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量白蛋白尿与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标记抗原一步竞争法,检测8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6例冠心病患者及108例健康对照的尿微量白蛋白。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为54.3%,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为37.9%,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收缩压及高密度脂蛋白相关,尿微量白蛋白阳性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梗和尿微量白蛋白阴性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梗分别为40%和17.1%(P〈0.05)。结论:冠心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患者预后不良,提示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早晨第一次清洁中段尿,采用免疫比浊法,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62名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并与78名正常健康者(2008年7月至10月来我院体检,排除肾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泌尿系统感染、妊娠及其他严重疾病的健康体检者)的比较。[结果]62名糖尿病患者中检出尿微量白蛋白者22名,检出率为35.48%,检测78名正常对照者,2人检出尿微量白蛋白,检出率为2.56%。二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检出率高,定期对糖尿病患者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量,对发现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害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标准。方法对50名健康者(对照组)和50例高血压患者(试验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尿转铁蛋白(TRF),终点法测微量白蛋白(mALB),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速率法测定尿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法测定尿肌酐(Cr)。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结果。结果对照组:尿TRF/Cr为0.05±0.03mg/mmol,mALB为3.61±2.46mg/L,RBP/Cr为7.46±5.02ug/mmol,NAG/Cr为0.52±0.46U/mmol。试验组的TRF/Cr、mALB、RBP/Cr和NAG/Cr值较对照组的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TRF+mALB:62%,TRF+NAG:54%,mALB+NAG:44%,TRF、mALB和NAG3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使阳性率提高到78%,大大提高了阳性检出率。结论联合检测尿TRF、mALB及NAG是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较灵敏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用放免法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正常对照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两组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析其动态血压的特点。结果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率、24hSBP、NSP、24hPP、NPP、NMBP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SBP、24hDBP、DDBP、NDBP、DPP、24hMBP、DMBP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动态血压节律消失,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明显,收缩压在早期肾损伤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值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指标,定期对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对发现早期肾损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成品检定中关键性项目的检定方法进行优化。方法 (1)感染性滴度检测:建立微量免疫荧光法,并与常规组织培养ELISA法比较;(2)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检测:比较反向间接血凝法、酶联免疫法的重复性、精确性;(3)水分含量测定:建立助溶剂加入法,并比较助溶剂加入前后冻干疫苗水分含量检测结果。结果 (1)微量免疫荧光法灵敏度与常规组织培养ELISA法相仿(P〉0.05),重复性佳,可提前1周左右出结果;可用Leica Qwin荧光定量分析系统标定化判断结果。(2)反向间接血凝法测定结果不稳定,2批疫苗5次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CV)为39.12%,34.23%;酶联免疫法的重复性,精确性均较佳(CV)为2.12%,2.82%,回收率为101。73%。(3)助溶剂加入前后2批疫苗5次测定结果的CV分别由8.32%,9.03%降为1.85%,1.82%。结论 微量免疫荧光法有望代替常规组织培养ELISA法用于疫苗滴度检测;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测定中酶联免疫法优于反向间接血凝法;加入助溶剂有利于提高疫苗水分含量检测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尿微量白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人选在本院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2例,同时人选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09例,两组人群均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尿微量白蛋白。比较两组人群各种临床指标,并分析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尿微量白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患者PwV和尿微量白蛋白分别为(9.74±1.38)m/s、(49.78±11.35)mg/L,与非高血压组的(8.36±1.49)m/s、(38.34±10.36)mg/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高血压患者PwV与尿微量白蛋白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O.521,P〈O.05);尿微量白蛋白的多元线性回归显示,PwV是尿微量白蛋白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尿微量白蛋白存在显著相关性,是影响尿微量白蛋白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与血清CRP水平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害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及化学发光法测定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00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与血清CRP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志者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与血清CRP水平均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联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与血清CRP水平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害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唾液酸、尿微量白蛋白与2型糖尿病合并症的关系。方法健康对照组44例,2型糖尿病无合并症组44例,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组44例,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组30例。采集静脉血样和随机尿样。血样检测唾液酸和血脂谱、血糖、HbA1C、C-反应蛋白,随机尿样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唾液酸。并测量各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腰围比。结果各糖尿病组血和尿唾液酸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增加的趋势显示合并肾病的严重性和尿白蛋白排出的程度(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唾液酸含量和尿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0.01)。血清唾液酸含量与尿微量白蛋白明显正相关(r=0.263,P〈0.01),与腰围比明显正相关(r=0.226,P〈0.05),与收缩压明显正相关(r=0.263,P〈0.01),与C反应蛋白和血脂没有相关性。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与腰围比成正相关(r=0.301,P〈0.05),与收缩压成正相关(r=0.633,P〈0.01)。结论血清唾液酸含量的增加和尿微量白蛋白与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以及糖尿病心血管病的危险因子如高血压、高腰围比密切相关,两者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症的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10.
金宏 《医疗保健器具》2014,(9):1147-1148
目的探讨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抽取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均为0,观察组分别为84%、72%。结论使用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进行联合检验,能够有效提高对糖尿病的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提高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临床确诊的60例T2DM患者,另将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分别测定空腹血糖和尿微量白蛋白。结果对照组空腹血糖和尿微量白蛋白分别为(4.82±1.59)mmol/L和(18.60±4.48)mg/d,T2DM组空腹血糖和尿微量白蛋白数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15.65±4.97)mmol/L和(64.77±11.59)mg/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较高,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作为T2DM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血清抵抗素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60例研究对象的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留取24h尿液采用散色比浊法测定尿蛋白,并计算UAER。其中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20例;2型糖尿病UAER正常组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结果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高于2型糖尿病UAER正常组(P〈0.05);且2型糖尿病UAER正常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又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抵抗素与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及其微量白蛋白尿的形成可能与抵抗素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 (Cys-C)在妊娠期糖尿病肾功能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0例为妊娠期糖尿病组,正常妊娠女性90例为正常妊娠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女性90例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Cys-C、肌酐、尿素氮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 3组研究对象血清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中正常妊娠组和妊娠期糖尿病组血清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 05),妊娠期糖尿病组血清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P0. 05)。3组研究对象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血Cys-C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关系(P0. 05),与肌酐和尿素氮无相关性(P0. 05)。血清Cys-C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高于血清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P0. 05)。结论 Cys-C是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诊断妊娠期糖尿病肾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脉压与微量白蛋白尿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对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小时平均脉压,根据24小时的平均脉压水平分为两组,进行微量白蛋白尿及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间的平均脉压、微量白蛋白尿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具有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脉压与微量白蛋白尿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Ⅳ型胶原(CⅣ)水平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三组:正常尿白蛋白组、微量尿白蛋白组及临床尿白蛋白组,每组随机分为螺内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采取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静脉血和24h尿。用ELISA法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清CⅣ和尿MCP-1,以放射免疫法测定24h尿白蛋白含量。结果MCP-1和CⅣ在微量尿白蛋白组及临床尿白蛋白组中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0.05)。螺内酯治疗组治疗12周后,三组患者MCP-1、CⅣ及UAER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Ⅳ和MCP-1可能在糖尿病肾病中起重要作用,螺内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作用。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03例高血压和126例健康体检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高血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单项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中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效果稍佳。(3)三者联合检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灵敏度为98.91%,特异度为97.92%,诊断符合度为98.76%。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有较好的相关性。三者联合检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刚 《中国保健》2009,(21):846-846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用于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5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进行了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组CysC和尿mALB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中CysC异常有38例,阳性率为71.7%;尿mALB异常有26例,阳性率为49.1%。结论:血清CysC与尿mALB一样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损伤的有效指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为早期肾损害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检测.结果 高血压和糖尿病组病人中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和肾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性.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是一种灵敏、简便、快速的测定方法.易于在常规实验室中广泛应用,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远远优于常规定性或半定量检验.  相似文献   

19.
马龙飞 《现代保健》2011,(20):115-116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瞥病早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透射比浊法对糖尿病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并与尿蛋白试带条进行对比。结果尿液分析定性试带条无法准确、及时榆测尿微量白蛋白,可采用透射比浊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论尿微量自蛋白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和预后观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对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价值。方法:对4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白蛋白(m—ALB)、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常规测定,并将结果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按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分为低值组(HbAlc〈6.79%)、中值组(HbAIc6.8%~10%)、高值组(HbAlc〉10.1%)。结果:糖尿病患者HbAlc、FBG、CHo、TG、LDL-C的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DL-C的血清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随着HbAIc的增高,FBG、m—ALB随之增高。结论:糖尿病肾病与HbAlc的增高有关,血脂异常可增加糖尿病患者肾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性。m—ALB是糖尿病早期肾小球损伤标志物,可作为慢性肾病的筛查指标。同时联合检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有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检出,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