正重构、负重构、无重构)。结果组间比较 A、B、C、D四组中,RI(F=3.873,P<0.05)及IMT(F=4.3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B、C组RI及IMT均高于D组(P均<0.05),C组高于B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由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RI与IMT呈正相关关系(r=0.48,P<0.05),与eGFR呈负相关关系(r=-0.34,P<0.05);A组、B组、C组血管重构发生率均高于D组(P均<0.05),B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P均<0.05)。血管重构类型:A、B、C、D四组中负性重构随GFR降低逐渐递增,但只有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D 组中血管重构类型以无重构为主,A、B、C 组中血管重构类型均以正性重构为主;根据ROC曲线,RI>0.73为判定DN患者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截断参考值,其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88%。在此参考值之上 IMT 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获取肾内动脉 RI可评价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进展并反映其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对糖尿病肾脏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系膜上动脉(SMA)的异常改变,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5例T2DM患者按病程分为两组:病程≤10年(B组)44例;病程10年以上(C组)41例;正常对照组(A组)43例。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SMA内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性质,测定参数:管径(D),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速度(EDV),时间平均速度(TA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 SMA管腔中可探及软斑、硬斑及混合斑;C组斑块发生率高于A组(P<0.01);B组、C组的管径较A组增宽(P<0.05);B组PSV、TAVM、PI、RI高于A组(P均<0.05);C组PSV、TAVM、PI、RI高于A组和B组(P均<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检测出不同病程T2DM患者SMA的异常改变,为T2DM患者SMA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FibroTouch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肝脏脂肪变和纤维化程度及二者相关性。方法:将92例T2DM患者按病程分为两组:病程>10年(A组)46例;病程≤10年(B组)46例,正常对照组(C组)46例。应用FibroTouch技术对肝脏脂肪衰减参数和肝脏硬度值进行检测,获得肝脏脂肪衰减参数和肝脏硬度值。结果:A组和B组肝脏脂肪衰减参数和肝脏硬度值均明显大于C组(P均<0.05);A组肝脏脂肪衰减参数小于B组(P<0.05);A组肝脏硬度值大于B组(P<0.05)。A组、B组脂肪衰减的程度较C组增加(P均<0.05);A组脂肪衰减的程度较B组减低(P<0.05);A组、B组肝脏硬度的程度较C组增加(P均<0.05),A组肝脏硬度的程度较B组增加(P<0.05)。T2DM患者肝脏脂肪变和纤维化程度之间呈明显负相关性(r=-0.81,P<0.05)。结论:FibroTouch技术可以无创、方便、客观地评价T2DM患者肝脏脂肪变和纤维化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评价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流动力学与不同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符合2010年糖尿病新标准诊断的初诊T2DM患者82例,根据HbA1c水平将其分为A组45例(HbA1c均〈6.5%)和B组37例(HbA1c均≥6.5%).应用高频超声测量两组患者及50例健康成人(C组)双侧颈总动脉IMT、动脉斑块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 A、B组颈总动脉IMT均高于C组(P 〈 0.05),且B组IMT高于A组(P 〈 0.05).B组斑块发生率和斑块积分均高于A、C组(P 〈 0.05),且A组斑块发生率和斑块积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颈总动脉血流参数PI和RI均稍高于C组(P 〈 0.05),且A、B组间PI和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可准确评估初诊T2DM患者颈总动脉IMT、斑块形成及血流动力学特征与HbA1c水平的相关性,对初诊T2DM患者颈动脉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81例,按高血压类型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42例(A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组39例(B组).对照组为30名健康老年人.二维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期、舒张期内径,观察颈总动脉斑块情况;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总动脉收缩期峰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流速(Vmean)、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B组颈总动脉IMT、僵硬度、RI升高(P<0.01),扩张性、EDV、Vmean降低(P均<0.05),A组PI升高(P<0.01),B组PSV降低(P<0.05);A组颈总动脉僵硬度、PSV、RI、PI高于B组(P均<0.05),扩张性和EDV低于B组(P<0.01);A、B组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收缩压、脉压与颈总动脉内径、IMT、EDV、Vmean、RI、PI密切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发生重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管壁顺应性差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患者.收缩压及脉压对颈动脉重构及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半定量评估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分析其与循环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的相关性,探讨NLR对斑块内新生血管及斑块易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行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检查的受试者132例,应用超声造影半定量评估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分级并进行分组:1~2级60例(A组)、3级44例(B组)和4级28例(C组)。同时获取各组循环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淋巴细胞计数(LY)及NLR。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斑块超声造影分级与循环血中白细胞各亚型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影响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A、B、C组间WBC和NE依次增高,LY依次减低,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组NLR最小,C组NLR最大,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与循环血中WBC、NE和NLR均呈正相关(r=0.30、0.59、0.77,均P<0.01),与LY呈负相关(r=-0.50,P<0.01)。三组中脑梗死患者构成比在C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是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循环血中NLR每增加1.08,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增加一级。结论循环血中NLR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密切相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NLR每增加1.08,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增加一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特征。方法:将糖尿病患者82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25例),合并冠心病心肌缺血组(B组39例)以及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组(C组18例)。各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IMT并观察粥样斑块特征,计算斑块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并进行比较。结果:(1)IMT、斑块积分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B组高于A组(P<0.05)。(2)斑块检出率B、C组均高于A组(P<0.05)。(3)C组软斑和溃疡斑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单纯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的IMT及斑块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颈动脉的IMT及斑块特征是一个心血管事件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糖尿病患者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以探讨糖尿病与股动脉硬化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30例糖尿病患者及25例正常人的股动脉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股动脉内膜回声及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测量内—中膜厚度(IMT)和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早期峰值流速(Vd),阻力指数(RI)。结果:(1)糖尿病组股动脉IMT[(1.20±0.22)mm]明显大于对照组[(0.75±0.09)mm,P<0.05];(2)糖尿病组股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3)糖尿病组股动脉Vd小于对照组(P<0.05);Vs、RI两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组股动脉IMT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 2型糖尿病 (DM )、高血压病 (EH)、DM合并EH患者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 (IMT)和内径 ,分析DM和EH对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3 7例DM患者分为A组 ,3 2例DM合并EH患者为B组 ,41例EH患者为C组 ,3 7例健康志愿者为D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所有观察对象的颈动脉IMT ,休息时、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的颈动脉内径。结果 各组患者的IMT明显厚于D组 ( 0 .68± 0 .2 4)mm ,P均 <0 .0 1,B组 ( 2 .3 1± 1.0 4)mm明显厚于A组 ( 1.2 7± 0 .5 1)mm和C组 ( 1.5 8± 0 .77)mm ,P均 <0 .0 1,C组明显厚于A组 (P <0 .0 5 ) ;各组患者的颈动脉内径明显小于D组 ,P均 <0 .0 5 ,各组患者之间颈动脉内径无明显差异 ;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 ,各组患者颈动脉舒张程度明显小于D组 ( 5 .3 3 %± 1.14 %) ,P均 <0 .0 1,B组 ( 2 .62 %± 0 .85 %)明显小于A组 ( 3 .43 %± 1.0 7%)和C组 ( 3 .2 7%±1.0 3 %) ,P均 <0 .0 1,A、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含服硝酸甘油后 ,各组观察对象之间颈动脉的舒张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DM、EH患者血管IMT增厚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 ;DM合并EH时 ,IMT进一步增厚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2DS)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检测慢性肾衰竭(CRF)患者颈总动脉不同时期各项参数变化,探讨此二者在早期预测CRF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4个病例组:A组:肾功能代偿期;B组:肾功能失代偿期;C组:肾功能衰竭期;D组:尿毒症期)和32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根据M型超声和2DS成像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计算动脉僵硬度参数(β)及PWV,并将两者与脉压(P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RF患者颈动脉的IMT、PWV、β随肌酐的上升而逐渐增高,A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C组和D组均高于B组(P<0.05);D组高于C组(P<0.05);其中B、C、D组的IMT、PWV均高于A组(P<0.05)。PP随肌酐的升高变化趋势为对照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均高于对照组和A组(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高于B组和C组(P<0.05)。进入肾功能失代偿期颈总动脉β和PWV明显增大(P<0.05),β和PWV均与PP显著相关。结论 CRF患者颈动脉PP、β和PWV等指标均能反映动脉壁弹性,但β和PWV的改变早于PP的改变,随着病程的延长,血管壁弹性逐渐减退,进一步促进PP增大。2DS和PWV可以对CRF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T2DM)女性患者膀胱异常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0例T2DM女性患者分为2组:A组,30例,病程>10年;B组,30例,病程≤10年。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采用超声诊断仪分别测量膀胱排空后、适度充盈时的左右径、上下径及前后径,测量适度充盈时膀胱壁厚度、逼尿肌厚度(DWT),计算膀胱残余尿量(PRV)、膀胱重量(UEBW)。对3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PRV、DWT、UEBW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间年龄、BMI、PR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DWT明显大于B组、C组(P均<0.05),B组和C组间D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UEBW均明显大于C组(P均<0.05),且A组UEBW大于B组(P<0.05)。结论 超声可无创、准确地评价女性T2DM患者膀胱的异常改变,对于临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超声评价糖尿病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下肢动脉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T2DM)合并微量白蛋白尿(MA)患者的下肢动脉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58例T2DM患者及40名正常对照,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T2DM患者分为T2DM合并MA组(T2DM1组)30例和T2DM未合并MA组(T2DM2组)28例,利用高频超声检测两组下肢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结果 T2DM组IM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2DM1组IMT高于T2DM2组(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2DM组IMT与UAER及病程呈正相关(r=0.311、0.441,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UAER是IMT的独立影响因素。T2DM组股动脉IMT>腘动脉IMT>末梢动脉IMT;股动脉及腘动脉以不均质回声斑块为主;股浅动脉远端、下肢末梢动脉以点状强回声斑块为主,当腘动脉IMT增厚明显时,末梢动脉点状强回声更加密集。结论 T2DM患者下肢动脉IMT与硬化斑块形成情况与UAER密切相关。超声能够快捷、准确地检测T2DM合并MA患者下肢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管重构与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水平的关系。方法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5例为研究组,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利用超声测定IMT及斑块情况,采用免疫法测定Hcy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DD水平。比较两组Hcy和DD水平,分析其与IMT和血管重构的关系。结果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CY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MT和血管重构指数(RI)均大于对照组(P0.05)。年龄、吸烟史、LDL、HCY和DD均为IMT的影响因素(P0.05); HCY和DD水平与IMT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脑梗死高危患者中可将Hcy和DD作为独立危险因子预测颈动脉血管重构和IMT增厚;关注HCY和DD水平,有利于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降低心血脑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联合超声心动图技术对糖尿病肾病(DKD)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2023年7月扬州市中医院收治的9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是否增高分为三组,均行血管超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三组患者IMT、斑块积分及心功能参数差异。结果:DKD患者左房内径(LA)、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心室质量(LVM)、Tei指数、IMT、斑块积分均为从A组、B组、C组逐渐增大(P<0.05);C组的EF低于A组、B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LVM、IMT、Scr是影响DKD诊断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LVM、IMT、Scr单独及联合诊断DKD的AUC分别为0.830、0.835、0.742、0.914,联合诊断的AUC最大。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超声心动图可提高DKD诊断效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追踪(ET)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股动脉弹性的价值.方法 采集30例正常人和54例2型糖尿病患者股动脉的二维超声图像,测量双侧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管内径(D);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PW)测量收缩期流速(Vs)、舒张早期反向流速(Vr)、舒张末期正向流速(V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应用ET技术检测弹性指标:僵硬度指数(β)、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 按照IMT是否<1.0 mm分组后显示:糖尿病IMT< 1.0 mm组及糖尿病IMT≥1.0 mm组的股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RI、PI、Vr及弹性指标β、Ep、PWVβ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AC值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IMT≥1.0 mm组的股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RI、PI与IMT<1.0 m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弹性指标β、Ep、PWVβ较糖尿病IMT<1.0 mm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动脉硬化,且在血管粥样硬化的形态学改变出现之前,血管壁弹性功能已降低,且影响血流动力学,造成外周组织血液供应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早期颈总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及意义。 方法 42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按照放疗进程分为3组:A组,放疗前1~3天;B组,放疗时间2.5~3.0周(照射剂量为26~30 Gy);C组,放疗时间5~6周(照射剂量为50~60 Gy)。比较3组颈总动脉超声测量数据:内-中膜厚度(IMT),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舒张期比值(S/D),颈总动脉收缩末期内径(Ds)、舒张末期内径(Dd),僵硬度(β),弹性系数(E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 结果 B组、C组与A组比较及C组与B组比较,β、Ep、PWVβ显著升高,AC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I、IMT、RI、PI、S/D、Ds和Dd测值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早期即可发生动脉弹性功能改变,ET技术能够早期定量评价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颈总动脉损伤。  相似文献   

20.
三种静脉置管法在ICU抢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种静脉置管法在ICU抢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4例危重患者分为A组(低位股静脉置管)352例、B组(常规股静脉置管)107例、C组(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345例,记录三组置管平均操作时间、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平均操作时间大于A组、C组(P<0.05),C组留置时间明显低于A组、B组(P<0.05);A组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C组静脉炎、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低位股静脉置管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创新、并发症少的特点,为最佳置管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