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以往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壁层,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可以和“外在性”或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存在。该病首次由Frank命名,1972年Bird等描述其为“子宫内膜对子宫肌层的良性浸润,产生弥散性子宫长大,显微镜下呈现为肥大增生的子宫肌层环绕着异位、非恶性的内膜样腺体和间质”。子宫内膜以两种形式侵入子宫肌壁层,即弥漫型和局限型,前者为异位内膜侵入整个子宫的肌壁内,在不同部位其侵入范围和深浅可不同;后者异位内膜仅侵及某一部分的肌壁,形同子宫肌瘤,但其与周围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与免疫学异常有关,为此,作者用心磷脂单克隆抗体检查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心磷脂(CL)抗原及免疫功能细胞的分布。 手术采取20例异位子宫内膜组织(10例术前采血),包括肿大的结节3块,子宫肌腺病3块,巧克力囊肿6块及粘连部位组织13块。取因其它疾患行妇科手术的健康组织做对照,分别有子宫内膜、子宫肌、卵巢组织各5块。对15例外在性内膜异位症手术时取腹水做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分类检查,以12例非炎性妇科良性肿瘤腹水为对照。结果:局部组织抗原检查20例内膜异位症中4例CL抗原阳  相似文献   

3.
子宫腺肌病恶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周围平滑肌呈不同程度增生的一种良性病变,是一种发生在子宫肌壁内的特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多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发生,其表现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类似,并且有一定比例的异位子宫内膜发生组织学改变,成为癌瘤。1发病率1925年,Sampson首次报道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变的病例,随后国内外相关报道相继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率,国内报道为1.5%,国外报道为0.7%~1.0%。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约占69.1%,包括性腺外病灶的恶变,其次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商品名: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11例子宫腺肌病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患者,放置LNG-IUS后月经情况、痛经程度、子宫内膜及体积、卵巢囊肿体积、CA125行自身前后对照。结果在放置LNG-IUS后,痛经显著缓解,6个月内子宫内膜明显变薄,子宫体积及卵巢囊肿体积在置环后没有明显的增大。结论LNG-IUS使疾病保持静止,是治疗子宫腺肌病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子宫腺肌症的发病原因和诊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子宫腺肌症的发病原因和诊治研究进展周应芳,麦永嫣,郑淑蓉子宫腺肌症,以往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发现它与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已将其划分为一种独立的子宫疾病。子宫腺肌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样,发病率有升高趋势,现已成为妇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及血清CA125测定对诊断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子宫腺肌病的价值。方法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子宫腺肌病患者6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经阴道超声检查,部分患者进行了血清CA125测定。结果阴道超声检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符合率98.7%;子宫腺肌病符合率91.7%;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子宫腺肌病符合率95.1%。血清CA125检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阳性率39.4%;子宫腺肌病阳性率52.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子宫腺肌病阳性率59.2%。结论阴道超声可做为较准确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子宫腺肌病的首选方法。阴道超声下囊肿穿刺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血清CA125测定可做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子宫腺肌病的协助诊断方法,应进一步完善对照组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患者盆腔结构改变,卵巢子宫内膜功能及免疫功能异常等,常合并不孕、流产,严重影响了妇女的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临床对比分析石凌懿①刘慧玲①沈清②近年来,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子宫腺肌病,这一妇科常见病也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以往认为,子宫腺肌病为内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的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  相似文献   

9.
Xue Q  Bai L  Li T  Dong Y  Zhang Y  Zhou YF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11):831-833
目的 探讨类固醇生成因子1( SF-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卵巢内异症囊肿、子宫腺肌病病灶中的表达.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住院,因子宫腺肌病合并卵巢内异症囊肿行子宫全切除术及卵巢内异症囊肿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的患者共30例,经病理确诊子宫腺肌病合并内异症囊肿共1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的在位内膜、卵巢内异症囊肿病灶、子宫腺肌病病灶和对照组的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石蜡切片,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SF-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两组患者在位内膜的腺体和间质细胞中均无SF-1蛋白表达;观察组卵巢内异症囊肿病灶的间质细胞核S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4/17,SF-1蛋白在卵巢内异症病灶的腺体细胞及子宫腺肌病病灶中均无表达.结论 卵巢内异症囊肿与子宫腺肌病病灶中SF-1蛋白表达的差异可能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阴道超声是诊断子宫腺肌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子宫腺肌病的超声特征与其组织病理学的表现密切相关。其主要超声特征包括:子宫球形增大、前后壁不对称增厚、肌层回声不均、子宫内膜下的线性条纹或岛状结节、内膜-肌层分界不清、子宫结合带(junction zone,JZ)增厚、不规则或中断、栅栏样声影、子宫肌层内小囊肿、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子宫肌层受累区域的血流信号增加、血流走行为穿入血流方式等。先进的超声技术,如电影剪辑和三维超声等,都可以补充常规超声的不足,提高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效力。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子宫腺肌病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一种类型,目前虽有定性、定位的诊断方法,但在临床上,特别在基层医院仍有误诊者。为提高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水平,现将我院近5年来诊为子宫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12.
子宫腺肌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指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达一个高倍视野以上。以往认为它是内在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现在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子宫腺肌病发病率较高,已成为妇科常见病,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子宫腺肌病病理特点为子宫内膜及腺体侵入子宫肌层。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位于肌层内的内膜类似基底层子宫内膜,对孕激素缺乏反应,常处于增殖期。本病约20%~50%合并EM,约30%合并子宫肌瘤(leiomyoma),合并盆腔粘连也很常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mRNA的表达,探讨Hp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4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异位及在位内膜中Hpa mRNA的表达,并与30例妇女的正常子宫内膜进行比较。结果:(1)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子宫腺肌病组患者的异位及在位内膜中Hpa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中Hpa mRNA表达明显低于两组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的阳性表达率(P<0.05);(2)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及在位内膜中Hpa mRNA表达明显低于Ⅲ~Ⅳ期的异位与在位内膜表达(P<0.05)。结论:(1)Hpa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发病有关;(2)Hpa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进展有关,是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进展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王梦1,王芳2,苏迎春2(1.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14;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1诊断(1)继发不孕;(2)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型);(3)子宫腺肌病。2诊断依据患者继发不孕7年,一般情况良好,轻微痛经,月经量较多,双侧附件区包块,既往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查体示盆腔固定,左侧附件区包块8 cm,质硬。B超检查提示子宫腺肌病,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形成病灶、引起症状和体征的一类疾病。痛经、不孕、性交痛、盆腔包块、子宫直肠窝触痛结节是其主要表现。超声和MR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诊断非常有帮助,腹腔镜应作为主要手术治疗手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提出统一的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盆腔良性肿物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血清CA125水平在妇科良性肿瘤、结核性肿物及其他炎症性肿物、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盆腔良性肿物中的升高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于1999年1月-2003年12月间收治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492例妇科盆腔良性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卵巢良性肿瘤237例,其他盆腔良性肿物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结核及其他炎症性肿物等共25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有血清CA125的检测.另随机选取60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作为对照.结果盆腔结核、子宫腺肌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卵泡膜-纤维组肿瘤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中位数值均高于正常值(35 kU/L以下),分别是465.0、88.9、59.0、44.5 kU/L.本组盆腔良性肿物中, 血清CA125水平单例最高值为卵泡膜-纤维组肿瘤(1281.0 kU/L),中位数值最高者为盆腔结核(465.0 kU/L).60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者达95.0%,其中位数值是755.5 kU/L,与良性肿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中,以血清CA125≥50 kU/L为标准,诊断子宫腺肌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相对较高,分别是72%、94%、79%和91%.结论血清CA125水平升高也可见于一些盆腔良性肿物,主要有盆腔结核、子宫腺肌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卵泡膜-纤维组肿瘤等,但其中位数值均明显低于卵巢上皮性癌.血清CA125水平检测有利于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腹股沟子宫内膜异位症六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期妇女的一种常见病,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病等盆腔内内异症多见.盆腔外内异症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又分为4类:消化道、泌尿系统、胸腔内以及其他部位内异症.腹股沟内异症是一种少见的盆腔外内异症.现将我院19年间诊治的6例腹股沟内异症的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彭丽秀  张怡  周昌菊 《生殖与避孕》2006,26(11):672-67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病(腺肌病)的表达及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3例内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和40例腺肌病患者(腺肌病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TNFR1的表达,并与20例非内异症(对照组)在位内膜进行比较。结果:内异症组和腺肌病组异位内膜TNFR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在位内膜和对照组(P<0.05);TNFR1在内异症Ⅰ-Ⅱ期和Ⅲ-Ⅳ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内异症r-AFS临床分期亦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TNFR1在分泌期的表达为内异症、腺肌病异位内膜<其在位内膜<对照组内膜(P<0.05)。结论:异位内膜TNFR1的低表达可能在内异症和腺肌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TNFR1与内异症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1979~1983年贵阳医学院及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异位症),包括子宫腺肌症(腺肌症)、盆腔和其他部位异位症(外在型)及子宫腺肌症伴盆腔或其他部位异位症(混和型)三类。110例中除4例保守治疗外,均有病理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20.
子宫腺肌病42例分析杨柳娜子宫腺肌病又称子宫肌腺病,是指子宫内膜间质及腺体同时出现在子宫肌壁而言,此种子宫内膜,应属异位的子宫内膜,故应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的范畴[1]。因其发病机理、症状、体征及病理变化与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所不同,故称之为子宫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