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是一种新的护理操作技术,已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是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具有易固定、不影响肢体活动,减轻病人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为远期治疗有效保留了血管,这一新技术的开展,有利于临床间歇静脉给药和紧急抢救用药提供良好的静脉通路,成为救治成功的重要保障,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2岁以下小儿静脉输液多选用头皮静脉穿刺,小儿头皮静脉血管丰富,暴露充分,具有易固定、易观察的优点。近两年来对328例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进行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丁先军  刘爱琼 《全科护理》2008,6(31):2871-2871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基本技术操作之一,是儿科疾病治疗及抢救中的一项基本操作,在儿科抢救中静脉穿刺做到一针见血能保证静脉通路的顺利开通,为抢救和治疗赢得宝贵时间,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冲突。2007年8月我科组织了一次全体护士会议,分析小儿穿刺中的主要感受及穿刺成功的主要原因,并请高手就如何“一针见血”进行经验介绍。现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操作技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小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的一项基本操作,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功,随着现代医疗模式的转变,对这一技术操作的要求更高更精。能否熟练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在临床上是医护患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婴儿家长的视角所在。因此,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者的一项高难度必修课。结合我们从事护理工作二十多年,对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经验,现将体会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小儿患病后,静脉输液是住院期间给药的主要途径,尤其是急诊危重患儿,必须迅速静脉给药。因此,患儿静脉给药一针见血技术的高低,穿刺成功与失败,直接关系到患小儿否转危为安。另外,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可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工作效率。作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十余年,在小儿头皮静脉血管穿刺输液这项技术操作上有较深刻的体会。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尤其是小静脉、毛细血管的穿刺,是一项非常精细的操作。它要求操作必须非常细心,并且要有很强的心理素质。现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体会总结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无论是在日常治疗还是在应急抢救过程中,几乎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3周岁以内的患儿由于好动,不合作,选择四肢静脉穿刺,穿刺后不易固定,易造成针头滑脱,而头皮静脉分支多,表浅易见,静脉管壁因受头皮内纤维隔固定,不易滑动,而且头皮静脉穿刺输液既不影响患儿保暖,又不影响肢体活动,故小儿输液头皮静脉穿刺应为首选,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将头皮静脉穿刺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穿刺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患儿的治疗与康复。笔者曾对上万名小儿进行过静脉穿刺,成功率在95%以上,现将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是临床护士应具备的一项最基本的诊疗技术操作。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高低,是能否赢得抢救时机,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操作认真熟练,可使患儿安全家属放心,如再能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保证针针见血,患儿和家属便会愿意接受治疗和护理;反之便会产生恐惧心理甚至不愿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9.
静脉注射是临床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医疗水平和输液要求的不断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已成为临床护理人员应该熟练掌握的基本功。相比之下,掌握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技巧则更困难。做到一针见血,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又为治疗和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基本操作,是抢救小儿和治疗疾病常用的方法。笔者在小儿护理过程中,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分离头皮针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 ,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功 ,为减轻患儿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 ,近年来 ,我科在护理工作中做了大量临床实践研究 ,采用分离头皮针连接注射器行静脉穿刺收到满意效果 ,现将 40 0例患儿临床实践研究方法及结果介绍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我院儿科门诊输液患儿 ,自 2 0 0 1- 0 8~ 2 0 0 2 - 10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共 40 0例 ,其中男 2 6 0例 ,女 140例 ,年龄2月龄~ 2岁以内 ,平均年龄 1岁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2 0 0例进行观察。1.2 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均采用…  相似文献   

11.
吴瑞荣  李伟 《护理研究》2009,23(30):2800-2801
静脉穿刺是一种侵袭性的护理操作.随着护理模式和服务理念的转变以及计划生育工作的持续开展,人们对儿科护理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精.而头皮静脉穿刺往往是病儿家长衡量儿科护士技术水平的关键,也是引发护患纠纷的导火索[1].  相似文献   

12.
王岐本 《护理研究》2004,18(11):959-961
穿刺技术是临床常用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熟练掌握解剖知识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阐述了静脉穿刺、动脉穿刺、神经穿刺、腺体穿刺及胸骨穿刺的解剖结构 ,以供医护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贺艳  王英 《护理研究》2013,27(4):380-381
[目的]探讨颜色标志在无菌技术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个护理本科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个班为实验组,2个班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有颜色标志的教具;对照组采用无颜色标志的教具。[结果]实验组护生在操作考核成绩、当堂测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菌技术操作教学中应用有颜色标志的教具可以提高无菌技术操作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雪 《全科护理》2013,(16):1526-1527
[目的]探讨以护理本科生为视角提升临床实习质量的策略。[方法]以我院160名护理本科班学生在辽宁省三级甲等医院的实习情况为内容,对我省教学医院临床带教中的优点、缺点进行分析并展示学生眼中的临床实习愿景。[结果]结合护理本科生对临床实习的评价与剖析,制订提高临床实习质量的方法。[结论]以学生的视角改进临床带教工作质量、完善临床带教方法是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陶飞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7):689-692
目的探讨于氏头针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中风危险因素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干预效果,以及预防脑卒中的价值。方法将8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于氏头针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二者的临床预防效果。结果两组研究对象与治疗前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于氏头针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中风危险因素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好,可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护理礼仪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波  赵凤君 《护理研究》2009,23(29):2706-2707
[目的]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礼仪形象,提高护生综合素质.[方法]2007级护生采用传统方法教授护理礼仪;2008级护生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践课加强礼仪训练、形体训练、化妆训练,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改革护理礼仪教学模式,护生的行为举止、学习兴趣、审美能力等明显提高.[结论]新型护理礼仪教学模式适应现代护理发展,有助于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护理礼仪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波  赵凤君 《护理研究》2009,(10):2706-2707
[目的]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礼仪形象,提高护生综合素质。[方法]2007级护生采用传统方法教授护理礼仪;2008级护生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践课加强礼仪训练、形体训练、化妆训练,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改革护理礼仪教学模式,护生的行为举止、学习兴趣、审美能力等明显提高。[结论]新型护理礼仪教学模式适应现代护理发展,有助于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sPatients on anticoagulant medications may be at a higher risk of bleeding after acupuncture.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nticoagulant drug use and bleeding after acupuncture.DesignCase control studySettingWe analyse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cords (2000–2018) of a random sample of two million patients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Research Database in Taiwan.Interventionsanticoagulant and antiplatelet drugsMain outcome measuresThe incidence rates of major (visceral bleeding or ruptured blood vessels requiring transfusion) and minor (skin bleeding or contusion) bleeding after acupunctureResultsWe included the records of 13,447,563 acupuncture sessions in 821,946 participants and followed up the patients for 14 days after each session. The incidence of minor bleeding was 8.31 per 10,000 needles, whereas that of major bleeding was 4.26 per 100,000 needles. Anticoagulan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isk of minor bleeding (adjusted OR = 1.15 (1.03–1.28)), but the risk of major bleeding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djusted OR = 1.18 (0.8 0–1.75)). Anticoagulants, such as warfarin (adjusted OR = 4.95 (2.55–7.64)), 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 (adjusted OR = 3.07 (1.23–5.47)), and heparin (adjusted OR = 3.72 (2.18–6.34))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isk of bleeding. However, antiplatelet drug was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ost-acupuncture bleeding. Comorbidities including liver cirrhosis, diabetes, and coagulation defects, were the risk factors for bleeding after acupuncture.ConclusionsAnticoagulant drugs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bleeding after acupuncture. We encourage physicians to ask patients in detail about their medical history and drug use prior to acupunctur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动态观察头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头针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1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采用改良的Zea Longa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针刺组选取百会透刺曲鬓穴进行手捻针治疗。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检测方法,比较三组不同时点脑组织TIMP-1阳性表达与含量的变化。结果:针刺组各时间点TIMP-1较模型组均有升高趋势,再灌注4h、12h、24h、48h与模型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灌注72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头针治疗能够上调缺血侧脑组织TIMP-1的表达,并随针刺治疗时间的延长,其疗效更加显著。上调TIMP-1以抑制MMP-9活性或阻断MMP-9的合成,可能是头针拮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根据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的特点,深入探讨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虚拟和模拟技术的意义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