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将≤4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青年组,>4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照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所有的患者均在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青年组患者多无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但与过量吸烟、疲劳及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有关。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青年组以单支病变多;中老年组以多支、弥漫性病变为多。结论:过量钦酒、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可能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年龄≤4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为青年组,年龄>4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为中老年组,观察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糖、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醇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发病有无过量吸烟、过度劳累、精神紧张、过量饮酒等诱发因素。160例患者均在急性心肌梗死后30天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青年组患者多无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但多数吸烟。且青年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多在过量吸烟、过量饮酒、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后发病。冠脉造影结果显示青年组患者的平均病变血管数显著少于中老年组,以单支病变为多,在病变类型上青年组以单纯偏心性病变,而中老年组以向心性病变及复杂病变为多。结论过量吸烟、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可能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需及时识别并预防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94例新疆维吾尔族及313例当地汉族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94例维吾尔族和313例汉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史、吸烟史、心电图表现等,比较维、汉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 (1)维吾尔族AMI患者平均年龄(54.19±11.13)岁,低于汉族(60.20±12.80)岁(P<0.05);维吾尔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汉族患者(P<0.05);维吾尔族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血脂异常与汉族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均>0.05).(2)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维吾尔族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病变(3支病变)者多于汉族患者(P<0.05).结论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年龄较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多支病变相对多.维、汉族急性心梗的危险因素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将所有病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0岁、中老年组〉40岁,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经两名副主任医以上医生阅冠脉造影片,直径狭窄≥50%为有意义病变。按狭窄所累及的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3支病变。入院后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询问是否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是否有吸烟史。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中老年组以多支病变及复杂病变为多,吸烟青年组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1;高血压、糖尿病中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结论:吸烟为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需及时认识及预防。  相似文献   

5.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将≤ 4 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2例为青年组 ,>4 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 98例为中老年组 ;进行对照回顾性研究 ,分析其临床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所有的患者均在一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青年组患者多无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但多发病与过量吸烟、疲劳、及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有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 :青年组以单支病变多 ;中老年组以多支、弥漫性病变为多。结论 过量吸烟、劳累、精神紧张 ,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4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方法对4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等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主要表现为前降支严重狭窄、闭塞,可能存在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早期可能出现猝死。结论对于高龄、多支血管病变,或伴有左心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应特别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年轻的心肌梗死患者(≤40岁)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我院因心肌梗死而行冠状动脉造影且年龄≤40岁的患者有41例,入选同期因心肌梗死而行冠脉造影且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根据性别配对4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并进行定期随诊观察临床预后。结果年轻患者的吸烟率、高血脂发生率比老年组高,而老年组中高血压、糖尿病更多见。冠状动脉造影年轻患者以冠状动脉正常、大致正常更多见,老年患者多支血管病变更多见,年轻患者随诊中心脏事件和心脏死亡率明显低于老年患者。结论年轻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海南老年和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根据年龄分为两组:A组,年龄〈60岁,35例;B组,年龄≥60岁,45例。应用QCA软件测量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度积分法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①两组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3支血管发生病变概率相似(P〉0.05),但B组左主干(LM)受累概率显著高于A组(2.9%vs13.3%,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随年龄增加而增加(1.89±0.86vs2.32±0.92,P〈0.05)。②两组"罪犯"病变在LM、LAD、LCX和RCA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罪犯"病变处狭窄程度有不同差异:临界病变(50%~75%狭窄)在两组中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vs4.4%,P〉0.05);重度狭窄(76%~95%狭窄)发生概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20.0%vs46.7%,P〈0.05);次全闭塞和完全闭塞病变的发生概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14.3%vs8.9%,P〈0.05;62.8%vs37.8%,P〈0.05)。两组急诊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95.6%,P〉0.05)。结论海南老年和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存在不同特点,随年龄增长,老年心梗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更趋复杂,但"罪犯"血管急诊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4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特征。方法:40列年龄45岁以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分析。结果:40例青年人AMI占同期我院住院AMI患者的5.7%,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0(26-45岁),心电图表现前壁梗死27例(67.5%),24例(60%)得以AMI为冠心病的决算 发表现;16例(40%)既往有心肌缺血史,其中约半数病程在1个月内;4例为再次出现心肌梗死。26例(65%)有吸烟史;13例(32.5%)血脂增高;9例(22.5%)有高血压;8例(20%)_嗜酒,8例(20%)有冠心病家族史。所有病例发病均以剧烈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为首发症 。28例(70%)AMI发病前有明显的诱因。3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7例(23.3%)冠状动脉正常,23例(76.7%)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狭窄>50%),单支病变11例(47.8%),2支病变7例(30.4%),3支病变5例(21.8%),在所有40支病变血管中,LAD占55%,RA占32%,LCX占12%,8例成功行CABG术,2例PTCA术中1例放置支架,1例失败,结论:本文表明,有部分青年人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而少见弥漫病变的狭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房颤动(房颤)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在AMI发病后连续3~7天心电监护中,18例新出现房颤(房颤组),20例无房颤出现(非房颤组)。根据房颤发生的时间将房颤组又分为房颤早发亚组(8例,房颤发生于AMI发病24 h内)和房颤迟发亚组(10例,房颤发生于AMI发病24 h后),比较两组间及两亚组间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房颤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发生率较高(P<0.05)。房颤早发亚组梗死相关动脉以右冠状动脉近端阻塞为主,而房颤迟发亚组梗死相关动脉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塞为多(P<0.05)。结论: AMI并发房颤的患者有较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房颤出现的时间与梗死相关动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