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武秀 《河南中医》2004,24(12):31-32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属祖国医学“温病”范畴,系温热疫毒感染所致,临床表现具有卫、气、营、血的变化过程,其传变极快。发热期卫分阶段甚为短暂,旋即传人气分,同时涉及营(血)分,往往以气营(血)两燔为多见。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高热期邪在气分,初涉营分)治愈率还是很高的。现将我院2003年11月~2004年3月,对32例早期出血热辨证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热与厥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07例温病卫气营血证候患者四肢五腧穴的温度测定,结果表明温病患者穴温比值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再次证实了温病卫、气、营、血证候演变而加深。比值作为厥的客观指标,为判断温病的预后及疗效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系病毒所致,临床以发热,斑疹出血、肾脏损害为特征。根据我们的临床体会,认为应属温病范畴的“温毒疫斑”,其传变规律一般按卫→气→营→血为序,但邪在卫分停留时间甚短,或早期即见气分兼卫分证,多数为气分兼营分证,亦有起病即见气营血证者。本病热由毒生,变由毒起,其主要病机是伤津耗气,瘀热互结。治疗的关键在于抓住发热期,把好气分关,尽快降温,缩短热程,保津护肾,防微杜渐,减少病理性损害,防止热陷营血。为此,狠抓清热解毒(包括通下,凉血),益气生津、活血化瘀、滋阴,开窍等法则,这是治疗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根据病机,数法合参,必能提高疗效,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属于中医温病范畴,常常不因病初表之解与未解而逆转。邪毒炽盛者常逆传心包,伤津劫液,逼血妄行,仅几天可使阴竭阳脱,可谓凶险。邪毒轻者,卫、气、营、血各阶段出现之症状较轻或不显而过。当前出血热分轻型、中型、重型及危重型。我们通过望舌象进行早期判断出血热之轻重,报告如下。临床资科我们收住了20例出血热患者,均系青  相似文献   

5.
1 祖国医学对肾综合征出血热 ( HFRS)的认识 祖国医学中无出血热这一病名的记载 ,依据HFRS的临床特点及发病规律 ,当归属温疫范畴(温疫是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一类疾病 ) ,其辨证治疗类同于四时温病。因初起病发于里 ,以灼热、烦躁、口渴、溲赤、舌红、苔黄等热郁于里的证候为主要表现 ,其病情大多较重 ,病程较长。其传变趋向既可里热外达 ,亦可进一步内陷深入 ,故当以伏邪温病辨治较为妥当。初起治疗以清泄里热为基本原则 ,不可以新感治之。2 肾综合征出血热辨证方法 温病的辨证是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理论基础的 ,HFRS…  相似文献   

6.
叶天士创卫气营血之说,提出“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揭示了温病的浅深层次和传变规律,奠定了温病学的理论基础。但是,卫气营血的理论并不能解决温热病的全部问题。比如温病后期热烁真阴、阴精欲竭和水不涵木、虚风内动等  相似文献   

7.
<正>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属于祖国医学温病范畴的温毒疫斑。多由疫毒苛邪直中营血损伤络脉,攻窜于肾而发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出血、肾损为主要特征。其病势变化多不同于一般温病按卫→气→营→血为序的传变规律,发病多急骤,起病即见营血症状,迅即出现肾损征象,易实易虚,易见危逆。我们通过对出血热临床治疗的研究,认识到对本病的治疗不可拘泥于常法,而用“解毒化瘀护肾  相似文献   

8.
温病论治     
温病的论治,应以卫、气、营、血为纲领."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尽管四时温病发病的季节各有不同,症状也各有特异之处,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发展规律,就是叶天士所说的"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可以依据它作为基础,再结合《伤寒论》的"六经"、《温病条辨》的"三焦",进行辨证论治.但必须指出,所谓卫、  相似文献   

9.
温病学说的理论体系是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核心的。叶天士根据温病发生、发展的特有规律,以“卫气营血”作为温病的辩证纲领。指出“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病变从表入里,由浅而深的发展过程,和“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需凉血散血”的治  相似文献   

10.
史春贤 《陕西中医》2005,26(9):991-992
1 排毒邪,逆流挽舟,防止瘸进 出血热疫毒,毒势猛烈,一旦侵入人体,迅速由卫至气直至营血,或不经卫分阶段,直接进入气分、营分,出现气营两燔及血热妄行。患者表现为高热恶寒,头痛腰痛,恶心呕吐,口渴舌绛及各种出血证,以至热陷心包出现亡阴亡阳证。若按传统疗法,“在卫汗之可也,在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犹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往往延误战机,坐以待毙,等到入营入血,往往凶险大增,治疗晚矣。  相似文献   

11.
四、温病的证候群及诊断和治疗温病学者辨证施治的纲领,是“三焦”和“卫、气、营、血”。三焦划分了温病发展的三个时期,而再以卫、气、营、血来分析三个时期的证状。实际上、三焦和卫、气、营、血都是证候群。(甲)“三焦”温病以三焦分治,这是叶天士的创获,但是我们需要追溯三焦学说的根源。三焦的名称,首先见于内经。素问灵兰秘典  相似文献   

12.
14.如何理解叶香岩所说的“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并举例加以说明。答:这是叶氏根据温病发病过程中“卫气营血”证候的不同病理机转而确定的治法。换句话说,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的治疗方法,原则上,卫分证,治宜辛凉解表,以透邪外出。因卫分证,病位浅,病情轻,属表证之故也;气分证,治宜清气泄热。因气分证为邪已入里,病势较重,里热蒸腾也;营分证,治应清营透热,以使邪热透出气分而解。因营分证,为邪已深入,病势更重,热灼营阴,心神被扰;血分证,治疗方法则须凉血散血。因血分证是较营分证更深一层,病势最为严重,此时热盛动血耗血也,故须凉血散血。  相似文献   

13.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温病大师叶天士温热观的核心,也是其《温热论治》的主要内容和对温病学说的主要贡献。他把温病的全过程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从而揭示了温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对温病的辨证论治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他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气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温病须辨卫气营血。透法在温病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清代温病学家叶天氏认为温病邪在卫,“若无汗恶寒,卫偏胜,辛凉泄卫,透汗为要……,入于气分,热未伤津,犹可清热透表”,“可冀其战汗透邪”,“若白苔绛底者,湿遏热伏也,当先泄湿透热”;陷入营血,则...  相似文献   

15.
李士懋教授认为温病的本质是郁热。无论是新感温病的卫、气、营、血分各个阶段属于郁热,还是伏气温病、瘟疫等均属于郁热;温病的传变,只有气分和血分的区别,气分包括叶氏的卫分和气分,血分包括叶氏的营分和血分。  相似文献   

16.
清代医家叶天士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并相应提出了“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治疗原则,对后世临床影响较大。拙文在此试就叶氏卫气营血治则中有关“清气”之治则,略陈以下管见。一、叶氏“清气”的含义及临床意义叶氏所论温病,就其病程阶段或证候类型而言,有卫、气、营、血之分。温病气分  相似文献   

17.
中医辨证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季节性的热性传染病,属中医温病范畴。关于热性病,在《温疫论》、《温病条辨》中均有较详尽的阐述,祖国医学中虽没有出血热这一病名,但在许多著作中都有类似症状的记载。其临床特点有发热、瘀斑、出血等表现,多发生于冬夏季,应归属于温病中的冬温、暑温、瘟毒发斑等范畴。在治疗上应以卫气营血为辨证施治纲领,并结合六经、三焦、脏腑辨证进行施治。1 发热期1.1 温邪犯卫:此期持续时间较短,为毒邪犯卫、卫表不和。证见:发热、恶寒、头痛、腰痛、全身酸痛、无汗或微汗、口…  相似文献   

18.
卫气营血辨证揭示了温病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治疗原则。但长期以来诸多医师将卫、气、营、血理解为病位的固定更易,且忽视温病发展过程中的正邪相争,对疾病后期的正气虚衰缺乏足够重视。岭南名医岑鹤龄结合现代温病临床实践,参考温病发展过程中的正邪相争及疾病后期正气虚衰的普遍现象,提出"犯卫""在气""入血""伤阴""亡阳"的现代温病辨证纲领,其中入血伤阴是热病证候的分水岭。针对其在卫者创立青柴灵口服液,为扭转和预防伤阴、亡阳危候,创立岑氏凉血救阴方。故结合现代研究进展,认为岑鹤龄温病思想较为符合当前温病的发展规律,其理法兼备,是对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完善,有益于指导现代温病诊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首先我想简单提一下中医的温病学说,中医对於传染病的辨症治疗,向分伤寒与温病两大学说,这两大学说在说法上虽然各有不同,今天看来,其实是统一的。温病学派主要是以“三焦”与“卫、气、营、血”为辨症治疗的纲领,这里所谈的只是温病学说中的“卫、气、营、血”之说。温病学说的宗师叶天士曾在他的温热篇中首先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仿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異也。”在治法上,  相似文献   

20.
卫气营血辨证是辨治温病温疫的重要法则,活血化瘀法在辨治急性传染病中被广泛运用。活血化瘀法不仅用于营血分证,也可在温病早期阶段介入使用,在辨证基础上及时使用活血化瘀药,不仅可阻断病情恶化,也可加快疾病康复。通过对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使用活血化瘀法的病理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上温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