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929-1931
目的:观察健脾渗湿、调和气血中药内外同治对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7例。其中治疗组:健脾渗湿、调和气血中药内外同治:中药口服(100 m L,2次/d)联合中药气流导入弥散灌肠(200 m L,1次/d);对照组:莎尔福(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口服,3次/d,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DAI)以及结肠镜检查Baron's积分变化情况。结果:完成本研究者32例(治疗组17例,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2.35%和66.67%(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在腹泻腹痛及黏液脓血便症状积分均有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成功缓解时间明显提前;两组患者的Southerland DAI及Baron's积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渗湿、调和气血中药内外同治方案能够有效缓解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症状及体征,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基于IgG检测的饮食护理在辅助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相关症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慢性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96例,予以行特异性IgG检测,将78例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39例,均予以口服莎尓福及培菲康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予以UC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基于IgG检测的饮食护理;时间为半年,通过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方式,对比分析2组相关症状变化的差异。结果 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腹泻、腹痛及黏液脓血便等主要症状积分和Southerland DAI评分均有改善(P均0.05),但观察组症状显著改善的时间明显提前,且相关主要症状积分及Southerland DAI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基于IgG检测的饮食护理在可有效辅助缓解慢性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的临床症状,为UC的饮食护理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饮食管理方案对食物不耐受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断为慢性轻-中度UC并食物不耐受检测为阳性的患者69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35例予以柳氮磺胺吡啶片(SASP)1.0 g口服,4次/d,28 d 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34例在同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饮食管理以辅助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2组腹痛、腹泻等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及Southerland DAI积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均0.05);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管理方案可有效辅助治疗食物不耐受UC,为UC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喆  符思  王微  姜良铎 《中医杂志》2012,53(3):225-227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给予中药汤剂内服并配合灌肠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口服美沙拉嗪每次1g,每日4次.连续治疗8周后评价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主要症状评分及肠黏膜评分,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为87.1%,对照组均为75.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泻、脓血便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腹痛、腹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肠黏膜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UC大肠湿热证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中药汤剂内服并配合灌肠治疗,对照组25例口服美沙拉嗪,治疗30天后评价临床疗效、主要症状评分、肠黏膜评分及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0%,对照组7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腹痛、腹泻、脓血便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肠黏膜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DA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UC大肠湿热证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陈华  楼颂羔  张水法 《新中医》2019,51(6):148-150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血瘀肠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UC血瘀肠络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和甲泼尼龙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云南白药胶囊,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大肠黏膜评分及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水平,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4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1);治疗组4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2组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及大肠黏膜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1);治疗组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及大肠黏膜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血浆MMP-3及TIMP-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治疗组血浆MMP-3及TIM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云南白药胶囊联合西药治疗UC血瘀肠络证可提高临床疗效,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浆MMP-3和TIMP-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柳氮磺胺吡啶(SASP)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口服SASP肠溶片,观察组同时采用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治疗,1次/d。2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周,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Southerland DAI评分、内镜Baron评分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Southerland DAI评分、内镜Baron评分、每日大便次数治疗前后2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8.1%,观察组为9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和IL-6水平治疗前后2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SP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并能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腹泻、腹痛证候积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IgA、IgM、IgG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TNF-α、IL-6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化毒愈肠方内服和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湿热内蕴证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将96例UC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4 g·d~(-1),4次/d;曲安西龙片口服,10 mg·d~(-1),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化毒愈肠方内服和灌肠治疗,内服方,1剂/d,2次/d;灌肠方,100 m L/次,3 h/次,1次/2 d;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病理积分、结肠镜积分和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分析两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22和IL-23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为81.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评分、病理积分、结肠镜积分和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22和IL-2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毒愈肠方内服和灌肠治疗UC湿热内蕴证可明显降低患者中医症状和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积分,改善病理和结肠情况,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22和IL-23水平相关,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帕病3号方治疗帕金森病3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春叶  雒晓东 《中医杂志》2006,47(7):516-518
目的:观察帕病3号方对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60例寒热错杂、厥阴风动型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帕病3号方加美多巴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美多巴片加中药协定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积分及Hoehn Yahr分级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精神、行为、情绪、日常活动及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仅日常活动积分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4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帕病3号方治疗寒热错杂、厥阴风动型P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保健按摩的繁荣给推拿学发展所带来的利与弊,认为保健按摩的繁荣普及提高了全社会对推拿的认知度,扩大了推拿的社会影响力,"倒逼"医院设置推拿科室或推拿治疗项目,增加了就业平台,壮大了推拿队伍,但部分民众、医务工作者和政府管理部门人员对推拿不全面、不正确的认知观,导致愿意学习推拿和从事推拿专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减少,对部分推拿医务工作者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成功感和荣誉感等带来负面影响,并大大降低了推拿学科的严肃性,提出如何正确对待、界定保健按摩在推拿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推拿学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必须认真加以正视和思考,否则将不利于推拿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研究中医五脏相关学说。方法:从发生学角度,结合《内经》、道家学说探讨中医五脏神识系统建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结果:五脏神识系统是在胚胎时期的脑髓中,元神与脑髓共同作用、发生分化而形成的。元神分化出心神,再由心神分化出五神等各种神识元素;脑髓分化出心肾等五脏,五神、五脏分化完成后,五神入藏于五脏,从而形成了五脏神识系统。结论:脑为元神化生神识元素、脏腑之处所,心神为五脏神识系统的主宰。  相似文献   

15.
16.
邵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4,(19):147-147
目的:预防与治疗因分娩女性婴儿导致情绪受到刺激,因而引起平衡、调节系统的崩溃,同时促发心理疾病、精神病及躯体病.方法:通过护士的语言、行为、表情、姿势等改变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结果:预防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机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宋代太平惠民局的成立对宋代医药学发展的影响做了相关论述。认为太平惠民局的成立促进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成书。制定了药物炮制规范,对当时医生诊疗疾病处方用药带来很大便利。但生产的成药也存在弊端,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的医学流派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失眠症为临床常见病症,且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在治疗上也常采取健脾、和胃、疏肝等法。本文就脾胃失调引起失眠的病因病机,调和脾胃的治法方药运用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9.
海南青牛胆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青牛胆 (TinosporahainanensisH .S .LoetZ .X .Li)系防己科青牛胆属植物 ,为一新种。民间用以治疗关节疼痛和筋骨损伤。主要含有甾酮类、生物碱等化合物。为探讨海南青牛胆中挥发油成分 ,对其藤茎进行了挥发油的研究 ,通过GC MS Computer进行测定分析 ,从中共鉴定出 2 0个化合物。1 材料及样品的制备原材料采集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乡 ,经海南师范学院钟义教授鉴定为海南青牛胆 (TinosporahainanensisH .S .LoetZ .X .Li)。取该植物藤茎经切片、干燥 ,粉碎成…  相似文献   

20.
方证相对论研究的关键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以间接致思的思维方式探求人体生理、病理及防病治病规律,开展方证研究也应遵循中医学的本原思维模式。方随证出,因证变化而药物组成变化是方证对应的一般规律,称之为“方证相对论”。方证对应理论体系是非线性的、多维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其研究内容应体现当代医学最新成就。从中药分子水平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研究,阐明方剂作用机理以求得方证的最佳对应和变化规律,应是方证研究深化的客观要求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