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创建和谐医院,是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依然集中在医院方面,医疗卫生行业服务与社会总体需求和期望有较大差距,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医患纠纷时有发生,这种不正常的医患关系,既影响到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也影响到医疗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医患关系是维系医生和患者之间的重要纽带,和谐的医患关系,可以使患者获得理想的医疗效果,可以促进医院发展及社会稳定。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医患关系现状,探索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借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医改新模式,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路与建议,缓和紧张的医患,为医院稳定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构建新时期和谐医患关系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今老百姓关心的一个沉重话题,随之而生的还有不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纠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在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无疑是一个不和谐音符。文章从四个方面讨论了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①要充分认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②加强优质有效的医患沟通;③加强医院软硬件建设;④重视媒体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于医疗体制改革和转轨阶段,医疗纠纷事件呈上升趋势,医患关系紧张。优秀的医院文化是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实现和谐医患关系的有力精神支撑。文章深入中医医院一线,对就诊患者、医院职工、管理人员展开调查研究,提炼目前医患关系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分析其与医院文化建设的相关性,提出应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中医模式框架下,充分发挥医院文化建设的作用,用优质的医院文化推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进而更好地促进中医医院全面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俭  史安平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12):1072-1074,1085
构建平安和谐医院,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转变服务理念,提高医疗质量,千方百计减轻群众负担,多给病人一些人文关爱,形成宽松、友善、和谐的医患关系,努力营造“医患和谐,共赢健康”的就医环境。医院在构建平安和谐医院的具体实践中,以“发展促进平安和谐,素质支撑平安和谐,服务孕育平安和谐,文化提升平安和谐,机制保障平安和谐”的理念,多项措施并举,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小兵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8):130-131
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共同体。目前我国医患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在和谐的主流中也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因素,医患关系局部呈现紧张态势,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将从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产生原因等方面入手,提出缓解紧张医患关系的对策,为促进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医务人员素质与医患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常的医疗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的医疗服务理念,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医患沟通则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在实施医患沟通工作中,我们通过分析,查找沟通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得出加强医务人员的素质,是提高医患沟通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创新医院文化 促进医患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医院的文化是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分析医患关系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医院文化,促进医患和谐的对策。通过创新文化理念,强化制度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创建学习型医院,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创造宽松工作环境等办法,推进医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医患矛盾有日益激化之势,而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最直接,因此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十分重要,迫切需要从各方面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建设,并通过加强医院制度建设,督促护理工作以和谐的方式开展,并做到有章可循、客观公正,从而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从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角度探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技巧。  相似文献   

10.
医院管理也是一项医学实践活动,其中,医患和谐关系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管理维度。该维度包含病人和医护人员两个主体。在这个双主体中,并非只有医疗技术与医疗设备,人文精神的外化——人文关怀,作为促进医患和谐关系构建的纽带与桥梁,在医院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精神要素。因此,现代医院管理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打造"精神实力"已成为时代所需。  相似文献   

11.
医院文化摄影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与意义   总被引:7,自引:15,他引:7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建立富有时代信息和具有自己特色的医院文化,是医院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举办医院文化摄影展,反映以人为本,强调高尚品德、医疗责任,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对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影响和意义。中国医院文化博大精深,医院文化摄影展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效化解医患纠纷,事关卫生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本文介绍了中国和日本医患关系现状及在医患纠纷的防范和处理方面的制度和机制,并运用比较研究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医患关系现状,医疗保险制度,医院的运营体制,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医患纠纷的解决机制方面来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扩大基本医保覆盖范围,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险;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回归医院公益性;建立完善的医疗事故责任保险机制;加强医疗系统的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医疗纠纷的鉴定,让既懂医又懂法的法官处理医疗纠纷;发展诉讼外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及医疗消费方式的转变,法制的不断完善,已使医患双方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病人对医院的要求和对医生的期望质越来越高,导致医疗纠纷逐年上升。所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的首要任务,医院医疗质量的好坏和医生职业道德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国民身体素质的改善,更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医院的管理理念必须是以患者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个性化服务,树立"质量第一",保证医疗安全,以提高医疗水平服务,实现医患满意。  相似文献   

14.
戴慎  章茂森 《中医教育》2007,26(3):15-17
随着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中医药院校由单一中医中药学科向多学科跨越式发展,中医药院校应处理好中医药学科与非中医药类学科的关系.提出构建中医药为主体,理、工、经、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形成研究教学型或教学型特质三大平台,并开展研究论证建立在这三大平台上的多元化、多层次考量论证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孙思邈是崇佛医嗣代表人物之一,在其医学思想观点中,佛医理论对其医学水平、医风医德等多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其留下来的经典著作中,可以看到佛医的影子,通过研究其代表著作,可以看到佛医对中医发展的促进作用,认识到佛医在医生的医德以及临床技能提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佛医学的思想观点丰富了中医学的内涵,对于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的解决以及中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通过研究其著作,可以更好地研究佛医的发展历程以及佛医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6.
迟淑清 《中医教育》2007,26(4):22-24
加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人才的需要,是中医药院校自身学科建设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通过整合校内教育资源,发挥学科优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进行全程人文素质教育,切实使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方法:分析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解决医患不合谐的途径:①推行和完善医疗保险、合作医疗、农民工医疗等制度;②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保证医疗安全。③开展人性化服务,加强医患良好沟通。④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推拿人员缓解医患关系的方法,以期减少医患关系紧张带来的不良情绪,提升推拿人员素质,促进医患关系文明和谐。  相似文献   

19.
范仲淹有云:"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对医学亦有深远的影响。儒家的中心思想体现为:崇尚和谐。现在看来儒家思想对医生无论是医风医德,还是医患沟通,或者是指导医师就诊方面,有很大的意义。医学主要是指维护健康和治疗疾病的活动,它关系到人的生老病死,因此学界对医学是"人学"的呼声很高。纵观古代医学与儒家之关系,大家们往往都融医儒于一体。  相似文献   

20.
刘璐  孔军辉 《中医药导报》2021,27(3):211-214
目的:调查中、西医药院校学生对医患关系认知情况及其未来职业选择态度,为医药院校学生培养和素质教育提出建议。方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的54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EpiData3.1、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药院校学生对医患关系总体认知"相对消极",西医院校学生对医患关系现状认知较消极(P<0.05),中医药院校学生对未来医患关系发展及职业选择的态度较消极(P<0.05)。结论:医药院校在专业培养中,应完善医患教育体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医药院校应加强学生专业自信,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西医院校应加强对应激事件的心理疏导及学生的认知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