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掌指骨微型钢板治疗儿童尺桡骨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例儿童尺桡骨不稳定骨折,不能满意复位或复位后不能维持其稳定再移位者,采用切开复位成人掌指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获随访6~12个月,早期X线复查见骨折达解剖对位;后期无再移位、骨折,无钢板螺钉松动及断裂,无延期愈合、畸形愈合及骨桥形成,术后平均6个月骨折获骨性愈合,18例功能恢复正常,2例前臂旋转功能5~10°受限。结论应用成人掌指骨微型钢板治疗儿童尺桡骨不稳定骨折效果良好,钢板服贴,与儿童的尺桡骨相匹配,固定牢靠,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01采用正骨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固定治疗的55例儿童前臂双骨折。结果复位固定后X线片证实30例解剖复位,16例接近解剖复位,9例功能复位。治疗后1周3例复位丢失,随访3周8例复位丢失。通过调整小夹板后1周内仅1例复位永久性丢失,3周内3例复位永久性丢失,永久性丢失者最终选择了手术治疗。其余52例治疗后3周全部出现骨痂,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周;疗效按Berton标准评定:优30例,良20例,可2例,优良率96.2%。结论正骨手法能有效复位儿童前臂双骨折,科学放置分骨棒、衬垫及正确掌握小夹板固定的松紧能弹性固定骨折。  相似文献   

3.
前臂骨干骨折的治疗(附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前臂骨干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 1 990年来 ,本组收治 60例通过手法复位 ,或者复位后再移位 ,以及开放性骨折或不愈合的前臂骨干骨折患者 ,均行开放复位、加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等方法。结果 :本组 58例获得随访 1 2~ 36个月。骨折均在 6~ 1 6周愈合。肘关节屈伸、腕关节掌屈背伸及前臂的旋转功能正常。结论 :治疗前臂骨干骨折的成功关键是正确处理并掌握其骨折机制 ,诊断要点及处理时机 ,并发症的预防 ,加上牢靠的内外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  相似文献   

4.
桡骨交叉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尺桡骨远端移位双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及材料 :切开复位后 ,用 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桡骨。术后用前臂旋前位石膏固定。结果 :本组 35例获 1 .5~ 3年随访 ,全部愈合 ,1例尺骨背侧成角 1 0° ,1例旋后差 1 5°。讨论 :本方法创伤小 ,复位满意牢固 ,不损伤骨骺 ,简单易行。我们认为儿童前臂远端移位双骨折保守治疗失败应手术治疗 ,反复手法复位会增加软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5.
成人前臂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治疗方法很多。如手法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外固定器等。不论哪种治疗方法,最好的治疗效果应该是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后不短缩,关节面不塌陷;前臂的旋转功能无障碍。自2003年6月~2004年6月共应用外固定器治疗前臂远端骨折1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之一,尺桡骨完全骨折后,骨折端常发生旋转、成角或背向重叠移位,尤其背向重叠移位在临床上尤为多见[1],其治疗难点,一是复位困难;二是复位后易重新移位;三是儿童骨骺尚未闭合,尽量不考虑手术治疗。若处理不当,可引起腕关节及前臂的功能受限。2009年急诊科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29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闭合手法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及早期对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预防。方法:自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2~13岁,平均7.5岁;伤后至就诊时间0.5h~6d,平均1.8d。伸直尺偏型20例,伸直桡偏型17例,屈曲型1例,均不伴神经动脉损伤。骨折早期,正确处理肿胀,采用手法复位、医用护肩配合上肢宽石膏托外固定,根据原始移位方向决定固定体位,定期拍X线片复查,发现再移位者,于术后1~2周内及时调整复位。平均4~6周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拆除石膏,指导肘关节功能锻炼。根据Dodgt疗效评价标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38例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1年,平均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采用Dodgt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优14例,良19例,可4例,差1例。结论:对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医用护肩配合上肢宽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可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早期重视并正确处理肿胀,注意石膏固定角度,可有效预防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前臂骨干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前臂骨干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0年来,本组收治60例通过手法复位,或者复位后再移位,以及开放性骨折或不愈合的前臂骨干骨折患者,均行开放复位、加内固定、自体髂骨等方法。结果:本组58例获得随访12-36个月。骨折均在6-16周愈合,肘关节屈伸、腕关节掌屈背伸及前臂的旋转功能正常。结论:治疗前臂骨干骨折的成功关键是正确处理并掌握其骨折机制。诊断要点及处理时机,并发症的预防,加上牢靠的内外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  相似文献   

9.
锁骨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估锁骨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及适应证。方法治疗锁骨骨折49例,术前行Craig分类,移位较轻的稳定型锁骨骨折行非手术治疗,移位明显的A型病例,BⅡ、Ⅲ、Ⅴ型病例,CⅡ、Ⅲ、Ⅴ型病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全部患者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复查,按Constant评分法评估。结果49例患者骨折愈合44例,延迟愈合4例,不愈合1例。手术病例骨折愈合时间为3~7个月,平均4.2个月;非手术病例骨折愈合时间为3~9个月,平均4.7个月。Constant评分,手术组83~100分,平均95.4分;非手术组78~100分,平均92.5分。结论移位较轻或手法复位后较稳定的骨折,非手术治疗均可获得满意效果。锁骨中1/3骨折,中外段锁骨骨折,内1/3锁骨骨折适合重建钢板或半管型钢板固定,接近或涉及关节的外1/3骨折使用锁骨钩钢板固定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郝博川  鲍树仁 《中国骨伤》2011,24(10):845-848
目的:探讨骨科手法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5年1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骨科手法硬纸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38例,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18~66岁,平均28岁。损伤至手法整复硬纸夹板外固定时间20min~2d,平均8h。施术前患肢肿胀、疼痛、畸形、异常活动,肘、腕屈伸功能及前臂旋转功能障碍,X线片显示均为前臂尺桡双骨折。术后通过对骨折的愈合情况、肘腕的屈伸功能及前臂的旋转功能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8个月,平均5.7个月。根据Anderson前臂骨折治疗效果评价分级,优33例,骨折愈合,肘或腕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丢失〈10%以及前臂旋转丢失〈25%;良5例,骨折愈合,肘或腕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丢失〈20%以及前臂旋转丢失〈50%。结论:采用骨科手法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固定牢固且不会出现组织压疮及坏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髋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与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彭烨  唐佩福  张立海 《中国骨伤》2018,31(5):395-399
正2000年全球统计约160万例患者发生髋部骨折,其中20%的骨折患者年龄50岁~([1])。预计到2025年,每年会有约260万患者发生髋部骨折,1年内的死亡率可高达30%~([2])。髋部骨折是全球10大致残疾病之一~([3-4])。由于几乎大部分的髋部骨折患者都需要选择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治疗一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了解北京社区绝经后女性骨折发生情况,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二级预防策略。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就诊于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香河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绝经后女性,共2 866人。填写自行设计的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调查问卷,了解受访者骨折发生的类型(暴力性或非暴力性)、部位和发生年龄。分析女性一生中不同年龄段骨折发生的特点。结果 受访的绝经后女性平均年龄(62.39±6.94)岁,受访的2 866人中有635人(19.61 %)在受访时至少已有一次骨折史,其中有73人(2.54 %)发生了两次或两次以上骨折。58.64 %的暴力性骨折发生在绝经前,80 %的脆性骨折发生在绝经后,这两种类型骨折发生的年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所有的典型部位脆性骨折当中,前臂远端骨折占比最大,为50.43 %,发生的平均年龄为(56.0±11.76)岁;髋部骨折发生占比8.33 %,平均发生年龄为(59.8±12.69)岁。结论 女性绝经后发生的骨折主要是脆性骨折,其中前臂远端脆性骨折较髋部脆性骨折至少早3年发生。加强对已发生前臂远端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女性的管理,对预防再发骨质疏松性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的效益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复杂性髋臼骨折(complex acetabular fractures,CAF)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及多处骨折的治疗方法与对策。方法:2000年8月-2005年3月,收治复杂性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及多处骨折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4~51岁,平均37.5岁,皆系高能量损伤。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3处,平均2.6处。采用改良髋臼入路,应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TMFS)、空心加压螺钉、Richard钉、交锁髓内钉、天鹅记忆接骨器(SMC)等固定骶髂关节分离、复杂性髋臼骨折、股骨颈、股骨干、胫骨干、肱骨、尺桡骨骨折。结果:术后随访6~31个月,平均13.5个月。12例复杂性髋臼骨折均获解剖复位并达骨性愈合;同侧股骨颈骨折也获解剖复位,10例达骨性愈合。术后3~7个月(平均4.6个月),髋关节功能达到健侧水平;1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关节置换;1例股骨头坏死合并异位骨化导致关节骨性融合。4例骶髂关节分离获解剖复位;其他23处骨折,均获骨愈合。根据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3例,良6例,一般1例,差2例。结论:采用改良髋臼入路、应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固定髋臼骨折,同时固定股骨颈骨折及合并的多处骨折,配合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可以使髋关节获得良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掌、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方法 对12例掌、指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德国OS进口微型钢板内固定,根据骨折的不同部位及骨折的不同类型,选用不同形状的钢板。结果 术后12例随访1个月~1年,无感染,无畸形愈合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活动良好,疗效良好。结论 应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固定牢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995~ 1999年 ,笔者采用腓骨内固定治疗严重粉碎性胫腓骨骨折患者13例 ,效果尚佳。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13例 ,男 6例 ,女 7例 ,年龄 5 6~ 72岁。左侧 5例 ,右侧 8例 ;车祸伤 4例 ,跌伤 7例 ,直接暴力伤 2例 ;开放性骨折 4例 ,闭合性骨折 9例。骨折情况 :胫骨均为中下段严重粉碎性骨折 ,骨折碎块均在 4块以上 ,腓骨多段骨折 5例。合并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3例 ,高血压 2例 ,前列腺肥大 2例 ,心律不齐 1例。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以腓骨骨折处为中心 ,取小腿后外侧纵行切口 ,显露腓骨骨折端。…  相似文献   

18.
19.
股骨干骨折是较常见的骨折,而合并同侧髋臼骨折与髋关节后脱位的发病率较低,易出现漏诊或延迟诊断。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共收治此类患者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治疗高原地区不稳定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高原地区60例不稳定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骨折类型,分别采取石膏或外固定架外固定、钢板螺钉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等治疗。结果 随访54例,时间9—30个月,平均17.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1个月。开放性骨折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54例中49例患肢功能恢复良好,5例出现膝关节僵硬。结论 高原地区胫腓骨骨折愈合有其自身的特点,特别对于开放性骨折,进行一期清创及内固定的时限可较平原地区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