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患者女性,40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痛1年,加重2月入院。自2000-02始,患者在快速行走、骑自行车上坡以及情绪变化等情况下感觉心前区痛,每次发作持续3~5min,休息后可缓解。入院前2月平路常速行走100~200m即感心前区闷痛,平均每日疼痛发作5~7次,曾住当地医院,口服“消心痛”、“阿替洛尔”、“阿斯匹林”,静脉应用“复方丹参”、“硝酸甘油”、“肝素”等治疗,但15d后征象仍未缓解,故转入我院。入院后心电图检查示Ⅱ导联呈qrS型,Ⅲ、avF导联QS型,V1、V2导联呈rS型且rV1>rV2,V3、V4导联呈qR…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爱民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4):1405-1405
我科1999年5月~2003年12月实施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stent)88例,现将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冠心病(CHD)疗效。方法:对21例CHD置入冠脉内支架的连续观察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1例CHD患者中,梗塞相关血管为左前降支13例,左回旋支3例,右冠状动脉5例。共置入3种支架合计21个。术后残余狭窄程度由术前76.3±4.9%降至术后1.32±5.4%。手术成功率95.4%。结论:在所选择的患者中,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是有效的,早期效果好而且可降低再梗塞发生率,并明显减少再次的靶血管上运重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应用价值。方法 对7例经内科常规芗治疗不能缓解的不稳定心绞痛(UAP)行冠脉造影术,5例为双枝或多枝复杂病变,2例为单枝严重狭窄。对“罪犯”血管施行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有残留狭窄而植入冠脉内支架。结果 7例全部成功,术后重复造影“罪犯”血管开通无残留狭窄。随3-4个月无心绞痛发作,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结论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及评估肌钙蛋白I(Tn1)对诊断冠脉内支架及冠造影相关的心肌损伤的作用,并与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相比较。方法:连续测定15例冠脉内支架术患者术前,术后,30分,24小时,48小时血浆TnI,CK-MB及22例冠脉造影患者血浆TnI及CK-MB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6.
黄党生  罗北捷  沈东  张许文  亢君 《天津医药》2000,28(12):710-710
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55岁。因突感四肢肌肉疼痛伴双前臂皮肤淤斑3天于1999年7月21日入院。1999年4月29日因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尖部室壁瘤,心功能2~3级在我院行前降支PTCA 冠脉内支架术治疗。术后5月10日予华法令4.5mg每日一次(患者对噻氯匹定过敏),术后当天予肝素800u/h抗凝治疗。3天后停肝素静滴改肝素钙10000 u皮下注射每日2次,共7天。出院时查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分别为:19秒、39%;对照为13秒、102%。出院后第1个月复查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分别为:14.8秒、70%;对照  相似文献   

7.
8.
9.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术近来在国内外应用日渐增多,具有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止血容易、不影响抗凝药物连续使用、患者无需卧床休息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易为患者接受。笔者自2002年3月-2003年9月共完成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术2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途径实施冠脉造影及支架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脉造影是一项微创性检查,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1].冠状动脉造影术不仅可以客观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内有无病变,而且还可以明确冠状动脉的病变部位、性质、范围和严重程度,根据病变特征分别选择内科药物治疗、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等治疗方法[2].  相似文献   

11.
黄冰清  钱菊英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1921-1923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置人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对600例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的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糖尿病患者147例。通过随访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靶病变血运重建和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评价药物洗脱支架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结果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术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7.9%与4.9%,P=0.344)和支架内再狭窄(6.0%与4.9%,P=0.540)发生率之间差异元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植入Cypher和TAXUS支架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7.9%与4.9%,P=0.344)和支架内再狭窄(1.4%与1.9%,P=1.000)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使用药物洗脱支架是安全有效的,且Cypher和TAXUS两种支架在糖尿病患者中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NIR冠状动脉支架治疗血管分叉处病变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方法:将36例冠状动脉分叉处病变的患者均置入NIR支架,并观察患者发生临床事件及6个月后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6个月后完成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32例,无1例发生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急性心肌梗死,3例发生了内支架再狭窄(9.38%,直径>50%),仅有1例发生再狭窄后出现心绞痛(33.3%),3例分叉处血管发生再狭窄(9.38%,其狭窄程度>60%),有1例于术后第10天出现急性肺栓塞死亡。结论:冠状动脉血管分叉处病变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成功后置入NIR支架,其发生临床事件及再狭窄率低,近、远期临床疗效及预后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冠脉造影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者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我院2000—2006年1068例冠心病患者造影检查阳性者对38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行冠脉造影,并与688例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相比较。结果 糖尿病并冠心病者三支病变和弥漫性病变者分别为56.8%和58%,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21.5%和16%)。结论 冠心病并糖尿病者冠脉造影主要表现为多支病变及复杂病变,而非糖尿病者多为单支或双支病变,糖尿病组冠脉狭窄程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显示糖尿病对冠脉病变影响大,糖尿病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周庆  杨劲松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27-2428,2430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其中8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组),8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苏醒时间、输血量、住院费用、带管时间、搭桥数目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ICU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体外循环组,输血量、住院费用少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带管时间、搭桥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组围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安全性较好,住院费用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曹勇  吴张平  石国平  吴超然 《安徽医药》2018,22(9):1678-1681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单支血管病变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老年单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纤维化指标、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同时观察冠心病生活质量测评专用量表(SAQ)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型前胶原(PCI)(149.36±13.25)μg·L-1、Ⅲ型前胶原(PCⅢ)(47.23±5.12)μg·L-1、层黏蛋白(LN)(181.33±13.20)μg·L-1、透明质酸(HA)(132.24±11.87)μg·L-1以及醛固酮(ALD)(158.72±14.88)ng·L-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8.67±16.53)、(69.71±6.38)、(207.04±16.72)、(170.41±14.87)μg·L-1,(231.07±26.21)ng·L-1(t=13.64,20.19,8.84,14.74,17.64;均P<0.01);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3.40±6.18)%和6 min步行试验(6MWD)(402.13±31.16)m明显高于对照组(55.18±6.26)%、(341.46±36.28)m(t=7.03,10.43;均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0.14±4.85)mm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47.76±5.63)ng·L-1明显低于对照组(47.76±5.63)mm、(2.98±1.44)ng·L-1(t=7.54,5.72;均P<0.01);观察组的S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单支血管病变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功能及结构,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病变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安贞医院2010年1—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并确诊为冠心病住院患者329例,依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狭窄<50%组(272例)和颈动脉狭窄≥50%组(57例),统计分析2组患者血管病变及相关因素。结果①冠心病患者中颈动脉狭窄≥50%的患病率为17.3%(57/329),颈动脉狭窄≥70%的患病率为3.6%(12/329)。②合并颈动脉狭窄≥50%的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比例为66.7%(38/57),明显高于颈动脉狭窄<50%组[52.2%(142/272)](P<0.05)。③2组问年龄、BMI、脉压差、血脂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多支病变与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50%(r=0.01,P=0.046)、2型糖尿病(r=0.11,P=0.046)有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与颈动脉狭窄≥50%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银丹心泰滴丸对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疗效评价。方法 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40例加用复方丹参片3片/次,3次/d;治疗组40例加用银丹心泰滴丸10粒/次,3次/d,疗程4周,停用降脂及抗凝药物。结果 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下降率、心绞痛发作的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常规药物加银丹心泰滴丸对冠心病血液流变学异常的治疗具有促进作用,它可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支架植入后对第一对角支的影响,阐明血流储备分数(FFR)在指导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策略制订中的作用。方法纳入63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患者,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支架植入后,根据边支FFR值分为FFR>0.80组(48例)及FFR≤0.80组(15例)。观察并记录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造影前血液学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肾功能、尿酸等。结果两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LAD参考血管直径[(3.30&#177;0.17)、(3.34&#177;0.27)mm,P=0.882]、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直径狭窄百分比[(0.89&#177;0.10)%、(0.88&#177;0.12)%,P=0.934]、病变长度[(20.50&#177;6.40)、(22.70&#177;8.90)mm,P=0.765]、FFR均值(0.65&#177;0.11、0.63&#177;0.15,P=0.837),LAD PCI后对角支参考血管直径[(2.62&#177;0.17)、(2.63&#177;0.19)mm,P=0.794]、QCA病变直径狭窄百分比[(0.47&#177;0.24)%、(0.58&#177;0.20)%,P=0.109]、最小管腔直径[(1.39&#177;0.62)、(1.12&#177;0.55)mm,P=0.14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AD PCI后对角支FFR均值(0.91&#177;0.05、0.69&#177;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降支支架植入后,在对角支FFR>0.80组,有16.7%(8/48)患者QCA直径狭窄大于或等于70.0%为假阳性;在对角支FFR≤0.80组,有66.7%(10/15)患者QCA直径狭窄小于70.0%为假阴性。结论 FFR在指导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策略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显著降低分叉病变处理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用无鞘导管对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滁州市第一医院60例接受无鞘指引导管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影像资料、恢复状况以及术后并发症,了解无鞘指引导管的通过性和支撑性。结果 60例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28例,双支病变8例,慢性完全闭塞病变7例,迂曲合并钙化病变9例,分叉病变8例(其中3例合并双支病变,4例合并迂曲钙化病例,1例合并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均使用无鞘指引导管介入治疗,全部通过桡动脉顺利到位,成功接受PCI治疗56例,失败4例。结论 经桡动脉使用无鞘指引导管对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通过性、强支撑力、导管腔大,能够完成绝大部分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提高女性冠心病的诊断率。方法 对61例疑诊为冠心病的女性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分两组,冠心病组30例,冠状动脉狭窄≥50%;非冠心病组3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管径狭窄<50%,比较两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女性冠心病组发病年龄较非冠心病组为高(P<0.01),冠心病组有典型心绞痛,且伴有特异性ST-T变化,女性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率高(56.5%),冠心病组绝经者占73.3%,而非冠心病组占45.2%。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在三支病变中伴有两个以上危险因素者55.6%,单支病变伴两个以上危险因素者仅占30.8%。结论 女性冠心病冠状动脉受累程度与危险因素相关,绝经是其独特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