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小儿常见病,我院1987年至1992年共收治51例,现将其病因及合并症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符合活动期佝偻病的诊断标准。病人全为婴幼儿。发病时间1~3月份11例(占21.6%),4~6月份13例(占25.5%),7~9月份19例(占37.3%),10~12月份8例(占15.7%)。人工喂养23例(占45.1%),单纯母乳喂养18例(占35.3%)。早产儿15例(占29.4%)。母孕期患病4例(占7.8%)。  相似文献   

2.
<正>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重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我院儿科1983年1月~1986年4月住院的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者共89例,现就其病原菌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89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中,男48例,女41例,男:女为1.2:1。入院时,日龄最小为6小时,最大为29日。85%以上为成熟儿。生后3日内发病者46例(52%),3日以上者43例(48%)。本组病例入院后均于用药前及次日连续取血培养2次。其中1次阳性者75例(84%),  相似文献   

3.
李娟 《陕西医学杂志》1997,26(12):758-758
<正> 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发展中国家婴幼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为了搞好肺炎防治工作,我们对1993年12月~1995年3月间住院确诊为婴幼儿肺炎的893名患者的喂养及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以儿科常见的营养不良、营养性贫血(Hb≤90g/L)、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作为观察指标。对57例肺炎复感儿(每年患  相似文献   

4.
对94例附属性腺感染的不育男性和35例正常生育男性的精浆果糖、PH及血清抗精子抗体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病人精浆果糖含量(202.7±69.5mg/dl)明显低于生育组(244.8±81.5mg/d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病人抗精子抗体阳性率(45.7%)明显高于生育组(5.7%),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病人精液pH(7.8~8.2)高于生育组(7.2~7.6)。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婴幼儿维生素B_1缺乏症在某些地区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文对本地区36例婴幼儿维生素B_1缺乏症的诊治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36例患儿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42天~11个月,其中2月~6月占61.11%,家住农村占91.67%,喂养方式,母乳喂养占38.89%,人工喂养占30.55%,混合喂养占30.69%。 本组中有30例(83.33%)以肺炎、肠炎、营养不良为首诊症状住院。体征:发热、呕吐、腹泻、咳嗽、营养不良、精神萎糜、两眼凝视、抽搐、心音低钝。此外,还有尖叫、紫绀,吮奶少或拒奶等症。 本组全部进行血丙酮酸检查,值为1.4mg/dl~42mg/dl(正常0.5mg/dl~1.2mg/dl),但与患儿病情轻重无平行关系。24例患儿血钠120mmol/L~140mmol/L其中≤130mmol/L,占29.16%。 治疗 VitB_1 100mg肌注,每日一次,连用一周后改口服VitB_1 100mg/日,至症状消失,除1例因在当地医院误诊死亡外,其余症状、体征均能迅速控制,直至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6.
佝偻病是目前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小儿营养缺乏症之一。1982~1984年中国援外医疗队在毛里塔尼亚基法医院期间观察就诊的乳幼儿中绝大部分(近2/3)表现有不同程度的佝偻病体征。现就基法医院儿科门诊随机观察280例佝偻病患儿(其中拍腕关节X 线片者50例)的致病因素加以分析。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性别男158例,女122例。男女之比为1.4:1。年龄为6个月至3岁,1岁以内者113例(40.4%),2~3岁167例(59.6%)。母乳喂养187例(66.8%),混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遵义市0~12月龄婴儿Vit 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以了解Vit D缺乏性佝偻病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指导性意见。方法:收集进行健康体检的0~12月龄婴儿的资料,分别对不同喂养方式的发病率和添加辅食时间早晚的发病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混合喂养组发病(31.6%)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14.6%)和人工喂养组(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2月龄添加辅食组发病率(32.6%)明显高于4~6月龄添加辅食组(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预防婴儿Vit D缺乏性佝偻病,应指导母亲重视母乳喂养,积极宣教,加强婴幼儿合理喂养,4月龄后按顺序及时添加含钙质丰富的食物,另外还应适当增加户外日晒时间,必要时可指导家长添加Vit D和钙剂。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小儿Vit 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根据全国部分省市普查资料,7岁以内小儿血红蛋白<11g%者为37.9%,其中绝大多数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亦为小儿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重度佝偻病往往合并贫血。为此我院儿科门诊对104例佝偻病患儿营养性贫血的发病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来源 2月~3岁佝偻病患儿104,男67人,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的发病时间为1990~1993年4年期间的9~12月份,按就诊顺序将符合小儿秋季腹泻临床表现并在起病3天内就诊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0例,其中男96例,女84例;对照组180例,其中男92例,女88例。两组发病年龄3月至3周岁,其中6~18个月的患儿265例,占总例数的73.61%。 治疗方法:两组均不禁食,能进食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喂养,口服助消化剂(乳酶生或多酶片)。根据脱水程度的不同,静脉补给3:2:1或4:3:2液,无呕吐者给ORS液口服;酌情补充Ca~(2 )、Mg~(z )等电解质。两组均给病毒唑加入液体内静脉滴注,有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加用654-21~2mg/kg/d、普鲁卡因8~10mg/kg/d和氨茶碱2~4mg/kg/g静脉滴注。用药前常规作普鲁卡因皮试,阳性者归入对照组。对照组不加用上述三种药物。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生理性贫血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明方  李红儿 《浙江医学》1996,18(4):240-241
为了解早产儿生理性贫血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更好地掌握其发生规律.以利于及时预防、治疗,笔者分析了我们两科40例早产儿生理性贫血.并动态观察其贫血程度与日龄、体重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对象:系1986年1月以来住院的早产儿,胎龄<37周。以早产儿生活力低下寄养入院,住院25天以上,除外合并感染性、出血性及其它严重疾病者,以外周血血红蛋白(Hb)<140g/L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早产儿合并贫血并存活者40例。男23例,女17例,男女之比为1.35∶1。平均胎龄33.6±1.3周(31~36周),平均出生体重1869±281克(1350~2500克),平均观察天数49±21天(25~100天)。喂养方式:母乳喂养9例(?).混合喂养9例(22.5%),人工喂养22例(?)  相似文献   

11.
杨侃 《华夏医学》2008,21(1):45-47
目的:探讨骨碱性磷酸酶(以下简称BALP)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原理测定治疗组末梢血BALP,同时摄双腕X线照片,对照组测定血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将两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BALP异常值检出率(≥200U/L)占52.9%,远高于对照组Ca、P、ALP异常值检出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在267例BALP>250U/L(阳性结果)中,有佝偻病临床表现246例(92.1%),符合佝偻病X线表现238例(89.1%)。在BALP>250U/L组中符合佝偻病诊断的比BALP200~250U/L组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BALP对佝偻病的检测比Ca、P、ALP要敏感,以BALP>250U/L作为诊断佝偻病标准与佝偻病临床表现和腕关节X线照片有较高的符合率。对BALP检出异常值(≥200U/L)建议早期干预和治疗,1~3个月治疗后复查BALP作为疗效评估在临床收到较好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我们于1978年5月,在江岸铁路家属住宅区对3岁以下之婴幼儿进行了佝偻病调查,现将调查资料分析如下。一、佝偻病与年龄组的关系: 调查120例儿童患佝偻病18例,发病率为15%,而6个月至1岁者共8例,占总发病数的44.4%,其次1~1(1/2)岁者5例,占总发病数的27.8%。此期小儿因生长发育快,出牙,断  相似文献   

13.
美国匹兹堡大学最近一项研究发现:老年妇女中,血清胆固醇水平高与血清胆固醇正常者死亡的危险性相同。研究者对居住在同一个社区的2240名白人妇女(平均71岁)的胆固醇水平与死亡率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将参试者分为5组:胆固醇正常组即胆固醇在170~239mg/dl,和四个胆固醇水平升高组。高胆固醇水平的组依次为:(1)胆固醇在240~259mg/dl;(2)胆固醇在260~279mg/dl;(3)胆固醇在280~299mg/dl;(4)胆固醇在300mg/dl以上。平均随访3.8年,结果显示:胆固醇正常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70.3~1980.3住院的脑血管病624例。分为5组: 一、脑出血129例:男76例(58.9%),女53例(41.4%),男女之比为1.43∶1。发病年龄在56~65岁为最多,58例占45%。病程中出现高血压117例(90.7%),昏述88例(68.2%),偏瘫109例(84.5%)。失语26例(20.2%),抽搐16例(12.4%),消化道出血17例(13.2%)。过去有高血压者83例(64.3%),冠心病史者11例(8.5%),糖尿病史者3例(2.3%)。首次住院死亡率62.8%,主要死于颅内压增高。  相似文献   

15.
刘作义 《重庆医学》1994,23(6):342-343
本文报告21例小婴儿感染性腹泻的细菌状态和相应细菌抗原抗体研究。 临床资料。1992年1月至6月收集21例因感染性腹泻的小婴儿进行研究。年龄6-12月,男12例,女9例。全部显示有肠道细菌感染临床表现。大便常规:粘液(+),白细胞(+~++)红细胞少许。每例均有经常性或反复性腹泻病史。21例病儿入院时腹泻病程2周左右。入院时表现Ⅰ~Ⅱ度营养不良71.4%(15/21),Ⅲ度营养不良28.6%,同时有不同程度贫血和佝偻病。半数病儿(10/21)为渗出性素质体质。2/3病儿人工喂养,余下者混合喂养。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于1986~1988年,共收治新生儿黄疸60例,现报告如下。本组男38例,女22例,出生体重2.5kg以下者9例,2.5~4kg 45例,4 kg以上者6例。一、生理性黄疸诊断标准:①生后2~3天出现黄疸,4~6天最重。②足月儿在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至第3周消退。③一般情况好。④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⑤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05.2μmol/L,早产儿<256.5μmo1/L。本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18例,其中患脐炎7例、上感3例、脓疱疮3例、鹅口疮3例、尿布皮炎2例。但血培养阴性,肝功能正常。二、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①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②黄疸进展迅速,胆红素增长超过85.55μmol/L/日(5mg/dl/日)。③血清胆红素超过生理性黄疸限度,成熟儿>205.2μmol/L (12mg/dl),未成熟儿>256.5μmol/L(15mg/dl)或结合胆红素  相似文献   

17.
当体内维生素E血浓度<0.5mg/dl时红细胞双氧水溶血率增高。对99例出生体重在正常范围的足月产儿、66例早产儿及17例出生体重<2,500克的足月儿测定红细胞溶血率以诊断是否存在维生素E缺乏。按年龄各分四组(1~7天,8~14天,15~28天,29天~3月)进行观察,发现溶血率增高与三种因素有关:(1)多数发生在29天~3月年龄组;(2)出生体重<2,500克者多见;(3)人工喂养者多见。26例溶血率增高者红细胞数偏低,有4例出现浮肿。给出生体重<2,500克的新生儿预防性肌肉注射维生素E100毫克,于生后第二个月测定溶血率,增高人数的比例明显减少,但人工喂养者仍有部分溶血率增高,故对这类小儿的预防剂量需调整。  相似文献   

18.
上海第二医学院小儿外科自1954~1964年11年间,共收了颅脑损伤病儿685例,占同期住院总人数3.8%;其中男420例,女265例,男与女之比为1.5:1;发病年龄在3岁以内者221例(32.26%),4~6岁者250例(36.49%),7~12岁者214例(31.25%)。计死亡57例,死亡率为8.3%。由于颅脑损伤在  相似文献   

19.
肺炎是儿科常见病,根据调查表明,肺炎为我国小儿第一位死亡原因,尤其是婴幼儿重症肺炎病死率更高。我院2000年1~12月,共收治婴幼儿重症肺炎37,现对婴幼儿重症肺炎及高危因素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儿,男21例,女16例;其中来自农村32例,城镇5例;年龄<3个月18例(49%),~1岁患儿14例(38%),~3岁患儿5例(13%)。  相似文献   

20.
1982年~1988年,在新密地区曾发生一次伤寒流行,为此,曾有论文发表。但小儿伤寒在流行时的发病特点如何,尚未触及。本文对我院在五年中小儿伤寒76例临床特点作一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男45例,女31例;其中1~3岁5例,3~7岁19例(25%),7~14岁53例(69.74%)。发病季节:2~4月发病者6例(7.89%),5~7月发病者7例(9.21%),8~10月发病者34例(44.74%),11~1月发病者29例(38.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