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是指在水气病的治疗中,借助药物之力,调动机体,促发宗气,周流布散胸中大气以振奋卫气,温发内阳,促使表里三焦通畅。营卫之气、脏腑经络之气、血脉有所主,则寒凝水液得以祛除。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机是以大气运转失常为根本,致水液循行偏离常道,日久气、血、水互结,凝滞于腹。病变脏腑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肝气失疏,或脾失健运,或肾失气化,病至后期,五脏六腑皆可受累,终致大气“转而不畅”或“转而无力”。故临证可从恢复大气运转入手分而治之: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取疏肝健脾除水法畅达大气运转;气、血、水胶着,取活血化瘀利水法开大气道路;水与热结,取清热利湿消水法保大气运行无阻;水邪壅盛,急取峻下降浊法为大气运转开山劈石;脾肾阳气俱伤,取温肾健脾行水法助大气动力之源;阴液受伤,取滋养肝肾渗水法濡养大气。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张东涛  龚少愚 《中国中医急症》2014,(6):1092-1092,1100
火邪有外感与内生之分稳定型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范畴,其病机为“阳微阴弦”,病性为本虚标实.笔者临证中发现有不少火邪致胸痹者.因此提出在辨证论治前提下着重从火邪入手治疗以收良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伤寒杂病论》中有关“火疗法”的论述为例,从“自然之火”的特性出发,探讨古代中医学家从“自然之火”到“火疗法”的隐喻认知过程。中医学关于火疗法作用机制的认识,来源于古人对“自然之火”的认识和体验。“自然之火”的“始源域”向“火疗法”的“目标域”的映射,使古代医家认识到火能驱邪;熏、熨、温针、烧针、灸等五种与火相关的疗法的作用机理皆源于火性温热、向上、生化与毁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篇》中提到"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虽意在阐释水气病的发生是由胸中大气衰弱,水气不行所致,但其中亦体现了仲景对杂病病机的理解和治疗思想.从该理论分析癌病的病机治法可见,正气虚弱、大气难行为发病之本,而气滞、瘀血、痰浊、癌毒内生为发病之标;治疗上当调补脾胃,益气健中,为大气运转提供物质基础,同时疏通气机,补运结合,使大气周流有序.其中运法分为健运脾胃、温运肾阳、调运肝脏、通运心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外台秘要》《济生方》等医籍进行梳理,结合五运六气理论,认为“益火补土法”由补心阳生脾土到温补肾阳以助脾阳的转变是受五运六气理论(即王冰注解的“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为君火不主令,以相火代之)的影响。六气中君火、相火二气的关系被引入到人体后,广大医家产生了何火以生脾土的思考;相火代行君火之令的出现,为相火生脾土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益火补土法”由补心阳生脾土到温补肾阳以助脾阳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腹泻是食管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潘立群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功能性胃”理论,即胃之功能态,涵盖脾胃受纳、腐熟水谷,运化水谷精微、水湿,升清降浊等功能。潘师认为,手术利刃损伤,胸中大气受损,继而下陷,清气在下,乃生泄泻,因此大气下陷是食管癌术后腹泻的基本病机。此外,手术重建了消化道解剖结构,引发“消化的不同步现象”,从而使胃难纳腐,脾失健运,加之疾病日久,命门火衰,脾肾阳虚,愈使泄泻无度。潘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指出,运用中医药治疗以恢复脾胃功能,重塑胃之功能态可使泄利得安,临证辨治本病当以“举陷法”为立方之本,“运”为辨治宗旨,从“升、降、敛、和”四维遣方用药,常用升陷汤加减,以重建“功能性胃”。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7.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是《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在论述五运六气时将“火”所具有的两种属性,依据自然界中的实际情况,分别以“君火”、“相火”概括暮春、盛夏两个阶段的气候特点和物候现象。说明天有六气而火有君相之分,地有五运而唯相火主位,笔者以为,这就是运气学说中一火分为二火,二火归于一运的由来。  相似文献   

8.
郭立中教授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张“脾胃衰败,百病乃生”的观点,而脾胃功能的盛衰决定着疾病的预后转归,同时深谙六经辨证及脏腑表里关系,临证擅于开表运中为先以复中气之升降出入,继而补火生土以壮后天之本来治疗疑难杂病,次第鲜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浅谈“火郁发之”罗珍春(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景德镇333000)关键词火郁发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导意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本论原是阐述五运之郁的治疗,张景岳说:“天地有五运之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从文献并结合临床体会 ,探讨“湿火”的证治与用药。认为“湿火”系湿蕴热化 ,既有湿之重浊、粘腻 ,又有火之炎上、速变的特性。湿滞阻运 ,火炎伤津 ,内困中州 ,上扰清窍。辨证重在察舌苔 ,问纳眠 ,审二便。用药以辛苦淡渗、芳香甘平 ,清透化解、护阴通窍  相似文献   

11.
肾衰一病本虚标实、寒热错杂的病机,每使攻补两难,治疗棘手。临证以“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胃为生化之源”、“中运乃升降之枢”等基本理论为指导,抓住调理脾胃、斡旋中运这一关键而标本兼顾以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取得一定疗效。能初步改善症状,缓解病情,不同程度地改善肾功能而延缓或阻止肾衰的发展,制止出血倾向,提高血红蛋白和白浆高的含量,控制稳定血压等效果,使一些患者得以带病延年。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从“火”的不同角度辨析早泄的病因病机和证治。基于早泄的病因病机特点,从“阴火”“君相之火”“五志过极皆可为火”“痰火”四个方面来阐述早泄的发病机理。内伤脾胃,气虚不运,升降不济,阴火内生,精关不固;三焦郁滞,阴火内生;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相二火失和,则致宗筋功能失常,失去正常的启用功能;情志不舒,五志过极化火而精气不固者;肾亏虚火上炎,炼津为痰,扰动精室,精关易开,皆可导致早泄。治疗思路上,升阳散火、引火归元、解郁散火、化痰散火为早泄的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3.
张丽秀  王檀 《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11-1212
王檀教授结合东北严寒之地特点,突破传统中医对哮病从“伏痰”论治的理论,根据“哮病主于火”及“五脏皆令人哮”的新理论,将哮病发作期分为:心经火热、脾经伏火、胆胃郁热、肝经风热、肾虚火炎5个证型.通过中医药治疗,从“火”论治哮病,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患者对外界环境,如:冷热变化、异味、花粉等的适应能力,从根本上控制并减少哮喘的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4.
“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郁之甚者 ,治之奈何 ?岐伯曰 :木郁达之 ,火郁发之”。《内经》由此提出了火郁病证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1 火郁发之的理论依据《内经》所言五郁为五行之郁 ,是因五运之气有太过不及 ,胜复之变而致天地之郁 ,人与天地相应 ,五脏化生于五行之气 ,故五郁即指五脏郁发的疾病。火郁即为心郁 ,心为火脏 ,因运气的太过、不及而外感风寒 ,心气不舒 ,邪热怫郁于内而形成。其治“发之”多以汗解 ,如王冰曰 :“发谓汗之 ,令其疏散也。”后世认为 ,《内经》所说火郁之证不仅因五运六郁即外感所致 ,内伤因素…  相似文献   

15.
古籍所载“高粱之疾”颇似今之代谢综合征,痰湿中阻,脾失健运为“高粱之疾”主要病机,痰湿中阻,脾失健运亦为“消瘅”、“胸痹心痛”、“眩晕”等病证之因,也有医家认为“高粱之疾”及其相关病变与肝失条达、痰湿瘀血内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郁病患者越来越多,尤其郁病气虚者更多。气虚为郁病的一个症状或一种证型,因郁病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断不可见气虚即补气,犯“虚虚实实”之戒。翻阅大量古籍的同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郁病的病因和治疗均可从火来论,应区分壮火、阴火、相火、少火、虚火。郁病初期气结化火,治疗宜顺宜清,在上清降壮火,火清则气益;病程进展损及中气,阴火内生,治疗宜修宜补,健运脾胃以消阴火而补气;后期阴阳虚衰,治疗在下要补,温补少火或滋阴降火,以少火补气。然不可一概而论,在诊治过程中清上健中补下要根据虚实来调整药物比例,避免虚实之祸。从火论治郁病气虚,切中病机,经临床反复验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张若彤  郝文剑  刘勇  周佳琪  夏浩楠  宁一  白长川 《中医杂志》2023,(14):1422-1425+1435
总结白长川教授从熵病角度辨治滞伤脾胃病的临证经验,提出“因滞而病”是当今脾胃病的主要病机。从熵病角度分析滞伤脾胃,并围绕治疗脾胃病的运、消、化三种基本法则,提出了以滋运、疏运、升运、通(降)运、和运、健运、温运为代表的“运脾七法”;活血化浊、理气止痛之消法;温化和清化的化法。运用中医药治疗手段作为负熵,通过消减体内病理因素,纠正代谢紊乱,来防治“因滞而熵增”的相关疾病,从新的角度理解滞伤脾胃。  相似文献   

18.
历代至今对运气“君火相火”及“火虚肿翳”等条文的实质涵义斩多争议,也多附会之说。唯《孙思邈保健著作五种》中关于“君火如日,”相火“如日月乌兔之互藏其体用”的观点是正确的。实际上君火指日,相火指太阳黑子;“太虚肿翳”等是对太阳黑子现象的描述。不难理解运气相火主运及存在的周期规律,是含有太阳黑子规律在内的理论,故运气学说历遭劫难而愈发光辉。  相似文献   

19.
历代多将“壮火”理解为病理之火,用“壮火食气”揭示病理之火干扰和损伤人体正气的病机特点。文章通过古籍记载与现代研究外延“壮火”内涵,从“壮火食气”切入认识放射性肺炎的中医病机。基于“壮火食气”理论,从放射性肺炎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入手,指出放射性肺炎的核心病机为壮火食气,气火失调。壮火食气则肺气与肺阴受损,此为发病之关键,气火失调则肺之宣降失常,此为发病之终点。基于“壮火食气”理论的指导,结合文献研究,总结出放射性肺炎三大防治策略:处于外来壮火亢盛阶段的放射性肺炎,应清肺解毒以挫外来壮火防更食气;处于津液亏损阶段的放射性肺炎,应养阴润肺以补津液耗损防湿痰聚;处于脾胃气衰而“壮火”内生阶段的放射性肺炎,应培土生金以杜壮火内生致血瘀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临证指南医案·目病篇》所载医案记录了叶天士对目病的认识以及其针对目病所采用的特色辨证和治疗方法。叶天士目病辨证的特色主要包括“必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体质辨证,精准施治疗目疾”“平脉辨证,目病见肝脉弦者多”“温病的辨证理论应用于目病”“五轮辨证,目之特色”“抓主症,目赤、脉弦辨从肝肺”。叶天士目病治疗特色以“重视王道、疗目病以扶正祛邪”“目病多郁火,火郁当发之”“三因制宜,治疗目病个性化”为主。本文从辨证方法和治疗特色方面初步探讨《临证指南医案·目病篇》中叶天士治疗目病的思想,以期指导中医眼科临床,解专科固有思维,探眼体辨治之旨。同时为眼底病现代科技结合中医传统理论的未来辨治方向提供初步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