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非神经源性膀胱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 (NNDSD)作为误诊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的病因。方法 :对 2 3例经尿动力学证实的伴有慢性排尿功能障碍的NNDSD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症状持续时间 10~ 89月 (平均 3 8.6月 ) ,抗生素使用时间 43~ 15 6d(平均 64 .6d)。平均美国泌尿外科学协会 (AUA)症状评分是17.5± 3 .7,最大尿流率 13 .3± 4.2ml/s ,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 5 8.3± 10 .7cmH2O ,最大尿道压 12 6.4± 10 .5cmH2O。结论 :一些误诊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并行经验性治疗的患者实际上是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NNDSD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膀胱颈和盆底肌联合悬吊术治疗儿童神经源性尿失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膀胱颈和盆底肌联合悬吊术治疗括约肌功能不全所致儿童神经源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 方法 先天性脊髓发育不良所致神经源性尿失禁患儿 2 3例 ,年龄 5~ 1 4岁 ,均行锥状肌膀胱颈悬吊和髂腰肌盆底悬吊术 ,1 4例同时行双层回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 结果  2 3例术后随访 5~ 32个月 ,平均 1 8个月 ,控尿满意 (昼夜均能保持 3h以上完全干燥 ) 1 3例 ,好转 (部分控尿 ,白天偶有尿失禁或夜间尿床 ) 7例 ,无效 (症状无改善 ) 3例 ,总有效率为 87%。术前最大膀胱容量 (1 51 .5± 72 .8)ml、漏点压 (32 .3± 6 .5)cmH2 O(1cmH2 O =0 .0 98kPa)、最大尿道压 (38.4± 1 3 .7)cmH2 O、最大关闭压 (2 2 .8± 1 3 .2 )cmH2 O、功能尿道长度 (3 .9± 1 .8)cm ;术后分别为 (2 1 1 .6± 63 .3)ml、(49.8± 1 6 .4)cmH2 O、(50 .8± 1 2 .3)cmH2 O、(32 .9± 1 2 .5)cmH2 O、(5 .6± 2 .0 )cm ,均较术前明显增高 (P<0 .0 1 )。膀胱造影显示膀胱颈漏斗状开放下垂状态得到明显改善。 结论 膀胱颈和盆底肌联合悬吊术可增加尿道静息压和动力压 ,改善盆底肌功能 ,提高控尿能力 ,是治疗儿童膀胱出口阻力较低所致神经源性尿失禁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膀胱压力和肌电图联合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无排尿异常新生儿的尿动力学过程。 方法 肾盂扩张的新生儿 14例。男 10例 ,女 4例。年龄 2d~ 2 .5个月 ,平均 (1.2± 0 .8)个月。用DanTech膀胱测压和肌电图记录仪在X线电视监视下进行膀胱测压检查。患儿均未发现排尿异常症状和膀胱输尿管返流。 结果 膀胱剩余尿 (1.2± 0 .8)ml,最大膀胱容量 (33± 2 4 )ml,排尿效率为 0 .87± 0 .17。不稳定性膀胱发生率 2 1% (3/ 14 )。可见两种排尿类型 ,协调性排尿和非协调性排尿或间断性排尿。在协调性排尿过程中最大逼尿肌排尿压为 (74± 2 4 )cmH2 O(1cmH2 O =0 .0 98kPa) ,尿道外括约肌活动减弱或不变。6 4 % (9/ 14 )新生儿表现为非协调性排尿或间断性排尿 ,逼尿肌压力可升至 10 0cmH2 O以上。 结论 无排尿异常症状的新生儿膀胱多可完全排空 ,少数可有较多的剩余尿 ,可能与新生儿间断性排尿有关。新生儿最大逼尿肌排尿压与成人相似 ,如 >10 0cmH2 O ,常提示括约肌活动增强或膀胱出口梗阻。  相似文献   

4.
原位回肠代膀胱的尿动力学评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W形原位回肠代膀胱患者尿动力学特点及形成机理。 方法 对20例膀胱全切、W形原位回肠代膀胱患者行尿动力学评估,包括填写排尿情况问卷、尿流率、剩余尿测定、代膀胱测压、压力/流率测定和静态尿道压力描记,同时行膀胱造影、泌尿系B超、肾功能检查和IVU。 结果 20例患者中,白天尿失禁2例,夜间尿失禁6例。代膀胱最大容量(492. 9±177. 8)ml,充盈期最大压力(32. 1±8. 6)cmH2O。尿流曲线呈持续型12例,呈间歇型8例。持续型最大尿流率为(14. 9±2. 5 )ml/s,间歇型为( 7. 7±2. 8 )ml/s,代膀胱容量分别为( 409. 0±96. 1 )ml和( 622. 1±197. 7)ml,剩余尿量分别为(9. 2±11. 8)ml和(69. 0±38. 4 )ml;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膀胱尿道造影提示:持续尿流型代膀胱颈口呈漏斗型,排尿时开放良好;而间歇尿流型代膀胱颈口不呈漏斗型或排尿时颈口开放欠佳。 结论 W形原位回肠代膀胱有较好的储尿和排尿功能,并发症低;排尿时存在持续型尿流和间歇型尿流两种形式,具有各自的尿动力学特点;其形成机理主要与代膀胱颈口形状和开放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超声影像尿动力学检查(SVUDS),观察患者充盈期及排尿期尿道和周围盆底结构的改变,诊断26例女性膀胱出口梗阻(FBOO)。其中13例盆腔器官脱垂,排尿期可见尿道成角畸形;5例失调性排尿,排尿期中段尿道开放不佳;4例尿道狭窄,排尿期梗阻近端扩张,梗阻部位无松弛表现;1例原发性膀胱颈梗阻,排尿期膀胱颈开放不完全...  相似文献   

6.
电磁刺激是一种新技术 ,具有无创性 ,经体外高强电流产生的磁场可对体内神经产生刺激作用。作者为了解这种电磁刺激对骶神经根的影响是否有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作用 ,采用空白平行对照方法评估压力性尿失禁的电磁刺激疗效。 75例压力性尿失禁病人接受了骶神经电磁刺激治疗 ,疗效评估方法为治疗前和治疗后 1周排尿日记、尿垫试验和尿道压力描计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后与治疗前和空白对照比较 ,尿道闭合压明显增高 ,平均增高幅度为 (8.2±3 .0 )cmH2 O ,膀胱容量明显扩大 ,平均扩大幅度为 (4 0 .0± 5 1.0 )ml。排尿日记、生活质量和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道扩大膀胱成形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采用膀胱次全切除、回肠扩大膀胱成形术治疗7例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结果:2例术后排尿通畅,剩余尿消失;3例术后曾有排尿困难,经尿道膀胱颈电切后排尿通畅,无尿失禁,最大尿流率分别为27、16和18ml/s;1例术前曾采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无效,行本手术后剩余尿消失,但仍有尿失禁,后在超声引导下于尿道周围注射硅酮后,尿失禁症状明显改善;余1例术后仍有排尿困难。结论:该手术方法对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人工体神经 内脏神经反射弧”(简称人工反射弧 )治疗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患者大小便功能障碍。方法 :对 30例大小便功能障碍的脊髓脊膜膨出患者 ,手术建立人工反射弧。进行术前与术后 6~ 1 8个月的尿动力学比较。结果 :30例中 1 3例获得了至少 1年的随访。 7例无反射型患者中 4例获得控尿和自主排尿功能 ,尿失禁消失 ,排尿间隔期逐渐延长至 3h以上 ,逼尿肌压由 (1 .37± 0 .78)kPa(1kPa =0 .0 98cmH2 O)增至(3.1 4± 1 .6 7)kPa ;6例高反射型患者全部于术后 1年左右恢复可控排尿 ,剩余尿逐渐减至 (2 2± 1 5 )ml,充盈性尿失禁消失。 1 0例获得膀胱功能控制者 ,直肠功能转为基本正常。下肢功能损伤较小。结论 :人工反射弧能安全有效地治愈先天性脊髓脊膜膨出所致大小便失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表现为非神经源性膀胱外括约肌协同失调(NNDSD)的慢性前列腺炎(CP)的特点及其生物反馈治疗疗效。方法:CP患者113例,诊断标准为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尽、排尿困难等CP的典型症状大于3个月,且NIH-CPSI评分中第一和第二项评分≥1。经相关检查,排除尿道炎、间质性膀胱炎、尿道狭窄和神经源性膀胱等情况。113例均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尿流曲线,记录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逼尿肌排尿压(Pdet.max)、最大尿道压(MUP)和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等参数。对尿流动力学结果表现为NNDSD的患者行生物反馈治疗,10周后评估疗效。结果:CP患者113例中尿流动力学表现为NNDSD的21例(21/113,18.6%)。NNDSD患者治疗前后Qmax[(8.2±4.1)ml/s vs(15.1±7.3)ml/s]、Pdet.max[(125.1±75.3)cmH_2O vs(86.3±54.2)cmH_2O]、MUP[(124.3±23.3)cmH_2O vs(65.4±23.0)cmH_2O]和MUCP[(101.5±43.6)cmH_2O vs(43.5±16.7)cmH_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反馈治疗前后NIH-CPSI疼痛评分[(4.0±2.0)分vs(2.2±1.7)分]、排尿评分[(7.9±2.1)分vs(2.2±1.9)分]、生活影响评分[(9.6±2.7)分vs(2.9±2.6)分]和总分[(21.7±4.8)分vs(8.4±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下尿路症状的CP患者可能存在NNDSD,尿动力学主要表现为尿流率下降,排尿期膀胱内压力升高和部分患者尿道压力升高,尿动力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此类患者的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15 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除术后原位M形回肠新膀胱的疗效.方法 膀胱恶性肿瘤患者15例行膀胱全切除术,采用M形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进行尿流改道.结果 围手术期无1例死亡,随访3-20个月(平均12.4个月).膀胱容量(340±23.71)mL(210-430 mL),膀胱充盈压为(20.12±0.64)cmH2O(13.50-33.91 cmH2O),排尿膀胱压为(77.02±12.11)cmH2O(53.21-87.09 cmH2O),残余尿(15.43±34.33)mL(3-88 mL),最大尿流率(18.16±5.60)mL/s(11.38-19.17 mL/s).无明显输尿管梗阻及返流.未发现尿道残端复发肿瘤.无排尿困难者,白天均可控制排尿;术后大于6个月者无夜间遗尿,术后半年15例复查B 超无肾积水表现,复查生化指标,肾功能电解质在正常范围内,1例术前肾积水及肾功能异常者术后为正常.结论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较理想的膀胱全切术后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11.
膀胱出口梗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主诉为排尿困难和(或)盆底部疼痛的病人510例行四导程尿流动力学检查。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尿流动力学检查等结果,360例属膀胱出口梗阻(BOO),含神经源性功能性BOO 77例,非神经源性BOO 283例,其中机械性梗阻239例(BPH 189例,膀胱颈梗阻即BNO 45例。远端尿道缩窄即DUS5例),功能性梗阻44例(外括约肌痉挛症24例,特发性非神经源性尿道内括约肌痉挛症即MNISS 20例)。同时检出非梗阻性特发症MNISS13例,其尿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是盆底内脏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调节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系统受到损害而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1] 。近年来国外采用永久性骶神经刺激器 (InterStim ,IS)植入术治疗 ,其机制为定时、定量发放电脉冲 ,由骶3(S3)神经传导到其支配的膀胱壁上 ,调节、平衡膀胱逼尿肌功能 ,从而抑制膀胱壁过强收缩 ,或促进逼尿肌收缩功能不全的膀胱收缩 ,使异常的膀胱排尿功能得以纠正 ,由病人主观控制排尿。 2 0 0 1年 1月我科成功地实施IS植入术 1例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男 ,4 8岁。因尿频 ,不能自主控制排尿 1年 ,于2 0 0 1年 1月 7日入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女性膀胱颈纤维化导致膀胱出口梗阻(BOO)的诊断治疗体会。方法 膀胱颈纤维化导致BOO女性患者28例,经尿流动力学及膀胱镜检确诊,均行经尿道膀胱颈部分切除术,并联合药物治疗。结果随访2~18个月,排尿情况均有改善,最大尿流率>15 mL/s,国际评分(IPSS)5.2±1.6。病理报告显示所有患者膀胱颈组织纤维增生,其中合并慢性炎症改变6例。结论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是诊断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金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尿流动力学检查及膀胱镜检可以明确诊断,经尿道膀胱颈部分切除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并发膀胱颈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并发膀胱颈梗阻 11例。 11例慢性前列腺炎病史平均1.67± 0 .34年 ,尿流动力学检查最大尿流率为 11.2 0± 1.33ml/ s,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颈后唇抬高。结果 :术后 1个月复查 ,最大尿流率上升至 19.30± 0 .61ml/ s,前列腺按摩液和精液常规检查未见异常。结论 :对膀胱颈梗阻的男性青壮年患者 ,经药物治疗无效后可慎重选用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来解除膀胱颈梗阻。  相似文献   

15.
排尿期尿道压力测定在膀胱出口梗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排尿期尿道压力测定 (MUPP)在膀胱出口梗阻 (BOO)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下尿路梗阻患者 4 5例 ,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 38例 ,前尿道狭窄 3例 ,女性尿道狭窄 4例。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 4例。按常规方法行压力 流率测定 ,静态尿道压力测定 (UPP)及MUPP。以压力下降梯度计算梗阻程度。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研究不同疾病梗阻患者尿道压力下降点及下降梯度 ,MUPP对梗阻部位的诊断价值 ,MUPP与压力 流率研究对可疑梗阻诊断的比较 ,MUPP与压力 流率研究判断梗阻程度的比较。 结果 对照组 2例男性 ,外括约肌以上尿道内压与膀胱内压力相等 ,尿道压在外括约肌处快速下降 ;2例女性 ,膀胱压与全部尿道压几乎相等 ,尿道末端 1cm处尿道压下降。 38例BPH患者最大排尿压增高 ,平均为 (99.33± 4 1.0 9)cmH2 O(1cmH2 O =0 .0 98kPa) ,尿道压力在膀胱颈或前列腺尖部下降。 3例前尿道狭窄患者后尿道近端压力与膀胱压相等 ,球部及远端尿道压力下降。 4例女性远端尿道狭窄患者尿道压力在狭窄远端区域下降。BPH、前尿道狭窄、女性远端尿道狭窄平均MUPP压力下降梯度分别为 (71.6 3± 37.4 1)cmH2 O、(43.5 1± 15 .71)cmH2 O、(41.4 8± 17.34)cmH2 O ,与正常对照组的 (2 4 .2 5± 2 .99)cmH2 O相比 ,差别有  相似文献   

16.
压力-流率测定在诊断老年男性排尿困难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压力-流率测定在老年男性排尿困难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老年男性排尿困难伴前列腺增大者125例,年龄56~83岁,平均68岁,均行尿动力学全项检查,对成功排尿并获得满意尿流率曲线者行压力-流率测定,结果分为膀胱出口梗阻(BOO)、可疑梗阻、无梗阻3类,并将逼尿肌收缩功能分为很弱、弱、正常、强烈4级.结果125例患者中87例获满意压力-流率测定结果,其中BOO 39例,可疑梗阻18例,无梗阻30例.BOO组、可疑梗阻组和无梗阻组的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分别为(99.2±34.3)cmH2O(1 cmH2O=0.098 kPa)、(46.9±9.9)cmH2O和(30.8±10.0)cmH2O,膀胱开口压分别为(99.4±39.6)cmH2O、(43.7±9.9)cmH2O和(29.9±9.7)cmH2O,排尿期最小逼尿肌压分别为(61.3±27.5)cmH2O、(33.9±14.1)cmH2O和(22.1±12.5)cmH2O,最大逼尿肌压分别为(113.0±42.1)cmH2O、(55.8±14.9)cmH2O和(38.4±11.3)cmH2O,BOO组与无BOO组和可疑BOO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均<0.001).BOO组、可疑梗阻组和无梗阻组逼尿肌收缩功能正常级以上者分别占74.4%(29/39)、27.8%(5/18)和26.7%(8/30),BOO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均<0.001).结论压力-流率测定是目前诊断BOO的惟一方法和金标准,对老年男性BOO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治疗老年女性膀胱颈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膀胱颈双极电切术治疗老年女性膀胱颈梗阻37例.结果 37例平均手术时间17min(10~57min),失血<10ml,无水中毒及尿失禁发生.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由4.0±1.0降至1.6±0.3(t=4.21,P<0.01),最大尿流率由(9.7±2.1)ml/s升至(21.4±4.2)ml/s(t=3.74,P<0.01),残余尿量由(82.0±17.0)ml降至(12.7±7.7)ml(t=2.92,P<0.01). 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是治疗老年女性膀胱颈梗阻有效的腔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华泌尿外科学会尿控学组拟于2001年9月在广州市召开第三届全国尿动力学学术会议暨学习班,此次学术会议将有国际交流。现将征文及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征文内容:(1)尿动力学基础研究。(2)BPH尿动力学研究。(3)尿失禁及其它排尿功能障碍。(4)女性泌尿外科有关问题。(5)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6)膀胱替代手术后的功能评估。(7)尿动力学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所致的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是医学上一大难题。复发性尿路感染、肾衰竭等并发症是造成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我院 2 0 0 0年 8~ 1 0月对 7例脊髓损伤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病人 ,采用截瘫平面以下的废用神经 ,即支配小腿外侧肌群运动和感觉功能的第 5腰椎 ( L5)、第 1骶椎 ( S1)节段与支配膀胱排尿功能的 S2~ 3 节段的脊神经吻合 ,人工建立体神经 -脊髓中枢 -内脏神经反射弧[1] ,通过触摸腿部控制排尿 ,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第 6胸椎 ( T6)平面以上脊髓损伤所致的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病人 7例 ,男 6例、女 1例 ,年龄 2 4~…  相似文献   

20.
女性原发性膀胱颈部梗阻虽然只占女性排尿异常的0.5%~4.6%,但由于其排尿梗阻症状和排尿刺激症状易与其他神经源性和非神经源性的病变相混淆,常常延误本症的确切诊断和正确治疗。随着尿动力学检查的普及,女性原发性膀胱颈部梗阻检出率正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