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化疗加调强放疗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108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均行肿瘤扩大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保乳术,大部分患者瘤床放置银夹标记.术后采用NE(诺维本+表阿霉素)或TE(紫杉醇+表阿霉素)或CEF(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方案化疗6周期.化疗后全乳接受调强放疗50 Gy分25次,瘤床电子线补量10 Gy分5次.ER/PR阳性的患者均给予三苯氧胺为主的内分泌治疗.结果 随访截至2007年12月,随访率为100%,随访满1、2、3年的例数分别为108、88、58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8/108)、100%(88/88)、98%(57/58),局部复发3例;放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乳房远期外观形状良好,未出现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及心脏损伤等副反应.结论 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化疗加调强放疗生存率高,复发转移少,副反应轻,达到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局部控制率目的 .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保留乳房综合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 98例改良根治术患者与99例保乳手术加放疗的患者进行比较。改良根治术患者中有49例接受术后放疗,其中8例行常规患侧锁骨上野及内乳野照射,另41例行患侧胸壁及锁骨上野照射;保乳术后皆全乳切线照射50 Gy,瘤床追加电子束照射10Gy。患侧锁骨上X线30 Gy+电子束20 Gy。结果改良根治术组有3例因多发骨转移而死亡,另有6例出现胸壁复发,2例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出现腋下淋巴结转移,胸骨和肺转移各1例;保乳组有1例随访14月时因多发骨转移死亡,余患者均无复发。两组的总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但无瘤生存时间保乳组要优于改良根治术组(P〈0.001)。保乳组患者的放疗不良反应中,84.6%为Ⅰ级反应,14.5%为Ⅱ级反应,仅1例出现Ⅲ级迟发性毒性反应。无皮肤、软组织坏死、乳房及上肢水肿等并发症。美容效果达到优83例(83.8%),良4例(4.0%),一般12例(12.1%)。满意率(优+良)87.9%。结论与改良根治术比较,保乳综合疗法安全、可靠,美容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保全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社会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三维放疗的疗效、美容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法 2009-2010年45例pT is~2N 0~1M 0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三维适形或简化调强放疗,全乳43.5 Gy,瘤床补量8.7Gy,2.9Gy/次, 总疗程24 d。33例接受了化疗,其中新辅助化疗2例、术后化疗31例。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总生存率用Kaplan Meier法计算。
结果 随访率100%。2年局部区域控制率、生存率均为100%;1例单发骨转移。2级乳房水肿1例,2级乳房纤维化6例,2级上肢水肿1例。2级放射性皮炎4例,1、2级放射性肺炎分别为5、2例。与同期保乳术后常规分割放疗相比,放疗次数由30次降至18次,疗程由40 d缩短至24 d,费用由30450元降至19770元。
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放疗的疗效和美容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可接受,且能显著降低治疗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外照射的可行性、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 2003—2010年4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术后部分乳腺外照射,其中 20例ABC辅助适度深吸气下CT模拟定位,24例自由呼吸下CT模拟定位。采用4个非共面野行三维适形照射,3.40 Gy/次者 39例,3.85 Gy/次者 5例,照射2 次/d(间隔至少6 h)并连续照射5 d。结果 随访时间满2、3、5年者分别为39、31、16例。放疗结束后3个月只有 17例发生1级放射性皮炎(39%)。放疗后6个月和 2年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100%和95%。放疗后2、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99%、94%,生存率均为100%。结论 符合条件的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部分乳腺外照射是可行的,急性放射反应低,可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方法:2008年~2010年收治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78例,其中38例行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A组),剂量分割方案为全乳50Gy/25次(2Gy/次),瘤床同步加量至60Gy/25次(2.4Gy/次),总疗程33~35天;40例行常规分割调强放疗(B组),剂量分割方案为全乳50Gy/25次,后续瘤床推量10Gy/5次(2Gy/次),总疗程40~42天。应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Log-rank法检验差异。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73个月,随访率为100%。两组5年总生存率均为100%。A组和B组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7.4%、97.5%(P=0.978);97.4%、95.0%(P=0.589)。A组和B组1、2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9%、52.5%(P=0.632); 13.2%、12.5%(P=0.931);A组和B组的1级皮肤及皮下组织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8%、15.0%(P=0.932);1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7.9%、10.0%(P=0.745)。A组和B组在放疗前、放疗后3、5年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6.8%、87.5%(P=0.931);84.2%、85.0%(P=0.932);81.6%、82.5%(P=0.916)。结论:保乳术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疗效与常规分割调强放疗相似,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相当。  相似文献   

6.
1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乳房肿瘤扩大切除术后,配合外照射加组织间插植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患侧胸壁 外照射剂量40~57Gy,局部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剂量6~22Gy/1~4F。8例随访满5年,5年生存率8/8,局部控 制率91.7%(11/12),1例出现照射野内一处肋骨骨折,1例乳房胸壁纤维化,美容效果满意率91.7%(11/12)。初步 研究结果提示,早期乳腺癌保守手术后外照射加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生存率与根治术相同,而且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规二维放疗模式下胸壁及锁骨上区剂量分布和内乳区非计划性受量。方法 回顾分析2015-2016年间20例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资料,左右乳腺癌各10例。放疗范围为患侧胸壁和锁骨上下区,处方剂量43.5Gy (2.9 Gy/次)。胸壁采用单前野电子线照射,锁骨上下野予以6MV X线单前野照射。同时比较锁骨上下采用前后对穿野照射时的剂量分布。结果 锁骨上单前野照射中85%患者接受了D90≥90%处方剂量,前后对穿野中所有患者均达到了D90≥90%处方剂量(39.15Gy, EQD2≥45Gy),胸壁单前电子线野D90中位数为35.38Gy。非计划性内乳区域照射的平均剂量中位数为13.65Gy。体重指数小患者锁骨上、胸壁的D90更高(P=0.039、0.347)。结论 锁骨上下单前X线野能满足绝大多数受量≥90%的处方剂量照射,而前后对穿野在满足所有人受量需求时不增加正常组织受量。单前电子线野胸壁剂量分布不佳,内乳区有一定的非计划性照射,但剂量有限。体重指数是影响剂量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照射同步瘤床加量的短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6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两野切线全乳照射,全乳腺照射40.5 Gy/15 f,单次剂量2.7 Gy/f,同步瘤床推量至48 Gy/15 f,单次剂量3.2 Gy/f,总疗程3周,观察分析患者局部复发情况、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7月,随访率为100%,无局部复发情况发生。3例患者表现乳腺中度胀痛;Ⅰ、Ⅱ、Ⅲ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2%、4.7%、1.6%;Ⅰ级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与Ⅰ~Ⅱ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6%、4.7%;放疗完成后4、7月美容优良率分别为90.6%、87.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同步瘤床加量的短期疗效与以往常规放疗方式相似,缩短放疗时间,不会增加皮肤不良反应及降低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T1-2N0-1M0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的疗效、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1月间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的乳腺癌保乳患者41例,予大分割调强放疗,全乳计划靶体积43.5Gy/15次,瘤床区电子线补量8.7Gy/3次,2.9Gy/次,5次/周,疗程共24天。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总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随访率100%。3年局部区域控制率、生存率均为100%,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Ⅰ级4例,Ⅱ级3例;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白细胞下降Ⅰ级5例,Ⅱ级3例,Ⅲ级2例;急性放射性肺炎I级2例,晚期放射性肺炎1例;患肢水肿轻度2例。放疗前、后美容效果评价优秀+良好率为95.1%、87.8%,放疗后1、3、6、12个月优秀+良好率均为90.2%。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大分割放疗疗效和美容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缩短放疗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提高肺癌脑转移疗效的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1995年 5月 -2 0 0 0年 5月收治的 64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行手术加放疗、放疗加化疗和单纯放疗。放疗采用6 0 Coγ线或 6MV X线全脑照射 ,多发灶全脑照射 40~ 5 0Gy 4~ 5周 ,2Gy 次 ,5次 周 ;单发灶全脑照射 40Gy后局部野增加 10~ 2 0Gy。化疗采用威猛 (Vm 2 6) 10 0mg ,静脉滴入d1 ~d3;顺铂 (DDP) 5 0mg ,d1 ~d3;CCNU 12 0mg ,口服 ,d1 或CA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顺铂 ) +CCNU方案 ,3~ 4周重复。手术加放疗的中位生存期和 1年生存率分别为 13个月和 71 4% ,明显放疗加化疗的 8个月和 40 % ,而放疗加化疗又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的 5个月和 15 6% ,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手术加放疗和放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对肺癌脑转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前瞻性评估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IMR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观察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乳房美容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随访2001年1月至2008年9月治疗的7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其中Ⅰ期36例,Ⅱ期42例.术后全乳切线照射50 Gy,瘤床追加电子线照射10 Gy.淋巴结阳性者,患侧锁骨上X线和电子线混合照射50 Gy.结果 随访6~98个月,局部复发率4.9%,3年总体生存率96.6%,5年总体生存率92.7%,乳房美容满意率94.9%,治疗后并发症主要有皮肤急性反应及上肢水肿.结论 乳房保留手术加术后根治性放射治疗早期乳腺癌可获得满意的生存率及美容效果,提高了患者的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补量IMRT (SIB-IMRT)与瘤床后程补量IMRT (LB-IMRT)在放射损伤及疗效方面的差异性。方法 选择2002-2012年间在山东省肿瘤医院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IMRT的患者353例,其中218例接受SIB-IMRT,135例接受LB-IMRT。SIB-IMRT组处方剂量为瘤床(PTVt)2.15~2.3Gy 27~28次和乳腺(PTVb)1.8~1.9Gy ,27~28次;LB-IMRT组处方剂量PTVb为2.0Gy 25次,后续PTVt补量2.0Gy ,5~8次。结果 中位随访期92个月。SIB-IMRT组与LB-IMRT组的美容效果优、良、一般、差者分别为10.1%、85.8%、3.7%、0.5%和12.6%、80.7%、5.2%、0.7%(P=0.731)。SIB-IMRT组和LB-IMRT组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LRR)分别为3.21%和5.93%,10年LRR分别为4.13%和6.67%(P=0.209、0.280)。SIB-IMRT组和LB-IMRT组3、5、8、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7%、96.3%、94.9%、93.6%和97.8%、95.2%、92.0%、90.3%(P=0.288)。SIB-IMRT组和LB-IMRT组3、5、8、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5.4%、91.8%、89.9%、89.0%和93.8%、87.7%、84.1%、82.1%(P=0.160)。结论 保乳术后瘤床SIB-IMRT与LB-IMRT在美容效果、局控率、生存率等方面均相近,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常规分割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及大分割调强放疗(hypo-fractionate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hIMRT)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方法:选择2009~02—01—2013-01—31潍坊市人民医院放疗科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女性患者66例,根据患者意愿分别纳入3-DCRT、IMRT或kIMRT组行放疗。3DCRT组采用6Mv_X射线切线野照射,全乳腺Dr50Gy/25次,2Gy/次,后续9/12MeV电子线予瘤床区补量10Gy/5次,2Gy/次;IMRT组:采用逆向动态调强技术,以切线野方向为调强主野的入射方向,全乳腺50Gy/25次,2Gy/次,瘤床区用X射线同步加量至60Gy/25次,2.4Gy/次,或全乳腺放疗结束后行电子线补量(方式及剂量同3DCRT);h-IMRT组:全乳腺42.5Gy/16次,2.66Gy/次,瘤床区同步X射线加量至48Gy。结果:3-DCRT组、IMRT组、h_IMRT组分别入组46、12和8例,中位随访23.9个月(2.1~48.0个月),3组患者免疫组化结果、病理类型、TNM分期、放化疗顺序及化疗方案、年龄、手术与术后’放疗时间间隔、肿瘤最大径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放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其中h-IMRT组周期最短。单变量一般线性模型三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放疗前后乳头纵向、横向位置,乳房横径,乳根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保留乳房术后患者健侧乳头比患侧低,P〈0.05;3组间乳头横向位置和乳房横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3组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血液系统和皮肤反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Ⅲ度及更严重的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均未影响放疗计划的顺利进行。结论:短期随访结果显示,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组可以明显缩短放疗时间,未加重血液系统及皮肤急性毒副作用,未增加局部复发风险,未降低总生存,未降低美容效果,很有可能成为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安全有效的放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