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黄治疗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目的:研究大黄对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及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67例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是否应用大黄治疗分为大黄和非大黄治疗组,观察2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缓解率、缓解时间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67例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34例患者为大黄治疗组,胃肠功能障碍缓解率为82.3%;33例患者为非大黄治疗组,胃肠功能恢复率42.4%,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接受大黄治疗后,胃肠功能障碍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大黄治疗组与非大黄治疗组MODS的发生率分别为29.4%、63.6%,MODS的病死率分别为20.0%、66.7%。2组间相差显著。结论:大黄对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减少休克后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大黄对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大黄对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治疗及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  96例入住ICU胃肠功能衰竭的危重病患者 ,分为两组 :大黄治疗组 ( 5 6例 )和对照组 ( 4 0例 ) ,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缓解率、缓解时间及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 大黄治疗组胃肠功能衰竭的缓解率为 80 .4% ,对照组为 40 .0 %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大黄治疗后胃肠功能衰竭的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大黄治疗组和对照组MODS的发生率分别为 2 8.6%、62 .5 % ,MODS的病死率分别为 2 5 .0 %、60 .0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大黄对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衰竭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可明显降低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大黄对危重病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41  
目的 研究大黄对危重病患者MODS的防治效果。方法  10 90例ICU患者 ,研究对象的入选标准是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外科急腹症、化学和物理因素损伤等所致脓毒症。 6 37例患者列入大黄预防治疗组 ,非大黄预防治疗组 4 5 3例。观察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中毒性肠麻痹和MODS的发生率。结果 大黄预防组 6 37例患者中 ,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 5 7例 ,中毒性肠麻痹 4 3例 ,MODS 5 8例 ;而非大黄预防治疗组中 ,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 86例 ,中毒性肠麻痹 91例 ,MODS 95例 ,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 0 0 5 ) ;大黄预防组中 337例进行肠内营养 ,并发MODS 15例 ;而非大黄预防组中 178例进行肠内营养 ,并发MODS 2 3例 ,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0 5 )。大黄预防组中肠内配合肠外营养 179例 ,并发MODS 10例、肠外营养 98例 ,并发MODS 15例 ;而非大黄预防组中肠内配合肠外营养 12 7例 ,并发MODS 19例、肠外营养 117例 ,并发MODS 32例 ,大黄预防组和非预防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肠外营养患者MODS的发生率高于肠内营养和肠内配合肠外营养的患者 (P <0 0 5 ) ;无营养支持的患者MODS的发生率最高。治疗研究显示累及四个以上脏器MODS患者中 ,伴胃肠功能衰竭患者经大黄治疗后其存活率达 5 2 6 % ,显著高于非  相似文献   

4.
大黄对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胃肠功能障碍是危重病患者消化系统常见的病症之一 ,亦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胃肠道表现。有效防治胃肠功能障碍是防止 MODS的发生发展、降低 MODS病死率的关键。中药大黄具有保护胃肠黏膜屏障、促进胃肠蠕动及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 〔1〕。本研究观察大黄对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救治及对 MODS的防治作用。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96例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为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月入住 ICU的危重病患者。其中男 5 0例 ,女 4 6例 ;年龄 15~ 85岁 ,平均 (5 4± 19)岁 ;原发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2 4例 ,…  相似文献   

5.
大黄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胃肠功能保护作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大黄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胃肠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78例HPRS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治疗。预防组在常规组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大黄浸液。观察2组患者胃肠黏膜出血、中毒性肠麻痹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和大黄治疗胃肠功能衰竭的疗效。结果:常规组胃肠黏膜出血发生率(42.1%)、中毒性肠麻痹发生率(31.6%)和MODS发生率(21.1%)均明显高于预防组(P<0.05或P<0.01)。大黄对常规组胃肠黏膜出血治疗的有效率达62.5%,对中毒性肠麻痹治疗的有效率达66.7%。结论:大黄能预防和治疗HFRS患者的胃肠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病与胃肠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评估 73例危重新生儿危重程度、多器官功能衰竭与胃肠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 73例危重新生儿中单项危重病 12例 ,多项危重病 6 1例 (其中危重 33例、极危重 2 8例 ) ;6 1例中 12例为单器官功能衰竭 ,余 4 9例为伴多器官功能衰竭。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在危重病组与极危重病组分别为39.4 % (13/ 33)、71.4 % (2 0 / 2 8) ,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单项危重病组与伴多器官功能衰竭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 16 .7% (2 / 12 )、5 9.2 % (2 9/ 4 9) ,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重新生儿平均伴有器官衰竭的数目为 1.83个。结论新生儿病情越重 ,受损器官越多 ,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越高 ,因此 ,要高度警惕 ,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RRT)治疗伴急性肾衰竭 (ARF)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应用 CRRT治疗 2 2例伴 ARF的 MODS患者 ,所有患者CRRT治疗前后均记录液体摄入量 ,每日检查血肌酐 (SCr)、尿素氮 (BUN )、血钾、血碳酸氢根浓度、动脉血p H;对 10例存活患者 (存活组 )和 12例死亡组患者 (死亡组 )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回顾分析应用间歇性血液透析 (IHD)治疗 17例伴 ARF的 MODS患者的液体摄入量 ,每日晨 SCr、BU N、血钾。结果 :CRRT组和IHD组每日液体摄入量分别为 (5 2 37± 10 6 ) m l和 (2 319± 87) ml(P<0 .0 5 )。 IHD组透析间期出现透析相关性低血压 13例次 ,发生容量依赖性心功能衰竭 8例次 ;而 CRRT组分别为 3例次及 1例次 (P均 <0 .0 1)。IHD组每日晨平均 SCr、BU N均高于 CRRT组 (P均 <0 .0 5 )。 IHD组和 CRRT组存活率分别为 35 .3% (6 / 17)和4 5 .5 % (10 / 2 2 ,P>0 .0 5 )。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 ,病情更重 ,需要机械通气患者数更多。结论 :CRRT控制伴ARF的 MODS患者酸碱平衡、液体平衡及氮质血症优于 IHD;伴 ARF的 MODS患者的预后与原发病、衰竭器官数、年龄等因素有关 ;CRRT可以改善危重 MOD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以通瘀解毒法为治则研制的通解口服液对MODS急性胃肠损伤患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MODS急性胃肠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6例,对照组西医常规组合救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解口服液,疗程均7d,观察治疗后2组的疗效、胃肠功能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7d后治疗组的疗效、胃肠功能改善及APACHEⅡ评分下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解口服液可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胃肠功能,有效防治MODS急性胃肠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超早期进行胃肠功能干预和早期实施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降低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意义。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2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同时,干预组还给予超早期(伤后6h)经鼻胃管行间断胃肠减压及鼻饲蒙脱石+中药大黄粉干预胃肠功能,并早期(伤后24h)经螺旋形鼻肠管持续泵注“肠内高营养多聚合剂”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H2-R阻滞剂及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各组伤后第1、3、7、12天行营养指标、胃液潜血检测及胃肠功能障碍评分,2周内每天行GCS和MODS评分,统计2周时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患者能较好的耐受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早期两组的营养指标无差异(P〉0.05),但7d后存在差异(P〈0.05);且干预组在胃液潜血及胃肠功能障碍评分、GCS、MODS评分和死亡率方面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重视STBI后超早期胃肠功能障碍干预及早期实施持续肠内营养治疗对改善机体营养不良及胃肠功能,降低MODS发生率,从而降低STBI患者死亡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早期使用大黄在治疗严重多发性创伤胃肠功能障碍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研究,对2014-2016年该院重症监护室(ICU)中的175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使用大黄的时间不同分为两组:早期使用大黄患者(早期组,85例),另一组为采用常规治疗患者(对照组,90例)。其中早期组患者入院后立即使用大黄,对照组出现胃肠功能障碍时再给予大黄治疗。比较两组胃排空能力、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ICU住院时间。结果早期组胃排空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MODS发生率、病死率以及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预防性使用大黄能够减少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胃肠道衰竭的发生率及预防性予以胃肠道保护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重症脑卒中患者328例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154例,预防性予以抑酸、保护胃粘膜和胃肠动力药物治疗;对照组174例,在出现胃肠道衰竭时予以同样药物治疗。观察2组患者胃肠道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的发生率和预后情况。结果:预防组患者胃肠道衰竭86例(55.84%),MODS 64例(41.56%),死亡19例(12.34%);对照组患者胃肠道衰竭112例(64.37%),MODS 95例(54.60%),死亡44例(25.29%)。2组胃肠道衰竭发生率无差别,但预防组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生胃肠道衰竭机率高(60.37%),预防性治疗不能降低胃肠道衰竭的发生率,但可以降低MO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大黄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黄在预防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反跳、中间综合征、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急性口服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胃管内注入大黄)和对照组(胃管内注入甘露醇)各43例。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反跳、中间综合征、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治愈人数。结果:实验组反跳、中间综合征、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愈人数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黄导泻有利于减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反跳、中间综合征、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对心搏骤停复苏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相关临床特点的认识,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ICU收治的72例心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心搏骤停地点、心搏骤停首次监测到的心律类型,心搏骤停原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OS)发生率,发生器官功能障碍的部位及个数,复苏成功率,存活出院率以及出院时脑功能分类评分(CPC).结果 心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男女比例为1.18:1,院内和院外分别为55例和17例,比例为3.24:1.心搏骤停地点分布:院内以ICU、急诊室和手术室为主,共计41例,占74.55%(41/55);院外以来院途中和救护车中为主,共计11例,占64.71%(11/17).心搏骤停首次监测到的心律类型中可电击心律和非电击心律分别为38例和32例,比例为1.12:1;心搏骤停原因中心脏源性和非心脏源性因素分别为37例和35例,比例为1.06:1.72例心搏骤停ROSC患者中16例在24 h内死亡,56例心肺复苏成功,但其中51例在自主循环恢复后发生SIRS,42例相继合并NODS占75%(42/56),死亡27例占64.29%(27/42);受累器官依次为:脑38例(90.48%),心35例(83.33%),肺28例(66.67%).在56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中,MODS(-)组14例全部存活出院,MODS(+)组42例中存活15例,共计存活出院率为40.28%(29/72).MODS(-)组14例全部为CPC 1分,MODS(+)组CPC 1~2分7例、CPC 3~5分35例.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功能分类评分和存活出院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搏骤停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后SIRS发生较为普遍,随之合并MODS的发生率高,且心脑功能障碍位居受累器官前列,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影响心搏骤停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防治百草枯中毒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确诊的 6 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 30例。对照组行血液灌流及基础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思密达、大黄。观察 2组伴发多脏器损害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MODS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均显著降低 (P<0 .0 5或 P<0 .0 1)。结论 :思密达、大黄对百草枯中毒后 MODS的发生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发生SIRS和MODS的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防治MODS,降低多发伤患者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994年10月至1997年10月3年间急救医学中心收治的60例多发伤者的临床资料,按照1991年8月ACCP和SCCM会议的诊断标准,比较SIRS和MODS的发病率。结果:60例多发伤患者中,发生SIRS者52例,发病率为86.67%,发生MODS者6例,发病率为10%,均发生了SIRS,死亡4例,死亡率为6.67%,1例为入院即刻死亡,3例均发生了SIRS。结论:大多数多发伤患者发生了SIRS,SIRS至MODS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MODS有很高的死亡率,多发伤患者发生SIRS后导致MODS以及死亡率,与以往文献报道相比,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院内G-菌感染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院内下呼吸道革兰阴性 (G- )菌感染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特点 ,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从 1998年开始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共选 82例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后 SIRS患者 ,按发病时间先后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4 2例 ,对照组 4 0例 ,进行痰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试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则给予大黄制剂口服并使用引发内毒素少的敏感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中 G-菌感染后 SIRS患者在不同治疗后 SIRS的病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生率及患者的病死率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 SIRS的病程分别为 (6 .2± 1.3) d和 (7.4± 1.2 ) d,u=3.91,P<0 .0 5 ;观察组与对照组 MODS的发生率分别为 11.4 %和 32 .3% ,χ2 =4 .2 7,P<0 .0 5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 8.6 %和 2 9.0 % ,χ2 =5 .0 5 ,P<0 .0 5。结论 :大黄制剂联合释放内毒素少的敏感抗生素对院内下呼吸道 G- 菌感染后 SIRS的治疗较常规治疗病程缩短 ,可使 MODS的发生率及患者病死率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