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简福霞  梁泽平  商璀 《全科护理》2016,(25):2692-2693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是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手段,是将血液经离心泵从体内引至体外,经膜肺氧合后再经离心泵将血回输至体内,替代或部分替代心肺功能,可为危重病人提供一定的氧供及稳定的循环血量,有效地维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供和氧供,以争取心肺病变治愈及功能恢复的机会[1].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每天持续24 h或接近24 h进行的一种连续性的体外血液净化疗法.CRRT临床应用目标是清除体内过多水分,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毒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确保营养支持,促进肾功能恢复及清除各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2].研究表明ECOM联合CRRT救治危重症病人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3-4].2014年5月我院收治1例沼气中毒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病人,给予实施ECOM联合CRRT,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简称膜肺,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体外生命支持的新技术,其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膜肺氧合后再用泵将血灌入体内,替代或部分替代人的心肺功能,有效维持心、肺、脑等脏器的血供和氧合,帮助争取心肺病变的治愈及功能恢复的机会[1]。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相似文献   

4.
左文青  杨东霞 《全科护理》2016,(19):2048-2049
正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简称膜肺,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体外支持的新技术,其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膜肺氧合以后再用泵将血灌入体内,替代或部分替代人的心肺功能,有效维持心脑肺等器官的氧供和氧合,帮助心肺病变的治愈及功能恢复赢得机会[1]。目前,ECMO已经成为心肺功能治疗不可缺少的手段,对危  相似文献   

5.
体外膜氧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小玲  费晓  王鸣  潘恬 《上海护理》2004,4(5):26-28
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将患者的低氧合血引向体外,经膜肺进行气体皎换后再经静脉送回体内,替代部分肺功能,减轻肺负担,使病变的肺得到充分的休息。目前ECMO仅用于一般治疗或机械通气等无法控制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drome,ARDS)患者。近年来,我院将这项技术应用在已有机构通气指征而尚未插管的10例ARDS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ECMO治疗ARDS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体外膜肺氧合(ECMO)将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经人工膜肺氧合后,再用泵通过静脉(动脉)和将血灌注入体内,替代或部分替代人的心、肺功能,通过长时间的转流,对呼吸、循环衰竭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支持,以维持机体各脏器的血供和氧供,为病人后续治疗获得宝贵时间,是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疗法[1]。本文回顾本科室开展ECMO辅助治疗危重患者3例,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1例社区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先后采取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滴定式液体复苏、俯卧位通气、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稳定内环境、调整抗生素剂量、升级抗生素、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治疗,但病情还是进展加重,最终死亡。回顾治疗过程,感染未能完全控制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将患者的病情发展、治疗过程加以总结,以期为类似患者改善预后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8.
丁迎新  赵娟 《护理研究》2007,21(21):1969-1970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nation,EC-MO)是将血液引流至体外,经膜肺氧合后再灌注体内,通过长时间的转流,对呼吸或循环系统衰竭的病人进行有效的支持,维持机体适当的氧供和去除体内的二氧化碳以保证机体代谢[1]。随着技术不断的改进,已形成了静脉-静脉模式(V  相似文献   

9.
李云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7):118-120
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病情危重、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能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心功能失代偿和循环呼吸衰竭,若不及时救治,患者可能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于心功能衰竭。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是一种持续体外生命体征治疗方法,应用体外设备替代或部分替代人的心、肺功能,支持生命以争取心、肺病变治愈及功能恢复的机会,可持续维持生命体征1周至半个月时间[1]。ECMO可应用于重症爆发性心肌炎引起的难治性心源性休克和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我院于2019年9月应用股静脉、动脉插管建立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联合肾脏替代疗法(CRRT)成功救治1例急性爆发性心肌炎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ECMO治疗易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延长ECMO使用时间,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肾移植术后五年出现肺部耶氏肺孢子菌(PJP)、巨细胞病毒(CMV)和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三种病原菌感染致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诊疗经过,经予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联合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等综合治疗,患者最终得以康复且肺肾双保。对于肾移植术后并发PJP、CMV和烟曲霉中一种或多种致病菌所致重度ARDS患者,ECMO可作为其他治疗方案无效下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报道1例因溺水心跳骤停实施心肺复苏术后应用体外膜肺氧合与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的护理。体外膜肺氧合与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专业性强,且该患者入院后症状持续加重,出现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加大了护理难度。针对本例患者采取护理措施包括: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初始阶段的护理,氧合器管路的管理;团队协作保证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效果;注重治疗期间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肾功能、凝血与出血的监测。经上述干预本例患者治疗40 d后病情稳定出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4例ARDS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加CRRT联合ECMO治疗。比较氧合情况,包括呼气末正压(PEEP)值、氧合指数;感染指标,包括血清降钙素原(PCT)、血乳酸值;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心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机械通气时间及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结果 治疗前,两组氧合情况、感染指标、血流动力学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EEP值更低、氧合指数更高,PCT、血乳酸值更低,CI更高、EVLWI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PACHEⅡ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72 h,观察组APA...  相似文献   

13.
总结经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及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成功救治1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经验。做好体外膜肺氧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术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期间的各项专科护理,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及肾功能。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有效控制患者容量平衡,维持患者血压稳定。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缓解其焦虑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并指导患者尽早进行康复锻炼,保证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在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 ECMO)期间采用俯卧位治疗的意义、具体要求及护理要点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类病人提供更好的V-V ECMO期间俯卧位治疗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俊英  李鹏 《全科护理》2014,(21):1975-197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最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目前有很多非常规机械通气模式和方法,如俯卧位通气、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体外膜肺氧合(ECMO)、高频通气(HFV)等,临床中加强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ARDS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静-静脉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护理流程表。方法通过查阅指南和文献,设计ICU静-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联合俯卧位通气患者标准化护理流程表,将标准化护理流程表应用于静-静脉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位通气的患者中,对比该标准化护理流程表使用前后的护理操作情况。结果标准化护理流程表能规范护士操作流程,护士实施俯卧位通气用物准备时间、翻身时间都低于标准化流程操作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流程表应用于静-静脉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的护理管理中,有助于规范静-静脉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位通气的操作流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提供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17.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 genation,ECMO)主要用于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俯卧位通气治疗可改善通气灌注不匹配、肺部补充、均匀通气、更好的肺分泌物引流和更好的气溶胶药物输送[1]。70%~80%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俯卧位后氧合明显改善[2]。重症患者救治行ECMO治疗时联合俯卧位通气可有利于重症患者体位引流和氧合改善,缩短ECMO应用周期,加快患者疾病康复进程,降低患者死亡率[3]。  相似文献   

18.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走出心脏手术室的体外循环技术,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  相似文献   

19.
王子秀  王宁 《护理研究》2006,20(6):562-563
俯卧式通气(prone ventilation)是指在施行机械通气时,把病人置于俯卧式体位[1],可使下垂不张区域肺扩张,改善通气/灌注比例。自1977年,Douglas等[2]首次报道俯卧位通气可以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的氧合之后,临床上逐渐将其应用于ARDS病人的治疗,并且成为护理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总结18例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行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改良式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护理.护理要点为使用改良式体位改变技术实现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应用双重式导管固定技术,深度镇静确保俯卧位顺利进行,落实体外膜肺氧合管理确保正常运行,加强气囊管理预防误吸,整体性皮肤管理预防压力性损伤.经治疗与护理,15例7~15 d内顺利撤除体外膜肺氧合,治疗过程顺利,未发生导管移位、出血等不良事件;3例因病情危重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