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护士心理体验,为预防干预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近两年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侵害的急诊护士和对应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沟通并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侵害可引起受暴力者委屈愤怒和恐惧等不良心理体验,同时产生工作厌倦、离职想法工作满意度下降。结论: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对急诊科护士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应给受害者人文关怀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职业紧张理论为模式探讨工作场所暴力对实习护士工作能力、工作满意度、转岗打算的影响,为科学识别、评价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菏泽市9家县级医院536名实习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自制调查表对其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暴力恐惧、暴力应对资源、工作能力、工作满意度、转岗打算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工作场所暴力既可直接影响实习护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满意度;工作场所暴力可影响转岗打算。结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可以影响实习护士的工作能力、工作满意度、转岗打算。应采取措施,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以降低其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和理解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科护士心理体验,为预防干预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近2年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护士进行深入的沟通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遭受工作场所暴可引起受暴力者委屈愤怒和恐惧等一般不良心理体验.同时也会产生工作厌倦,离职想法,工作满意度下降.结论: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对急诊科护士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应给受暴者人文关怀,并采取措施预防,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暴力技能培训提高精神科护士暴力防范应对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本院180名精神科护士设为研究组,对其开展暴力技能培训,另选取开展暴力技能培训前的100名精神科护士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暴力行为处理能力、暴力事件发生率、护士受伤程度、护士心境情况。结果:研究组暴力沟通技能、暴力评估技能、暴力操作技巧能力、暴力处置配合能力、暴力自我防护能力等暴力行为处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暴力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受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简明心境量表(PDM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科护士开展暴力技能培训可有效提升其暴力防范应对能力,减少暴力事件,降低护士受伤程度,并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暴力冲突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尤其在患者疾病急性期发生暴力冲突的机率更高。暴力冲突常对患者、护士身心造成严重伤害。在传统的精神科护理教育中暴力冲突应对教育薄弱,因此,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暴力冲突应对的探讨、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医务人员是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医疗纠纷表现形式趋于暴力化,已严重威胁医务工作者的健康和生命。尤其是接诊患者较多的科室,工作中既要承担医疗风险,又要承受工作场所暴力所引发的委屈、愤怒、恐惧等不良心理体验。因此这些都要求医务人员要有满腔的工作热情,较高的医疗护理水平,敏捷的思维,快节奏的工作效率。我院2002—2013年先后发生6例,为此我院对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分析了其原因及建立了相应的应对措施,近年来明显降低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暴力管理培训的效果。方法:选精神科护士70名,培训前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评估护士对暴力管理知识与技能的需求,培训6个月后通过对精神科风险评估、护患沟通、防暴技能技巧、应急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培训效果。结果:93.5%的护士曾受到患者不同程度的暴力侵害。护士未接受和很少接受暴力管理培训的占57.2%和26%;精神科护士对暴力管理知识和技能有需求均占97.1%;培训后,护士对暴力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均显著提高;与上年同期相比,精神科风险评估、护患沟通、防暴技能技巧、应急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对暴力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的需求较高,加强暴力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可有效增加护理人员的暴力管理知识,提高其应对暴力行为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医疗工作场所中遭受打骂、甚至出现停尸要挟、聚众闹事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干扰医院医疗秩序和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不利于医疗工作的开展和创新,并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切身利益。护士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她们与病人接触机会较多,易发生摩擦,且主要是女性,是暴力侵犯的高危人群。因此,充分认识工作场所暴力对护理人员的危害,掌握护理暴力防控措施以远离暴力事件发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医疗场所暴力事件影响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严重妨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有研究表明,医院急诊科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2],原因是急诊科接诊的都是急、危、重症及突发事件的患者,患者就诊时间没有规律,亲属、陪护人员及患者求医迫切,而急诊护理工作量大,常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情况给护理纠纷和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隐患.本文旨在探讨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应对措施,为防范工作场所暴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医院场所发生暴力行为已成为世界主要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尤其以儿科护士输液时发生率较高,已经严重威胁到护理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暴力发生的原因来自于患儿家属、护士本身的素质和技术、医院的制度以及社会媒体的倾向性等多方面。针对以上原因,需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加强护士的培训、加强暴力防范、优化服务流程、完善安保监控制度及加强与媒体的沟通等,以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本文就多年来护士受暴力侵袭的原因及对策进行综述回顾及分析。医院场所发生暴力行为已成一项全球问题,护士在输液过程中造成失败也是暴力事件最直接的原因之一,针对暴力事件在医院的发生、现状和原因,积极加强医院系统应对、干预、控制暴力事件的形成,强化医护人员对工作场所暴力的防范意识,开展远离暴力的宣传教育,以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护理人员工作场所发现急诊护理中存在的暴力风险,分析这些因素产生的原因,以及探讨应对策略。方法针对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原因,经过改造环境,改进流程,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和管理,加强医院辅助支持系统,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和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结果有效预防和减少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某市2家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对工作场所暴力及应对的认知和态度。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调查医务人员对工作场所暴力及应对的认知和态度。结果 28.0%的调查对象以前没有听说过"工作场所暴力",96.9%的调查对象认为护士应进行包含预防工作场所暴力内容的岗前培训,并且愿意参加这种培训。调查对象认为预防或减少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措施依次为传媒正确导向(86.5%);倡导尊重医务工作者,改善服务态度(86.1%);提高人际沟通技能,进行针对性培训,加强暴力应对能力(78.6%)。结论医院应为医务工作者创造支持性的环境,传媒正确导向,倡导尊重医务工作者、改善服务态度,进行针对性地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沟通交际能力和工作场所暴力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李欣妍  冯晶  雷子辉  屈歌  甘勇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9):2318-2322+2331
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涉医暴力事件不仅严重危害全科医生的生理、心理健康,而且影响基本医疗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加重了全科医学人才流失与医疗卫生系统的经济负担。研究显示,超过一半的全科医生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其中最常见的暴力类型为言语暴力、威胁,其次为身体暴力和性骚扰、性侵犯;患者及其家属是主要施暴者。医疗服务质量不能满足患者需求、肇事者酗酒、药物滥用、精神失常、医患沟通不畅等是导致工作场所暴力的重要因素。建议完善医疗工作者工作场所暴力相关政策法规和处理规范,建立健全暴力的上报及处罚机制;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者和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和防治工作场所暴力的能力;正确发挥媒体作用,推进“暴力零容忍”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烟台地区急诊护士遭受职场暴力现状及其对职场暴力的认知与防范等情况,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保障急诊护士人身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法,选取烟台地区7所公立医院的188名急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杨筱多的"医院职场暴力调查问卷"(修订版)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06份,回收201份,其中有效问卷188份,有效回收率91.3%。55.9%的急诊护士在过去12个月内遭受过职场暴力,其中谩骂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威胁、身体暴力和性骚扰。暴力大多发生在夜间、抢救室内,施暴者大多是患者家属、中年人、男性、酒后及素质低者,护士的主要应对方式是忍让回避和耐心解释,护士遭受职场暴力后大多会有气愤、委屈、工作热情降低等表现。结论急诊护士遭受职场暴力的现象相当普遍,医院应从管理、培训等方面着手,减少职场暴力的发生,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5.
张春英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0):1212-1214
目的 了解医院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原因,为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及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自编医院急诊科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对58名急诊科护士有关工作场所暴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58名急诊科在职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90.9%,不同年龄、工作时间、学历、职称的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辱骂(63.3%)和威胁(22.5%),其次是躯体攻击(11.3%)和性骚扰(2.8%);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等待时间过长(39.3%)、醉酒或使用特殊药品(12.7%)、医疗费用过高(12.7%)、护理人员态度或技术问题(9.9%)等;暴力发生可使护士出现委屈(78.9%)、愤怒(56.3%)、抑郁(45.0%)、焦虑(39.4%)等不良心理反应.结论 急诊科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对护士带来了短暂或长期的心理、精神上的伤害,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甲医院临床护士工作场所心理暴力现状,并分析其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护理管理者制定防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为调查研究,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3—6月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工作场所心理暴力行为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浙江省3所三甲医院的344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收集后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过去6个月内,临床护士遭受心理暴力的得分为15(5,32)分,其中,24.42%的护士曾经遭受过心理暴力行为;不同聘用形式、护理工作年限、技术职称的临床护士工作场所心理暴力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临床护士工作场所心理暴力行为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 结论 三甲医院临床护士工作场所心理暴力发生率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间,且其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提示护理管理者应给予工作时间短、技术职称低以及合同制的护士更多的心理疏导,通过组织团建活动、鼓励及时上报暴力事件、建立心理疏导小组等形式,降低该人群的心理暴力水平,从而改善其应对方式,使其积极投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洛阳市股份制医院护士经历医院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和医院暴力事件发生时的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工具为医院场所暴力调查问卷的修订版,调查洛阳市10所股份制医院的669名护士1年内所经历的医院场所暴力事件。结果:l年内护士经历的医院场所暴力事件发生率为70.40%。暴力事件的特点为:二级医院发生率最高,一级医院发生率最低;急诊科发生率最高;暴力多发生在日间,地点是住院病区;施暴者特点是中年人、男性、患者家属;施暴原因主要为要求未被满足;护士的应对方式主要是"解释"和"忍让"。结论:股份制医院护士普遍经历过工作场所的暴力事件,最常见的为辱骂,建议社会舆论要正确引导公众尊重医务工作者,管理部门要增加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防范措施,护士自身更要有防范暴力的意识,多方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医疗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昆明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引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伤害护士的相关因素,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管控措施。方法对现在正在昆明市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工作并在过去一年内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的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对获得的资料采用Colaizzi步骤进行分析梳理。从根本上了解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和引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伤害护士的相关因素,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管控措施,保护住院部护士安全。结果昆明市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内科工作护士遭受的工作场所暴力主要为医院Ⅲ型暴力。结论医院Ⅲ型暴力受多维因素的影响。为降低医院Ⅲ型暴力,医疗机构需建立应对医院Ⅲ型暴力的长效机制,采取措施提高患者信任度和满意度,以降低医院Ⅲ型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急诊科是接受急诊患者就诊及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医院急诊科护士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急诊科工作环境特殊,多为危急重症患者,病种繁多,病情复杂,且病情变化快,时间紧急、责任重大,常处于被动状态,急诊护士承受很大的工作压力;另外,急诊患者就诊时间没有规律,患者、家属求医心切,情绪容易激动,这些情况均给护理纠纷和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心理状况,旨在保护临床护士的身心健康,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调查问卷,对大同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50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调查2年内所经历的医院场所暴力事件及其心理感受。结果临床护士59.65%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心理暴力为主的占52.99%。在遭受暴力后,77.70%感到无助及缺乏安全感;38.26%感到压抑,有倦怠感,对职业价值产生怀疑态度;27.51%有身体不适;17.84%有强烈的离职意向;甚至1.49%被调查者曾产生自杀意念。结论综合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是普遍现象,给临床护士带来极大的身心伤害,建议加强管理,减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保护临床护士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