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烟与心电图改变关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504名年龄为16~60岁不同吸烟状况的男性工人进行了心电图改变的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吸烟者异常心电图的OR值为1.72(95%CI=1.40~2.11),吸烟指数与异常心电图危险呈剂量—反应关系。按照年龄、体重及饮酒状况分层分析后,心电图异常危险与吸烟之间的联系依然存在。吸烟者ST-T改变、传导阻滞及心律失常显著性增加,其OR值分别为2.94(95%CI=1.88~4.59)、2.18(95%CI=1.32~3.59)和1.75(95%CI=1.14~2.68)。戒烟者异常心电图危险低于吸烟者。提示吸烟是心血管病尤其是冠心病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戒烟则是降低心血管病的保护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农村居民农业伤害的发生情况和饮酒与农业伤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级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通过面对面访谈方式收集资料;共抽取2366名达斡尔族聚居地农村居民,收到合格问卷2198份.结果 在2198名达斡尔族聚居地农村居民中,农业伤害发生率为11.8%,男性伤害发生率(13.8%)明显高于女性(9.7%)(P=0.003).年龄、职业、从事农业生产的年限、睡眠困难、从事农业生产时吸烟、驾驶农用机动车、使用农用机械和饮酒是伤害的危险因素(P<0.01).通过控制混杂因素,饮酒与农业伤害有关,先前饮酒者、目前饮酒者发生伤害的危险性分别是不饮酒者的1.57倍(95%CI:1.05~2.37)和1.80倍(95%CI:1.24~2.62).目前的饮酒率为29.1%(640/2198).随着每周饮酒次数、每次饮纯酒精量、饮酒年限、饮用酒精饮料种类的变化,农业伤害的危险性增加;在早午餐饮酒发生农业伤害的危险性是不饮酒者的2.15倍(95%CI:1.43~3.22),经常醉酒者发生农业伤害的危险性是不饮酒者的2.09倍(95%CI:1.38~3.15).结论 饮酒是农业伤害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饮酒、加强道路安全知识和农用机械使用知识培训,是预防农业伤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男性饮酒与死亡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饮酒与上海市市区中老年男性死亡的关系。方法 自 1986年 1月~ 1989年 9月调查上海市区 4 5~ 6 4岁男性居民 182 4 4人 ,每年上门随访一次 ;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 至 2 0 0 2年度随访结束 ,全队列共随访 2 35 76 2人年 ,人均随访 12 .9年。在此期间共死亡 336 5人 ,其中恶性肿瘤死亡 1381人。在调整年龄、吸烟情况及教育程度后 ,相对于不饮酒者每天饮酒酒精量 <15 g和 15~ 2 9g者总死亡相对危险度 (RR)分别为 0 .80 (95 %CI:0 .72~ 0 .89)和 0 .87(95 %CI :0 .78~ 0 .97) ,每天饮酒酒精量 90 g及以上者RR为 1.2 5 (95 %CI:1.0 4~ 1.5 1)。少量饮酒者缺血性心脏病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死亡危险性显著降低。每天饮酒酒精量 70 g及以上者食管癌、结直肠癌、脑血管病死亡危险性显著升高 ,RR分别为 5 .0 8,2 .5 7和 1.5 7,肝硬化死亡危险性在每天饮酒酒精量 30 g及以上者中也显著上升 ,RR为 1.89。 结论 少量饮酒会降低中老年男性总死亡危险性 ,大量饮酒则会增加中老年男性食管癌、结直肠癌、脑血管病及肝硬化的死亡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吸烟和体质指数与肺癌发病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吸烟和不同体质指数(BMI)水平对肺癌发病的影响。方法1974、1979和1980年,经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采用问卷形式对北京首都钢铁公司5137名年龄≥18岁男性工人进行心血管疾病基线调查,于1982、1987、1993和2001年随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吸烟和不同BM I水平与肺癌发病的关系。结果以1974、1979和1980年资料作为基线,进入队列950、1163和3024人,共5137人。以肺癌发病作为观察终点,共随访了103715人.a,实际随访4986人,失访151人,每个观察对象平均随访20.8a,随访率97.06%。此期间发生肺癌106人,其中97人已死亡,肺癌发病率为102.2/10万人.a。肺癌组年龄、吸烟率、饮酒率均高于非肺癌组,BM I低于非肺癌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了年龄等因素后,大量吸烟可增加患肺癌的相对危险度(RR),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BM I的增加,肺癌发病率逐渐降低。调整年龄等因素后,吸烟工人中的肺癌发病RR随BM I升高顺序依次为1.00,0.57和0.33;剔除随访5a新发的10名肺癌患者后,吸烟工人的肺癌发病RR依次为1.00,0.52和0.33,均呈随BM I增加而发病危险降低的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人按吸烟与否和不同BM I分组,经调整年龄、饮酒情况后,以吸烟+低体重组为参照,不吸烟+正常体重组、不吸烟+超重和肥胖组、吸烟+正常体重组与吸烟+超重和肥胖组肺癌发病R R分别为0.25(95%CI:0.08~0.84,P<0.05),0.16(95%CI:0.04~0.74,P<0.05),0.45(95%CI:0.46~1.24,P>0.05)和0.23(95%CI:0.07~0.77,P<0.05)。结论吸烟和低体重人群增加肺癌发病危险,戒烟和保持正常体重是预防肺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5种甲基化年龄加速指标与生活方式和心血管代谢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中有基线外周血全基因组甲基化检测数据的研究对象980人, 计算Horvath时钟、Hannum时钟、DNAm PhenoAge、GrimAge和Li时钟5种甲基化年龄。根据甲基化年龄对实足年龄回归的残差值计算甲基化年龄加速。研究的生活方式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力活动、经BMI和腰围联合定义的体型。心血管代谢因素包括血压、血糖和TC。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生活方式和心血管代谢因素与各甲基化年龄加速指标的相关性[β值(95%CI)]。结果 GrimAge加速指标与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水平及BMI存在关联。与不吸烟、不饮酒或BMI为18.5~23.9 kg/m2 者相比, 吸烟者(每天吸烟1~14、15~24、≥25支者对应的β值依次为0.71(95%CI:0.57~0.86)、0.88(95%CI:0.73~1.03)、0.99(95%CI:0.81~1.18)、重度饮酒者[每日纯乙醇量≥60 g:0.33(95%CI:0.11~0.55)]、BMI<18.5 kg/m2者[0...  相似文献   

6.
蓝莉  张莉萍  苏兰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1-12,15
[目的]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某院2002~2010年收治的86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病例组,同时收集86例同期体检无子宫内膜癌的绝经后妇女为对照组,对雌激素水平、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绝经年龄、哺乳年龄及生活方式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高血压、糖尿病、体重指数、雌激素水平、绝经年龄为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危险因子。而初次哺乳年龄、生育史为保护因素。[结论]重视高危因素,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早诊断子宫内膜癌,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绿茶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饮茶特别是绿茶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上海市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已确诊年龄30~69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n=995)和全人群对照(n=1087)的一般情况、月经生育史、饮食及营养素、个人生活习惯、激素相关因素、疾病及家族史等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饮茶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结果与从未饮茶者相比,有饮茶史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略降低(OR=0.82,P=0.0466)。饮茶主要对绝经前女性有保护作用(OR=0.74,95%CI:0.54~1.01);以从不饮茶者为参比组,饮淡茶、浓淡适中及浓茶者的OR值分别为0.72、0.88和0.44,趋势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431)。在不吸烟不饮酒者中,饮绿茶对子宫内膜癌有保护作用(OR=0.77,P=0.0199);每周饮绿茶频率越高,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越低;以从未饮茶者为参比组,每周饮绿茶<7次及≥7次者OR值分别为0.90(95%CI:0.53~1.54)和0.76(95%CI:0.60~0.95),趋势检验P=0.0163;饮绿茶量越大危险性越低,每月饮绿茶≤100g、~200g及>200g者的OR值分别为0.76、0.87和0.74,趋势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饮茶特别是绿茶对子宫内膜癌可能有弱的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可能局限于绝经前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确定吸烟与Ⅱ型糖尿病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 1 0 6 8名年龄在4 0~84岁间的美国男性医师进行研究,在研究前这些医师均未患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结果 在追踪的2 55830人1年期间,新增77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吸烟者发展成Ⅱ型糖尿病的剂量 依赖性危险增加:与不吸烟者相比,目前每天吸烟≥2 0支者年龄调整后的相对危险是2 1 ( 95%CI 1 7~2 6 ) ,每日吸烟<2 0支者为1 4 ( 95%CI1 0~2 0 ) ,已往吸烟者为1 2 ( 95%CI 1 0~1 4 )。对体重指数、体力及其他危险因素等多变量调整后,相对危险分别是每日吸烟≥2 0支者…  相似文献   

9.
身体测量指标与女性乳腺癌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上海女性身体测量指标与绝经前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1997-2000年在上海市区建立一个73 461人年龄40~70岁的女性队列.每2年随访一次,至2004年6月共收集乳腺癌新发病例432例.用Cox回归模型估计身体测量指标与女性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调整年龄、文化程度、能量摄入、月经、生育等混杂因素后,基线调查时体重、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例(WHR)和20岁后体重增加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危险性呈正相关,与绝经前女性乳腺癌发生无关.身高与乳腺癌危险的显著正相关关系仅在绝经前女性中发现,20岁时身高在161 cm以上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是157.1 cm以下者的1.84倍(95%CI:1.30~2.61).20岁时BMI处于平均水平者绝经前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显著高于其他两组.BMI和WHR互相调整后,WHR独立于BMI的作用接近显著性水平.调整BMI后,20岁后体重增加会显著增加绝经后乳腺癌危险(RR=1.61,95%CI:1.09~2.37).结论对于绝经后女性,成年后体重增加和中心性肥胖都是预测乳腺癌危险的指标.因此控制成年后体重、减少腹部脂肪堆积是预防绝经后乳腺癌发生的有效措施.身高可能是影响绝经前女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高血压与危险因素聚集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脂、高血糖、饮酒和超重的聚集与农牧区蒙古族高血压患病危险性的关联.方法 选择内蒙古科左后旗和奈曼旗农村20岁~居民,调查其高血压患病和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检测血糖、血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危险因素聚集项数与高血压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 调整年龄和性别因素后,危险因素聚集1~4项的OR值分别为1.297(95%CI=1.035~1.624),3.064(95%CI=2.393~3.923),3.490(95%CI=2.486~4.900)和3.777(95%CI=1.781~8.013);危险因素聚集2项及以上的OR值均高于1项的OR值.结论 农牧区蒙古族人群高血压患病危险性随着危险因素的聚集项数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环境相关危险因素与小于胎龄儿(简称SGA)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公认的SGA的判别标准和太原市不同胎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分布,利用新生儿出生医学记录,确定太原市2005年11月—2012年期间出生的SGA,并对母亲发生SGA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太原市SGA的发生率为7.91%(22 047/278 710),且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男婴的SGA发生率高于女婴。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期主、被动吸烟[RR=1.29(95%CI:1.08~1.56),RR=1.10(95%CI:1.01~1.20)]、饮酒[RR=1.22(95%CI:1.01~1.46)]以及其他不良因素暴露[RR=1.25(95%CI:1.00~1.56)]是SGA的危险因素。煤炉取暖、电取暖和做饭也是SGA发生的危险因素,用煤炉和电取暖的RR值分别为1.71(95%CI:1.65~1.78)和1.53(95%CI:1.35~1.73),用其做饭的RR值分别为1.32(95%CI:1.27~1.37)和1.33(95%CI:1.26~1.39)。厨房安装使用油烟机可以明显降低SGA的发生率(安装:6.53%;未安装:9.10%),RR值为0.70(95%CI:0.67~0.72)。控制了混杂因素以后,与城市集中供暖、用气体燃料做饭比较,家庭用电取暖[RR=1.18(95%CI:1.10~1.26)]或做饭[RR=1.08(95%CI:1.03~1.15)的母亲SGA发生率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厨房安装并使用抽油烟机的母亲SGA发生率较低[RR=0.91(95%CI:0.87~0.95)]。结论母亲孕期饮酒、主被动吸烟、其他有害因素暴露以及用煤和电作为取暖做饭能源是SGA的危险因素,改善家庭居住生活条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可有效降低SG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北京成年女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方法 利用2008年北京市成年人慢性病及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分析12 465例18~79岁女性资料信息.结果 北京市成年女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5.9 %,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在调整城乡、年龄、吸烟和过量饮酒后,绝经后女性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绝经前女性患病风险的1.3倍(95 %CI:1.1~1.5).结论 针对女性的代谢综合征干预项目应该考虑绝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骨质疏松相关脆性骨折与心脑血管疾病(CVD)是影响绝经后老年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二者之间的关联逐渐引起关注。本研究从一般危险因素、CVD患病情况及雌激素受体ESR1PvuII(rs2234693)基因多态性的角度,探讨影响社区绝经后老年女性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以及CVD与脆性骨折之间的可能联系和机制。方法在2004~2011年期间,对成都两个社区的174名绝经后老年女性(入组平均年龄66.74±4.85岁)进行随访观察(平均7年)。入组时记录研究对象是否有既往脆性骨折史、慢性疾病史,是否长期吸烟、饮酒,及运动情况;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脂、胰岛素水平;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ESR1PvuII(rs2234693)基因多态性。随访该人群7年中是否发生脆性骨折及部位。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年间,有25人(15.9%)发生脆性骨折。既往脆性骨折史阳性者再发骨折风险比阴性者显著增加(OR值3.965;95%CI1.555~10.111;P=0.004);长期吸烟及饮酒者比不吸烟及饮酒者脆性骨折风险显著增加(OR值6.095;95%CI1.415~26.264;P=0.015);每天坚持运动者比不运动者脆性骨折风险显著降低(OR值0.379;95%CI0.144~0.997;P=0.049)。CVD患者的脆性骨折发生率略高于无CVD组(19.1%VS11.8%),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4);ESR1PvuII基因多态性分析显示:CC基因携带组脆性骨折发生率(22.7%)较TC组(16.7%)、TT组(12.7%)略高,组间相比未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P=0.266)。结论既往脆性骨折史、吸烟及饮酒是导致绝经后女性脆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运动是防止脆性骨折的保护性因素;CVD有增加脆性骨折风险的趋势;ESR1PvuII基因多态性的CC基因型可能是脆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吸烟与饮酒及其交互作用对肺癌发病的影响。方法在肿瘤高发地区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主要人口学、吸烟和饮酒等相关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95%CI,并分析吸烟与饮酒在肺癌发病中的交互作用。结果调整相关因素(包括饮酒)后,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增加(P0.05),吸烟≥40年者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4.79倍,每日吸烟≥20支者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4.44倍,吸烟至肺部者患肺癌风险是不吸烟者的4.44倍(P值均0.001)。调整变量(包括吸烟)后,饮酒和饮酒年限与肺癌发病之间无统计学关联(P0.05)。吸烟和饮酒相乘交互作用的OR值(95%CI)为0.90(0.47~1.70)。吸烟和饮酒相加交互作用的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值及其95%CI为0.36(-0.92~1.64),交互作用归因比(AP)值及95%CI为0.09(-0.22~0.40),交互作用指数(SI)值及95%CI为1.13(0.71~1.80)。结论吸烟是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且该风险随吸烟年限、吸烟量、吸烟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现有证据并不支持饮酒与肺癌发病之间存在关联,吸烟和饮酒在肺癌发病中也未见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浙江海岛渔民人群吸烟、饮酒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渔民人群吸烟、饮酒与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现况调查结合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抽取115名海岛渔民,按血脂检测结果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详细调查其个人一般情况及吸烟、饮酒史,用单因素及其统计学分析方法比较吸烟(饮酒)组与对照组间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po)水平差异及吸烟和饮酒对高脂血症的OR值。结果 吸烟组的OR值为3.417(95%CI:1.132~10.308),吸烟指数与高脂血症患病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吸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apoB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开始饮酒年龄≤20岁及年饮酒精量≥15000m者,对高脂血症的oR值分别为4.016(95%CI:1.475~10.952)及3.275(95%CI:1.249~8.580),酗酒渔民LDL—C、apo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吸烟且饮酒者其OR值高于单吸烟或单饮酒者。结论 吸烟和酗酒是高脂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主要通过影响LDL—C、apoB水平导致高脂血症发生。吸烟及酗酒对高脂血症的发生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呼伦贝尔蒙古族地区居民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呼伦贝尔蒙古族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按性别、年龄分层,抽取呼伦贝尔市新右旗阿镇18岁以上居民453人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并计算体质指数,统计分析高血压患病率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被调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34.5%,标化率为45.4%,其中男性为48.9%,女性为25.4%,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超重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非超重肥胖者(P<0.001);腹型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高于腰围正常者(P<0.001);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高于非饮酒者(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质指数(OR=2.255,95%CI:1.180~4.311)、性别(OR=2.788,95%CI:1.461~5.323)、饮酒(OR=2.306,95%CI:1.287~4.134)和年龄大于50岁(OR=11.312,95%CI:4.309~22.132)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 呼伦贝尔蒙古族地区高血压标准化患病率较高,高龄、超重与肥胖、男性和饮酒为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政府和卫生部门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武汉市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武汉市接受宫腔镜+诊刮术+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的女性67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的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子宫内膜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相关因素。结果子宫内膜细胞学诊断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56例(8.5%)、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82例(12.4%);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52例(8.2%)、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79例(12.4%);诊断结果基本相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子宫内膜细胞学诊断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为绝经、糖尿病、家族恶性肿瘤史、高血压、年龄≥40岁和体重指数≥23 kg/m~2,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40岁、体重指数≥23 kg/m~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组织病理学诊断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为绝经、糖尿病、家族恶性肿瘤史、高血压、年龄≥40岁、体重指数≥25 kg/m~2及接触过毒性放射线,独立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家族恶性肿瘤史、年龄≥40岁及体重指数≥25 kg/m~2。结论与组织病理学检测方法相比,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中均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有家族恶性肿瘤史、体重指数偏高、患有糖尿病与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年龄≥40岁的女性需要定时进行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工作,子宫内膜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相关危险因素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区中老年男性吸烟状况与肥胖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上海市区中老年男性吸烟状况与肥胖的关系.方法 利用2002-2006年开展的上海市男性健康队列基线调查资料,分析61 491名40~74岁研究对象的吸烟情况与身体测量数据、体重变化等的关联.吸烟状况和体重变化数据采用问卷方式进行收集,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由调查员面访时对被访者进行测量而得.多元回归模型用于估计吸烟与肥胖间的关联强度,并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结果 调整年龄等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吸烟组的体质指数(BMI)(23.4±3.1)和成人期体重增加值[(11.6±9.7)kg]均低于从未吸烟者组的BMI(24.0±2.9)和成人期体重增加值[(12.7±8.9)kg],两组平均BMI相差0.60(95%CI:-O.67~-0.54),体重增加相差1.46 kg(95%CI:-1.65~-1.27).吸烟组腰围臀围比(WHO)高于不吸烟组,平均差值达0.006 08(95%CI:0.005 08~0.007 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始吸烟年龄越早,日吸烟支数越多,吸烟年数越长,总吸烟包年数越高,两组WHR的差值越大(趋势检验,P<0.05).戒烟者的BMI、WHR和体重增加z值在戒烟的头几年均高于从未吸烟者,但随后可恢复至未吸烟者的水平.结论 吸烟与体重呈负相关,但可能加重中心性肥胖.戒烟虽伴暂时的体重上升,但随戒烟时间的延长,该效应消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江苏省社区人群鼾症与心血管病高危风险的关系,为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本研究项目来源于中国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2015—2017年江苏省数据,选择江苏省6个项目点83 530名35~75岁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呼吸情况、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以及高血压、心血管病等疾病史。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性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筛查出心血管病高危对象21 362人,检出率为25.57%,鼾症患病率为34.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和饮酒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后,有鼾症与心血管病高危风险存在关联(OR=1.32,95%CI:1.28~1.37);与不打鼾相比,经常打鼾和总是打鼾与心血管病高危风险存在关联,OR值分别为1.16(95%CI:1.09~1.23)和1.39(95%CI:1.34~1.44),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有时打鼾与心血管病高危风险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OR=1.05,95%CI:0.99~1.10,P0.05);与不打鼾相比,轻度打鼾、中度打鼾和重度打鼾与心血管病高危风险的关联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OR值分别为1.12(95%CI:1.08~1.17)、1.42(95%CI:1.36~1.49)和1.56(95%CI:1.46~1.68)。结论鼾症与心血管病高危风险存在关联,在人群中开展鼾症筛查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0.
中国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中国女性乳腺癌部分危险因素的作用,探索乳腺癌的病因。方法: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我国1996~2006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乳腺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的12篇文献资料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各因素合并OR值分别为:初潮年龄(年)OR=1.54(95%CI:1.3437~1.7654);哺乳OR=0.68(95%CI:0.4779~0.9782);口服避孕药OR=1.33(95%CI:1.0627~1.6589);良性乳腺疾病史OR=2.62(95%CI:2.0275~3.3804);吸烟OR=1.86(95%CI:1.5394~2.2415);饮酒OR=0.81(95%CI:0.6196~1.0686);饮茶OR=0.86(95%CI:0.7646~0.9728)。结论:初潮年龄、口服避孕药、良性乳腺疾病史及吸烟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哺乳及饮茶则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