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ⅠB2、ⅡA2期宫颈癌的疗效和晚期不良反应。方法 96例病理确诊的初治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前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术前放疗组患者采用盆腔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放疗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同期放化疗组接受盆腔外照射联合后装放疗,同期顺铂化疗增敏。结果术术前放疗组及根治性放疗组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62.0%、45.8%(χ2=3.854,P=0.05);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2%、60.4%(χ2=1.987,P=0.159);远期生活质量FACT-Cx量表的五大模块得分相当,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前放疗联合手术延长了ⅠB2、ⅡA1期宫颈癌的无进展生存率,且长期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是临床可行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ⅠB2、ⅡA2期宫颈癌术前近距离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术前近距离放化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5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科收治的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共82例。根据术前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手术组(A组,27例)、新辅助化疗组(B组,41例)、近距离放化疗组(C组,14例)。B、C组术前辅助处理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比较3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临床病理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生存时间。结果:新辅助化疗组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直接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近距离放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距离放化疗组的脉管侵犯率、深肌层浸润率、淋巴结阳性率均低于直接手术组和新辅助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距离放化疗组的术前治疗总有效率(85.7%)高于术前化疗组(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神经侵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41.2月(95%CI:33.8~48.5月)、63.9%;33.8月(95%CI:28.9~38.7月)、53.1%及48.1月(95%CI:37.5~58.7月)、68.2%;3组中位生存时间及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近距离放化疗较新辅助化疗能明显改善肿瘤病理缓解率,未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因而ⅠB2、ⅡA2期宫颈癌术前后装近距离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是安全、有效的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ⅠB2和ⅡA2期宫颈癌复发和(或)转移的危险因素,探讨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和(或)腔内放疗对复发和(或)转移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51例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治疗方案、术后病理危险因素、复发时间及生存状态。结果 共有63例患者出现复发和(或)转移,淋巴转移、脉管间隙受侵、肿瘤大小、术后病理危险因素个数与复发和(或)转移有关(P<0.05)。其中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复发和(或)转移的主要因素(OR=8.575)。直接行根治性手术(RH组)患者、术前行腔内放疗(RTH组)患者、术前行以铂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NACT组)患者、行根治性放疗/放化疗(RT/CRT组)患者发生复发和(或)转移的比例分别为29.6%、22.6%、20.0%、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肿瘤无明显缩小的患者出现复发和(或)转移的比例较化疗后有效的患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 淋巴转移、脉管间隙受侵、肿瘤大小、术后病理危险因素个数与ⅠB2及ⅡA2期期宫癌的复发和(或)转移有关。术前腔内放疗、术前新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Ⅰ B2~ⅡB期宫颈癌术前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动脉介入化疗,通过观察患者疗效及副反应,评价介入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结果:35例患者中31例完成1个疗程,4例完成2个疗程,宫颈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有效率为88.57%,化疗副反应较轻.结论:介入化疗联合手术在Ⅰ B2~ⅡB期宫颈癌治疗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中假性脉管浸润(PVI)发生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行手术治疗且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共183例。分为腹腔镜组80例(43.7%),开腹组103例(56.3%)。由1名有经验的病理医生对所有病理切片重新阅读,比较两组PVI的发生率,并分析PVI发生的相关因素、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183例子宫颈癌患者中,PVI共33例(18.0%),腹腔镜组中PVI的发生率(26.3%,21/80)明显高于开腹组(11.7%,12/103)(P=0.011)。单因素分析显示,PVI与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P=0.00)、手术方式(P=0.011)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LVSI(P=0.000)及腹腔镜手术(P=0.005)增加PVI发生风险。PVI阳性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90.9%)和总生存率(93.9%)均高于PVI阴性患者(84.0%、87.3%),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PVI错误判读为LVSI,其中有2例患者术后接受了不必要的辅助治疗。结论对于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PVI发生率高于开腹手术;PVI误诊为LVSI可能会增加术后不必要的辅助治疗,但目前尚不能证明PVI对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59例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59例宫颈癌病人分成两组:同步放化疗组(33例)和单纯放疗组(26例)。同步放化疗组采取放疗的同时静脉滴注化疗药物顺铂,剂量30mg/m2/周。单纯放疗组仅仅进行单纯放疗治疗。结果:同步放化疗组近期疗效有效率为96.97%,单纯放疗组为76.92%,两组间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也较为常见。同步放化疗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78.8%,骨髓抑制率为48.5%,单纯放疗组两项指标分别为50.0%、30.8%,两者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术前同步放化疗并不增加并发症,两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同步放化疗比单纯放疗组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毒副作用,且两者之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无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同步放化疗(CCRT)与术后辅助CCR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京医院妇产科行机器人宫颈癌根治性手术(RS)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444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接受CCRT分为两组:术前CCRT+RS组(264例)和RS+术后CCRT组(18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及放化疗毒副反应和复发、生存等情况。结果:①术前CCRT+RS组行CCRT后的总有效率(CR+PR)为92.6%,其中CR率9.1%,PR率87.1%。②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因两组患者的FIGO分期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的疗效进一步分层(ⅠB2、ⅡA、ⅡB期)比较,ⅡA期患者,其术前CCRT+RS组3年远处转移率、死亡率低于RS+术后CCRT组(P<0.05);3年无瘤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高于RS+术后CCRT组(P<0.05)。而ⅠB2期和ⅡB期患者两组比较,其3年内的随访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RS+术后CCRT组患者1~2级急性膀胱毒性及下肢水肿的发生率高于术前CCRT+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采用术前新辅助CCRT联合RS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提高近期ⅡA期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不增加手术风险,可减少下肢水肿和1~2级急性膀胱反应的发生率。该结论仍需大样本的临床来验证。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宫颈癌的传统手术治疗与放射治疗的疗效.回顾分析152例于1991年6月-2004年5月在日本东京大学附属医院因宫颈癌FIGO Ⅰ~Ⅱ期行手术与放射治疗的病例。中位年龄为53(25~81)岁.中位随访43.5(1~130)个月。所有患者均为初治病例,并经组织病例证实。ⅠA期13例,ⅠB期52例,Ⅱ。期24例,ⅡB期63例。24%(37/152)的患者行放射治疗,76%(115/152)的患者行传统手术治疗。两组间年龄及盆腔淋巴结状态有统计学差异,而FIGO期别、随访时间、病理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状态无统计学差异。患者评价用常规体检,非麻醉状态下盆腔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胸部X线、钡灌肠等.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用CT或MRI确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Ⅰb~Ⅱb期菜花型或内生型宫颈癌于根治术前给予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介入治疗采用PVB方案,包括顺铂(DDP)、长春新碱(VCR)、博莱霉素(BLM)。17例Ⅰb~Ⅱb期菜花型或内生型宫颈癌,其中Ⅰb 1期3例,Ⅰb 2期6例,Ⅱa期5例,Ⅱb期3例。病理类型:鳞癌15例,腺癌2例。化疗后15例行子宫广泛根治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2例化疗无效而进行放疗。结果:化疗总有效率88.2%(15/17),5例肿瘤完全消退(29.4%),其中2例术后病理标本中未见残留癌,10例部分缓解(58.8%)。1例于2年后死于肺转移。最常见的副反应是轻度恶心、呕吐及轻度骨髓抑制。结论:Ⅰb~Ⅱb期菜花型或内生型宫颈癌在根治术前给予介入治疗(PVB方案)能使肿瘤缩小,宫旁组织浸润消退,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Ⅰ B2及ⅡA2期)不同治疗模式的毒性反应及预后.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69例Ⅰ B2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入组,其中同期放化疗组(A组)49例,根治性手术组(B组)58例,新辅助化疗+根治性手术组(C组)62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毒副反应及近期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淋巴结阳性比率(LNR)对IB~IIA期宫颈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经根治性子宫切除±双侧卵巢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的淋巴结转移阳性的102例IB~II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LNR、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辅助治疗对PFS及OS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LNR、分期对PFS、OS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LNR10%的患者PFS更差(HR=0.151,P=0.047,95%CI为0.023~0.974);而LNR10%患者的OS与LNR≤10%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NR可以作为判断IB~IIA期宫颈癌患者PFS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Ⅰb~Ⅱa期大菜花型或内生颈管型的宫颈癌于根治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2例Ib~Ⅱa期大菜花型或内生颈管型的宫颈癌,其中Ⅰb1期3例,Ⅰb2期6例,Ⅱa期13例。病理类型:鳞癌17例,腺癌5例。新辅助化疗采用以顺铂为主动脉灌注给药。化疗后19例行子宫广泛根治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3例化疗无效而行放疗。接受手术者中有4例因淋巴结转移术后追加放射治疗。结果化疗总有效率86.4%(19/22),5例肿瘤完全消退(22.7%),其中2例术后病理标本中未见残留癌。14例部分缓解(63.6%),1例于治疗2年后死于肺转移。G3、G4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8.2%(4/22)和4.5%(1/22)。结论Ⅰb~Ⅱa期大菜花型或内生颈管型宫颈癌在根治术前给予动脉灌注化疗能使肿瘤缩小,宫旁组织浸润消退,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中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在Ⅰ B2及ⅡA2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Ⅰ B2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8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行宫颈癌根治术;观察组41例,宫颈癌根治术中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两组术后辅以放疗或放化疗.对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复发率、生存率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15.0%;48个月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为70.0%.对照组复发17例,复发率为38.6%;48个月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0%和6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29.3vs 40.0%)、术中出血量(325.0±58.0ml vs 315.0±50.1 ml)及盆腔淋巴结阳性率(56.1%vs 57.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率为17.1%,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P<0.05);多因素分析则表明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P<0.05).结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有关.在宫颈癌根治性手术中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并辅以术后治疗,可以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及术后单纯化疗在有复发中危和高危因素的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68例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初始治疗为宫颈癌根治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复发中危因素组(中危组)37例(侵犯宫颈深度>1/2宫颈厚度、低分化、肿瘤直径≥4cm、淋巴血管间隙受累)和复发高危因素组(高危组)31例(淋巴结转移、宫旁肿瘤侵犯、切缘阳性)。对所有患者术后辅助单纯化疗,中危组3~4个疗程,高危组4~6个疗程。宫颈鳞癌及腺鳞癌化疗为BIP方案(博来霉素+异环磷酰胺+顺铂/卡铂),腺癌化疗为TP方案(紫杉醇+顺铂/卡铂)。总结患者的3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复发率和手术及化疗的并发症及毒副反应。结果:37例中危组患者3年累积无瘤生存率为93.1%,31例高危组患者3年累积无瘤生存率为8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的总复发率为10.3%(7/68),中危组复发率为8.1%,高危组复发率为12.9%。中危组和高危组盆腔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4%和6.5%。两组各项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手术及术后化疗对于有复发中危和高危因素的ⅠB~ⅡA期患者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患者可耐受手术联合单纯化疗的并发症和毒副反应,并获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巨块型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初治的经病理确诊的68例ⅠB2~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采用PVB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手术,观察近期的疗效.结果 临床近期有效率达75%,手术切除率达100%.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和症状改善率,化疗后肿瘤直径较化疗前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所有手术患者均能顺利切除病灶并达到切缘距离病灶1cm以上.结论 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成为治疗该病的一种新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宫颈癌与非妊娠期宫颈癌在临床表现及手术方面存在的差异,分析其存在的差异,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医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2016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年龄≤40岁宫颈癌患者160例,就ⅠB期妊娠期宫颈癌患者与非妊娠宫颈癌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分期、诊断、病理、治疗、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妊娠期宫颈癌患者与非妊娠期宫颈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妊娠期宫颈癌与非妊娠患者平均孕产次数、平均流产次数、分期、诊断方法、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宫颈癌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84.80±66.86)min,术中出血量(217.33±207.73)ml,非妊娠期患者的为(249.59±57.04)min、(131.85±95.9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35)。结论妊娠合并宫颈癌与非妊娠宫颈癌之间亦存在很多相同点,不同的是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非妊娠宫颈癌患者严重。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手术和放疗在治疗早期浸润性宫颈癌证明是有效的,很多医疗中心将这些治疗形式中的一种作为标准化治疗,挑选病人常靠经验及病史。尽管采用一种方法疗效不错,很多学者均在试用联合二种方法去改进疗效。常见标准的联合治疗是根治术加术  相似文献   

18.
近年随着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及介入技术水平的提高,临床上宫颈癌介入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1].宫颈癌动脉化疗栓塞可在短期内控制肿瘤生长,缩小病灶,有利于手术切除,提高生存率[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Ib2期和IIa2期宫颈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收治的73例接受同步放化疗的Ib2和IIa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统计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评价近期疗效,统计3年、5年无瘤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评价远期疗效,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同步放化疗治疗Ib2期和IIa2期宫颈癌的有效率(CR+PR)为91.78%,疾病控制率(CR+PR+SD)为97.26%;3年DFS为84.93%,0S为86.30%;5年DFS为79.45%,0S为82.19%。所有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生存率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治疗前后血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值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病理类型、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治疗后1个月血SCC-Ag值为远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Ib2期和IIa2期宫颈癌的近、远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病理类型为腺癌、肿瘤直径﹥5cm、有淋巴结转移、治疗后1个月血SCC-Ag值≥1.5ng/ml者预后较差,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病理检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的Ⅰ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系统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同步放化疗与广泛子宫切除+系统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同步放化疗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治疗的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病理检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的Ⅰ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44例的临床资料。19例患者在行系统淋巴结切除术后行同步放化疗治疗(放化疗组);25例患者在系统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继续行广泛子宫切除术,术后行辅助同步放化疗(根治手术组)。比较两种治疗方式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情况和安全性。结果:44例患者中7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0月(4~90月)。放化疗组中,1例(1/15,6.7%)复发并死亡;根治手术组中,7例(7/22,31.8%)复发,3例(3/22,13.6%)死亡。放化疗组和根治手术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数分别为49月(95%CI 29.216~68.784)、20月(95%CI17.682~22.3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放化疗组的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9.4%,根治手术组为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1年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3)。发生Ⅲ~Ⅳ度不良反应放化疗组4例(26.7%),根治手术组7例(3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6)。结论:对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的Ⅰ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行系统淋巴结切除术后行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方式与在系统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继续行广泛子宫切除术,术后行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方式相比,安全性相当,而预后和生存结果似乎更好,但尚需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