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瘀证诊断标准"文献引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行业的诊断标准,“血瘀证诊断标准”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笔者考察了该标准的应用情况,认为该标准在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指出,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和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出现,有必要对该诊断标准进行重新修订。  相似文献   

2.
血瘀证目征与血瘀证诊断标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6种标准对781例患者的诊断研究,提示在诊断阳性率,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总和积分值等方面,中国血瘀症诊断标准和国际血瘀证诊断标准最优,血瘀证目片和日本瘀血证诊断标准次之,国际瘀血诊断标准试行方案和中山氏瘀血压痛点更次之。各种标准各有其独特优点,应相互取长补短,同时,探讨了导致各种标准不足之处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血瘀证及中风病血瘀证的诊断标准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血瘀证的研究近年来较活跃,基本上是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入手。微观辨证是根据微观指标认识与辨别证[1],宏观辨证则是以四诊为手段,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搜集有关的临床信息,判断出病因、病位、病性等的辨证过程。而后者对于血瘀证的实质的研究具有同样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1986年建立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得到了临床广泛应用,具有较好普适性。但冠心病血瘀证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利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制订符合循证医学理念的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对进一步深化冠心病血瘀证的研究,发挥传统中医药在冠心病防治领域的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血瘀证诊断标准研究述要及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血瘀证诊断标准作为血瘀证客观化、规范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受到重视.血瘀证诊断标准的制定主要从症状体征、病因、治疗性诊断三方面进行.众多诊断标准反映出新的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指标的作用日益突出,而研究者也从各个专科制定了各自的诊断标准,用以指导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7,(4):687-690
目的:比较分析历年血瘀证的诊断标准的异同及优异,为临床医师诊断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标准参考。方法:检索CNKI、CBM、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1915—2016年发表的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相关文献,并检索各标准的引用次数,获取应用最广泛的标准,并对文献中各血瘀证诊断标准组成进行分类,探讨不同标准的异同点。结果:共纳入期刊文献6篇、国家标准1篇,共7篇文献。其中,期刊包括1982年第一次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修订(上海会议)提出的血瘀证诊断试行标准;1986年第二次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修订(广州会议)提出的《血瘀证诊断标准》;1986年《国际血瘀诊断标准试行方案》(小川新,日本);1988年《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研究》(王阶,中国);1988年《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北京会议)提出的血瘀证诊断参考标准;201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提出的《血瘀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及1997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1.2)的国家标准。其中,以国家标准引用最多,高达523次。7篇诊断标准中,共同的证候有:舌质紫黯或舌体瘀斑、瘀点;面部、唇、齿龈及眼周紫黑者;肌肤甲错;固定性疼痛;身上有病理性肿块等8项。不同诊断标准在情志因素,肢体麻木等方面上对血瘀证的诊断有了新的认识。引用频次最多的证候标准有舌质紫黯有瘀斑,面部眼周紫黑,肌肤甲错,脉涩或结、代,月经紊乱、经期腹痛、色黑有血块,固定性疼痛,血不循经而停滞及出血后引起的瘀血、黑粪、皮下瘀斑等。结论:目前血瘀证诊断标准以《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应用最广;其他血瘀证诊断标准各有优异,但应用仍也存在很大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从眼病学角度探讨血瘀证的诊断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应用CiteSpace Ⅲ软件的“共词分析”功能,对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血瘀证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历史、现状和趋势。方法: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为来源数据库,检索与血瘀证证候诊断标准相关的文献,检索得到相关文献835篇,将所得数据文件导入CiteSpace Ⅲ软件中,进行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结果:通过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血瘀证证候诊断标准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员301人和7个稳定的研究团队,该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有王阶、姚魁武、王庆国、王天芳、史载祥、陈可冀等;主要研究机构是研究院所及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北京地区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中心,出现频次>10的6家机构分别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和山东中医药大学,以上6家单位的总出现频次104次,占总数(386次)的26.94%,是血瘀证证候诊断标准研究的主要阵地;主要研究方向有血瘀证证候诊断标准的制定、临床试验研究、相关性研究及系统综述。受到关注较多的疾病是冠心病心绞痛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本研究预测:西医疾病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证候要素研究、系统综述和循证医学研究,以及脑梗死研究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利用CiteSpace Ⅲ软件的“共词分析”功能,对血瘀证证候诊断标准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可对该领域的发展历史、现状和主要的研究领域有直观的了解,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25-1827
目的:分析挖掘血瘀证的疾病、兼夹证及证素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思路。方法:检索CNKI和VIP数据库中2007年1月—2013年6月发表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对文献中研究的中医病名、西医病名、证型、证素进行规范化整理的基础上,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中医临床研究文献1509篇,中医疾病排序前10位的依次为胸痹、中风、消渴、癥积、水肿、眩晕、心悸、心痛、胃脘痛、头痛;西医疾病依次为冠心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脑梗塞、高血压、心力衰竭、盆腔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肺恶性肿瘤。中医证型依次为血瘀、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瘀血阻络、心血瘀阻、湿热瘀阻、肾虚血瘀、阴虚血瘀、瘀阻胃络等。病位证素依次为心、肝、经络、脾、肾、胃、肺、筋骨、胞宫、大肠。病性证素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气滞、热、湿、阴虚、阳虚、外风、寒。结论:基于中医文献,利用频数统计总结的血瘀证在中西医疾病、兼夹证及证素的分布规律基本上反映了血瘀证主要病机,能为临床医生辨证论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血瘀证宏观诊断标准”研究献进行评价。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DME方法中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标准,对研究“血瘀证宏观诊断标准”的献,从设计方案、筛检、样本含量的估算、对照方法、随机化方法、评价指标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各研究献所得结论同其所采用的血瘀证宏观诊断标准不完全相符,采用同一血瘀证宏观诊断标准的研究献,其所得结论也不完全相同。结论:目前所使用的“血瘀证宏观诊断标准”可能存在某些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各研究献所得结论的差异,亦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比较血虚证诊断标准,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查找、筛选1900-2019年发表的血虚证临床研究文献,归纳、分析其中提及血虚证诊断标准。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1388篇,纳入32篇,结合教材筛选,得出诊断标准9种:《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1.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等。证候组成共30个,可分为脏腑失养、形体失养、经络失养和现代理化指标四组,诊断方式可分为叙述法、主次分层法、赋分法3种,《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1.2)被引用13次,次数最多。结论 各血虚证诊断标准各有优势与局限性,来自《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的诊断标准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适用于现阶段血虚证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冠心病“瘀毒”病因病机的理论认识,建立急性冠脉综合征瘀毒互结证诊断标准。方法 采用文献系统分析与横断面临床研究构建条目池,采用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对条目进行筛选,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条目权重。在此基础上,结合条目权重及临床实用性原则建立诊断标准。结果 文献系统分析筛选条目43个,横断面临床研究纳入患者400例,筛选条目39个,归纳分类后形成包含67个条目的条目池;经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筛选保留条目28个;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高权重类条目(0.0430~0.1976)9个、中权重类条目(0.0153~0.0289)9个与低权重类条目(0.0060~0.0147)10个。结合临床实用性原则,优化形成包括必要指标(心绞痛程度进行性加重、近1个月反复发作性心绞痛等)、理化指标(心脏肌钙蛋白或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等)及舌象脉象(舌青紫或紫暗等、脉弦细或脉涩)3个维度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瘀毒互结证诊断标准。两轮专家问卷咨询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68、0.395,格朗巴赫系数为分别为0.967、0.893,提示专家意见一致性好,结果可信度高。结论 该诊断标准涵盖了反映瘀毒互结致病特点的宏观表征和理化指标,可指导急性冠脉综合征瘀毒互结证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080-1082
目的:为建立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筛选、优化相关指标。方法: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制定"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指标专家咨询问卷",通过预调查完善问卷,然后采用德尔菲法对80名专家进行调查。结果:专家积极系数为100%。舌质紫黯,舌体瘀斑、瘀点,全血黏度异常,合并脑卒中,血小板聚集率异常5个指标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在97%以上;疼痛位置固定、口唇或齿龈色暗、面色黎黑、鄂粘膜色暗、肌肤甲错、四肢末端紫绀、冠脉造影显示血管狭窄<50%但病变弥漫等59个指标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在80%~97%之间。结论:舌质紫黯,舌体瘀斑、瘀点,全血黏度异常,合并脑卒中,血小板聚集率异常5个指标可以考虑作为冠心病血瘀证的首选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属于中医学中的"胸痹""真心痛"范畴,而血瘀证为其核心病机,贯穿疾病始终。在30余年临床实践基础上,以"冠心病血瘀证"为研究对象,在"标准规范-分子机制-循证评价"方面开展全面、深入、系统研究,建立了冠心病血瘀证定量诊断标准,创新了中医证候定量化和客观化的研究方向,还从宏观表征到器官细胞分子水平揭示了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冠心病的防治中,提升了中医诊断准确率及冠心病的中医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临床研究中应用的不同血热证诊断标准进行比较与分析,为血热证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进一步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将检索时间限定为1900年-2020年,查阅期间发表的血热证临床研究文献,归纳、分析血热证诊断标准。结果 从三大数据库中共检索到文献5975篇,根据研究目的共纳入53篇,结合教材筛选,得出诊断标准9种,分别出自《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1.2)《中医证候规范》《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证素辨证学》《中医证候诊断治疗学》《中医诊断学》(第五版、第六版、第七版、人卫版)。共得到30个血热证症候,可分为热邪入血、耗血伤阴、动风动血三类。诊断形式可分为叙述法、主次症分级诊断法和赋分法3种。《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1.2)被引用20次,覆盖9个病种,次数最多,范围最广。结论 来自《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的血热证诊断标准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适用于现阶段血热证的诊疗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